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高补班)上学期周练(8.14)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78109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高补班)上学期周练(8.14)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三(高补班)上学期周练(8.14)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三(高补班)上学期周练(8.14)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高补班)上学期周练(8.14)生物试题 含解析 本卷共3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表示寒冷时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相关结构及关系(“+”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a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处效应为抑制作用B.缺碘时,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量会增加C.严寒环境下,激素C分泌量增加,酶的活性上升以增强产热D.激素A、B、C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2某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兴奋,引起突触小泡释放某种递质,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后,提高了后膜对K,Cl一的通透性,促使K出细胞、Cl一进细胞。其结果是突触后神经元A.抑制 B.兴奋C.既不兴奋,也不抑制 D.以无法判断3如图是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的传递机制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e过程发生于核糖体中B.若a表示抗原决定簇,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为体液免疫C.若图表示内环境中成分的单方向联系,a为组织液,则b为淋巴液,c为血液D.若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后叶,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同一物质4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ATP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B.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都应具有相应的结构与功能C.甲状腺激素受体和溶菌酶可以在人体同一个细胞中产生D.激素、酶和神经递质都必须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不能采用样方法B.群落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种间关系可能不止一种C.种群和群落都有垂直分层现象D.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6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形增长7下面某家族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基因用A、a表示,已知5是纯合体。请据图回答:若12与13个体婚配,则子女患病的概率是多少A.1/20 B.11/216 C.1/6 D.1/27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稳定性的变化受系统内外许多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苔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被破坏后恢复力稳定性高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营养结构复杂,被破坏后恢复力稳定性高C.河流生态系统受轻度的生活污水污染,通过自净作用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不被破坏D.生态系统中,生物和无机环境间无信息传递发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受它们的调节9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C为组织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A端相连接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B.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时,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10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B.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C.pH=c时,e点为0 D. 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11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B.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向光性与生长素有关C.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都起作用D.植物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12某哺乳动物(2N=16)的两个细胞(染色体DNA均被32P标记),标记为A和B(A进行有丝分裂,B进行减数分裂),将这两个细胞均置于31P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使它们都进入第二次分裂后期(A、B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分别标记为A1、A2和B1、B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l和A2均有l6条染色体含32P B.B1和B2中的每一条染色体均含32P C.A1和A2中含4个染色体组,而B1和B2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D.A1和B2所含有的性染色体数目比为2:113下图表示信号肽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信号肽可以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穿过内质网膜进入腔内B.切下信号肽的酶不会破坏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体现了酶的专一性C.进入到内质网腔内的蛋白质会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D.内质网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包裹着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的囊泡,然后将其直接运输到细胞膜1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D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15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B实现废物资源化,能量循环利用C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D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都属于能量金字塔的同一营养级B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没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也能维持稳定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来说都是有利的D一个越不容易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后恢复起来越容易17下列关于自然条件下的种群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只要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就会增加B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C生态金字塔包含生物量、能量、数量及年龄金字塔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成蛙数量可获得该蛙的种群密度18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越强大越好 B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C免疫系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衰老的细胞D记忆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都能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19下图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比棕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利共生关系C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D蝙蝠的夜间觅食能有效降低被许多天敌捕食的风险2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B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植物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部位的运输会受光与重力的影响而横向运输D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种溶液浓度过高,另一种溶液浓度过低 第卷 非选择题(共2小题,40分)21下图表示温度、光照对铜绿微囊藻和玫瑰拟衣藻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两种藻的净光合速率,可分析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及竞争优势。请分析回答。 (1)运用同位素标记法可证明:H218O中的18O进入葡萄糖的途径是 ;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是 。(用文字和箭头回答)(2)由图1可知,玫瑰拟衣藻和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和 。两者在35时混合培养时,具有竞争优势的是 。(3)图2为30时获得的实验结果,则:光照强度为630molm-2s-1时,限制玫瑰拟衣藻净光合速率上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预测35时两种藻类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并在答题纸相应图中绘制相关曲线。