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答案不全).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84458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答案不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答案不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答案不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答案不全)(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481.5=72分)1或许是某个夏夜,我们抬头仰望,思索广阔无垠的星空。这时候,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感,一系列问题叩击头脑:“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们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这些思索表明 ( )万物因人的思考而显现其意义和价值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就是人们的惊讶、惊异和思考A. B. C. D. 2.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需要智慧,学习哲学可以使人们拥有智慧。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A. 人类的大脑 B. 人类的意识 C.人类的生理状况 D.人类的实践活动3.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 B C D4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进。回答57题。5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 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A世界观和方法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6. 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 )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C物质存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 7.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A B. C. D. 8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科学的物质观 D.辨证唯物主义观点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是否信仰宗教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世界可否认识的问题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A B C D10.唯物主义都认为( )A物质可以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C.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11.画饼充饥的故事中,画饼之所以不能充饥,是因为( )A.意识无法反映物质B.物质是客观实在的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D.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2.近20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诸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经济特区、电子邮件、多媒体、软件、信用卡、再就业等。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A.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13.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未有此事,已有此理C.形存神存,形榭神灭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14.“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体现了A.唯心主义思想 B.可知论思想 C.悲观主义思想 D.唯物主义思想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法国唯物主义 B.古希腊、罗马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中世纪经院哲学16.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全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A. B. C. D. 17. 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做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 )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C反映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18.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 和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B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C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文化生活 D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19. 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错误在于( )A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B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C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肯定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20.“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哲学寓意是( )物质是运动的 世界是物质的 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不能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A.B. C.D.21.“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22.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其依据在于,劳动和社会交往( )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A B C D23. “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 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24.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25.“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 ) 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26. 通过人体感官的眼睛,使我们看到了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样子,那青山绿水、姹紫嫣红,那浩渺烟波、重峦叠嶂通过“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解释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 )目的性 计划性 主动性 创造性A. B. C. D. 27.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堆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 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 ) A.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B.认识是具有生动、具体和丰富特性 C.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D.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28.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做过科学的解释,其中“是”是指事物的( )A.客观性 B.物质性 C.可知性 D.规律性 29.一些地方出现过“狼孩”、“熊孩”、“豹孩”,他们虽为人所生,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长期与人类社会活动脱离,所以他们没有形成人的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A.人脑不一定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B.有了人脑一定会有意识C.脱离社会实践,人脑不会有意识功能 D.意识是大脑的产物30.我国把节约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其出发点是( )正确的意识 我国国情 意识能动性 客观情况A. B. C. D. 31. 判断某种联系可否称为规律,关键是看这种联系是否是物质运动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水往低处流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A B C D3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两句话解释的哲学道理是A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勇于承认矛盾,坚持两点论C规律是客观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认识事物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33.“挑战世界极限,雪域筑路,笑谈今生何为天堑;饮马长江源头,高原奋战,托起明天青藏通途。”这是青藏铁路建设者们青春无悔的誓言。这一誓言说明( )A.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战胜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C.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D.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百折不挠的顽强奋斗精神34.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35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从哲学上这说明( )A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B认识规律就能够有效地改造自然C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必须优化资源配置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36. 30多年来,解放思想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果以此为主题筹办“我国改革开发35年成就展”,你认为最切合主题的展览副标题是( )A.主观决定客观,实践产生理论 B.量变决定质变,变化推动发展C.思想引领实践,改革促进发展 D.系统决定要素,部分影响整体37. 下列判断中,能够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的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日有所思,夜有所梦38. 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表述,最准确、最完整的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相互转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回答39、40。39.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的特点包括(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科学实验性A B. C. D. 40.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分析了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1.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 (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42.“学以致用”说明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3.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44.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看作它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 )。 因人而异的 具体的 有条件的 客观的A. B. C. D. 45.“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 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重要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46.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xx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A、 B、 C、 D、47.钱学森先生在美期间,撰写的一篇文章封面先是写上“Final”(最后的定稿),后又在旁边添加了,“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这表明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A B C D48.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 )A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 B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C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D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发展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4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50哲学是 、 、的世界观。5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52人能够能动的 世界,人能够能动的 世界。5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 的 反映。54具体科学是哲学的 ,具体科学的进步 哲学的发展。三、问答题(共18分)55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8分)56气候变化是当前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受自然因素影响,也受人类活动影响,既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同各国发展阶段、生活方式、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以及国际产业分工等因素密切相关。世界各国必须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情况,积极展开国际合作,走出一条清洁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气候变化问题(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