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专题8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课件.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3178332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 专题8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语文 专题8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语文 专题8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八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纲内容解读,固基础助识记,一、表达“简明”的要求“简明”,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简约而无冗余”,二是“明确而无歧义”。前者一般采用“文段修改”的方式考查,也常与“压缩语段”一并考查;后者则常与“辨析并修改病句”一并考查。,1.语言要简洁(1)避免重复。(2)删去可有可无的词语。(3)尽量用代词或指代性短语替代。2.语言要明确(1)避免晦涩。(2)避免歧义。3.话题应集中一段话,应围绕中心意思,不要东拉西扯,滥加与中心无关的信息。,1.保持话题的一致性话题一致是保持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一个长句或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会明确,语意才能贯通。如果中间转换了话题或陈述对象(主语),势必影响到语意的连贯。2.保持结构、句式一致结构、句式的一致性表现在:语言中常有些排比句、对偶句,这就要求结构上的统一,破坏了这种统一,也就失去了连贯性;用陈述句还是疑问句,用主动句还是被动句,合说还是分说,也会涉及连贯问题;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注意不到这一点,将破坏分句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3.保持前后照应前后照应包括内容上的前后照应和语序上的前后关联。4.保持情景(境)一致这一点主要是指写景抒情的文字,语言带有情感,文字中所渗透的感情或喜或悲,或爱或憎,或褒或贬,或激昂或沉郁;文字所描写的景象或繁盛或凄凉,或热烈或肃杀。这就要求上下文在整体上做到情感、意境保持一致。,三、表达“得体”的要求1.用语要看对象说话写文章,首先要看对象,即考虑谁是听话者、阅读者,要充分考虑对象的特征,诸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性格、气质、爱好,甚至禁忌等等。说话写文章要看对象,还要注意尊称、谦称和习惯用语。一些传统而现在仍在用的文明习惯语也应记住。,2.用语要看场合用语包括说话、写文章、书写标语等。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说的就是要注意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一般来说,在庄重的场合,要求用语庄重、规范,用典范的书面语,而不能用拉家常的口吻和语气;在公共场合,用语要准确、扼要,话题要集中,经常使用自然、亲切、灵活的语言,并尽量用口语。同样的话,在不同的时间内,也应有不同的说法。,3.用语要注意语体一般来说,不同的文体应有与之相适应的语体,而不同的语体又常常表现出不同的语体色彩和语体特征,如文艺语体要具有形象性,科学语体要具有精确性和严密性,政论语体要具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语体要准确、简洁和程式化。4.用语要考虑目的同一内容,因不同的表达目的,在内容取舍和侧重点方面也应有所不同。例如,同是一个文具盒,如果你是推销商,向人介绍这种产品时,你应该强调这种文具盒造型精美、功能多、价格低;如果你丢失了这个文具盒想拟一则寻物启事,则要强调这个文具盒的颜色、形状、材料以及盒内的文具等。,四、表达“准确”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是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并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准确”在语言运用试题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包括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五、表达“鲜明”的要求鲜明,是以准确为基础的。不准确,就不可能鲜明。所谓鲜明,就是要恰当地使用词语(尤其是感情词语),恰当地使用句式(如双重否定句、反问句),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对比等)。六、表达“生动”的要求生动,就是指具体形象、新鲜活泼,能使人感动。生动是在准确、鲜明基础上的升华。它要求做到:恰当使用绘形绘声绘色等方面的动词、形容词;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灵动性;注意句式的整齐匀称,讲究音节的和谐押韵,力求语言的声律美。,七、常用谦敬辞1.敬辞(1)“令”字一族。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例如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2)“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例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辞,指与对方告辞;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3)“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例如: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奉托,拜托。(4)“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例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5)“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例如:恭贺,恭敬地祝贺;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请,恭敬地邀请;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6)“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例如:垂爱(多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7)“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例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氏;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贵国,称对方国家;贵校,称对方学校。(8)“高”字一族。称别人的事情。例如:高见,高明的见解;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职位;高龄,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的年龄;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高论,称别人的议论。,(9)“大”字一族。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例如:大驾,称对方;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庆,称老年人的寿辰;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札,称对方的书信。(10)“敬”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例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敬请,请;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11)“请”字一族。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例如:请问,用于请对方回答问题;请坐,请对方坐下;请进,请对方进来。(12)“屈”字一族。例如: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屈就(多用于请人担任职务),委屈就任;屈居,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屈尊,降低身份俯就。,(13)“光”字一族。表示光荣,用于对方光临。例如:光顾(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称客人来到;光临,称宾客到来。(14)“俯”字一族。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例如: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俯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15)“华”字一族。称对方的有关事物。