22下图为几种育种方法示意图,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据图回答:(1)过程所示的育种途径,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 。该方法得到的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所以短期内难以得到稳定遗传的品种。(2)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 。(3)、过程中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 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4)过程所示的育种途径可以提高 ,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Z(5)若要获得基因型aaBB的个体,图中经过过程获得的后代中aaBB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经过过程得到F2,F2所有的个体再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BB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参考答案1C 【解析】据图分析,a细胞为下丘脑细胞,为抑制作用,A正确;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提高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与促甲状腺激素B的分泌量都会增加,B正确;人体是恒温动物,寒冷环环境下体温不变,所以酶的活性也不变,C错误;据图分析可知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正确。【考点定位】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名师点睛】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2A 【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神经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后提高了后膜对K+、Cl-的通透性,促使K+出细胞、Cl-进细胞,使细胞膜内的负电位与细胞膜外的正电位加强,没有发生电位的逆转,仍然是外正内负,故该递质使突触后膜神经元抑制,故选A。【考点定位】兴奋的传递 【名师点睛】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与突触间隙组成,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透性发生变化,进而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3C 【解析】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a代表DNA,b代表RNA,c代表蛋白质,d代表转录,e代表翻译,所以e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A正确;如果a表示抗原决定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并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只出现在体液免疫中,所以该过程为体液免疫,B正确;若图表示内环境中成分的单方向联系,a为组织液,则b为淋巴液,c为血浆,并非血液,C错误;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同一物质,为抗利尿激素,D正确。【考点定位】基因表达、免疫调节、内环境组成、神经调节4B 【解析】ATP含有高能磷酸键,是细胞的高能化合物,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A正确;在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有的需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相应的结构与功能,如分泌蛋白,B错误;人体中的多种细胞均可产生溶菌酶,而人体全身细胞的表面均有甲状腺激素受体,所以甲状腺激素受体和溶菌酶可以在人体同一个细胞中产生,C正确;激素和神经递质均是信息分子,均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酶在催化化学反应时也需要与特定的底物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正确。【考点定位】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5B 【解析】调查活动能力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能采用样方法,A错误;群落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种间关系可能不止一种,可以同时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B正确;垂直分层现象是群落的特征,种群没有,C错误;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而标志重捕法用于调查种群密度,D错误。【考点定位】种群和群落 【名师点睛】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6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第13-25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数量个体繁殖加快,而不是生长加快,A错误;第17-29天,成虫的数量虽然增加,但其增长率下降,B错误;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因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导致成虫增长率的下降,C正确;第1-37天,成虫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型增长,D错误。【考点定位】种群的数量变化 7A 【解析】图中1、2正常,其女儿7号有病,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4、7基因型都是aa,1、2、10等个体的基因型都是Aa,则6号和9号是是Aa的概率为2/3,10号肯定是Aa,又因为5号是AA,所以12号是Aa的概率为2/3*1/2=1/3;9和10所生后代中,aa=2/3*1/4=1/6,Aa的概率=1/3*1/2+2/3*1/2=1/2,AA=1-1/6-1/2=1/3,所以13号是Aa的概率3/5,因此12与13个体婚配,子女患病的概率是1/3*3/5*1/4=1/20,故选A。【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名师点睛】遗传图谱的分析方法和步骤:(1)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2)再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特点分析: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余男性;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余女性;常染色体:男女患者比例相当。8C 【解析】苔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被破坏后难以恢复,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较低,A错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营养结构复杂,所以抵抗力稳定性高,而被破坏后恢复力稳定性低,B错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河流生态系统受轻度的生活污水污染,通过自净作用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不被破坏,C正确;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它们都可以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反馈调节不仅存在于一些动物激素的调节过程中,也存在于生态系统中。 9C 【解析】图中C处为突触的突触间隙,C处的上端表示突触前膜, C处表示突触后膜,而突触上兴奋的传导是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因此可以确定A端与感受器相连,B端与效应器相连,A错误;C处是突触后膜,传递兴奋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B错误;该实验只能说明D点产生的兴奋可以传导到E点,但是由于缺少对照实验,不能证明E点的兴奋不能传递给D点,因此不足以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C正确;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刺激E点,E点的兴奋本来就不能传至E点,所以不能证明该药物的阻断作用,D错误。【考点定位】反射弧的结构 【名师点睛】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1)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2)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3)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4)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5)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10A 【解析】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A正确;底物(H2O2量)增加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所需的时间延长,即e点上移,d点右移,B错误;pH=c时,酶变性失活,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C错误;乙图表示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pH=a时,酶的活性减弱,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D错误。【考点定位】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名师点睛】酶的活性受温度、PH影响的注意事项:低温时,酶分子活性收到抑制,但并未失活,若恢复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也升至最高;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使酶失活;温度或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也不改变酶作用的最适pH。 11B【解析】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B错误;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植物果实的发育,C正确;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促进果实成熟的乙烯,D正确。