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1-修改病句.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3180176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7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1-修改病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考复习1-修改病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考复习1-修改病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改病句,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句出了毛病,就会影响意思的表达。因此,说话、写文章应该努力避免出现病句。如果出现了病句,就应找出原因,做出修改。经常出现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一)成分残缺(二)用词不当(三)搭配不当(四)词序混乱,(五)指代不明(六)重复啰嗦(七)分类不当(八)逻辑错误,(九)用错关联词,(一)成分残缺,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有的谓语还带着宾语,(即句子最简单的形式有“谁干什么,谁是什么,谁怎么样”这三种,如果一句话里缺少其中之一,就是成分残缺。成分残缺的句子结构不完整,意思不清楚。,例1主语残缺:,听了校长的报告,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经过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通过讨论,使我们的决心更大了。,这三个句子都没有主语,所以意思都不清楚。从例里不知谁“听了校长的报告”,“谁”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修改时应加上主语,可以改成:我们了听了校长的报告,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或者改成:听了校长的报告,同学们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这里的例例句并不是真正地缺少主语,而是因为滥用了“经过”、“通过”一类的词,将主语隐藏起来了。修改时只要删去“经过”、“通过”,主语就露出来了。例可修改成: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这次讲课”是这句话的主语,回答“什么”对大家启发很大。,例可以修改成:讨论使我们的决心更大了。或者改成:通过讨论,我们的决心更大了。前者的主语是“讨论”,后者的主语是“决心”。,例2谓语残缺:,这句话提出了话题,没有回答“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在春天“怎样”了,也就是没有对话题进行陈述。修改的时候要加上谓语可以补充为: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生机勃勃。,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例3宾语残缺:,这句话主语是“少先队员们”,谓语是“响应”。“响应”一词一般和“号召”、“倡议”搭配,和“学习雷锋”不搭配。“学习雷锋”是“号召”或“倡议”的具体内容,只能作“号召”、“倡议”的附加成分,所以这句话缺少与谓语“响应”搭配的宾语,也属成分残缺的病句。,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应该改成: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的号召或者改写成: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的倡议。对于成分残缺的病句,我们只要按“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模式去检查,就可以发现缺少什么成分。知道了缺什么成分,才可以对症下药进行修改。,(二)用词不当,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应恰当地选用词语,特别要注意分辨一些近义词的细微区别,否则就会犯用词不当的毛病。,例如:,我们的教室又宽广又明亮。小明办事不调查研究,不和别人商量。他这种办事果断的做法,受到了大家的批评。谢明因病落下三天课,他乞求老师帮他补习功课。他家墙上挂着一幅对联。,例“宽广”用得不恰当。“宽广”和“宽敞”都有面积大范围广的意思,但“宽广”比“宽敞”形容的范围更大,一般与“原野”、“土地”等词语搭配,而“宽敞”一般与“房间”、“礼堂”、“庭院”等词语搭配。这句话是说教室比较大,应用“宽敞”来形容,原句没有分清近义词的大小范围。,例中“果断”一词使用不恰当。“果断”是形容“办事或说话”坚决,不犹豫,是褒义词。例意思是说小明独断专行的,含批评的意思,也属于用词不当。,例中“乞求”一词使用不恰当。“乞求”是“苦苦哀求”的意思,用在请老师补课上太重了,这里使用“请求”才恰当。这句话里没有分清近义词轻重,也是用词不当。,例中的“一幅”不恰当。因为“对联”有上、下联,只能说“一副”,不能说“一幅”。,(三)搭配不当,句子中的词语要互相搭配正确,主、谓之间,谓、宾之间,主、宾之间,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之间,都要搭配正确。如果句子中的词语不互相搭配,就犯了搭配不当的毛病。,例如:,清晨,参加象征性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跑着。虽然狂风暴雨从半空中一齐倾泻下来,但大家无所畏惧。我们参观了这个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的经验。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帽子。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我们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例是主语“同学们”和谓语“驰骋”不搭配。“驰骋”是说“骑着马奔跑”,参加长跑不能说是“驰骋”,应改成“跑”。,例“倾泻下来”和“狂风”不搭配,“倾泻下来”陈述的是“暴雨”,而不是“狂风”,应删去“狂风”。,例是谓语“参观”与宾语“经验”不搭配,应把“参观”改为“学习”。,例中的“穿着”与“上衣”搭配,与“帽子”不搭配,应在“一顶蓝帽子”前加上“戴着”。