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练习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78538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练习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练习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练习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练习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及课文理解(共12题,每题2分,24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刹那(sh) 裙钗chi) 兀然(w) 荒村鄙邑(y) B. 蹊跷(q) 行(xng)头 旋风(xun) 不瘟(wn)不火 C. 闾巷(l) 踮脚(din) 齑粉(j) 面面相觑(q) D. 罡风(gng) 谛听(d) 趿拉(d) 土梆(bng)子戏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式微 寒碜 聒躁 按部就班 卓有成效 B. 搭档 湮没 万仞 自暴自弃 各行其是 C. 肿胀 伺候 愧祚 绿阴蔽天 漫不经心 D. 震颤 笑涡 伛偻 经世济民 计日成功3.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自从无极上映以来,观众对它的评论一直不曾间断。这些评论有的见解深刻,语言犀利,可真谓难得的空谷足音。 B.这家商店原来是卖日用百货的,看到医疗改革,经销抗癌药品有利可图,马上改换门庭。 C.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与政府官员尽心尽力相比,全球银行家的合力仍会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D. 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以风起云涌之势迅速歼灭了盘踞在江南的国民党残军。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xx年国庆节,全国各旅游景区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至5.2%和4%;但集中出游人满为患,引发了人们对假期安排的讨论。B.“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国民人均阅读量明显不足,图书行业的出版和消费呈现出不对称发展的态势。C. 专家指出,针对“山西地震谣言”事件,国家必须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和打击力度,来有效遏制网络散播流言这一现象。D. 因不符合券商上市的新规定,目前,这家证券公司的上市申报材料已经被退回,其多年来上市的夙愿变得遥遥无期。5.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国家有关部门的_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_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逃。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的目光是那样惊喜,_着饱满的生气。A监测 私自 充斥 B监控 擅自 充斥 C监测 擅自 充溢 D监控 私自 充溢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红星小学门卫王然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校园人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 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_,_。_,_。_,_。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AB. C. D.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A.既来之,则安之 B.人皆得以隶使之 C.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D.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8.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移其民于河东 B.虎兕出于柙C.贾余庆献馋于后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扈江离与辟芷兮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恐年岁之不吾与 与:等待 都督诸路军马 路:队伍 B.殆例送死 殆:危险 满清末造 造:时期C.不能继述先烈遗志 述:遵循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傫:捆缚D.河内凶 凶:年成不好 变姓名,诡踪迹 诡:改变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古今语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挟匕首以备不测 B.