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讲同步检测 人民版必修1.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83356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讲同步检测 人民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讲同步检测 人民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讲同步检测 人民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讲同步检测 人民版必修1一、选择题1(xx广东湛江月考)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开端。材料中“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显然是指“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这种现象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而以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为最早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思想觉醒的最早表现,所以答案选B项;A项明末清初时期民族危机尚未发生;C、D两项均晚于B项。2(xx杭州一模)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为此,林则徐采取的行动主要是()A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B撰写海国图志和华事夷言等著作C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D提出“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的变革主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林则徐对联的意思是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据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3(xx潍坊期末)郭蒿焘说:“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这表明他()A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B批评洋务派与日本在学习西方问题上都没有触及根本C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学习西方技术D认为既要学习西方技术,又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答案D解析中国的洋务运动只学西方的器物。(即是材料中标注的“专注造船、制器、练兵”),是作者观念中的“末业”,作者观点中的本业是指“政教”,是西洋的政教,不是中国的纲常伦理,所以排除A、C两项。B项的说法不正确,作者在批评洋务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表明了他不仅要学西方技术又要学西方政治制度的观点,所以排除B项。4(xx潍坊一模)“西人以商为战,彼既以商来,我亦当以商往,我之商一日不兴,由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材料主张()A兴办洋务B实业救国C实行“商战”D学习西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早期维新思想。依据材料“彼既以商来,我亦当以商往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可知C项符合题意。5(xx上海虹口期末)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B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C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材料中“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说明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故D项说法错误;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经济因素,也有思想因素,而材料反映不够全面,故B项说法与之不符;“中体西用”的思想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探求强国御侮之道,维护清王朝统治,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说法错误。6(xx西城模拟)中国近代有人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判断此人的政治派别是()A保皇派 B维新派C革命派 D洋务派答案B解析“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体现了君主立宪的思想,由此分析应选B项。革命派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保皇派主张不进行改变。7(xx湖北重点中学联考)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创造了“适者生存”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以此来捍卫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了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A否定了上帝的权威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C直接导致了中英两国政治改革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答案B解析A项是生物进化论的影响,而非社会达尔文主义和严复的进化论的影响;C项的错误在于“直接”;D项的错误在于“开始”,故选B项。8(xx新课标,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举人反对“废八股取士之制”,这表明改制缺乏社会基础,故选B项。废八股断送的是传统士人的政治前途,A项不正确;康梁二人主张改革不是保守,C项不正确;维新思想在维护传统儒学的名义下传播,D项不正确。9(xx荆州质检)1891年和1898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材料说明康有为两部著作的特点是()A借用传统文化,以达经世之目的B注重考据考证,以恢复儒学权威C借今古文之争,以重塑孔子形象D注重材料取舍,以西学论证中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维新思想特点以及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信息可以判断出A项正确。10(xx赣州期末)“孙中山国际基金会”章程明确规定基金会活动的目标是建立慈善机构,帮助世界上贫困受灾民众,鼓励青年就学,成立中山奖赏金、中山大学,兴建老人院、孤儿院、游民收容所等,照顾贫困地区的同胞。这说明()A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B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主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C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D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答案D解析题干中“帮助世界上贫困受灾民众,鼓励青年就学,成立中山奖赏金、中山大学,兴建老人院、孤儿院、游民收容所等,照顾贫困地区的同胞”这一系列信息传达的是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而B项“民主主义”并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1(xx福建四地六校联考)世界文明的发展是各种文明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还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摘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根据材料一,归纳徐光启、林则徐对外部世界认识或态度的不同。(2)概括指出材料二体现的三种基本主张。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在学习世界文明方面的突出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关系的认识。答案(1)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交往,认识到中国科技落后,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林则徐:学习西方“长技”,开眼看世界,反对侵略,主张平等交往,探索救国救民道路。(2)主张: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特点:侧重社会政治思想学说;学习外来文化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不同的政治派别采纳不同的思想主张。(多种学说交织、交替;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等)(任答2点即可) (3)认识:世界先进文明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吸收世界文明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任答2点即可)解析(1)问,徐光启和林则徐都是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但是林则徐学习西方的目的更多的是探索救国之路。(2)问,材料二中,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建立共和国;李大钊则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主张建立社会主义。这一时期学习西方的重点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和思想,学习西方和救亡图存紧密结合。学习的重点逐渐的由西方转移到俄国。(3)问,此题是开放性的时期,回答言之有理即可。12(xx天水)中西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不断发展,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宋代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此,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文明在文化领域到了宋朝达到顶峰,尤其是科学技术取得了至今才得到充分理解的非凡的进展。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也说:“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因为这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材料二从16世纪后期,特别是中国近代前期,西方科学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学东渐”),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为此,中国社会不同阶级做出了自己的反应。材料三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张之洞劝学篇材料四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科学文化“中学西传”的具体表现。(2)近代前期,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据材料二、三、四指出洋务派与早期维新派的“体”“用”观有何不同?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历程。答案(1)具体表现:13世纪14世纪初,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入欧洲。(2)洋务派认为,中国传统的思想理论是“体”,西方技术是“用”;早期维新派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是“体”,各种技术设备是“用”。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四大发明传播。回答时要联系所学及材料归纳总结。如材料“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也说: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因为这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及早期维新思想的认识与理解。回答第一小问时要结合洋务运动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派的主张。回答第二小问解答历程时要注意题目要求“近代前期”并且是材料所反映的,故回答从器物到制度而已,不可再答上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