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卷.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81039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卷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人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_出现,于是人们头脑里便发生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产生了概念。这些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风貌的老照片,是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千辛万苦才_到的。最近,他决定举办一个小型展览。司法机关在界定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时,对是否要有国家工作人员参与犯罪活动或者为犯罪活动提供非法_,一直以来都有不同认识。A反复 搜集 庇护 B反复 收集 庇佑C重复 收集 庇护 D重复 搜集 庇佑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教养是一个人处世时的一种敬重态度。教养的获得是不可 的,它是长期规训和自我修炼的结果。虽然大家都知道教养是一个人处世的通行证,但是,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 ,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更有甚者放纵自我,这样的行为 。A.一挥而就 不以为然 人所不耻 B. 一蹴而就 不以为意 人所不齿C.一挥而就 不以为意 人所不齿 D. 一蹴而就 不以为然 人所不耻3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堆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A. 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B. 感性认识是丰富、生动和正确的C. 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D. 感性认识有必要上升到理性认识4. 下列标语符合张贴场所要求的是( )A争分夺秒,多拉快跑(某铁路道口) B严禁吸烟(某卷烟厂厂区)C失败是成功之母(某考场) D陡坡,慢!(某盘山公路下山处)5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博士除授予学官,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魏晋以后的太医博士、天文博士、历博士、卜博士等。 秦始皇时,博士只作政府顾问。唐宋以后,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俗称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等。汉代以后,博士开始任学官,担任教学工作。 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个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A B C D二、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欧阳文忠公夫人薛氏墓志铭苏辙欧阳文忠公夫人薛氏,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简肃公讳奎之女也。公刚毅守节,事不苟随。文忠公以文章名当世,其风节尤峻。蚤岁以言事不合,流落于外。仁宗、英宗之际,其所以绥靖朝廷者,与丞相忠献韩公相为表里,盖二公之功名,士大夫举知之。夫人高明清正而敏于事,有父母之风。及归于欧阳氏,治其家事。文忠所以得尽力于朝而不恤其私者,夫人之力也,而世莫知之。初,简肃见文忠公,愿以夫人归焉,未及而薨。及文忠公贬夷陵令,母金城夫人以简肃之志,嫁夫人于许州。不数日,从公南迁。姑韩国太夫人,性刚严好礼。夫人生于富贵,方年二十,从公涉江湖,居小邑,安于穷陋,未尝有不足之色。事韩国时,其起居饮食,寒温节度,未尝少失其意,虽寒乡小家女,有不能也。夫人幼随金城朝于禁中,面赐冠帔。及文忠为枢密副使,夫人入谢,慈圣光献太后一见识之曰:“夫人薛家女邪?”夫人进对明辩。自是每入辄被顾问,遇事阴有所补。尝待班于廊下,内臣有乘间语及时事者,意欲达之文忠,夫人正色拒之曰:“此朝廷事,妇人何预焉!且公未尝以国事语妻子也。”文忠归老颍上,慈圣尝幸集禧,过其旧庐,使人访问夫人。其后姻家有入禁中者,慈圣犹使传旨问劳。文忠既薨,夫人不御珠翠罗纨,服布素者十七年。文忠平生不事家产,事决于夫人,率皆有法。从文忠起艰难,历侍从,登二府,既薨,盛衰之变备矣,而其出入丰约,皆有常度。以韩国治家之法戒其诸妇,以文忠行己大节厉其诸子,而不责以富贵。平居造次必以礼,辞气容止,虽温而庄,未尝疾言厉色。而整衣冠,正颜色,虽寒暑疾病,不改其度。将终,见诸子号泣,曰:“吾年至此,死其常也。此尔等忧,岂复预吾事邪?”其天性安于礼法,恬于祸福如此。享年七十有三。元佑四年八月戊午,终于京师。十一月甲申,祔于文忠之茔。 辙少获知于文忠公,出入门下,与其诸子游,知夫人平生为详,而子棐复以状求铭。铭曰:简肃之肃,夫人实承之。文忠之忠,夫人实成之。既成其夫,亦遗其子。白发素襦,动不忘礼。贫富之交,生死之间,有以壮夫,而莫克安,夫人居之,不慑不疑。问谁使然,简肃之遗。有立于朝,文忠子孙。岂独文忠,夫人与存。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其风节尤峻 峻:高尚 B及归于欧阳氏 归:出嫁C慈圣尝幸集禧 幸:侥幸 D慈圣犹使传旨问劳 劳:慰问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薛氏“高明清正”的一组是( )(3分)安于穷陋,未尝有不足之色 其起居饮食,寒温节度,未尝少失其意夫人进对明辩,自是每入辄被顾问 夫人不御珠翠罗纨,服布素者十七年事决于夫人,率皆有法 以文忠行己大节厉其诸子,而不责以富贵A. B. C. D. 8.