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 专题六 文言作品阅读一、(xx江苏,6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8分)欧阳伯和墓志铭张 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选自张耒集,有删节)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人纯实不欺 欺:欺骗B.不治科举文词 治:研究C.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D.召君问其制 问:询问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泊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译文: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译文: 4.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答: 一、1.答案C2.答案D3.答案(1)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2)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4.答案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参考译文欧阳先生,名发,字伯和,庐陵人,是太子少师文忠公欧阳修的长子。为人纯朴善良、诚实不欺,表里如一,把名利看得很淡,没有嗜好,但意志坚定,崇尚礼学,刻苦治学。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这时文忠公已经显贵,先生时年十五岁,师从胡瑗,小心翼翼,非常谨慎,又能全部接受老师所传授的古乐钟律的学说。长大以后,学问更加深厚,不研究科举考试的文辞,唯独喜欢探究古代的论议文章,从书籍出现以来到现在,君臣世系,制度文物,以至于天文地理,无所不学。他做学问不寻求为应付目前去抄袭,一定剖析根本明确事情的始终,按照种类分列书籍,考查它一下子就能找到,找到了就一定有用。唉,他的志向很大呀!然而他与别人不同流合污,议论事情正确就是正确,错误就是错误,遇到权贵绝不稍稍屈居其下。邀请他一定要申明来意,重用他他也不愿意轻易倾其所能,因而人们也很少了解先生。先生死的时候,现在的眉山人苏子瞻痛哭流涕,认为先生深得文忠公的学说,是汉代伯喈、晋代茂先一类的人。先生担任殿中丞时,曹太后去世了,下诏确定让皇曾孙服孝。礼官陈公襄迟疑未决,正赶上先生到了,就请先生来询问他礼制的问题,先生从容应答,陈公襄立即上奏使用。这时候,刚下诏让司天监讨论古代占卜之书正误异同的问题,折中制成天文历书,很久都没有完成,而陈公襄正担任总监事,马上推荐先生刊正修订。先生为它推究正误,取舍主次,书修成之后,下诏收藏在太史局。先生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他著作的图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没有写成的还有几十篇。夫人姓吴,是去世的丞相正宪公吴充的女儿,封为寿安县君。有一个儿子,名欧阳宪,任滑州韦城县主簿。有七个女儿。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日,在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的墓地埋葬了先生,欧阳宪来请我写墓志铭。二、(xx课标全国,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 和 末 高 丽 入 贡 使 者 所 过 调 夫 治 舟 骚 然 烦 费 傅 言 索 民 力 以 妨 农 功 而 于 中 国 无 丝 毫 之 益 宰 相 谓 其 所 论 同 苏 轼 奏 贬 蕲 州 安 置 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嗓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B.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C.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译文: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译文: 二、1.答案A2.答案D3.答案B4.答案(1)(5分)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译出大意给2分;“帝”“苟”“死”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5分)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译出大意给2分;“不吾索”“面责”“庶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考中进士,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当时蔡翛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会失败。蔡翛不听。孙傅升任中书舍人。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贬谪他安置在蕲州。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论议虽然偶尔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许翰也被罢黜。靖康元年,孙傅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呈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他原因,孙傅说:“祖宗的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年间的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年间的法度有利于奸臣。”当时的人认为他说的是名言。十一月,授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督战。金兵分从四面鼓噪而攻,军队败退,士兵们掉进护龙河中,尸体把护龙河都填满了,城门急忙关闭了。当天,金兵攻进城里。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任命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钦宗二十多天还不回来,孙傅多次寄信给金营乞请放回钦宗。