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80281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4分)一、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歼灭 悭吝 草菅人命 缄默无言 B. 瘠薄 辑录 亟待解决 佶屈聱牙 C. 挑剔 孝悌 感激涕流 风流倜傥 D. 症结 诤友 云蒸霞蔚 铮铮铁骨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惬(qi)意 恪(g)守 疾风劲(jng)草 量(1ing)体裁衣B. 觊(j)觎 皈(gu)依 自作(zu)自受 锐不可当(dng)c. 重创(chung)标识(zh) 反璞(p)归真 戛(ji)然而止 D. 慰藉(ji) 翘(qio)首 藏头露(lu )尾 封妻萌(yn)子3.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 荫蔽 人情世故 抱怨 罄竹难书 B. 歉收 行踪鬼秘 寒暄 稀世珍宝 C. 文采 缘木求鱼 委曲 签定协议 D. 降伏 心心相映 撕杀 平心而论4. 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辚选 潸然泪下 甘之如饴 金碧辉煌 B. 勘误 拾人牙惠 孑然一身 曲突徙薪 C. 蛰居 踽踽独行 蛊惑人心 入不付出D. 狼藉 气宇轩昂 钟灵毓秀 栉风沐雨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三环新城”,靠近三环,价格便宜,是其最大的 。 (2)近年电讯事业发展迅速,大城市、中小城市, 偏僻的农村,居民普遍安装了电话。 (3)犯了错误的同志,要认真对照“三个代表”精神, 自己的所作所为。A. 卖点 乃至 反省 B. 买点 以至 反省 C. 买点 乃至 反思D. 卖点 以至 反思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读书能 一个人,它可以使人变得情感丰富、思想深刻、气质儒雅。他表面上嘻嘻哈哈,有不高兴的事也不说出来,好像 很深。这种产自雪山的植物,具有 肠胃功能的作用,很有经济价值。 A. 造就 怨府 调理 B. 造就 城府 调节C. 成就 城府 调节 D. 成就 怨府 调理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法庭认为,张晓华因正当防卫而致歹徒丧命,实属情有可原,罪不容诛。B. 尽管国足已经早早地退出了xx年德国世界杯的角逐,战胜欧洲劲旅塞黑队的前景也微乎其微,但许多球迷对“朱家军”11月9日在南京奥体中心的公开亮相依然充满了期待。 C. 根据洪昭光教授讲稿编纂的登上健康快车一书,曾经有68种“手抄本”风靡全国,一时洛阳纸贵,“健康长寿”成了热门话题。 D. 仿制古画还有一种情形,那就是决不署自己的姓名,鱼龙混杂,以骗取黑钱。 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和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尽管对手实力不俗,费德勒还是表现得十分轻松,他一边在赛场边热身,一边左右逢源地跟老朋友打着招呼。 B. 把过去少为人知而又独具魅力的华侨文化一一展现出来,需要魄力和智慧,需要一种把名声做大做响的高姿态。 C. 地方政府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胡乱地与历史名人攀关系,欲把名人品牌演变为一种营销方式,结果只能落得个偷鸡不着蚀把米。D. 面对心急而无助的患者,这两个“医托”巧舌如簧,循循善诱,最终把患者骗到了胡同里的“老中医诊所”就诊。 9.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晚明是一个讲究生活情调的时代,也是一个纸醉金迷的时代,虽然它最终未能抵挡住满清的金戈铁马,但当斯文扫地之时,能够 柳如是、李香君、陈圆圆这样的人物,也 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一个 的美梦,给严酷的晚明历史带来了片刻的温馨和宁静。 A. 出现 必然 亦真亦幻 B. 涌现 必然 昙花一现C. 出现 仍然 昙花一现 D. 涌现 仍然 亦真亦幻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退役运动员近80正面临不同程度的失业、伤病、贫困等生存问题的困扰,两会期间,体育组委员们纷纷就这一问题献计献策。B. 高考填报志愿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经济类、管理类专业格外关注,但他们对这些专业了解不多,他们看的主要是就业情况。C. 在清明节,一群网络组织起来的年轻人,身着中国传统服装“汉服”,来到民族英雄袁崇焕墓前深深下拜,告慰英雄在天之灵。 D. 学者韩兆琦讲史记时,除了注意历史经验、人生思考等思想内容,还注意司马迁表现历史人物的故事、立场、感情的艺术方法。 