下面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欧阳修刚正坚毅,守节不移,做事不肯随便。早年因为上书言事,不合皇上心意,被外放,后来仁宗、英宗两朝,朝廷得到安定,有他的功劳。B. 欧阳修被贬为夷陵令,金城夫人按照薛公的遗愿,将薛氏嫁给欧阳修。没几天,她便随同贬谪的丈夫前往南方。C. 薛氏教育有方,经常用欧阳修立身行事的原则来要求几个儿子,她的举止和气度对家人影响很大。D.作者认为薛氏很好地继承了父亲和丈夫的品德,并把这种美德遗留给她的儿子。欧阳修后代能够在朝为官,不仅是欧阳公教育的结果,也离不开夫人的参与。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8分)(1)文忠所以得尽力于朝而不恤其私者,夫人之力也,而世莫知之。(4分) (2)此朝廷事,妇人何预焉!且公未尝以国事语妻子也。(4分) 三、古诗鉴赏(10分)【注】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了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诗作答。何逊是杜甫佩服的南朝梁诗人,这里把裴迪与何逊相比,表示对裴迪和他的诗的推崇。“此时”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1)本诗通篇以早梅伤愁立意,试概括诗歌中含有哪些愁情。(4分) (2)有人说 “忆”字是全诗关键,请简要分析。(3分) (3)清人黄生评此诗称“直而实曲,朴而实秀”, 请对此作简要分析。(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靡有朝矣。(卫风氓)(2)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3)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4)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5) ,任重而道远。(论语)(6)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7)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8)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9)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10)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马幼渔 张中行 马幼渔先生名裕藻,是我的双重老师。三十年代初我考入北京大学,选定念中国语言文学系,他是系主任,依旧说,我应该以门生礼谒见。上学时期听过他一年课,讲的是文字学中的音韵部分。马先生虽然是宁波人,风范却没有一点精干善于拨算盘珠的样子。口才也不见佳,因而讲课的效果是平庸沉闷,甚至使人思睡。总之是,因为看不出他在学术以及行事方面有什么突出之点,同学们对他总是毫无惧意,甚至缺乏敬意。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马先生不过是好好先生而已。 这好好先生的印象又不只是在学生群里。大概是一九三三年暑期吧,整顿之风吹来,触及中文系的也颇有一些,其大者是胡适之以文学院院长的显位兼任中文系主任,稍次是去教师之不称职者。马先生退为只算教授了,后来像是也不再讲什么课,总之是名存实亡了。 三十年代末,北京沦陷了,马先生因为年近花甲,没有随着学校往昆明。他原来住在景山西街,也许为了隐姓埋名,迁到王府井大街大阮府胡同,与刘半农先生的夫人住前后院。其时我和同系同学李君也住在北京,寂寞,很怀念旧日的师友,而师友星散,所以有时就到马先生那里坐坐。我们发现,马先生也很寂寞,更怀念红楼中的相识,于是渐渐,我们就把到马先生那里去当作后辈的义务。 这样,日久天长,我们才明白,在校时期对马先生的认识其实并不对。比如好好先生,这是我们把他的宽厚看作无原则地迁就。其实,他律己很严,对人的迁就也仅限于礼让。在这方面,可记的事情颇不少。还是任系主任时候,他家的某一个年轻人报考北京大学,有一次,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在马先生面前自言自语地说:“不知道今年国文会出哪类题。”马先生大怒,骂道:“你是混蛋!想叫我告诉你考题吗?”又有一次,同学李君请马先生写些字,留作纪念。马先生沉吟了一会,不好意思地说:“真对不起,现在国土沦陷,我忍辱偷生,绝不能写什么。将来国土光复,我一定报答你,叫我写什么我写什么,叫我写多少我写多少。”马先生可谓言行一致。北京大学迁走了,他借贤内助善于理财之助,据说生活没有困难,于是闭门读书,几年中不仅不入朝市,而且是永远不出大门。 他爱国,有时爱到近于有宗教的感情。他相信中国最终一定胜利,而且时间不会很久。我们每次去,他见面第一句话总是问:“听到什么好消息吗?”为了安慰老人,我们总是把消息挑选一下,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报喜不报忧。我们确是有忧,马先生有羊角疯的病根,几年反复一次,而且,据说一次比一次重,不久之后会不会有意外呢?大概耐到一九四四年的年尾或下年年初,我们有些日子没去,忽然传来消息,马先生得病,很快作古了。人死如灯灭,早晚难免这一关,所谓达人知命,也就罢了。遗憾的是,他朝夕盼望胜利之来,七年多过去了,终于没有看到就下世了。他不能瞑目是可以想见的。真的胜利了,“家祭无忘告乃翁”,他还能听见吗? (选自张中行负暄琐话,有删节)12第一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3从文中看马先生的“隐姓埋名”有哪些体现?(4分) 14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马先生这个人物形象。