吴之民方痛心焉 C.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D.国事遂不可收拾 12.对下列加点的虚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谈笑以死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A. 句中“以”的用法不同,句中“焉”的用法相同B. 句中“以”的用法相同,句中“焉”的用法不同 C. 句中“以”的用法不同,句中“焉”的用法不同 D. 句中“以”的用法相同,句中“焉”的用法相同二、文言文阅读(22分,13-16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净,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旨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召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己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史记汲郑列传1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屋比延烧 比:并排,挨着 B伏矫制之罪 矫:纠正 C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发:打开 D以数切谏 切:急切,迫切1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东越相攻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B群臣或数黯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C公卿皆为黯惧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D宁令从谀承意 宁溘死以流亡兮1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汲黯为官清正忘我的一组是 ( ) 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其治,责大旨而已,不苛小。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且已在己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A B C D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皇上派汲黯去视察东越之间的争斗,汲黯只到达吴郡就回来了,因为他认为不必为这样琐屑的事而前派使臣。B汲黯学习黄老学说,又因多病,所以处理地方政务主张无为,人们因此对他大加称赞。C太后的弟弟武安侯为丞相,很多高官都来拜见,只有汲黯见他从不曾行拜礼,只是拱拱手。D汲黯因为总是直言进谏,不能久留宫内。他对皇帝的批评毫不留情,汉武帝恼怒他过分卤莽,但他始终以朝廷为重。17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3分) (2)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4分) (3)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3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问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1试分析这首词的前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2词的下片中的哪个意象是词人自身内心情感的外化?请对此具体分析。(6分)四、名句默写、常识填空。(12分)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并填写后面的文学常识。(1)皇览揆余初度兮, 。(屈原离骚)(2)爱多者则法不立, 。(韩非子)(3) ,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孟子)(5)郴江幸自绕郴山, 。(秦观踏莎行)(6) ,也无人惜从教坠。(苏轼水龙吟)(7)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 。(张溥五人墓碑记)(8)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弃脂水也。(杜牧阿房宫赋)(9)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10)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11)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选自雨果的 。(12)玩偶之家的作者是挪威戏剧家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22分)灯 笼 红我们家乡有一种香瓜叫作灯笼红。这瓜熟透了以后,瓤儿红得像点亮的灯笼。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的灯笼红。她面孔焦黑,布满老树皮般的皱纹,可是心灵却如瓜瓤那么又红又甜。