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3.1.1遗传物质的发现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2.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83352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3.1.1遗传物质的发现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3.1.1遗传物质的发现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3.1.1遗传物质的发现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3.1.1遗传物质的发现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2一、基础全面练(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和DNAB.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C.DNA是噬菌体的主要遗传物质D.果蝇的1个精原细胞至少产生两种遗传物质有差异的精子【解析】选D。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或DNA;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只有DNA;果蝇的1个精原细胞至少可产生2种(4个)遗传物质有差异的精子。2.(xx青岛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者都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B.二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C.肺炎双球菌的实验设置了对照,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没有对照D.二者都诱发了DNA突变【解析】选B。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应用同位素标记技术;二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肺炎双球菌的实验是相互对照,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自身前后对照;二者都没有诱发DNA突变。3.(xx德州模拟)下列有关探究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以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得出的结论是DNA是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物质B.艾弗里以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得出的结论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以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噬菌体再侵染大肠杆菌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可检测出32P,说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解析】选D。格里菲思实验的推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等对S型细菌的组成物质进行了提纯,并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得出的结论是DNA是具有转化作用的遗传物质。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直接用培养基进行培养。4.(xx枣庄模拟)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复制DNA的模板和原料分别是()A.噬菌体的DNA和噬菌体的脱氧核苷酸B.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脱氧核苷酸C.细菌的DNA和细菌的脱氧核苷酸D.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脱氧核苷酸【解析】选B。噬菌体复制DNA过程中,其自身只提供模板,所需的原料、场所、能量、酶等均由细菌细胞提供,所以B选项正确。5.(xx烟台模拟)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下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杂合”噬菌体的组成实验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序号子代表现型甲的DNA+乙的蛋白质1与甲种一致2与乙种一致乙的DNA+甲的蛋白质3与甲种一致4与乙种一致A.1、3B.1、4C.2、3D.2、4【解题指南】(1)本题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实验以及对“杂合”噬菌体子代表现型的预测,要求能够根据DNA是遗传物质来推测正确的结果。(2)因为DNA是遗传物质,所以判断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应该分析“杂合”噬菌体的DNA来自哪种DNA。【解析】选B。DNA和蛋白质这两种物质中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所以组成成分为“甲的DNA+乙的蛋白质”的“杂合”噬菌体的子代表现型与甲种一致;组成成分为“乙的DNA+甲的蛋白质”的“杂合”噬菌体的子代表现型与乙种一致。6.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B.只有35S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D.只有32P【解析】选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模板,以大肠杆菌的成分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若噬菌体复制的次数较多,则子代噬菌体中部分含32P,但全部含35S。7.(xx莱芜模拟)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32P标记的DNA在离心后存在的位置。(2)明确32P标记的DNA存在于上清液中的原因是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或噬菌体没有侵染大肠杆菌。【解析】选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经过搅拌、离心,上清液是质量较轻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沉淀物是被侵染的大肠杆菌;搅拌不充分,噬菌体外壳与细菌未分离,放射性的分布不受影响;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侵染时注入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的DNA会含32P,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或部分噬菌体未侵染大肠杆菌。8.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哪种()【解析】选B。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细菌。S型细菌数量应该先增加后稳定;开始小鼠的免疫能力较强,R型细菌数量减少,后来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下降,R型细菌逐渐增加后稳定。【方法技巧】两种肺炎双球菌在小鼠体内的数量变化(1)适量的R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数量会减少,最后几乎降为0,原因是小鼠具有免疫系统,能将少量的R型细菌清除。(2)适量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数量会先减少后增加,因为S型细菌有毒,会使小鼠的免疫力大大下降。(3)适量的混合菌注入小鼠体内,数量都会先减少后增加,因为S型细菌的存在,导致小鼠免疫力下降,使R型细菌的数量增加。(4)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正常的R型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R型细菌数量会暂时下降,但一旦S型细菌的DNA将R型细菌转化成有活性的S型细菌,小鼠的免疫力会大大下降,接下来两种细菌的数量都会增加。9.(xx日照模拟)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3HB.可在DNA中找到3H、15N、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解题指南】(1)解题关键:解题时一定要看清标记对象是噬菌体还是细菌,二者对应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结果不同。