等到废立皇帝的檄书传来,孙傅大哭道:“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金人来索要太上皇、皇后、诸王、妃子公主,孙傅留住太子不遣送。秘密谋划把太子藏在民间,另外找了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并杀死十几个死囚,把他们的首级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京城人争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于是太子率兵讨伐平定,杀死作乱的人献过来。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承担这件事。孙傅说:“我是太子的师傅,应当与太子同生死。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于是跟从太子出城。守城门的金兵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与?”孙傅说:“我是宋朝大臣,而且是太子的师傅,应当拼死跟从。”当晚,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召他前去。第二年二月,死在北方金人朝廷。绍兴年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忠定”。三、(xx课标全国,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 周 师 定 淮 南 所 住 白 土 村 地 居 疆 埸 数 见 军 旅 护 儿 常 慨 然 有 立 功 名 之 志 及 开 皇 初 宇 文 忻 等 镇 广 陵 平 陈 之 役 护 儿 有 功 焉 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乃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译文: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译文: 三、1.答案D2.答案C3.答案C4.答案(1)(5分)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译出大意给2分;“军旅”“咨怨”“游幸”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5分)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译出大意给2分;“凶逆”“王室”“泉壤”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来护儿,字崇善,还未记事的时候就成了孤儿,由伯母吴氏抚养。吴氏照顾抚养,多有慈爱的训导。来护儿自幼卓越出众,刚开始读诗,就丢下书感叹道:“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为国家消灭贼兵束博取功名!”众人对他的话感到惊奇,认为他志向豪壮。等到他长大成人,雄才大略超乎常人,志气英伟高远。适逢周朝的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正处于两国交兵的战场,经常能见到军队,来护儿常常感慨,有建立功名的志向。到了隋文帝开皇初年,宇文忻等人镇守广陵。在平定陈国之战之中,来护儿立有战功,晋官位上开府,赏赐物品一千段。仁寿初年,来护儿被改任为瀛州刺史,因善于治政而闻名,频频受到慰劳和勉励。炀帝继位,来护儿被召入朝,百姓留恋挽留他,许多天都不能出境,赴京上书请求将来护儿留下来的,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当初国家没安定的时候,你是有名的将领,如今天下安定了,你又成为很好的刺史,可以说是双美兼而有之了。”大业六年,炀帝巡游江都,对来护儿说:“穿着华丽的衣服在白天巡游,是古人看重的,你如今就该是这样。”就赏赐给来护儿物品两千段,还有牛、酒,让他去拜谒先人之墓,宴请乡里的父老乡亲。还令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聚集到他的宅院中,畅饮一整日,朝野人士都为来护儿感到荣耀。大业十二年,炀帝又要巡游江都,来护儿劝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希望陛下驻圣驾于洛阳,根据时节休养生息。陛下如今巡游江都,那里是臣衣锦还乡之地,臣深受恩宠,不敢只为自己打算。”炀帝听后,神色严厉地站了起来,好多天不召见他。后来,炀帝怒气消解,来护儿才被召见,(炀帝)对他说:“你竟然有这样的意思,朕还有什么指望!”来护儿也就不敢再说了。宇文化及发动叛乱时,十分忌惮来护儿。这一天早晨(来护儿)将要朝见(炀帝)时,被抓了起来。来护儿问道:“陛下现在在哪里?”身边的人回答说:“现在已被抓了起来。”来护儿叹息说:“我身为大臣,担负着国家的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就被杀害了。来护儿重诺言,交往诚厚,把财物名利看得很轻,不置办产业。至于行军用兵,谋略特别多,每次观览兵法,(他)就说:“这难道也和人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吗?”他善于安抚士兵,纪律严明,所以士兵都能够为他效死尽力。四、(xx北京,9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18分)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墨者有巨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注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黄享(tn),均为人名。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至公也A.到达B.极、最C.至于 D.导致忍所私以行大义A.忍耐B.容忍 C.对狠心 D.抑制2.下列各组句中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A. B.C. D.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与其子而授舜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B.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C.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D.