1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该省旅游主管部门表示,要用3年时间在省内一些城市建立既安全又卫生的经济型旅馆。这多少令广大旅游爱好者感到些许安慰。 B. 鲁迅先生在一篇介绍“青年必读书”的文章里,谈到了“看”和“做”的关系。他号召青年们做起来,不要袖手旁观,更不要对别人挑剔。 C. 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一些鸟开始选择高楼大厦的顶部,或者选择高压电线杆,甚至教堂的圆顶也成了它们哺育儿女的乐园。D. 鄂伦春人一直没有文字记载,口头创作是他们文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每当篝火燃起的时候,老人就会给孩子们讲起神话故事。 1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离骚选自楚辞,是屈原的代表作,是诗人用整个生命熔铸成的浪漫主义抒情杰作。 B. 元朝戏剧家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以社会下层人物为主人公,深刻揭露了社会的腐败和黑暗。 C.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抒情诗,作者艾青在诗中表达了对保姆大堰河深沉的挚爱之情。 D. 契诃夫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所塑造的“套中人”,已经成为因循守旧者的代名词。 1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统称。与近体诗不同,古体诗的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B. 词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阕。 C.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分为四折,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散曲没有宾白,有小令和套数两种。D. 德国文学家歌德的代表作是诗剧浮士德,他的友人爱克曼整理的歌德谈话录记录了他的许多文艺理论观点。 1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曾宪梓先生对中国内地的总捐资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有人这样问他:有钱快乐,还是没有钱快乐?曾宪梓先生这样回答:“ 。不要成为钱财的奴隶,要做钱财的主人。” 我不算有钱 穷人有穷人的快乐,有钱人有有钱人的苦恼 有钱不一定快乐 看你怎么用但是我把钱用在有益的事业上A. B. C. D.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题。汉成帝建始中,关内大雨四十余日。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大将军王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右将军王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稍定,问之,果讹言,于是美商之固守。天圣中尝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以问王曾,曾曰“河决,奏未至,必讹言耳。不足虑。”已而果然。嘉靖间,东南倭乱,苏城戒严。忽传寇从西来,已过浒墅。太守率众登城,急令闭门。乡民避寇者万数,腾踊门外,号呼震天。任同知环愤然曰“未见寇而先弃良民,谓牧守何!有事,环请当之!”乃分遣县僚洞开六门,纳百姓,而自仗剑帅兵,坐接官亭以遏西路。乡民毕入,良久,而倭始至,所全活甚众。吴民至今尸祝之。又万历戊午间,无锡某乡构台作戏娱神。有哄于台者,优人不脱衣,仓皇趋避。观剧者亦雨散。口中戏云“倭子至矣!”此语须臾传遍,且云“亲见锦衣倭贼”,由是城门昼闭,城外人填踊,践踏死者近百人,迄夜始定。此虽近妖,亦有司不练事之过也。大抵兵火之际,但当远其侦探,虽寇果临城,犹当静以镇之,使人心不乱,而后可以议战守;若讹言,又当直以理却之矣。 天启初,吴中讹言“中官来采绣女”,民间若狂,一时婚嫁殆尽。此皆恶少无妻者之所为,有司不加禁缉,男女之失所者多矣。开元初,民间讹言“上采女子以充掖庭”。上闻之,今选后宫无用者,载还其家,讹言乃息。语曰:“止谤莫如自修。”此又善于止讹者。 (节选自明代冯梦龙智囊) 注:绣女:选入皇宫中做嫔妃候选人的女子。15.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所全活甚众 保全存活 B. 吴民至今尸祝之 祭祀供奉 C. 迄夜始定 开始安定 D. 但当远其侦探 侦察探报16.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令吏民上城以避水 民间讹言“上采女子以充掖庭” B. 