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测试题政治理.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85207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测试题政治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测试题政治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测试题政治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测试题政治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关于民族节日正确的是(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只有民族节日可以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A. B. C. D. 2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A. B. C. D. 3光明日报载文指出,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这句话主要强调了传统文化( )A.继承性 B.积累性 C.稳定性 D.民族性4以现代创意激活传统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红楼梦等经典被艺术家重新演绎,以现代创意激活传统文化表明()A.必须全面肯定文化 B.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当前工作的中心C.必须根据新时代的需要重新解读传统文化D.在新时期必须发展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5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文化生活看,这说明()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文化创新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 D.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对文化创新的执着追求6.考古发现,世界各地远古人类的遗存中有绘画、文字、装饰、刻有图案的器皿等东西,成为当今人类认识远古人类生活的重要依据。这一现象说明()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点C.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7.文化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文化生活讲的“文化”指() A.中国古代文化 B.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C.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D.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8.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下列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有() 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发展教育事业对推动经济建设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德作用越来越突出 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要求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A. B. C. D.9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新形势下,要提高文化竞争力就要()把文化建设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把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基础A. B. C. D. 10.中国人在泰山顶上想到的可能是杜甫的诗,德国人想到的可能是贝多芬的交响乐。从中可以看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思维方式不同文化内涵完全不同 文化背景差异会影响人的认知活动 不同区域有不同文化A. B. C. D. 1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下列诗词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12.大型史诗电视剧东方收视率一路走高,作为首部反映1948-1957年建国历程的电视剧,引起许多观众的共鸣。该作品有利于()A.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物质基础 B.培养和塑造健全人格C.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D.对人生具有决定作用13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犹如一株常青树,古老而常青,它特有的普及型、实用性和审美性使之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下列对剪纸的认识正确的有()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剪纸属于中华传统文艺 剪纸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剪纸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A. B. C. D. 14调查显示,得到公众广泛认同的大学校训,有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等。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基本上直接援引中华古籍中的经世格言。由 此可见()A.中华古籍记载的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B.中国传统思想决定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C.优秀的传统文化容易受到本民族人民的认同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15修身、国文课是“五四”时期所有课程中德重中之重,文化先驱们在“不情愿”的接受中夯实了文化根基,成就了他们辉煌的文化建树。这表明()A.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B.传统文化的教育必须以强制为保证C.传统文化是是一种灭绝人性的文化 D.传统文化是文化的根基16“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中国古代,“文化”一词或者与天地造设的“自然”对举,或者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并称。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是后天习得的文化仅指人类的全部精神产品ABCD17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因此中华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而古希腊以工商业为主,尤其是海外贸易兴盛,因此古希腊文化具有探险、开拓、扩张的性格。这表明 ( )A经济是文化的基础B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C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18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在文化领域仍然存在着重男轻女、权大于法等落后思想文化。这说明( )A文化与经济发展没有关系 B文化的传承具有相对独立性C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经济发展不好、文化建设就不可能搞好19动漫已成为了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占其GDP的十多个百分点。日本动漫在全世界拥有大批爱好者。仅以美国为例,xx年日本销往美国的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多达43.59亿美元。这启示我们( )文化产业已迅速崛起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生产力的作用日渐突出ABCD20一位美国官员曾说:“如果世界趋向一种共同的语言,它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正在由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节目应该是美国的;如果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这表明( )A人类文化正走向统一B全球化就是美国化C文化霸权主义仍然存在D文化交流变成了单向传播21抗战时期,民族英雄岳飞的词满江红被广为传唱,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日热情,鼓舞了中华儿女的抗日斗志。这表明(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促进着社会进步 B文化作品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C文化作品对人的影响总是积极的 D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22“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这句歌词表明( )A外国文化的同化能力不强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中国文化比外国文化更有吸引力、感染力23现代教育学认为,学校建筑、教室布置、师生关系、学风、班风、校园文化等因素虽然不在课程规划中反映,但仍然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这是因为( )A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24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下列属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有( )端午节 万圣节 中秋节 圣诞节 七夕节 复活节感恩节 重阳节 清明节 春节ABCD25近年来,青春版牡丹亭让中国最美的古典戏剧再次大放异彩。这出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加精简和富有趣味,符合年轻人的欣赏习惯。从而使大众重新为古典美而震撼。这启示我们( )文化发展的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就是继承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ABCD26“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人们常说美国人自由不羁、法国人时尚浪漫、英国人高傲、意大利人热情奔放、德国人严谨细密。其所以形成这种差异,是因为( )A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B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C各民族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D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社会环境等因素不同27近年来,全球各地方兴起的“汉语热”扑面而来,全世界看到了古老中华文化散发的独特魅力。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在世界范围内传承汉语教学的载体,以圣人“孔子”命名、回归中华文化主流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建立“孔子学院”有利于(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消除西方文化对国人的影响ABCD28对于外国文化,正确的态度是( )凡西皆对、凡洋皆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求同存异,平等相待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唯我独尊、目空一切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BCD29社会生活中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等特点,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形式是( )A报刊杂志B电视广播C互联网D口语30纽约帝国大厦为中国春节亮灯四天、巴黎埃菲尔铁塔换上“红装”庆祝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伦敦市长点亮红灯笼、世界各国领导人致辞祝福中国人民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春节越来越走出国门、走出东亚,成为许多国家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春节文化在世界广泛传播( )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促进了中西文化走向统一将使当地文化失去民族特色ABCD31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强势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文化要更好地走出去,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下列对文化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有(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基本途径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BCD 32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重视德治,法治从属于德治。而今天我们国家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倡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这是因为( )A新的治国方略是对传统理念的彻底否定 B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D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33通过绘画、书法这些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载体,表现廉政建设的严肃主题,用语言的魅力和春功能,使廉政文化深入人心,“春风化雨”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A潜移默化的 B深远持久的 C细致入微的 D消极被动的34有人说:“真正的哲学和哲学家是现实造就的。如果把自己禁锢在书斋里,只是从书本上找问题,而不思考现实问题,不深入社会实践,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哲学和哲学家产生出来。”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这句话启示我们(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文化创新要为社会实践服务的看法过于功利ABCD “硬实力使人怕你,软实力让人服你。”据此回答35题。35对中国来说,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就在于它具有一种“后发制人”的“原创”性质。从“天人合一”到“和谐社会”,从汉字、中国菜到汉服、中国功夫都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这启示我们(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完美无缺,在今天完全适用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ABCD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30分)36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0分)372010年11月12日是广东亚运会的开幕日,亚运会是促进亚洲各国和地区体育运动交流和进步、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盛会。广州亚运会是对志愿者服务的全面检验,也是一次绝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亚运会志愿者以“一起来,更精彩”为口号,为前来竞赛、观看比赛和旅游的中外人士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应急救助等一流服务,集中展示了中国志愿者的风采。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面对世界各国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汇,你认为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如何做?(10分) 38背景材料:“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下是其中的两个。其一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其二埋儿奉母: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问题: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10分)高二政治理科答案一选择题:1-5:CDADA 6-10: DDDAB11-15:BBBCA 16-20:AABAC21-25: DBDCD 26-30:DACDA31-35: BBAAB二非选择题:36.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有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都蕴含着人类共同的感情,都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差异,又决定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因此,文化是民族的。37.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主动向客人宣传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文化交流的有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8. 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促进文化社会、个人发展的积极因素,也有阻碍社会、个人发展的消极因素,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要一分为二地辩证认识。(3分)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摒弃。(5分) (3)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根基,我们必须反对完全否定传统文化、全盘接收的错误倾向,应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