此所以禁杀伤人也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4.请把第一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译文: 5.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要求任选两人,每个人物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4分)晋平公祁黄羊腹黄享答: 6.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平公曰:“善”。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3分)答: 四、1.答案(2分)BC2.答案(2分)A3.答案(3分)B4.答案(4分)日月照耀万物而不偏私,四季运行而不偏私。天地、日月、四季都是依据德而行,所以万物能够顺利生长。5.答案(4分)(示例)晋平公:从谏如流择善而从祁黄羊:出以公心不念旧恶腹黄享:大义灭亲铁面无私6.答案(3分)晋平公认可并批准祁黄羊的建议。国人对祁黄羊的荐贤、晋平公的纳谏以及解狐、祁午的称职表示赞赏。孔子对祁黄羊的荐贤原则表示赞赏。参考译文天空覆盖万物而不偏私,大地承载万物而不偏私,日月照耀万物而不偏私,四季运行而不偏私。天地、日月、四季都是依据德而行,所以万物能够顺利生长。尧有十个儿子,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舜有九个儿子,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禹:他们最公正了。晋平公向祁黄羊问道:“南阳没有县令,那么谁可以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担任。”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以胜任这个职位,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晋平公说:“好啊。”于是就让解狐担任,国人都很称赞。过了不久,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管军事的官,那有谁能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担任。”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管军事的官,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晋平公说:“好啊。”于是又让祁午担任,国人都很称赞。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说法太好了!推荐外人不回避仇人,推荐家里人不回避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公正了。墨家有个大师腹黄享,居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先生的年岁大了,也没有别的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他了,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腹黄享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规定:杀人的人要处死,伤害人的人要受刑。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是天下的大义。您虽然为这事加以照顾,让官吏不杀他,我却不能不施行墨家的法规。”腹黄享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己的儿子。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而推行大义,腹黄享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五、(xx天津,9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趍(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淮南子修务训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可也;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论衡儒增鲁般者,肃州燉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酉阳杂俎贬误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闻而悼之悼:哀悼B.于是乃偃兵 偃:停止C.如审有机关 审:确实D.赍物具千数谢之 赍:赠送2.下列各句中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3.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班技艺高超的一组是(3分)()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A.B.C.D.4.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鲁班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B.论衡儒增一段,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指出儒书中对鲁班的记述有浮夸不实之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衡作者的务实精神。C.酉阳杂俎贬误一段,对鲁班的记叙颇有神异色彩,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D.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但体裁有别,叙议各有侧重,文字风格不同,表达主旨各异。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3分)译文: (2)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3分)译文: (3)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2分)译文: 五、1.答案A2.答案B3.答案B4.答案A5.答案(8分)(1)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2)如果木鸢机件、枢纽完全具备,和木车马相同,就一直飞翔不会落下来。