有事,环请当之 今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C. 所全活甚众 男女之失所者多矣D. 且云“亲见锦衣倭贼” 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17.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问之,果讹言,于是美商之固守。 询问情况,果然是谣言,于是大家都赞美王商能坚持自己的想法。 B. 又万历戊午间,无锡某乡构台作戏娱神。 另外在明朝万历戊午年间,无锡某个村落修筑戏台演戏娱神。C. 若讹言,又当直以理却之矣。 如果是谣言,又应当直接以事理来消除谣言的影响。D. 民间若狂,一时婚嫁殆尽。 民间紧张得如同发狂一般,一时之间,婚配嫁娶的事情几乎都停止了。18.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洪水将至的传言,民众奔走号呼,长安城中大乱。王凤人云亦云,缺乏判断,而王商却能临危不乱,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B. 嘉靖年间,倭乱扰民。听闻倭寇将至,苏城太守方寸大乱,弃民自保,任环对此气愤不已,果断采取措施,稳定了局面。 C. 万历戊午年间,无锡乡间作戏娱神,就是因为观众起哄开玩笑,令无锡城内百姓误以为倭贼将至,造成严重的死伤事件。 D. 本文与冯梦龙的“三言”虽然文体不同,但都有很强的故事性,也能够就事说理,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第卷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1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今夫水非火则无以济非木则无以屯非金则无以节非土则无以比是故夫智不丽乎仁则察而刻不丽乎礼则慧而轻不丽乎义则巧而术不丽乎信则变而谲俱无所丽则浮荡而炫其孤明20.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句。(10分)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白居易琵琶行)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凭谁问,廉颇老矣,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青山遮不住, 。(辛弃疾菩萨蛮)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1.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题。(17分)【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元)乔吉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说,远远看过去,瀑布就像是由天机织就的一幅白练,垂挂在高高的石壁上。 B. 作者靠近瀑布时,飞沫就飘落到身上,让人感到有凉气袭来,觉得衣服太单薄了。 C. 作者写瀑布,由远观转而写近景,声音与色彩兼备,写出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 D. 全曲想象奇特,虽不见“瀑布”二字,但瀑布的奇特韵致却通过词句表现了出来。(2)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瀑布?请举出两处并作简要赏析。(4分)(3)对于乔吉,有人认为其堪称元曲作家中的李白,你如何看?试以上面一首元曲为例,结合你对李白诗歌风格的理解,就你的认识作简要分析。不少于200字。(10分)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3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历史上看,中华文化大部属于农耕文化。普通人经常能吃上肉、蛋、奶是近年的事。正因如此,中国人的主食一般指粮食做的“饭”,而把副食称作“菜”。餐桌食品叫做“饭菜”,就连厨房的切刀也叫做“菜刀”等等。道教著作玄门大论对素食解释道:“一者粗食,二者蔬食粗食者,麻麦也。蔬食者,菜菇也。粗食止诸耽嗜,蔬食弃诸肥”2500多年前的中国医学专著黄帝内经里曾总结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些论著说明传统的中国膳食与现代营养学的理想不谋而合。 今天,在由西方传入的面包面前,我国的传统馒头似乎显得苍白黯淡。其实馒头凝结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和探索。礼记中有关“燔黍捭豚”的记载,说明在蒸制食品之前人类就开始炒食谷粒,烘烤畜肉。从西方的现代食品燕麦片和烤肉,可以看到古时“燔黍捭豚”的影子。不过中国早已走过了烧烤的阶段。早在大约6000年前,传说黄帝发明了釜、甑,也就是锅灶和蒸笼。