,例是主语“造纸”和宾语“四大发明”不搭配,“造纸”只是四大发明之一,应在“四大发明”后面加上“之一”二字。,我们在说长话,写长句子时,往往容易顾此失彼,粗心大意,犯搭配不当的毛病。所以应细心检查,使句中的词语彼此搭配得当。,例中主语部分的中心词“手”和前面的修饰部分“聪明”不搭配,应去掉“聪明”。,(四)词序混乱,一个句子在词语的排列上,要有一定的次序,这样才能表达明确的意思,如果词序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就会改变,或者使意思表达得不清楚。,例如:,广大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热情。句中“无比”是修饰“热情”的,应放在“热情”前头,“无比”与“走”毫无关系,改正的时候应把“地”去掉。原句变成:广大农村青年表现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无比热情。,又如:,我们十个班级里的少先队员一起到军属王奶奶家帮助打扫卫生。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学校十个班级的少先队员统统去王奶奶家打扫卫生。也可理解成:我们班级里的十个少先队员去帮助王奶奶打扫卫生。显然,前一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如果把词序调整一下,意思表述得就明确了,就不会产生误解了,应修改成:我们班级里的十个少先队员一起到军属王奶奶家帮助打扫卫生。,(五)指代不明,说话写文章时,为了避免重复,我们常常使用一些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词语代词。如:你、我、他、它、这、那等等。但是代词不能滥用,如果不该用的时候也用了,或者用得不正确,就会产生指代不明的毛病。,例如:,班会上,李明建议开展读书活动,陈新建议开展影评活动,我同意他的意见。这句话里的“我”,究竟同意李明的建议呢,还是同意陈新的的意见,不明确。句中的“他”指的是谁,应直接说出来,意思才清楚。可改成:班会上,李明建议开展读书活动,陈新建议开展影评活动,我同意陈新的意见。,又如:,中午,马铮和马跃一起上学,他问他下午的班会将讨论什么问题。这句话中的“他问他”究竟指的马铮问马跃呢,还是马跃问马铮呢,不明确。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直接写清“马铮问马跃”或者“马跃问马铮”。从以上两个例句中,我们应懂得,使用代词时,指代要明确。,(六)重复啰嗦,句子既要完整、正确,又要简洁、明了。不恰当地连续使用几个形容词,或者堆砌一些不必要的附加成分,都会弄巧成拙,造成句子意思重复,啰嗦累赘。,例如:,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他兴高采烈地跑来,高兴地说:“今晚的电影票买到了”。舍己救人的罗盛教,为救朝鲜儿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例中“不禁”和“忍不住”意思相同,去掉其中的一个,句子才显得简洁明了。例中“兴高采烈”和“高兴”重复,应删去其中之一。例中“舍己救人”的意思就是“为救他人献出生命”,与句中的“为救献出了宝贵生命”重复。可以去掉“舍己救人”几个字,句子就简洁明了了。,(七)分类不当,有的时候,人们把有从属关系的概念并列使用,这就发生了分类不当的错误。,例如:,下课以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有的锻炼身体,有的打球,有的翻杠子,有的比赛跳高。游行的队伍来了,工人的队伍,粗犷豪迈;农民的队伍,像丰收的田野;小学生的队伍,像盛开的鲜花;解放军的队伍,英姿飒爽;学生的队伍,风华正茂。,例中“打球、翻杠子、跳高”都从属于“锻炼身体”这个概念,它们不能并列使用,可改成:下课以后,同学们在操场上锻炼身体。有的打球,有的翻杠子,有的比赛跳高。例中“小学生”从属于“学生”这一概念。就是说“学生”里包括“小学生”。与句中“工人、农民、解放军”并列的应是“学生”。把这句话的“小学生的队伍,像盛开的鲜花”删去。句子就正确了。,(八)逻辑错误,我们说话写文章,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如实的反映,或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句子内容不合实际,前后存在着矛盾,就会产生概念不清,逻辑混乱的病句。,例如:,经过一段休养,他的健康痊愈了。在中队委员会上,小干部们相互作了自我批评。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在月光下放爆竹。,例中不能说“健康痊愈了”。因为“痊愈”就是病好了,身体恢复健康了。应改成:经过一段休养,他的病痊愈了。例中没搞清“自我批评”这个概念。“自我批评”就是自己批评自己,不能互相“自我批评”,只能互相“批评”。这句话应改成:在中队委员会上,小干部们各自作了自我批评,还互相提出了批评意见。例中没有从实际出发,“年三十”是农历的月末,这时夜晚是见不到月亮的,怎么会有“月光”呢?所以说“月光下放爆竹”不合事实。应改成:年三十晚上,我们放爆竹。,(九)用错关联词,复句中,我们一般用关联词把各分句连接起来,表达一定的关系。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乱用,错用关联词语,也会造成病句。,例如:,弟弟年纪很小,因此懂得许多深刻的道理。他不但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但是正在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例前后分句没有因果关系,“年纪小”不能成为“懂得许多深刻的道理”的原因。前后两分句之间存在着转折关系,应该把“因此”换成“可是”,句子的意思就正确、明白了。例中,前后分句有递进的关系,应该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有些关联词是成套使用的,不应弄混,像这句中把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但”和表示转折关系的“但是”混用,当然不对了。,小结:,修改病句时,我们首先应认真读原句,看看说话的人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然后想一想,这句话错在哪儿,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确定了病因以后,就要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句,用不同的修改方法进行修改。修改之后再读一读,体会一下意思是否符合作者本意,是否正确、明白、简要,语感是否合乎我们的语言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