(3)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参考译文过去楚国想要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以后很哀伤,就从鲁国出发赶路十天十夜,脚上起了一层层的老茧也不肯休息,撕裂衣衫(并用它来)包裹脚,到达楚都郢城。拜见楚王,说:“我听说大王您要兴兵攻打宋国,您是盘算好一定能攻占宋国后才决定攻打的吗?(如果)使那些劳苦民众有所伤亡,损兵折将,蒙受被天下指责为不义的名声,却得不到尺寸之地,您还要进攻吗?”楚王说:“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墨子说:“我看大王您一定是既名誉受损又得不到宋国。”楚王说:“公输是天下有名的能工巧匠,(由他来)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如果用它来攻宋国,为什么不能攻取下来呢?”墨子回答说:“请让公输假设来攻城,请允许我来防守城池。”于是公输般摆开攻城的器械,墨子也摆出守城的装备。公输般连攻九次城,墨子九次打退了他,(公输般)始终不能攻进城去。在这种情况下,楚王才停止发兵,不再攻打宋国。淮南子修务训儒者的书上称赞道:“鲁般和墨子技艺高超,雕刻木头成为老鹰,飞了三天不会落下来。”说他们用木头做成老鹰会飞,是可能的;说它飞了三天不落下来,就夸大了。用木头雕刻成老鹰,因为像老鹰的样子,怎么能飞上天而不落下来呢?就算会飞翔,怎么能达到三天之久呢?如果确实有机关,飞上天就一直翱翔,不会再落下来,那么该说会一直翱翔,不该说三天(不落下来)。像社会上流传的话说:“鲁般技艺高超,丢失了他的母亲。”这是说巧工鲁般为他母亲做木车马、木车夫,机关完全齐备,那上面坐着他母亲,车一跑就不回来了,(鲁般)就丢失了他的母亲。如果木鸢机件、枢纽完全具备,和木车马相同,就一直飞翔不会落下来。机关是在很短时间内(起作用),不会超过三天,那么木车马等也该三天内停在路上,不会一去不回而(使他)丢失了自己的母亲。这两件事一定都不符合真实情况。论衡儒增鲁般,肃州敦煌人,生卒年代不详,心灵手巧可与天工媲美。(他)在凉州建造佛塔,制作了一个木鸢,每敲击木鸢上的机关三次,就乘坐着(飞翔的)木鸢回家。不久,他的妻子有了身孕,鲁般的父母诘问他的妻子,他的妻子详细地解释了(怀孕)这件事的缘故。鲁般的父亲后来偷偷观察,看到了(会飞的)木鸢,敲击了十多次机关,就乘坐木鸢来到了吴中。吴人把他当作妖怪,就杀害了他。鲁般又制造了木鸢,乘坐它(来到吴中),找到了父亲的尸体。鲁般怨恨吴人杀害了他的父亲,在肃州城南制作了一个木人,(木人)举着手指着东南方向,(东南方的)吴中就大旱了三年。(有人)占卜说:“这是鲁般做的。”(吴人)赠送千余件礼物向鲁般赔罪。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建国初年,当地人还向那个木人祭祀祈祷。酉阳杂俎贬误六、(xx浙江,16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9分)太平州学记(宋)张孝祥学,古也。庙于学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之通义,臣子之恭也。当涂于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之所;有庙也,无荐享之地;有天子之书,坎而置之屋壁。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摇。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饥者饱,坏者筑。赤白囊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明年春,和议成,改元乾道,将释奠于学。侯语教授沈瀛曰:“学如是!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命其掾蒋晖、吕滨中撤而新之。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客于是又有叹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天下,传之至今,天地之位,日月之明,江河之流,万世无敝者也。时治时乱,时强时弱,岂有他哉?人而已耳!财用之不给,甲兵之不强,人才之不多,宁真不可为耶?诗曰:无竞维人。谓予不信,请视新学。”夏四月既望,历阳张某记。注当涂,古县名,宋代称太平州,今属安徽。王侯秬,王秬,时为太平州知州;侯,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赤白囊,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坎而置之屋壁坎:挖洞。B.当涂兵之冲 冲:突袭,冲击。C.侯下车 下车:初到任。D.力不赡耳 赡:足,够。2.下列各组句子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名为“学记”,却略于州学本身的具体描述,将重心置于有救民兴学之功的王秬,塑造了一位勤政崇学的地方官形象。B.文中以“客”的口吻盛赞王秬贤于当涂历任长官,就是因为只有他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故能事济而功成。C.文末感叹,自古以来天下之治乱强弱皆系于人,成事与否关键也在于人,太平州学得以重建就说明了这个道理。D.文章语言质朴流畅,叙事简而有法;后半部分的大段议论,宏阔高远,显示出宋代士大夫心忧天下、善议政事的特点。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先 是 郡 将 欲 楼 居 材 既 具 侯 命 取 以 为 阁 辟 其 门 而 重 之 凡 学 之 所 宜 有 无 一 不 备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3分)译文: (2)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4分)译文: 六、1.答案B2.答案C3.答案B4.答案(3分)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5.答案(7分)(1)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2)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参考译文学校,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孔庙对于学校来说就是祭祀孔子,这是后世定制;书阁对于学校来说,就是收藏天子的书籍,这又是从古至今的通义,也是臣民的职分。当涂处于江淮之间,是有名的郡县,有想学习的,却没有可诵读的场所;有庙地,却无祭祀孔子的地方;有天子之书籍,却只能放置在墙洞里。甲申年秋天,直秘阁王秬来此担任太守,这时当涂正遇水灾,堤防被完全冲坏,百姓粮食紧张。