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历史文.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84341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历史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历史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历史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历史文说明:1本试题分为两卷,第一卷为客观题,第二卷为主观题,请将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第卷(客观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2.论语颜渊日:“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3. 王守仁的心学四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中的“格物”是A本原 B目的 C途径 D本心4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5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6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B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人欧洲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人阿拉伯D印刷术经由西域传到西方7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 B李清照 C柳永 D辛弃疾8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9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逻辑三段论 C美德即知识 D理念论10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11“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12苏格拉底曾说:“我像一只牛虻,到处叮人,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肉体,而是要保护灵魂。”这表明他A 崇尚民主 B保护贵族 C重视道德 D尊重知识13“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该思想属于 A抵抗派 B顽固派 C洋务派 D维新派14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是A阶级斗争分析法B“三个有利于”标准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15 康有为说,“中国人才衰弱之由,皆缘中西两学不能会通之故”、故“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然而;“今世之学者,非偏于此即偏于彼,徒相水火,难成通才”。这表明他实质上A要求改革我国社会风尚 B要向西方学习C发展近代教育 D承认西学比中学先进16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C“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D“取明深义,取便发挥”17 陈独秀在1915年说:“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无容讳言者也。”这表明他A看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弊端 B反对学习西方文化C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D彻底反对君主专制18陈旭麓先生所著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C“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D“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19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但人类对三者的认识和应用却不同步。下列与此相关的科技成就依次是A原子能利用经典力学相对论互联网B经典力学原子能利用相对论互联网C相对论经典力学原子能利用互联网D经典力学相对论原子能利用互联网20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21一文发表于1940年1月,阐述中国革命理论和策略,在政治思想方面主要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性质、领导权等问题。“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新的国家形式,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它是抗日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又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上述材料来源于百度词条,它出自毛泽东的哪部著作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22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23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十派”,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人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24右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干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25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26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培根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A印刷术 B造纸术 C古典文化 D儒家学说27“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有听过”,这是恩格斯对命运交响曲的评价。这部伟大作品的作者是A.舒伯特 B.贝多芬 C.李斯特 D.莫扎特28严复(18541921)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曾留学海外。假如他在30岁左右有机会周游世界各地,他有可能到德国欣赏命运交响曲到法国参观印象派画家的展览会在美国欣赏电影摩登时代在北京观看谭鑫培表演京剧A. B. C. D.29在树立党的理论旗帜上,有四次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会议,分别是A.遵义会议、 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 党的十六大B.党的一大、 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 党的十六大C.党的一大、 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 党的十六大D.党的七大、 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 党的十六大30.“某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高中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考入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分配到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以上个人履历反映了 A义务教育法保障了其受教育权利 B“教育大革命”对其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C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为他的人生转折提供了机遇D作为学者访问美国得益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第卷(客观题 共40分)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题,共40分)31.(14分)君与民的关系成为中外政治发展中德重要内容,也使许多思想家为之不断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材料二 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人民推选代表团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材料三 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1) 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4分)(2) 概括材料二中洛克的思想(不得照抄原文)(4分)说明洛克的基本思想在英国成为近代民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2分)(3) 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2分)32.阅读下列材料(26分)材料一: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个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民俗为合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必久安。材料二:“(中国)皇帝自古以来便是首席大祭司,由他来祭天,祭祀天上的神和地上的神。他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注:在18世纪的法语中,“哲学家”一词含义大体上是贤能的智者,并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对哲学有专门研究的学者。),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 伏尔泰认为,中国的法律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因而深入人心,成为民众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从而减低了法律的严酷冷峻,增加了人情味。除了惩治罪恶,中国法律还褒扬善行。材料三:(孟德斯鸠)后来改变了看法,毫不犹豫地把中国归入专制主义的行列。中国没有强大的教会能与皇帝抗衡,恰恰相反,宗教势力往往需要皇帝的支持,所以中国的皇帝实际上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可以凭借其双重权力为所欲为。中国的法律往往与习俗相混,判断是否违法并无严格的依据,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最终都取决于皇帝的意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这就是说,皇帝不但是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司法长官。因此结论只能是:“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材料四:绝大多数欧洲学者只能通过出版物分享传教士提供的有关中国的信息,仅有少数有缘结识在华或曾经赴华的传教士,向他们索取更多有关中国的信息,与他们共同探讨有关中国的种种问题。这类直接交往除了少量面对面的交谈,主要形式是信件往来。通过各种渠道与在华传教士建立了通信联系的欧洲学者中,最有名的便是著名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另一位与传教士有很多交往的学者,是法国人弗雷莱。以上材料均出自许明龙著欧洲18世纪“中国热”(注:18世纪欧洲“中国热”由兴起到衰落的百余年间,大体相当于中国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16611799年)阅后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形象”是什么?(2分)说明法国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2分)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指出伏尔泰、孟德斯鸠眼中的“中国形象”分别是什么?并说明他们的各自依据。(6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更认可他们哪个人的看法?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6分) (4)根据材料四和伏尔泰、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分析说明他们对“中国形象”看法不同的原因。(10分)陕西师大附中2011-xx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必修答题纸第卷(客观题 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第卷(客观题 共40分)31.(1)_(2)_(3)_32.(1)_(2)_(3)_(4)_陕西师大附中2011-xx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必修答案第卷(客观题 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BCBBCDBDDACDC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ABDBCDDAAABBCC第卷(客观题 共40分)31. 答案 (1)董仲舒神化君权;黄宗羲强调民本; 孟子思想介于两者之间。他们都没有超越“君主”这一思想范畴。(4分) (2)自由平等,分权思想,议会政治,法治思想,洛克提出了分权学说。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初步确立君主立宪制。(6分) (3)实行君主立宪是强国之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力量单薄;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民主思想影响有限。(4分)32. 答案 (1)“中国形象”是:用道德治理国家。(注重以道德、宗教、法律、礼仪、风俗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2分)目的:主张以人为本,以法治国;反对封建天主教会和君主专制。(2分) (2)伏尔泰:开明专制国家。(1分)皇帝的英明、睿智(或贤能的君主);法律与伦理道德相结融合。(2分)孟德斯鸠:专制独裁国家。(1分)君主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法律取决君主意志,君主掌控最高立法和司法权。(2分) (3)伏尔泰:康乾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出现了“康乾盛世”;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康熙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其他相关史实也可以,只要史实正确、符合题意即可给分)(6分) 孟德斯鸠:康乾时期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推行八股取士(或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文化控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或重农抑商政策)。(6分)(评分说明:如学生答题不认可任何一人,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但不超过6分。) (4)信息来源途径有限,对中国的了解不全面,其看法容易受到有限的不同信息的影响。(2分)(或伏尔泰、孟德斯鸠对中国形象的看法受传教士提供信息的影响,并非自己的亲身体会,而传教士受个人因素影响对中国的描述可能并不一致。) 政治主张:伏尔泰主张“开明专制”。(2分)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2分)伏尔泰了解的中国政治状况符合他的开明专制,因此对中国制度大为赞颂。孟德斯鸠了解的中国政治状况背离了他的权力制约与平衡原则,因此对中国制度提出批判。(4分)(或两人政治主张的差异造成了他们对中国的不同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