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赤壁赋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75365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赤壁赋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赤壁赋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赤壁赋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赤壁赋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盘绕B举匏樽以相属 属:劝酒C知不可乎骤得 骤:快速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解析】C项,“骤”,屡次。【答案】C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不知老之将至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君安与项伯有故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当其欣于所遇D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骑千余,卒数万人【解析】A项,代词,它;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疑问代词,哪里;疑问副词,怎么。D项,副词,到底;名词,士兵。C项,都是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答案】C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歌窈窕之章羽化而登仙击空明兮溯流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西望夏口东望武昌顺流而东也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不知东方之既白A/B/C/D/【解析】均为名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朗诵”“东进、东下”“打鱼砍柴”/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长了翅膀一样”“向西”“向东”/为形容词作名词,译为“月光下的清波”/均为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起舞”“使哭泣”/为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伴侣”“以为朋友”/为形容词作动词,译为“变白”。【答案】B4名句默写。(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_,_。(2)寄蜉蝣于天地,_。_,羡长江之无穷。(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而又何羡乎!【答案】(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3)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译文:_(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译文:_(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译文:_【答案】(1)任凭小船儿自由漂游,越过那茫茫无边的江面。(2)箫声呜咽,像哀怨,像思慕,像抽泣,像低诉,余音悠长婉转,像细长的丝缕一样绵延不断。(3)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豁然堂记明徐渭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闻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畊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尊,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脊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亦往往寓庖于此寓:聘请B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 病:遗憾C而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 婴:通“萦”,萦绕D既以名于是义 名:命名【解析】“病”应理解为忧虑、不满。【答案】B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中第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第二个是连词,表假设。B项中第一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第二个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C项均表示承接。D项中第一个“以”是连词,表顺承;第二个是介词,译为“把”。【答案】C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豁然堂“豁然”的一组是()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而近俯雉堞,远闻村落每一流瞩,烦虑顿消四蒙以辟,西面凿牖起座一观,还则随失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A BC D【解析】只是介绍了豁然堂的位置,表现出豁然堂不够豁然的特点。【答案】B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站在豁然堂上,方圆近百里,无论是巨大的壮伟场面还是细微的美好景物,莫不汇入眼帘,低头近看可见城墙,眺望远处可闻村落里的人声。B修建之前,豁然堂四面都被遮蔽住,仅西面开了一扇小窗,给人以昏暗闭塞之感。C作者由此想到,人心其实和这堂一样。如果被私利遮蔽,那么人们就会只知道自己有七尺身躯,即使亲人的疾苦近在眼前,他们也不知道。D本文先叙后论,从而得出这样的认识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全在于能否“却晦而即明”。这表现了作者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强调。【解析】“盲然”应理解为故意装作看不见,不是“不知道”。【答案】C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译文:_(2)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译文:_(3)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译文:_【答案】(1)要说这景色像什么,大体上是青山白水相间、回旋缠绕,像女子的发髻那样高耸,像莹洁的长绢那样清澄。