我的童年时期见过不少这样的老人,他们经历了艰难的一生,最后在生命的内部酿出并积聚起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曾祖母至少活到八十岁以上,我四岁那年,她无疾而终。我跟她在一盘大炕上挨着睡,她死的那天晚上,把我的被褥铺好,像往常那样,如打坐的僧人,久久不动地盘腿坐在上面,为的是把被窝焐得暖暖和和的。我光身子一出溜钻进被窝,曾祖母隔着被子抚拍我好半天,直到入睡为止。那时正是严寒的冬天。当我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梦的时候,曾祖母在我身边平静地向人生告别了。我睡得死,醒来时天大亮。平时曾祖母早已起床下地,坐在圈椅里跟祖母说话,今天为甚仍稳睡着?侧脸一瞧,一双绣花的新鞋露在曾祖母的被头外面,不是过大年,为甚穿新鞋?还有,她怎么头朝里睡?我愣怔地坐起来,看见姐姐立在门口嘤嘤地哭泣,屋里有几个大人靠躺柜立着。我坐起来,刚喊了声老娘娘(家乡对曾祖母这么叫,第一个娘读入声),就被一双有力的手臂连被窝一块抱走,送到父母住的屋子里。我哭着,我并不晓得曾祖母已死,喊着老娘娘.这时我才听见我的几个姐妹也都哭喊着老娘娘。我家的大门口平放着一扇废弃的石磨,夏日黄昏,曾祖母常常坐在上面。我从远远的街角一露面,她就可着嗓门喊我汉子,汉子,快过来!我们家乡女人把丈夫才叫汉子,曾祖母汉子汉子地叫我,引得过路的人狂笑不止。这个细节我一直没有忘记。我跑到她身边,她牵着我的手走进大门。一进大门,有一间堆放麦秸的没门没窗的房子。麦秸经过碌碡压过以后很柔软,我们叫麦滑。当年的麦秸都有股浓馥的太阳味儿,我自小觉得凡太阳晒过的东西都有一股暖暖的甜味儿。在收割季节的庄稼叶子上能闻到,地里的土坷垃上能闻到,熟透的灯笼红香瓜散发出的太阳味儿最浓。曾祖母叮咛我:你看着,不要让人来。我心里全明白,假装着懵懵懂懂,隔着麦秸,我早闻到了诱人的灯笼红的香味。曾祖母跪在麦秸上。双手往里掏,掏得很深,半个身子几乎埋进麦秸里,麦秸里沉聚的芬芳的太阳味儿被扬了起来,刺得鼻孔直痒痒。她终于掏出三五个灯笼红,逐个闻一闻,挑出其中最熟的一个递给我,把剩下那几个又深深地寄在麦秸里面。家乡话中的寄是藏匿的意思。甜瓜寄在麦秸里两三天,能把半熟的瓜酿得全熟,浓浓的香味溢出了瓜皮。香味正如同灯放射出的光芒,只不过不像灯光能看得见。其实跟看得见也差不多,一闻到香味就等于看见红烁烁的瓜瓤了。我们回到大门口磨盘上坐着,曾祖母眼瞅着我一口口地把瓜吃完。我连曾祖母的姓和名字都不知道。她留给我的只有上面说的一些梦一般的事迹。隐约地记得她个子很矮小,穿的袄肥而长,宽大的袖口卷起半尺来高,里面总寄放些小东西,她会从里面给我掏出几个醉枣或麦芽糖。对曾祖母的手我还有记忆。她总用干涩的手抚摸我的面孔,晚上当我钻进被窝,她的手伸进被窝久久地缓慢地抚摸着我,从胸口直抚摸到脚心,口里念念有辞:长啊,长啊!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别的,关于她,我什么也记不得了。她早已隐没进了无法忆念的像大地一般深厚的历史的内腔之中了。听说曾祖母年轻时性子很刚烈,说一不二,村里有个姓王的武举人(是全县有名的摔跤场的评判),都怕她三分。到了晚年,她却异常的温厚,像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安静地等着大雪深深地封盖住它。她从人世间隐没了,回归到了生养她的浑然无觉的大自然。大自然因他们(无以数计)生命的灵秀和甜美而更加富有生育的能力。20揣摩第段画线的三处细节描写,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曾祖母的心理。 (6分)21第段中,作者先说“她留给我的只有上面说的一些梦一般的事迹”,继而又说“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请简析这两句话的含义。 (5分) 2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说本文叙事的特点,并联系内容概括本文的语言风格。(6分)23文章将曾祖母喻为灯笼红,又将她喻为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5分)六、作文(70分)2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第一个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第二个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第三个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第四个人看见这棵树的时候,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于是他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联系生活实际,选择有意义的角度);(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文科加试部分(时间:30分钟 分值:40分)语文附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25-27题。(10分) 25用斜线()给下面划线部分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周东迁之后,世竞新声,“三百”之音节始废。至汉而乐府出。乐府不能行之民间,而杂歌出。六朝至唐乐府又不胜诘曲而近体出五代至宋诗又不胜方板而诗余出唐之诗,宋之词,甫脱颖,已遍传歌工之口。 (节选自俞彦爰园诗话)26这段文字中的“三百”指的是古代哪部典籍?(2分) 27这段文字提到的近体诗在格律上一般可分为哪两个类别?