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78441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ABCD解析:本题考查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意在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根据“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可知正确;根据“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得出正确;根据“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可知正确。答案:A2.“这个运动由学生掀起,是自动的,没有人指使,也没有人操纵,只是爱国的热情表现。所以等到学生运动扩展而为商人罢市,由北京而及于上海,这运动的目标初步达成之后,这运动也就消歇下去了。但是影响所及,学生们醒起来了,五四运动一变而为新文化运动。”从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五四运动 ()A是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B运动中心最初在北京C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D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解析:由材料中“由北京而及于上海”可以判断B正确;由“五四运动一变而为新文化运动”判断C正确;由“所以等到学生运动扩展而为商人罢市”判断D正确。答案:A3.李敖曾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D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解析:“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突出应从文化方面来看,显然选C,因为它使新文化运动从传播资产阶级的文化转向传播无产阶级的文化;A是政治上的,不符合题意;“岔路”说的不是继承,故D不正确;“岔路”说的不是对社会性质的认识,故B不正确。答案:C4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中国共产党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D中国共产党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解析:由材料中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可判断A、B正确,由“消灭阶级差别”可判断D正确,C是中共“二大”提出的纲领,故选C。答案:C5在国共合作后的国民党中,孙中山是全党核心,在党内几乎有说一不二的权力。中共方针政策多不能直接推行,而必须通过在国民党内团结左派、争取中派、打击右派等间接方式实现。这充分表明()A国共合作后中共没有取得实质性权力B这时候的国共合作属于党外合作C改组后的国民党并没有太多的变化D国共两党必将分裂解析:本题考查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国共合作后,领导权主要在国民党手中,共产党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权力。答案:A6.1925至1927年的大革命规模宏伟,内涵丰富,与辛亥革命相比较,其相同点在于 ()A它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B它广泛而深刻地发动了工农群众C它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D它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下进行的解析:辛亥革命未广泛发动群众,排除B;辛亥革命是以推翻清政府为革命目标,排除C;仅国民大革命符合D的表述,排除D。答案:A7.下图是一份公函,其中反映的信息符合史实的是当时()平民教育委员会诸同志:弟因脑病日增,组织部及秘书处事务又繁,平教委员会常务委员势难胜任,恳予准许辞职,另推一人接替。本月常务委员会议请到伯伦同志代理出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毛泽东五月廿六日A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B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C国共两党揭开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D国共携手合作抗日解析:从材料中的落款可分析,当时国共两党正在进行合作,而且是党内合作,只有A符合题意。答案:A8“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根据上述表述推断,该时期指的是()A新文化运动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北伐战争时期D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北伐战争,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口号可知,当时的斗争矛头指向北洋军阀,据此判断应当是北伐战争时期。答案:C9战争物质力量的强弱,并不能完全决定战争的胜负结局,对于弱小一方来说,只要战争指导和战略筹划正确,就可以夺取并掌握主动权,不断消耗对方的力量,使之由强变弱最终走向失败,而己方由弱变强最终应当胜利。最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A甲午战争B北伐战争C红军的前三次反围剿D中途岛海战解析: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红军的前三次反围剿战役运用了毛泽东灵活的战略战术,打败了力量大于红军很多倍的国民党军队,并且在反围剿过程中,红军的队伍得到壮大。答案:C10.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B走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失败了C还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D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解析:材料意思是主张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而材料时间是1930年,当时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已开辟,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故D正确。当时中国共产党选择的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故A、C不正确;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是正确之路,故B不正确。答案:D11.下文摘自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军事电文:“匪盘踞赣闽,于兹七载,东西南北四路围剿,兵力达百余万。此次任匪从容脱围,已为惋惜,迨其进入湖南沿五岭山脉西窜而来,广西首当其冲”电文中的“匪”是指 ()A太平军 B北伐军C工农红军 D新四军解析:由材料中的“赣闽”“七载”“兵力达百余万”可作判断。1928年4月,朱毛红军在井冈山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3年10月起,蒋介石纠集百万军队对根据地进行“围剿”,1934年10月,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故C符合题意。答案:C121936年8月24日,大公报发表的社评朱徐毛彭等之新动向中指出:“近来朱德、徐向前、肖克、贺龙及毛泽东、彭德怀等,突由川陕分道窜往西北,情形极可注意。”由此报道可以看出()A蒋介石加紧了对红军的军事“围剿”B大公报在为国民党提供军事情报C该社评是站在“剿匪”立场上立论的D工农红军已完成了战略转移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36年”可以看出是在国共对峙时期,此时期阶级矛盾还是主要矛盾,材料中“突由川陕分道窜往西北,情形极可注意”说明该报道是站在国民党“剿匪”立场上立论的。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九十多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演变成了光耀千秋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踏上振兴中华民族的奋斗征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血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备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1920年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材料二“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了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起来,和学生青年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1939年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材料三是不是推翻否定礼教,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无抉择地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1941年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1943年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与毛泽东观点的异同。(2)根据材料三,简述蒋介石对五四运动时期历史的基本态度,结合当时形势分析其原因。你对蒋介石的态度有何看法?(3)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五四时期的历史为何被后人反复解释。答案:(1)同:都指出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并加以肯定。异:孙中山没有认识到工农群众的力量;毛泽东则认识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并认为它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2)态度:批判新文化运动片面否定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肯定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原因:中国处于抗战时期,需要激发民族情绪;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稳定统治。看法:蒋的态度有失偏颇,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必须建立在批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或传统的礼教只能强化农业社会制度下的专制统治)蒋的态度比较理性,国家的独立和统一的基础是民族凝聚力,亟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注意:只要回答其中任何一方面且言之有理即可)(3)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事件;不同时代和不同立场的人们为各自目的以不同的视角选取不同的内容解释五四时期的历史。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数次的斗争。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兵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6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1)对比指出材料一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阐述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答案:(1)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左”倾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正确思想;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该道路被放弃。(2)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主干力量,使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转移到了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获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协助和平解决,中国革命由内战向民族抗战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