例如:华诞,称对方生日;华堂,称对方的房屋;华翰,称对方的书信;华宗,称人同姓。(16)“叨”字一族。例如: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叨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打扰。,(17)“雅”字一族。用于称对方的情意或举动。例如:雅教,称对方的指教;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指正批评。(18)“玉”字一族。用于对方的身体或行动。例如:玉体,称对方的身体;玉音(多用于书信),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辞;玉照,对方的照片;玉成,成全。(19)“芳”字一族。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例如:芳邻,称对方的邻居;芳龄(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年龄;芳名(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名字。(20)“贤”字一族。用于平辈或晚辈。例如:贤弟,称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贤侄,称侄子。,(21)“赐”字一族。例如:赐教,指别人指教自己;赐膳,指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22)“候”字一族。例如:候光,等候光临(多用于请帖);候教,等候指教。(23)“台”字一族。例如:台端,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台甫,用于问人的表字;台驾,称对方;台鉴,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2.谦辞(1)“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例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2)“舍”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例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3)“小”字一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例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生(多见于早期白话),青年读书人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谦称自己;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4)“老”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例如:老粗,谦称,指自己没有文化;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5)“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例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6)“愚”字一族。用于自称的谦称。例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7)“拙”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例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8)“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例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9)“鄙”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例如:鄙人,谦称自己;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突要点探规律,如何做到表达简明?,1.删除重复赘余,避免语言啰嗦。方法有:分析句间关系,找出句子自身的主干和枝叶,删除赘余词语和语句;把握文段主旨,删除游离中心或话题之外的内容。2.消除歧义,避免误解。这一点与“语病辨析和修改”内容、方法相同。,3.在综合性试题中常以字数限定来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故可用以下办法:采用合称或缩略语,如“李杜”“WTO”“GDP”等。用简称,如“京沪”“欧盟”“教科文”等。用文言词语代替白话词语,如“到达”可用“抵”代替,“高兴”可用“悦”代替等。运用数字缩略,如“三苏”“唐宋八大家”等。正确使用代词,如“它”“其”等。,如何解答不同类型的连贯题?,一、句序排列题客观型1.首先是分类组合,找准不可分开的几个句子,明确其先后。有些句子明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不可能拆分的,可据此排除某些选项。2.抓住几个关键词语,明确层次及其转换。关键词语可以是关联词,也可以是实词,如代词,词义相近或相关的动词、名词等。3.排好后再通读一遍,注意整个语段前后是否照应,有不顺畅的地方不要强加理由,应仔细重排。,主观型1.分类组合,找准不可分开的几个句子,明确其先后。2.把握排列语段的中心话题和写作顺序,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从宏观上把握几个语句的整体内容。3.留心关键词语,明确层次及其转换。关键词语可以是关联词,也可以是实词,如代词,词义相近或相关的动词、名词等。4.排好后再通读一遍,注意整个句子前后是否照应,一般情况下都是两两相连的,有不顺畅的地方不要强加理由,应仔细重排。,二、补写语句题1.自然巧妙。(1)巧妙:善于发现前后的衔接点,或内容的相关点,或形式上的一致。(2)自然:不生硬做作,不牵强附会,不生拉硬拽,不画蛇添足。2.和谐得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风格。文段是议论文,就要表达得周密严谨;是说明文,就要表达得简明清晰;是艺术性文字,就要表达得典雅富有诗意等。3.问题意识。一定要明白文段空白处缺什么,需要表达什么样的内容,才能有的放矢,合理作答。,表达“得体”应注意什么?,一看对象,审尊卑长幼是否得体,改换敬谦词,做到敬谦词使用不错位。二看场合,审合不合氛围,改逆性悖理的语句为顺情顺理的语句。三看感情,审褒贬误用词,改换褒贬词语,该褒不贬,该贬不褒。四看语体,审不伦不类、文白不得体,该用口语改用口语,该用书面语改用书面语。五看劝诫语,审有无人文关怀,改粗俗浅陋语为温情关怀语。,表达“准确”的解题方法,1.要认真辨析词义辨析词义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看词义范围的大小,二是看词义的轻重,三是看词的适用对象,四是看词的感情色彩,五是看词的搭配习惯。2.要注意语法规范注意语法规范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用词要规范,二是语序要顺畅,三是句子要完整。3.适当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准确表达作者的本意。,表达“鲜明”有哪些技巧?,1.正确选用词语在选用词语方面,不要使用诸如“可能”“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表明态度与观点。多使用“坚决反对”“完全错误”“绝不能这样”等词语来表明自己所持的鲜明态度。,2.正确选用感情色彩词语在表达时,不同的态度与感情,可以通过选择词义的褒贬来实现。感情色彩鲜明的褒贬词语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感情色彩不鲜明的中性词,只要结合好语境,同样也可以具有强烈的效果,使语言表达特点鲜明。表达时如果能做到色彩鲜明,则可以突出所要表达的事物特征。因为颜色可以给人以最快的刺激,也是最富有感情的外在形象。,3.恰当选用句式在语言表达中,注意句式的变换,一定的句式表露一定的感情,句式变了,句意也会发生新的变化。如用肯定的语气来表明观点,还可以选用双重否定、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自己的观点更加鲜明而强烈。注意整句与散句的使用。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另外,如能恰当地使用反问、排比、对偶,也能增强语言的鲜明感。,表达“生动”从哪些方面入手?,“生动”考点有时也单独设题考查。做“生动”题一定注意三个角度:使用写形写声写色的词语,重点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用整句。这一考点多与“修辞运用”“句式运用(选用、仿用)”等结合进行。,易错防范1.忽视综合性。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三者常常是综合在一起考查的,有的考生却忽视了它们的综合性,在具体的答题过程中只重视其一,不重视其二,从而导致失分。2.忽视隐性要求。有的题目并没有把所有要求都明确地写出来,有的要求是隐含在题目的表述之中的,而考生如果忽视了这些隐性的要求,答题必然不可能全面而准确。3.表达不能围绕主题。围绕一定的主题或中心是对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可是有的考生在答题时不能围绕一定的主题来进行,导致表达不准确。4.修辞手法缺失。对于语言表达生动的要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而考生如果忽略了修辞手法方面的要求,很容易导致不必要的失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