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82771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思想领域从多元走向单一,反映出政治领域的变化。思想的统一适应了政治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A项只适合春秋战国;C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体现了文化专制政策,但是手段相对温和,也没有禁绝其他思想学派,因此不能说“日益加强”;D项不适合秦代,因为秦代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压制。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B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C士人官僚的“规谏” D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儒生群体进入政权、士人官僚的“规谏、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而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造成的,即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造成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3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 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所给材料中“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表明秦汉以后,儒家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故B项正确。异己遭到排斥与题干中“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不符,故A项错误。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与题干中“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不符,故C项错误。儒学成为官方哲学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演变过程4根据史料记载:张文端公(清代大学士桐城人张英)居宅旁有隙地,与叶氏邻,叶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叶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下列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张文端公主张通过法律解决邻里纠纷B张文端公主张向秦始皇学习修筑高墙C这个故事倡导邻里要讲究道德D这个故事倡导邻里要讲究和睦【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家庭邻里关系相处邻里的和睦关系(课标外)5黄宗羲在山居杂咏诗中写道:“锋镝(贬官)牢囚(牢狱之灾)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贫困)亦其能奈我何?”诗人创作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在于( )A.批判中国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腐朽B.歌颂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斗争精神C.要求实行“工商皆本”,发展手工业和商业D.诗人主张采用革命和暴力的手段改变现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批判思潮。根据材料“锋镝(贬官)牢囚(牢狱之灾)取次过,依然不疲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贫困)亦其能奈我何”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的封建制度的批判。BCD的说法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6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评论李贽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阻碍“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成长的主要因素是( )A.专制政治腐朽黑暗 B.个体经济占主体地位C.文化控制不断加剧 D.国人的思想并不开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李贽的思想、李贽的命运都是当时时代的反映,李贽是明万历年间著名的思想家。这一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科举考试、理学这种传统的思想文化压制人的判断,明中后期虽已经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工商阶层的力量还是相当薄弱,导致李贽的悲观。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背景【能力提升】1(xx届湖北黄冈中学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 )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的主旨一方面是强调天下大乱,另一方面是强调通过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实现天下大同,所以上述材料体现的只能是墨子的“除乱尚同”说。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的“除乱尚同”说2(xx届山西晋中5月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反映出( )A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B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C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承了孔子“礼”的学说D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阐释君臣关系【答案】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孟子的相关思想主张3(xx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5月)历史试卷)春秋繁露中有:“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董仲舒在文中强调的是( )A.礼乐制度 B.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 D.万物本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描述的是天地人之间的关系,由“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可以分析出三者合一关系,故本题选C项。AB材料中没有体现,而D与材料主旨不符。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的天人合一4(xx届海南海南中学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卷)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 B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C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 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反映的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而不能反映出其他的三个选项,当然其他的三个选项也是不能反映材料的主题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不断强化 5(xx届广东广州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综历史试卷)619年唐高祖下诏:释典微妙,净业始予慈悲;道教冲虚,至德去其残暴自今以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凡关屠宰、杀戮、网捕、畋猎,并宜禁止。据此可知当时( )A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统治者尊道礼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材料可知,材料“道教冲虚,至德去其残暴”体现了对道教的尊重,材料“释典微妙,净业始予慈悲;自今以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凡关屠宰、杀戮、网捕、畋猎,并宜禁止”体现了对佛教的尊重,再依据所学可知,唐代的时候实行尊道礼佛崇儒的政策。故D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唐代思想发展的特点尊道礼佛崇儒6(xx届湖北天门高三四月调研文综历史试卷)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说明( )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答案】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背景7(xx届江西高安中学高三命题模拟押题01)黄宗羲指出:“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曰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为此,他主张( )A“有治法而后有治人”B“天下为主,君为客”C“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D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所谓非法之法也”说明黄宗羲对“一家之法”的反对。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黄宗羲的思想8(xx届浙江温州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卷)(26分)古代中国思想与政治制度有紧密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朝在法家学说上建立起来的无情的专制思想,渐渐地被儒家的伦理价值观所取代了。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看似势不两立,但前者为后者创造了一个适合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材料二 儒学在宋代理学思潮中发展到了极致,国家被视为一个大家庭,君主同父亲一样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像孟子所强调的,他必须具有完美的道德。 材料三 由于中国教育的意识形态基础是儒家思想,统治阶级的头脑中充斥了各种伦理道德、忠孝观念和对礼仪的重视。在这种制度(科举制)下,有文采的人得天独厚,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 以上材料均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汉以来法家思想地位的演变。(6分) (2)写出宋代理学的两位代表人物。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家的政治理想。(10分)(3)依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论述科举制对儒家思想的影响。(10分)【答案】(1)秦朝以法家为统治思想;(2分)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制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4分)(2)代表人物: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任答两位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满分不超过2分)政治理想: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具有完美的道德;(2分)认为道掌握在儒家手里,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3分)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3分)(3)科举制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儒生在地位得以提升的同时,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10分)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进行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认知能力,从而,本问在总体上具有较大难度。审题时候抓住两个关键性时间段,即秦朝时期和汉代以后。根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展开。在总体上把握:A. 秦朝以法家为统治思想,法家思想地位重要;B.汉代以后,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法家思想被逐渐吸收到儒学体系中。(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形成正确认知的能力。本问总体上不难,学生容易把握住此重要考点。审题时候需要做到仔细,本问一共有两个问。关于第一小问“宋代理学的代表性人物”,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即可,诸如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但切忌注意,不要回答成明代心学相关思想家。关于第二小问的“政治理想”,具有一定难度,B.通过儒生将文化与政治的有机结合;C.客观、全面认识儒学与科举制的”相辅相成”作用;D.儒学与科举制的发展,在总体上均是服务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等。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法家思想秦汉时期的法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理学及其政治理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科举制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