(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28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三国演义中刘备被曹操打败准备依附刘表时,遭到蔡瑁的反对,蔡瑁认为刘备先跟从吕布,后又从曹操、袁绍,觉得刘备的人品不行,建议砍掉孙乾的头献给曹操。B.刘备令关羽攻打樊城。关羽放弃了孔明联吴抗曹的策略,杀了孙权派来的求婚使者,然后留少数人守荆州,自己带领兵马进攻襄阳,与曹仁大战,首战告捷。C.红楼梦中秦钟病危之时,贾宝玉前去探望,看到他的样子,宝玉差点失声痛哭,被李贵劝住。后来秦钟魂魄回还,临终时劝说宝玉要追求功名,不要自误。D.宝玉让晴雯给林黛玉送手帕,开始黛玉不知其意,得知是旧手帕后大悟,不觉神魂驰荡,百感交集,又喜又悲,又愧又惧,在手帕上题了三首诗。E.刘姥姥走后,惜春因奉命作画而向诗社告假,众人追根溯源,埋怨起刘姥姥来。探春嘴巧,戏称刘姥姥为“母蝗虫”,又给惜春的画取名叫携蝗大嚼图。 29简答题(10分)(1)简要概括红楼梦中“凤姐泼醋”这一情节。(4分) (2)红楼梦中贾宝玉挨打有哪些直接原因?真正的根源是什么?(6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30、31题。材料一: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节选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材料二: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材料三: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儒家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中庸里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为“物化”,也是主客体的相融。这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中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的立场出发,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生态伦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因为春天树木刚刚复苏生长。什么时候砍伐呢?周礼上说:“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除保护生态外,还要避免污染。比如“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把灰尘废物抛弃在街上就要斩手,虽然残酷,但重视环境决不含糊。(材料2、3选自人民网)30.生态文明具有哪些特点?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什么?(7分) 31.如何建设我国的生态文明?(8分) 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答 案 页二、文言文阅读(23分)1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1) (3分)(2) (4分)(3) (3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18.(1) (4分)(2) (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13分)19.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2分,每空1分)(1)_ _ (2)_ (3)_ _ (4)_ (5)_ _ (6)_ (7)_ _ (8)_ (9)_ _ (10)_ (11)_ (12)_ 五现代文阅读(20分)20. 第一处: 第二处: 第三处: (4分)21. 第一句: 第二句: (5分)22主要内容: 叙事特点: 语言风格: (6分)23. (5分) 六、作文(70分)24.作文请写在作文纸上。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答案页(文科加试部分)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10分)25. 周东迁之后,世竞新声,“三百”之音节始废。至汉而乐府出。乐府不能行之民间,而杂歌出。六朝至唐乐府又不胜诘曲而近体出五代至宋诗又不胜方板而诗余出唐之诗,宋之词,甫脱颖,已遍传歌工之口。 (节选自俞彦爰园诗话) (6分)26. (2分)27.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28( )( )(5分)29简答题(10分)(1) (5分)(2) (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31 (7分)31 (8分)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A. 刹那ch;B. 旋风(xun);D. 趿拉(t )2.B(A. 聒噪;C.愧怍;D. 计日程功)3.C(A.与“空谷足音”语意与“难得”重复。B.没有换“门庭”。C.应改为“风卷残云”。)4.B(A项不合逻辑,“增长至5.2%和4%”有误,可删去“至”。C项搭配不当。“加快”与“打击力度”不搭配。 D项成分赘余。“多年来”与“夙愿”语义上有重复之处,可删去“多年来”。5. C(监测:监视检测;监控:检测控制。句中没有控制的意思。擅自:对不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自作主张;私自:背着组织或他人,做不合规章制度的事。