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83682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 xx郑州高一检测“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下列对材料主旨的理解正确的是()A. 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B. 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C. 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 D. 因吸烟,中国死亡亿万千人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可知,本材料以比较的方式说明大炮的危害不如鸦片。答案:A2. xx松江高一检测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认为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保护可耻的交易,虽然认识到英国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但并未认识到其真实目的是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市场。答案:A3. xx安徽联考 图一、图二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史料。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图一的“天命诏旨书”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意识,其所建政权具有民主性B. 图二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安民靖土”文告C. 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革命运动都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D. 与图片内容有关的两次革命都主张学习西方,试图建立民主制度解析: 图一中的“天命诏旨书”反映了太平天国浓厚的封建意识,其政权不具有民主性;图二所示文告的发布者是湖北军政府,故排除A、B、D三项。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都具有反侵略性质,故选C项。答案:C4. 重读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与这一叙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维新运动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解析:材料表明贫民支持“缔造者们”建立了新政权,新政权宣扬平等,却形成了森严的等级,使贫民失望,由此可以排除B、C、D三项。义和团运动未建立政权,辛亥革命所建立的中华民国未形成森严的等级。符合条件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答案:A5. xx成都高一检测在近代中国,协定关税特权逐步为西方列强所共享。反映这一过程的条约包括()A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C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辛丑条约D黄埔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解析:南京条约关于关税的规定是“协定关税”;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均享有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除割地赔款外的所有特权。而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没有关于关税的特别规定,故选A。答案:A6. xx西宁高一期中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关税的机会了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ABC D解析: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台湾全岛给日本,因此正确;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因此正确;通过南京条约英国获得了协定关税权,故错误;天津条约规定列强可以将使馆设在北京,故错误。答案:B7. xx吉林一中高一期中有学者认为:“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是指()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解放战争解析:A、C两项均和题目中的“改朝换代”无关,排除。解放战争与题目中的“赶跑了一个皇帝”不符,排除D项。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8. xx青岛高一检测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民众对辛亥革命无知”可知,民众尚未觉醒,还需唤醒民众,故选A项。B、C两项不是最主要的用意,D项体现不出,排除。答案:A9xx河北武邑中学高一月考“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这副对联出现于五四运动期间,以下信息与之相符的是 ()是店主为扩大生意而作的宣传广告 是爱国民众调侃个别商店没有参与反帝斗争 反映了上海工商界罢工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说明五四运动中民众爱国意识逐渐觉醒A BC D解析:五四运动后期,中心转移到上海,爱国民众罢工罢市积极响应。对于不积极主动者予以揭露、批评。在此气氛中,这副对联当然不可能起到广告的作用。答案:A10. 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故事讲述的是1937年南京的一座教堂里一个美国神父、一群女学生、13个风尘女子以及军人和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下列对当时抗战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国共两党开始由对峙转向合作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C. 日本占领广州,抗战进入相持阶段D.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消极抗战解析: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A项指的是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排除;C项是在1938年10月,排除;B项是在1937年9月,符合题目要求;此时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还是积极抗战的,D项与史实不符。答案:B11. xx金版原创针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否认侵华历史,xx年某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南京大屠杀”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A. 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B.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C. 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D. 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解析:A、C、D三项都可能存在一些主观情感,只有B项属于第一手材料。答案:B12. xx皖南八校联考 读下面画报封面及其说明这一组漫画指明了( )A.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B. 农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C. 国共合作存在的隐患D. 当时农民运动的革命对象和目标解析:注意时间信息1927年元旦,即可排除A、B两项,此时三民主义已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北伐;C项材料中并未体现,选择D项。答案:D13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二者都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B二者都改写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C二者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二者都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解析:首先要能从图片中看出图片反映的是“中华民国成立”和“新中国成立”这两个历史事件,其次要抓住“共同点”这一提示,B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D是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C与二者均不符合。故答案为A。答案:A14. xx吉林一中高一期中下列事件属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是()虎门销烟淞沪会战辽沈战役百团大战A. B. C. D. 解析:辽沈战役是国共之间的人民解放战争中的战役,应排除;是林则徐领导的抗英斗争,、都是抗日战争中的反侵略事件。答案:C15.下面这幅漫画将高举刺刀、手榴弹和拳头愤怒呐喊的民众比作汹涌咆哮的“巨浪”,背景有闪电划过夜空,整个画面很有气势。作品形象地反映了( )A. 粉碎列强瓜分中国迷梦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宏阔的一幕B. 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篇章C. “百万雄师过大江”,推翻国民党政权统治的画面D.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曙光喷薄欲出解析:解题关键要注意画中“全民抗战”字样,及图下部即将“溺水”的日本人形象。作品通过漫画形象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空前高涨的抗日热情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坚强决心和信心,指出了侵略者必败、抗日军民必胜的必然结果,选B。A指义和团运动;C是渡江战役;D指五四运动。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 诗歌可以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它以生动精炼的语言,具体感人的形象,耐人深思的议论,融诗、史于一体,义理深邃、寓意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材料三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不准反帝炮台亡,四亿多两作赔款。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材料四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的三首诗分别针对哪些不平等条约而作,其判断依据是什么?结合这三首诗,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8分)(2)材料二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被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3)材料四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6分)答案:(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论从史出。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3)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夺取“中心城市”;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二“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材料三从1945年一直到1948年秋,国民政府在人力和军备上较其对手具有显著优势。的确,在那一时期,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我们在运输、武装和补给上给予他们部队的援助。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了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这是中国内部各种力量的产物,我国曾设法去左右这些力量,但是没有结果。1949年7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致杜鲁门总统的信(1)据材料一信息和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和结果。(6分)(2)请说明毛泽东选择将“红旗子”插在井冈山的历史背景。(2分)(3)请说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历史意义及启示。(4分)(4)材料三中艾奇逊的信件说明美国同国民政府曾经是怎样的关系?这封信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表的?为什么会出现信中所述结局?(8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途径即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传播的,结果即中共成立。第(2)问要分析回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的历史背景。第(3)问意义要突出重点问题革命道路的探索,启示要结合发展变化分析。第(4)问要注意材料提供的内容和时间,分析国民党内战失败的原因。答案:(1)途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俄为师”,宣传马克思主义。结果: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2)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夺取城市受挫,转向农村建立根据地。(3)意义:开创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启示: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才能发展。(4)承认内战期间美国给予了国民政府大量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已取得基本胜利,国民党政权已被推翻。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解放战争,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战争中,中共贯彻了正确的方针、原则,解放军英勇作战和解放区人民的支援。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