周书中写到“黄帝始蒸谷为饭,煮谷为粥”。由于中国古代烧制陶瓷器和冶炼技术世界领先,青铜器、铁器也比较早用于炊事器具,加上早期的主食以黍、谷、稻等粒食为主,所以形成了独特的蒸煮食品文化。 中国传统主食加工工艺的妙处之一在于蒸煮。汽蒸馒头和烘烤面包相比,汽蒸火候易控。现代热物理知识也说明,汽蒸很容易把加热温度控制在100左右,使馒头、包子等熟化时外不焦内不生,营养破坏降到最少;而烘烤面包,火焰温度可达800以上,即使现代技术,自动控制,底火、面火也在200左右,难免发生外焦内生现象。正因为蒸制可以做到无论大小的食品,只要时间充分,内外温度都可达到100的熟化温度,才有了包馅的包子、馒头、饺子等,实现了包容诸菜、配餐方便、营养全面。带馅的面制品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还有煲汤、煲粥等,这些都和蒸煮加工有关。由于中国古代锅灶发达,五谷杂粮的粥饭成为传统食品,墨子天志称华夏:“四海之内,粒食之民”。五谷杂粮的粥饭不仅好消化,还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谷粒的养分,包括膳食纤维、矿物质,美味保健。22. 下列对文意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 从中国传统食品的历史看,数千年来,普通中国人的家常饭,本以素食为主。 B. 面包其实不比馒头更先进,其焙烤的工艺在中国古代已经是过时的技术。 C. 农耕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中国传统食品具有源于农耕,医食同源的特点。 D. 青铜器、铁器等很早用于炊具,表明中国传统食品还促使了冶炼技术领先世界。23. 根据文段内容,以现代眼光看来,中国传统食品有哪些优点?请分条说明。(6分)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427题。巩乃斯的马周涛 我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有时候读传记,看到有些了不起的人物以牛或骆驼自愉,就有点替他们惋惜。在我眼里,牛总是有点象征落后的意思,一副安贫知命的样子。骆驼是沙漠的怪胎,为了适应严酷的环境,把自己改造得那么丑陋畸形。它们的特性和模样,都清清楚楚地写着人类对动物的征服,生命对强者的屈服。那些人一定是没见过真正的马。 自古好马生塞北。在伊犁,在巩乃斯大草原,马作为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便呈现了它的全部魅力。我喜欢看一个马的家族在牧场上游移,散乱而有秩序,首领就是那里面一眼就看得出的公马,它是马群的灵魂。它匀称高大,毛色闪闪发光,最明显的特征是颈上披散着垂地的长鬃,有的浓黑,流泻着力与威严;有的金红,燃烧着火焰般的光彩。它管理着保护着这群马和顽皮的马驹儿,眼光里保持着父爱的尊严。 有一次我碰上巩乃斯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的孤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竟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在那场暴雨的豪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牲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地在这原野上汇集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被不可收拾的潮水裹挟,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喊声像一块小石片跌进奔腾喧嚣的大河。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的嘶呜、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看不见了。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为托尔斯泰不仅爱马、写马、并且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它们常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的人物、民族的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 牛从挽车变为食用,仍然是实用物;骆驼将会成为动物园里的展览品,因为它只会越来越稀少;而马,当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时,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了。 值得自豪的是我们中国有好马。