【考点定位】植物激素的作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名师点睛】1、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合成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功能生长素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赤霉素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成熟的果实中较多促进果实成熟2、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12C【解析】A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A1、A2)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相同,该过程中DNA分子只复制一次,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A1和A2均有16条染色体含32P,A正确;B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B1和B2中的每一条染色体均含32P,B正确;A1和A2中含2个染色体组,而B1和B2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C错误;A1所含的性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而B2所含的性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A1和B2所含有的性染色体数目比为2:1,D正确。【考点定位】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名师点睛】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3、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13D【解析】从图可知,信号肽经由膜中蛋白质形成的孔道到达内质网内腔,随即被位于腔表面的信号肽酶切下,由于它的引导,新生的蛋白质能够通过内质网膜进入腔内,A正确;由题图知,信号肽酶能够切信号肽,而对新合成的蛋白质无破坏,体现了酶的专一性,B正确;内质网能加工蛋白质,使得蛋白质有一定的空间结构,C正确;新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被加工后,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囊泡包裹着新合成的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D错误。【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14C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是栖息地环境被破坏,使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C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是合理开发利用,否则会导致资源和能源的浪费,D错误。【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名师点睛】保护措施有: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易地保护: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基因进行保护;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关键,要反对盲目的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15B 【解析】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A正确;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多级利用,使废物资源化,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正确。【考点定位】生态农业 【名师点睛】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16A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都属于能量金字塔的第一营养级,A正确;根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单向流动的特点,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没有物质的输入能维持稳定,但没有能量的输入,则不能维持稳定,B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对捕食者来说有的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C错误;一个越不容易被破坏的生态系统,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大,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小,所以一旦破坏后恢复起来越不容易,D错误。【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部分;(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3)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17B 【解析】种群的数量变化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所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增加,A错误;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B正确;生态金字塔把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有机体的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按营养级位顺序排列并绘制成图,其形似金字塔,故称生态金字塔,不包括年龄金字塔,C错误;调查种群密度应该调查所有蛙的个体,而不是只有成蛙,D错误。【考点定位】种群和生态系统 【名师点睛】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18C 【解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会引起免疫失调征,如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A错误;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B错误;人体免疫系统能监视并清除体内的衰老或受到损伤,C正确;D记忆细胞分为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抗原直接刺激记忆B细胞,时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D错误。【考点定位】免疫系统的功能 【名师点睛】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造成的疾病有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弱引起的是免疫缺陷病。 19B 【解析】分析曲线可知,银毛蝙蝠和蓬毛蝙蝠的活动时间比棕蝙蝠相晚,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三种蝙蝠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而不是捕食关系,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有利于降低它们之间的竞争压力,B错误;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C正确;蝙蝠夜间觅食,既可降低与白天觅食的食虫鸟之间的竞争关系,也避免遭遇许多天敌的白天捕食,D正确。【考点定位】种间关系 20C 【解析】低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A错误;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茎的背地生长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B错误;植物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部位的运输会受光与重力的影响而横向运输,C正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说明两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浓度均高于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浓度,D错误。【考点定位】植物激素调节 21(1)H218OC18O2葡萄糖(2)30 不低于35 铜绿微囊藻(3)CO2浓度(写“温度”不给分)见下图 【解析】(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产生了还原氢,释放氧气,水中的氧并没有直接进入葡萄糖;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水和丙酮酸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而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被转化成为葡萄糖,即)H218OC18O2葡萄糖;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首先与C5反应生成C3,C3被还原成糖类,一部分又生成C5,因此碳元素的转移途径为:。(2)由图1可知,玫瑰拟衣藻和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不低于35。由于35时铜绿微囊藻的净光合速率(350molO2mg-1h-1)大于玫瑰拟衣藻的净光合速率(30molO2mg-1h-1),所以两者在20时混合培养时,具有竞争优势的是铜绿微囊藻。(3)根据题意,图2为30时获得的曲线,此温度是玫瑰拟衣藻的最适温度,温度已经不是限制因素,所以光照强度为630molm-2s-1时,限制玫瑰拟衣藻净光合速率上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30是玫瑰拟衣藻的最适温度,若温度为35,净光合速率会降低;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最适温度是不低于35,净光合速率35时大于30【考点定位】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22(1)基因重组 (2)花药离体培养 (3)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 (4)突变频率 (5)1/4 9/64 【解析】(1)方向所示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2)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3)、过程中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4)方向所示的途径育种方式可以提高突变频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考点定位】生物的育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