充斥:充满,含厌恶意。充溢:充满流露。) 6. D(略)7. D(A.使动;B.名词作状语;C;为动;)8. A(BCD为状语后置,A非特殊句式)9. B(缙同“搢”;无同“勿”;辟同“僻”)10. C(A.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B.殆:接近于;D.诡:隐蔽)11. B(痛心:古义痛恨,今义极端伤心)12.答案:C(以:因而相当于而;焉:兼词代词)13. B(矫:假托) 14. B:(A.相:互相动作偏指一方;B.列举罪状,责备;C.替成为;D.难道宁愿) 15. A 16. B(又因多病错误)17.(1)汲黯靠父亲(保举)而被任用(1分),在孝景帝时当了太子洗马,因为(1分)人严正而被人敬畏(1分)。(2)东越人互相攻打,是当地民俗本来(1分)就如此好斗,不值得(1分)让天子的使臣因此劳苦受累(1分)【不值得(1分)烦劳(1分)天子的使臣去过问】。(句意通顺1分) (3)陛下心里欲望很多却在表面上施行仁义(1分),怎么能(1分)会仿效唐尧虞舜的政绩(1分)呢!【参考译文】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他的祖先曾受古卫国国君恩宠。到汲黯已是第七代,世代都是卿大夫。汲黯靠父亲(保举)而被任用,在孝景帝时做了太子洗马,因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孝景帝驾崩,太子继任皇位,汲黯担任接待宾客的近侍。东越人互相攻打,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汲黯没到那里,行至吴郡就回来了,报告说:“越人互相争斗,这本来是他们的习俗,不值得让天子的使臣因此劳苦受累。”河内郡发生火灾,火势蔓延,烧及千余户人家,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汲黯回报说:“那里一个普通人家失火,由于房屋相连,火势自然蔓延开去,不值得担忧。我路经河南郡时,那里的穷人有万余家受到水旱之灾的侵害,有的甚至父子互相残食,我以工作上的方便,凭所持符节下令发放河南郡官仓储粮,赈济当地灾民。现在请允许我交回符节,我愿承受假传圣旨的罪过。”皇上认为他贤能就宽恕他无罪,调任荥阳县令。汲黯以做小小的县令为耻辱,就托病辞官回乡了。皇上听说此事,就召汲黯回朝,任命他为中大夫。由于汲黯多次直言谏诤,不能久留朝中,被外放做了东海郡太守。汲黯崇尚学习道家学说,治理官府和处理民事,都喜欢清静,通常是挑选郡丞和书吏,把事情交给他们去办。他治理政事,只要求按大原则行事,不苛求细节。汲黯多病,常躺在卧室不出来。才一年多,东海郡便清明太平,治理效果明显。人们都称赞他。皇上听说了,召汲黯回京任主爵都尉,地位与九卿同列。汲黯做官,务求无为而治,宏观大体,不拘守文书法令。这个时候,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做了丞相,年俸满二千石的高官来拜见,田蚡都不回礼。但是汲黯见田蚡时从不跪拜,常常只是拱手作揖完事。皇上正招揽有学问的儒生,说我想如何如何,汲黯就回答说:“陛下内心欲望很多却要在表面上行仁义,怎么会去想效法唐尧虞舜之治呢!”皇上沉默不语,心中怒气冲冲,脸色一变就下朝了。公卿都为汲黯担惊受怕。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人说:“太过分了,汲黯真是愚直莽撞!”群臣中有人责备汲黯,汲黯说:“天子任命公卿等辅佐之臣,难道是让我们阿谀逢迎,把主上陷于违背正道的境地吗?况且我已位列九卿,纵使爱惜自己的生命,又怎能让朝廷受辱受损呢!”18(1)前两句交代了词人当时的处境,为全词定下了苦闷的情感基调。(2分)“谪宦”和“无屋买”点明被贬的境遇,(1分)“残僧”和“野寺”画出了寺庙的偏僻荒凉。(1分)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1分)(2)幽禽(写杜鹃也可)。(2分)作者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因为何事,幽禽(杜鹃)来到耳边苦苦啼叫,而且愈啼愈悲,实是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2分)青山尽管无限美好,但杜鹃仍啼道:“不如归去!”词人巧妙地抓住一个悲啼的“幽禽”来抒写自己的心曲。(2分) 19.(略)【赏析】: 晁补之从小就擅长写文章,颇有经世济民的抱负与才干。但是,因受牵连于新旧党争,后来以“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民“降通判应天府毫州,又贬处信二州酒税”。这首临江仙就是在那时写成的,表现出一种谪居异乡的苦闷,一种出世入世的思想斗争。 词的上片写自己清苦的生活,以一种表面上淡泊的意境,表露了自己 徨苦闷的心情。他说自己谪宦江城,困窘无依,只能与残僧野寺相依存。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唯其夸张,才愈发流露出一种委屈孤愤的情绪。下面三句所描绘的似乎是十分恬淡超脱的隐士生活:在松林捣药,向竹丛漫步,水源已尽而足犹未驻,去涛四起仍茫然远眺,便分明凸现出了一个胸积沉郁者的形象。“水穷”两句用得最妙,作者化用了王维终南别业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这不仅是格律的需要,而且也是内容的需要。王维是真心退隐,因而寓居终南山陲,每当兴至,便信步于山林深处,直走到山溪源头,便席地而坐,仰观飘然的云涛自山坳腾起,这是何等的恬静淡泊!穷水源,看云起都出于有意无意之间,摩诘是心景合一的。晁补之则不然,他是愤郁难抑、百无聊赖才向林间漫步散心的,山溪已尽而足犹未止;他是心事重重的,怀归思远才闷坐崖头,晚云四起而仍在茫然远视。水自穷,云自起,词人的心思全不在这里。词序一改而意境全非。