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太宗的六骏,从马踏飞燕的奇妙构想到大宛汗血马的美妙传说我们有多少关于马的故事呵,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呢。至今,如同我们的一切美好的传统都像黄河之水似地遗传下来那样,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那种“龙马精神”,就在巩乃斯的马身上。 我想,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的吧。(取材于周涛同名散文)2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4分)A. 作者认为牛和骆驼在外形、奔跑速度上比不上马,内在气质更和马无法相比。B. 巩乃斯草原上马群首领在旷野里呈现出的美丽、强壮和尊严让作者赞叹不已。C. 暴雨中狂奔的马群让作者强烈地感受到马是人类根本无法控制驾驭的动物。D. 作者无论是描写、抒情还是议论,情感都浓烈饱满,表现出强烈的爱马之心。 E. 文章以“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开篇,以“我”的想法作结,首尾呼应。25. 结合全文回答,作者为什么“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5分)26. 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它们常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的人物、民族的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而马,当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时,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了。”这句话在文章中的含义是什么?(3分)27. 结合生活,谈谈你对作者所说的“龙马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试题答案】1. B(A项“歼灭jin,悭吝qin,草菅人命jin,缄默无言jin”;C项“挑剔t,孝悌t,感激涕零t,风流倜傥t”;D项“症结zhng,诤友zhng,云蒸霞蔚zhng,铮铮铁骨zhng”)2. C(A项应为“恪守(k)”、“量(ling)体裁衣”;B项应为“自作(zu)自受”;D项应为“藏头露(l)尾”。)3. D(A项全对;B项应为“行踪诡秘”;C项应为“签订协议”;D项应为“心心相印”、“厮杀”。)4. D(A项中,“辚选”中的“辚”应为“遴”;B项中,“拾人牙惠”中的“惠”应为“慧”;C项中,“入不付出”中的“付”应为“敷”)5. A(“卖点”,商品等能够吸引购买者购买的地方;“买点”,购买者认为商品值得购买的地方。“乃至”,用在并列成分中末一项之前,表示这一项更加突出;“以至”有两个意思,其一是“一直到”,其二是用在后一分句之首以强调前一分句的作用。“反思”,着重指总结经验教训,以励将来;“反省”,着重指认识个人错误,以求改正。结合具体语境即可判断。)6. B(怨府,大家怨恨的对象。城府,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造就,培养使有成就。成就,完成(多指事业)7. C(A项“罪不容诛”指罪大恶极,即使杀了他也抵不了他的罪。B项“微乎其微”不能跟“前景”搭配,可将“前景”换成“希望”。D项“鱼龙混杂”指好人坏人掺杂在一起,这里的语境应用“鱼目混珠”。)8. C 9. C(“出现”可以与少数“人物”搭配,“涌现”大量出现,不能与少数“人物”搭配。“仍然”表示转折,与上文“但”搭配,“必然”表示事理上确定不移,从上下文来看,并没有这样的意思。“昙花一现”表示时间短暂,与下文“片刻的温馨和宁静”协调一致,“亦真亦幻”表示美好而未必真实,与上文内容相矛盾。)10. B(A. 主语成分残缺,应为“80的人”或“近80的退役运动员”。“面临不同程度的问题的困扰”语序不当,导致语义不明,应为“正不同程度地面临问题的困扰”。“纷纷就这一问题”语序不当,应为“就这一问题纷纷”C. “网络”与“组织年轻人”搭配不当,应为“一群通过网络组织起来的年轻人”D. “(历史人物的)故事、立场、感情”并列不当。)11. B(A赘余 C成分残缺 D搭配不当)12. D 13. A(唐代的律诗和绝句统称近体诗。近体诗比古体诗的体裁要求更严格。)14. C(从两方面回答了上文“有钱与没钱”的问题,为首句;承的后半句;承,回答有钱人是否快乐在于他“怎么用钱”;回到自己,与下文相连,是下文“奴隶”、“主人”等观点的论据。)二、每小题3分,共12分。15. C 16. A 17. D 18. C【文言译文】 汉成帝建始年间,关内下了四十多天大雨,京师民众无故互相惊扰,说“马上有洪水要来”。百姓急着逃难,导致互相践踏,老弱无助呼号,长安城里大乱。大将军王凤认为太后、皇帝及后宫嫔妃可以登船避难,就命令官吏百姓上城避水。群臣都赞同王凤的建议,只有右将军王商说:“自古以来,再无道的国君当政,洪水尚且不会泛滥到越过城墙,今天为什么会有洪水在一天之间就暴涨而来?