等到了冬天,又有边境的战事,当涂是兵家的要地,一郡上下人心惶惶。王秬刚到任,积极采取救灾的政策,制定应对敌人进犯的策略,措施井然有序。挨饿的人能吃饱,水冲坏的城墙能筑好,战事紧张的情报白天夜里地传来,王秬都能镇静应对。第二年春天,双方达成和议,改年号为乾道,要在学校举行祭奠孔子的典礼。王秬对掌管教育的官员沈瀛说:“我州学校现在就是这种情况。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指派手下蒋晖、吕滨中办理此事,进行新建。这之前,郡里想建楼而办公,材料已经具备,王秬命人取来建成楼阁,开辟了两道门。凡是学校应该有的,全都完备齐全。有路过的客人赞叹说:“郡守太圣贤了!今天的当涂,过去的当涂,来担任郡守的人,谁不知道应该修葺学校,可是又都忘了,难道是真的忘了吗?没有尽心尽力罢了!当初王秬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王秬解除百姓忧患,在妥善的地方安置百姓,用自己的余力修缮学校,不役使百姓,百姓顺从他的指令。圣贤没有超过这种地步的!”客人对此又有赞叹:“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的天下,传到今天,天与地的位置,太阳月亮的光明,长江黄河的流水,万代没有损坏。时局太平战乱,有时强大有时弱小,难道有别的原因吗?都是人为的罢了!财物不够用,兵力不强大,人才稀少,难道真不能解决吗?诗经上说:不要勉强他人。说这些我不信,请看看新修的学校。”夏历四月十六,历阳的张某记。七、(xx重庆,710)阅读下文,完成14题。(19分)赠医者汤伯高序元揭傒斯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名棪。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选自揭傒斯全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屏:摒弃B.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 容:容纳C.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 恚:怨恨D.其治以脉,不以证 证:症状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B.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C.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D.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B.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他虚心好学,努力钻研,写成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他医术高明,治病效果显著,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C.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作者的赞赏。D.作者写这篇序是因为担忧巫祸不除,医道不明,无人挽救百姓的生命。希望世上的医生都像若虚、伯高,民众都像“吾里之人”信医不信巫。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5分)译文: (2)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5分)译文: 七、1.答案B2.答案C3.答案A4.答案(10分)(1)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2)(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参考译文楚地风俗相信巫师不相信医生,自三代以来就是这样,现在则更加厉害。但凡疾病,不论得病时间长短、病情深浅,药物刚一入口(如果)没有效果,即刻摒弃不用。至于巫术,(即使)反反复复(运用)十几次都没有效果,也不会后悔,还把过错揽到自己身上,深深地责备自己,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始终也不责备巫师一句。所以,功劳总是算在巫师身上,而失败总是算在医生头上。(无论)有效无效,巫师总是受到上等的奖赏,而(即使有效)医生(也)总是排在后面。因此,那些急着想要获利、取信于人的医生,就必然会借助装神弄鬼的方式来作为表象(来行医),即使大智之人也少有不被迷惑的。甚至于在沅湘一带,用活人来祭祀看不见的鬼,以求取利益,被处以很重的惩罚也不怨恨,(由此可见)巫师的祸患盘结交错多深、多难消解了。医道已经很久比不过巫术了,即使是良医尚且不能施展他的本领,来成就他的名声,况且学者一天比一天懈怠,所以有时寻遍多个郡也找不到一个良医。唉,难道先王之道不昌明了吗?为什么巫师的祸害到了如此地步呢!人如果能够终养天年,不就算是很幸运了吗!我所在的乡里有一个叫徐若虚的先生,是郡里的大姓人家。十五岁时中进士,(之后)就辞官回乡行医。(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经过数十年,他的学问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撰写而成易简归一几十卷。辨析疑难,填补缺漏,广泛求学,明察秋毫,洞悉细微,融会贯通,人们都说他是古人复活。他诊治病症凭借号脉,而不依靠看症状,无论病人是富贵之人还是贫贱之人,都不从他们那里索要报酬。信任他而来诊治,没有不成功的;如果(他)不能治好,必定先告知病人。只有一点,那些用过巫术的,(他)就离开不再回头。从此我乡里的巫师,再也不能专擅其功劳了。我行走几千里,也没有遇到一个人比得上他,偶尔遇到一个,又只研究一个门类,擅长一个方面而已,没有各方面都好的良医。(我)来到旴江,遇到了汤伯高,(他)医术完备贤明,沉静精深,不夸耀自己,和徐先生有点相像。我正担忧巫师的祸患,医道不昌明,徒劳地看着民众性命夭折却不能施救,敬重汤伯高的学问有点类似于徐若虚,而且试过后总是很成功,所以一并写下医术巫术所为的利与害以及徐先生事迹的原委来赠送给他。唉,如果世间的医生都像徐若虚、汤伯高,信任他们的人都像我们乡里的人,巫师难道还能长久地胜过(医生)吗?汤伯高名尧,自己取号为常静处士。徐若虚名棪。听说庐山有个姓郭的,取号为南寄,也很有(良医之)名。八、(xx湖北,9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8分)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明唐顺之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郭侯治吾常注,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