晁补之是身在景中而心存景外啊! 词的下片更跃进一层,作者借一只夜鸟的悲啼,倾诉自己萦怀难解的谪居之怨,思乡之苦,构思之巧,令人拍案叫绝。“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既用啼声打破了上片结句创造的看似宁静的氛围,揭示出词人内心的不宁静,又使词意宕开一步,引出下文披露的怀归之情。“醉耳”二字用得极好。古来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都喜欢声称“但愿长醉不愿醒”,可实际上他们正是十分清醒地承受着痛苦的折磨。果真是“醉耳”,又怎能被幽禽的悲啼所震动!接下去三句明里写鸟鸣,暗里写心声,层层深入。“月斜西院愈声悲”,一个“愈”字,说明幽禽的悲鸣一直萦绕耳边,随着时光的推移,愈来愈使心灵受到强烈震颤。走出世归隐与世无争的道路吗?青山虽然无限美好,放浪山林的生活虽能使自己暂离仕途的烦恼,但终非自己的夙愿,词人岂甘这样默默地度过余生?“不如归”,这布谷的哀呼,不正是词人的心声吗?鸟犹思归,何况逐臣! 整首词都表露出了作者苦闷、愤懑的心声。20第一处:曾祖母热切盼望我成长为顶天立地汉子 (必须答出热切盼望或者意思相近的说法); 第二处:体现了曾祖母“优待”的热切心理;第三处显示了她充满爱意的的满足感。(答对一点得一分,三点全对得4分)。21第一句:“梦一般”留下的印象时间已经久远(都是不完整的、片断性的)(1分);美好的。 (1分)第二句:“现在”:我深感曾祖母对自己的影响深远(1分);“隐隐感触到”:至今还能真切地感受到她生命的存在(1分);“里里外外”:这影响有物质层面上的关心,更是有精神层面上的滋养(1分)。22主要内容:本文是回忆性散文,文章主要叙写了曾祖母留给我的童年回忆(1分),塑造了曾祖母这位慈爱、温厚的乡村老年妇女的形象(1分),表达了作者对曾祖母的怀念和感恩(1分),突出了生命本身的温厚和博大(1分)。叙事特点:通过倒叙来逐步展开曾祖母给作者幼时的记忆(1分)。语言风格:本文语言本色、平实,语言与人物形象特征相吻合(1分)。23“灯笼红”的意象突出了生命果实的芬芳甜美(1分),“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的意象突出了生命本身的温厚和博大(1分)。二者既是对曾祖母生命价值和特点的恰当形容(1分),也具有内在的关联(1分),并形象地说明了曾祖母对“我”的养育之恩(1分)。24【立意提示】我们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有缺陷、有过错、对社会有一定危害性的人,如失足青年、吸贩毒人员和各式各样的罪犯;也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尤其是文化现象。怎样对待这些人与物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联想到我们学过的课文,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早就作过精辟的阐述,即存其精华,去其糟粕。按照新型话题作文“抓其一点不顾其余”的原则,我们可以只对其中一点立意。【参考标题】1远离毒品,小心交友(着眼于第一个人);2做人要有公德心(着眼于第二个人);3归来吧,慈悲之心(着眼于第三个人);4我们要有创新精神(着眼于第个种人);5换个角度看问题(着眼于第四个人);6成功之道:化腐朽为神奇(着眼于第四个人);7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着眼于全部材料);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着眼于全部材料)。文科附加题25. 六朝至唐乐府又不胜诘曲而近体出五代至宋诗又不胜方板而诗余出唐之诗26诗经(2分) 27绝句;律诗(2分)28B E(关羽没有杀使者;不是探春是黛玉)(5分)29(1)王熙凤趁着生日酒宴的间隙回家休息(1分),发现一个小丫头见到她扭头便跑,审问得知贾琏与人私通。(1分)在窗外,凤姐听贾琏和鲍二家议论要扶正平儿,醋意大发,打了鲍二家一顿,又打了平儿几个嘴巴,和贾琏大闹一场(1分)。贾琏发酒疯,拿着剑要杀凤姐,被人拦下(1分)。次日,贾琏向贾母、王熙凤赔罪,贾母坐镇了结此事(1分)。鲍二媳妇上吊自杀,贾琏给银二百了结官司(1分)。(大意对即可)(2)直接原因:宝玉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不满意(1分);宝玉与戏子琪官(即蒋玉菡)的交往中得罪了忠顺府,给贾政招来政治纠纷(1分);贾环诬告宝玉强奸金钏未遂,逼死了金钏(1分)。根本原因:宝玉不走仕途,不好四书五经,与封建“学而优则仕”的正统思想不符,这与贾政望子成龙、重振家业的期望背道而驰。同时宝玉不计身份地位,与大观园里的女孩厮混,结交优伶,更是违背了封建社会里“男女授受不亲”“长幼尊卑有序”的礼法。(2分,意思对即可)30. (1)生态文明的特点:全面性、和谐性、循环性、持续性、平等性。(答对1点得1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之一是生态伦理思想。(2分)31(1)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2)实施生态工程,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3)改变生产方式,发展循环经济。(4)建立生态消费方式,走可持续消费之路。(5)积极建立生态伦理,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6)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答出1点得2分,答出4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