这一定是谣言,不该命令百姓上城,以免他们更加惊扰。”成帝于是没有下诏。不久,混乱稍微平定,一问,果然是谣言,大家都赞美王商镇定有眼光。 宋仁宗天圣年间曾经下大雨,传说汴河溃决,洪水将到。京都人非常恐惧,想向东逃。仁宗拿此事询问王曾。王曾说:“汴河溃决,奏本却还没到。一定是谣言,不值得忧虑。”不久情况果然如此。 明朝嘉靖年间,东南倭寇作乱,苏州城戒严。忽然传言倭寇从西边杀来,已经经过浒墅。太守率士兵登城,紧急下令关闭城门。避寇的乡民有上万人拥挤于城门之外,呼号声震动天地。同知任环愤怒地说:“没见到倭寇却舍弃百姓,还称得上牧守吗?有事情我请求来担当责任。”于是分派县吏下属打开六个城门,收容百姓,自己则佩着剑率领士兵,坐镇官府,阻断西来的道路。让乡民全数入城,过了很久倭寇才到,任环此举救活了很多人,吴地百姓到现在还在祀奉他。 还有在明朝万历戊午年间,无锡某乡筑戏台演戏娱神,有人在戏台上起哄说倭寇来了,演员来不及换下戏服就仓皇逃避,看戏的人也一哄四散,嘴里随意地说“倭寇来了”,消息一下子就传遍全城,并且有人说“亲眼看见穿锦衣的倭寇”,因此城门白天就关闭起来,城外的人拥挤践踏,死了近百人,到深夜才安定下来。这虽然接近于妖言惑众,也是职责部门处理事情不够练达的过失。 大概在战乱的时候,只应在远方安置侦察探报,即使盗寇真的逼近城来,仍须镇静地处理,使人心不混乱,然后才可以商议作战或防御的策略;如果是谣言,又应当直接以事理来消除谣言的影响。 在明熹宗天启初年,吴中一带谣传“宦官要来采选绣女”,民间紧张得如同发狂一般,一时之间,女子几乎都出嫁了。这其实都是没有娶妻的恶少所传的谣言,官吏也不加以禁止缉捕,造成很多男女在仓促之间嫁娶不当的错失。唐玄宗开元初年,民间谣传“皇帝将采选宫女来充实后宫”。玄宗听到这件事,便命人挑选后宫无用的宫女,用车子载返还家,谣言于是随之平息。俗语说:“要停止毁谤,没有比从自我做起更好的方法了。”这种做法又要比平息谣言好得多。19. 今夫水/非火/则无以济/非木/则无以屯/非金/则无以节/非土/则无以比/是故夫智/不丽乎仁/则察而刻/不丽乎礼/则慧而轻/不丽乎义/则巧而术/不丽乎信/则变而谲/俱无所丽/则浮荡而炫其孤明。【译文】(五行中)水不依靠火(的加热)就无法升华,不依靠木(的生长)就无法聚集,不依靠金(的约束)就无法节制,不依靠土(的沾润)就无法和顺。因此那(和水相应的)智,不附着于仁就会表现得过于精明而苛刻,不附着于礼就会表现得狡黠而轻佻,不附着于义就会表现得虚伪而俗套,不附着于信就会表现得不正常而又诡诈,不附着于仁礼义信中的任何方面就会让人轻浮放纵而只会矜夸自己孤零零的聪明。20. (10分)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无为在歧路 野径云俱黑 艰难苦恨繁霜鬓 尚能饭否我寄愁心与明月 毕竟东流去 一尊还酹江月 水澹澹兮生烟21. 诗歌鉴赏 (1)C(曲中并没有写瀑布的声音)(2)比喻。作者把天比作织机,把月比作梭子,把瀑布比作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于悬崖的景观。 作者将瀑布自石壁下注比喻成白虹深入水面,似要吞饮涧水,生动地写出了瀑布高悬而又急下的态势。 作者将瀑布自山顶奔流而下比喻成玉龙下山,形象地表现出瀑布倾泻时生龙活虎而又曲折翻腾的姿态。 作者将瀑布的水花飞溅于山石之上比喻成片片飞舞的雪花落在沙滩,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水花的形与色。 手法的运用一问,若涉及其它,视合理程度及分析情况酌情给分。(3)明确提出见解,2分;能从李白、乔吉的诗中合理引用并作分析,2分;分析层次清晰,结构完整,4分;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2分) 认同,可从这首元曲想象奇特、比喻新颖、气势恢宏等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手法角度分析两人诗风的相似。 不认同,可从李白诗歌才调高迈、涵容天地、气势超凡脱俗,非乔吉所能追比等角度分析两人诗风的差异。 22. D(“由于中国古代烧制陶瓷器和冶炼技术世界领先,青铜器、铁器也比较早用于炊事器具”)(3分) 23. 加工工艺易控制火候;种类丰富;最大限度地保留营养成分。(每点2分)24. AC(4分)25. 作者对不爱马的人表示不满。他认为很多人缺少个性,缺少对精神独立自由的追求,因此他们才不理解、不喜欢象征着独立自由的马,而喜欢那些没有个性、对人俯首帖耳的动物。(5分)26. 共6分,每小问3分答案要点:承上启下。承上:说明马象征着人类许多优秀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对人类具有启示作用。启下:引出下文关于马从实用到艺术品的议论以及马与中国人的艺术、历史、精神生活的密切联系。 答案要点:1. 马的实用功能可以被其他物品替代;2. 马象征着进取、尊严、自由等精神;3. 马象征的精神是别的物品无法替代的。27. 略(10分) (评分标准:对“龙马精神”的理解2分,联系实际2分,“龙马精神”在现实中的体现4分,语言顺畅1分,表述有特色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