(2)解题思路:子代噬菌体中组成蛋白质的元素均来自细菌,组成DNA的元素部分来自亲代噬菌体,部分来自细菌。【解析】选B。3H、15N既可标记在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又可标记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上,而32P只能标记在噬菌体的DNA分子上,35S只能标记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上。因为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只有其DNA进入了细菌细胞,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大都以细菌的成分为原料合成,所以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结构成分中,只能在DNA分子中找到3H、15N和32P,完全没有35S。二、能力培优练(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0.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实验组(甲组)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实验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则会出现的异常结果是()A.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B.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C.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D.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解析】选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外壳,侵染细菌时不进入细菌体内;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体内;正常情况下,离心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存在于上清液中,而子代噬菌体留在沉淀物中。若甲组不搅拌,则有部分35S还留在沉淀物中,故沉淀物中的放射性会较强;乙组保温时间过长,会使部分子代噬菌体释放到上清液中,故上清液中会有较强的放射性。11.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体内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体内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解析】选D。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S型细菌的DNA被分解,不发生转化,相当于加入了R型活细菌,小鼠存活;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相当于加入了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和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这两组中细菌都被加热杀死,加入的只有DNA没有活细菌,小鼠存活。【易错提醒】由于弄不清小鼠死亡的原因而误选B。小鼠的死亡是活的S型细菌所致,S型细菌可以来自S型细菌的遗传,也可以来自R型细菌的转化,而R型细菌的转化必须是S型细菌的DNA和活的R型细菌混合才行。三、大题规范练(共2小题,共43分)12.(20分)研究发现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体内仅有蛋白质和RNA两种化学成分,这类生物性状(如TMV能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使之出现相应的病斑)的遗传是受蛋白质控制还是受RNA控制?请设计实验探究TMV的遗传物质。实验原理:(1)利用水苯酚溶液可以将TMV分离,获得TMV的蛋白质和RNA。(2)TMV能感染正常烟草使之出现相应的病斑。(3)遗传物质能使生物性状保持相对稳定。实验材料:烟草花叶病毒、正常生长的烟草、水苯酚溶液,试管、玻璃棒等必需的实验仪器。主要实验步骤:(1)利用水苯酚溶液分离TMV,获得纯净的TMV的蛋白质和RNA。(2)取正常生长的烟草植株,选取_。(3)分别用完整的_、_、_感染A、B、C三片叶。(4)正常培养烟草植株,并注意观察_。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1)_,说明TMV中蛋白质是遗传物质。(2)_,说明TMV中RNA是遗传物质。【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以下两个方面:(1)明确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RNA和蛋白质哪个是遗传物质。(2)明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定,无论用RNA还是蛋白质,在侵染烟草时出现的结果都要与完整的TMV侵染出现的结果进行对照,即要设计三组实验。【解析】根据实验要探究的问题及实验原理,可以确定本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首先将烟草花叶病毒进行分离,获得病毒蛋白质和RNA,再分别探究它们是否在遗传中起作用。根据题干信息“TMV能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使之出现相应的病斑”,可以确定本实验的实验指标是:能否使正常烟草感染,出现相应病斑。同时作为遗传物质,还应能使生物性状,如病毒的感染性在传种接代中保持连续和稳定。答案:主要实验步骤:(2)生长状态基本相同的三片叶片,编号为A、B、C(3)TMVTMV的蛋白质TMV的RNA(4)相应叶片的表现症状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1)若A、B叶出现病斑,C叶正常,并且用B病斑组织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也能出现相同病斑(2)若A、C叶出现病斑,B叶正常,并且用C病斑组织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也能出现相同病斑13.(23分)肺炎双球菌有光滑型(S型)和粗糙型(R型)两种类型。其中S型细菌外面有多糖类的荚膜,有致病性,其菌落是光滑的;R型细菌外面没有荚膜,无致病性,其菌落是粗糙的。请分析下列实验并回答问题。(1)S型肺炎双球菌有不同的亚型,其主要区别在于构成荚膜的多糖存在差异。格里菲思将S -型菌在特殊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从中分离出R -型菌。由此判断,R -型菌的出现是_的结果。(2)格里菲思又利用S型菌和R型菌做了如下实验:R -型活菌小鼠小鼠健康S -型活菌小鼠小鼠死亡S -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 -型菌小鼠小鼠健康加热杀死的S -型菌+R -型活菌小鼠小鼠死亡有S -型活菌对上述现象的正确解释是R -型菌从_中获得了_,导致细菌转化,从而恢复了形成荚膜的能力。(3)在格里菲思所做实验基础上,艾弗里设计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如图所示)。在艾弗里设计的实验中,最关键的思路是,首先从_,然后_,观察_。(4)艾弗里所做的实验中,设置15组实验的目的是_,实验结果说明_。5、6组实验结果说明_。(5)在格里菲思所做的实验中,灭活S -型菌的加热温度是6065。在此温度条件下,DNA失活是因为DNA分子发生_;但当恢复至适宜温度后,DNA分子又会_,保持其遗传特性。【解析】(1)S -型菌在特殊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后分离出R -型菌,说明特殊条件引起了遗传物质变化,发生了基因突变。(2)加热杀死的S -型菌与R -型菌混合感染小鼠后,出现了能形成荚膜的S -型菌,说明加热杀死的S -型菌中存在具有转化作用的遗传物质。(3)艾弗里设计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最关键的思路是把各种物质分开单独地起作用,以对照说明遗传物质的成分。分开的操作应是分离出各种成分,以保证不相互影响。(4)用各种物质单独做实验,目的是相互对照,通过实验结果相互对照说明遗传物质的成分。(5)DNA之所以能成为具有转化作用的遗传物质,原因就是高温解旋后,低温下能恢复,仍能保持其遗传特性。而蛋白质高温变性后不能再恢复。答案:(1)基因突变(2)S -型菌某种物质(转化因子)(3)S -型菌中提取、分离(和鉴定)出各种成分分别与R -型菌混合培养其后代是否有S -型菌(菌落)出现(4)相互对照S -型菌的DNA是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物质DNA结构必须保持完整才能行使遗传功能(或DNA结构被破坏会失去遗传功能)(5)变性(或解旋)复性(恢复双螺旋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