(2)从此以后,刚才所说的那些景色,就全都舍弃了闭塞而趋于开阔,摆脱了昏暗而接近于明亮。(3)由此看来,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距离本是很近的。但是只顾一己私利与以天下万物为公的细微差别,全维系在这上面了。【参考译文】越地的山比较大的,像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类,有几十座,但小的就数不清了。至于湖,则总称为鉴湖,而由大湖派生出去另外形成的小湖,就更加数不胜数了。郡里的城隍庙,在卧龙山的半山腰上,庙的西面有一座堂,正建在湖山环绕汇合的地方。要说这景色像什么,大体上是青山白水相间、回旋缠绕,像女子的发髻那样高耸,像莹洁的长绢那样清澄。低头近看可见城墙,远处可闻村落(里的人声)。其间树木、草地、田地、沼泽错杂分布,人群、鸟类、房屋或隐或现,有大米、小米、菱、蒲、莲、芡等出产,耕地和捕鱼用的犁、桨等工具,散乱地分布于高地或洼地里;忽而烟云迷蒙,忽而皓月当空,从早到晚变化非常迅疾。在方圆近百里之内,无论是巨大的壮伟场面还是细微的美好景物,无不显现在人们的眼前。有时来到游船上饮酒,游人的歌声与笑声此起彼落,就像当年诗人龟龄所描写的“莲女”“渔郎”一样,也时时点缀其间。此时登上这座堂,不论他是什么人,即使有因受到外来的刺激或内心的煎熬而感到压抑或无聊的事,只要一浏览这大好景致,烦恼忧虑就会顷刻消散。而在这里当官的,每当宴请过往客人,也往往特聘厨师来此。只是这座堂修筑得毫无章法,四面都被墙壁遮蔽住,仅西面开了一扇小窗,里面只容得下两个人。客人坐在朝东的主座,那么他就背靠湖山,要观看景色就必须离座转身,转回来景色就随之看不见了。这是放弃了空旷明亮,而自取昏暗闭塞的缘故。我非常不满这种状况,于是把西面和南面两堵墙全部开成窗口,而只保留一面东墙没有打通,又让客人改为坐东而向西,他倚靠在酒桌上就面对着湖山,直到席终(景色)也不会消失。从此以后,刚才所说的那些景色,就全部舍弃了闭塞而趋于开阔,摆脱了昏暗而接近于明亮。工程完毕以后,打算为它起名,觉得没有比“豁然”更适宜的了。已经命名了,又反复思索它的含义,想道:“唉,人心其实和这堂一样啊。当它被私利所遮蔽时,人们只知道自己有七尺身躯,即使是同居一室的亲人的疾苦就发生在自己眼前,他们却装作什么也看不见,不就像原先的湖山,虽近在眼前,却被遮蔽了一样吗?等到遮蔽人心的东西除去以后,即使是四海之遥,疾苦不一定发生在自己眼前,反而鲜明得好像没有一件不萦绕在自己眼前,不就像现在的湖山虽然远在百里以外,却透过窗户就能看到一样吗?由此看来,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距离本是很近的。但是只顾一己私利与以天下万物为公的细微差别,全维系在这上面了。这是为这座堂起名的人和登上这座堂的人,不可不相互勉励的原因啊,难道只是为了湖山的胜景吗?”我用这一含义命名这座堂,是准备公之于众(与大家共享)的,然后写下了这篇记。表达交流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那么_?首先,_,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_,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再次,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泰与否、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解析】通读语段,可知语段主要讲阴阳之间的关系。从“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来看,句应该是讲“阴阳是互相对立的”;再从空后面的内容来看,可知空应该填“但也是相互配合的”等相关内容;而句是对全语段的总领,结合后面的问号可知,应该是问阴阳是什么关系。【答案】阴阳二者是什么关系呢;阴阳是互相对立的;但也是互相依存(统一或配合)的。12下面是一段关于大众阅读价值取向变化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图书畅销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在阅读方面出现的某种值得注意的价值取向。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短、平、快”消费模式的影响,一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颇为流行,美其名曰“文化快餐”,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在某类读书人群中,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人们对于离奇古怪的小故事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对于雄浑壮丽的大历史却缺乏兴趣。一些出版部门受利益的驱使,热衷于对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阴谋权术的渲染,以“戏说”满足读者的猎奇窥秘心理。也有些人满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品玩,只强调回归传统,忘记了在“返本”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开新”,忘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功利主义的阅读价值取向忽略了人的深层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追求,正在误导着年轻一代。(1)第一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2)第二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3)第三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解析】本题以热点文化现象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学生压缩内容,提取要点并整合语言文字的能力。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对文段作细致的分析,要分清层次,然后,进行归纳提取关键词或句,力求全面,不超字数。分层次时可借助关联词等外在标志,如“一种形式”“也有些人”中的“也”,找出了两个方面,中间的内容则为第二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取关键词,便不难作答。【答案】第一方面: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第二方面: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或具有很强猎奇心理,对历史缺乏兴趣。)第三方面:满足于传统,忘记了开新。(或阅读过于功利,影响年轻一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