(6分) 15请分析结尾一段文字的表达特色;探究蕴含在画线句子中的丰富情感。(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人总得有一点锋芒陈鲁民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至少有两家半都主张做人要喜怒不形于色,切忌锋芒太露。所以几千年来培养出无数玲珑圆滑、唯唯诺诺、谨小慎微、四平八稳的谦谦君子。唐朝人苏味道,处世圆滑,模棱两可,从来不拿出自己的主见,含含糊糊,锋芒全无,人称“苏模棱”,居然能混到宰相高位。还是唐朝,娄师德身为宰相,却明哲保身,八面玲珑,从不露锋芒;不仅如此,他还教育将要赴任做官的弟弟:“假如人家唾你的脸,不擦它也会自己干掉,应当笑着接受。”这两位之所以能一路顺利,位极人臣,大概就与从不露锋芒有关。相反,敢露锋芒者,一般都难得善终。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答曰:“十万。”再问:“你能带多少兵?”答曰:“多多益善。”瞧,一点也不客气,丝毫不知收敛锋芒,虽说刘邦几年后才收拾他,其实这会儿已经对他起了戒心。宋高宗是个无能的皇帝,秦桧又是个卖国宰相,人家一门心思求和自保,岳武穆却要“直捣黄龙”,却要“还我河山”,却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如此锋芒毕露,又怎能躲过“风波亭”之劫?武将锋芒太露固无好下场,文人太露锋芒也难成善果。李太白潇洒飘逸,恃才傲物,终因锋芒太露而难以见容官场,纵是明皇赏识,也无法弄个一官半职。只好一生浪迹天涯,与酒作伴,自慰“天生我材必有用”。苏东坡一生豪放不羁,才华横溢,却屡遭磨难,不仅官场受挫,险遭杀头之祸,就是在文化圈里,也是非议四起,竞相攻讦。何以如此,其弟苏辙一语道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的确,正因为他“太出色、太响亮,能把同代的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脚地糟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余秋雨山居笔记)。苏东坡,又一个锋芒太露的牺牲品!锋芒,既然使那么多的人身败名裂。家破人亡,于是就有“聪明人”去研究怎样才能远离锋芒。明代有个官员叫张干,四朝元老,人称“不倒翁”。有人向他请教,怎样平息诽谤?答曰:无辩。又问,怎样制止怨恨?答曰:不争。再问如何明哲保身?答曰:去锋。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自保之术,不争不辩,无怨无怒,玲珑圆滑,与世无争。果如此,官运不衰、荣华富贵都是可以预期的。可是我们再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人人都这样唯唯诺诺,窝窝囊囊,遇事不敢出头,做事害怕承担责任,社会还怎么前进?倘若,中国历史上少了韩信的十面埋伏,少了岳飞的怒发冲冠,少了李白的笑傲江湖,少了苏轼的大江东去,这历史不也太郁闷太无趣太乏味了吗?宋人张孝祥,绍兴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上疏请昭雪岳飞,为秦桧所忌。其好友劝其不该如此锋芒太露,张回答得十分痛快:“无锋无芒,我举进士干什么?有锋有芒却要藏起来,我举进士干什么?知秦桧当政我怕他,我举进士干什么?”这三问酣畅淋漓,回肠荡气,足以告慰古今一切锋芒之士! 16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三教入题有什么作用? (6分) 17文章第3、4段所举事例,论证的角度有何异同?(6分) 18. 概述全文的论证思路。(6分) 七、作文(70分)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传说玄奘刚剃度的时候,在名满天下、高僧群集的法门寺修行。有人劝玄奘说不如到一些偏僻小寺中研读经卷,这样,自己的才华才会很快显露出来。玄奘告辞时,方丈带着他到后山给他看了两种林木:一种生活在开阔的土地上,却长得乱枝纵横,又短又扭曲,只能用来做柴薪;一种生活在郁郁葱葱的林中,每一棵却都修长、挺直、高大。玄奘看后,幡然醒悟,决定留在法门寺,后来终于成为一代高僧。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高三月考卷答案(2)前两联“忆”遥领故人对自己的相忆,故人送客见雪见梅情不自禁“忆”起我,表达了对故人思念自己的深深谢意和心心相印的情谊。(2分)后两联围绕裴迪“忆”诗中所叙写的事抒写自己的种种愁情。(1分)(3)前两联就着“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语言浅白质朴,始终出以谈话的口吻;(1分)后两联围绕 “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感情深挚而婉曲,推心置腹,荡气回肠。所以说“直而实曲,朴而实秀”。(2分)11、略12、叙写对马先生的初步印象及同学们的态度,为刻画人画张本;与下文呼应,前后对比,欲扬先抑,使人物形象饱满鲜明。13、国土沦陷时迁居他处;闭门读书,不出大门,不入朝市。14、和善宽厚,是好好先生;严于律己,做人有原则;虔诚爱国,对胜利充满信心。15、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和比喻、引用、反问等修辞手法。对马先生没能看到抗战最后胜利痛惜和遗憾,对马先生深深怀念。16、表明“不露锋芒”有生存基础、历史渊源(2分),引出削磨锋芒之力量占优势的文化背景 (2分) ,为下文论述要露锋芒作铺垫,树立批驳的靶子(2分)。17、同:主要从正面举例进行论证。(2分)异:第段从武将锋芒太露者难得善终的角度论证(2分);第段从文将锋芒太露者难得善果的角度论证。(2分)18、首先提出中国文化有不露锋芒的传统(2分);然后分别举例证明不露锋芒者一帆风顺,官运亨通(1分),而锋芒毕露者招惹是非,带来祸患(1分);最后呼吁为人要显露锋芒,敢于担当,促进社会进步,显露独特魅力(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