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1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训练.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75188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1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1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1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1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训练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引起基因突变的机制有区别B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改变C基因的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替换中对性状影响最小的一定是替换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解析:选A。遗传信息是指DNA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基因突变必然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故B错误;替换引发的突变对性状的影响不一定最小,如发生在启动子位置的基因突变将导致转录失败,故C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与环境变化无因果关系,故D错误。2在tRNA的反密码子中,通常含有一个被称为次黄嘌呤的碱基,它可以与mRNA中相应密码子对应位置上的碱基A或C或U配对。据此分析,这种tRNA将可以()A转运几种氨基酸B导致基因重组C导致基因突变D消除部分基因突变的影响解析:选D。一种转运RNA通常只能搬运一种氨基酸,A选项错误。tRNA不可能导致基因重组,B选项错误。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上碱基对的变化,C选项错误。DNA在复制过程中可能出现了差错,在此过程中可以相应地消除部分,D选项正确。3(xx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期中)小香猪的体色由黑色变为白色是细胞核中某基因发生碱基对改变,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的结果,下列各项中也会发生改变的是()A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BrRNA的碱基排列顺序C所编码蛋白质的肽键数目D该基因的基因频率解析:选D。基因发生碱基对改变,导致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被替换,不会影响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所编码蛋白质的肽键数目和rRNA的碱基排列顺序,但会影响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改变该基因的基因频率。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对患者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分子进行分析研究时发现,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多肽链,发生了氨基酸的替换。根据以上事实可得出()A基因结构发生改变,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C性状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是蛋白质的改变D性状发生改变,控制性状的基因一定发生改变解析:选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所以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5央视一则报道称,孕妇防辐射服不仅不能防辐射,反而会聚集辐射。辐射对人体危害很大,可能导致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是由辐射引起的B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C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D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解析:选B。基因突变的因素除有辐射外,还可以由其他化学和生物因素引起;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也可能为不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不会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6(xx江苏淮安模拟)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B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可以发生重组解析:选D。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通过交叉互换发生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通过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重组,D错误。7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获得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原理是基因突变B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之间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重组比发生在花药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解析:选C。获得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应用是基因工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之间局部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不是基因重组,B错误;在减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发生在水稻花药中的变异比发生在根尖内的变异更容易遗传给后代,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中,水稻根尖内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8(xx江西六校模拟)链霉素能与原核生物核糖体上的S蛋白结合,从而阻止了基因表达中的翻译过程。现有一种细菌,其S蛋白上有一个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导致S蛋白不能与链霉素结合。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链霉素是抗此种细菌的特效药B链霉素能诱导细菌S蛋白基因发生相应的突变C该细菌内S蛋白的空间结构可能发生了改变D该细菌S蛋白基因可能缺失一个或两个碱基解析:选C。链霉素不能与此种细菌的S蛋白结合,使链霉素失去作用,A错误;链霉素不能定向诱导基因突变,B错误;蛋白质的功能与空间结构密切相关,C正确;该细菌S蛋白仅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最可能是发生了碱基替换,D错误。9下图所示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C图中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D上述基因突变一定可以传给子代个体解析:选B。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故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不能称为等位基因;由图可知,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图示中的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不可能传给下一代个体。105溴尿嘧啶(5BU)是胸腺嘧啶的类似物,可取代胸腺嘧啶。5BU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一种是酮式,一种是烯醇式。酮式可与A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在含有5BU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型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不同于原大肠杆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5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诱发DNA链发生碱基对替换B5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阻止碱基配对C培养过程中可导致A/T碱基对变成G/C碱基对D5BU诱发突变发生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解析:选B。基因突变指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包括组成DNA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用含5BU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在DNA分子复制时A与T配对变成A与5BU配对,改变了基因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改变了DNA分子的结构,即发生了基因突变。5BU诱发突变的机制并不是阻止碱基配对,而是让DNA分子进行了错误的配对。11下表描述一个控制A酶合成的基因的相关情况,当其碱基序列中的某一个碱基被另外一个碱基取代后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产物(以甲、乙、丙、丁表示)的特性发生了变化,据表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相对于A酶的催化活性相对于A酶的氨基酸数目甲100%不变乙50%不变丙0%减少丁150%不变A. 无法判断蛋白质丁的氨基酸序列是否有改变B蛋白质乙的氨基酸序列一定有改变C单一碱基取代现象可以解释蛋白质丙的产生D蛋白质甲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改变解析:选A。基因碱基序列中的某一个碱基被另外一个碱基取代,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由于蛋白质丁的催化活性提高了,因此其氨基酸序列一定有改变,故A错误;由于蛋白质乙的催化活性降低,因此其氨基酸序列也一定有改变,故B正确;单一碱基取代也可能导致对应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因此可以解释蛋白质丙的出现,故C正确;由于蛋白质甲的催化活性没有改变,可能发生了中性突变,因此无法推断蛋白质甲的氨基酸序列是否改变,故D正确。12现有一种常见遗传病,某正常人无致病基因,甲、乙、丙三人均表现正常。该四人3号和18号染色体上相关基因对应部分的碱基排列顺序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正常人甲乙丙3号染色体GAAGTAGAAGTA18号染色体TAATAACAATAA(1)表中所示甲的3号染色体上,该部位碱基排列顺序变为GTA的根本原因是_。(2)甲、乙、丙三人表现正常的原因可能有:突变后的基因为_基因;突变后的基因_不变。(3)若表中列出碱基所在的那条链为非模板链,请写出乙个体第18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片段转录成的密码子为_。(4)若甲、乙、丙体内变化后的基因均为致病基因,且甲为女性,乙、丙为男性,则甲不宜和_组成家庭,因为他们所生后代患相关遗传病的概率为_。解析:(1)基因中碱基对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2)甲、乙和丙这三个人均发生了基因突变,但他们的表现型均正常。一种原因是发生的突变为隐性突变,个体当时不能表现出突变性状;另外一种原因是基因发生了突变,但由于不同的密码子可以决定相同的氨基酸,因此突变后的基因和突变前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同。(3)乙个体第18号染色体上非模板链上对应的碱基为CAA,那么模板链上的碱基为GTT,则该基因片段转录成的密码子为CAA。(4)若甲、乙、丙体内变化的基因均为致病基因,那么甲和丙携带有相同的致病基因,这两个人婚配后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4。答案:(1)基因突变(2)隐性控制合成的蛋白质(3)CAA4丙1/413(xx山西省高三四校联考)(1)非洲刺毛鼠(2n16)背上有硬棘毛,体色为浅灰色或沙色,张教授在一个封闭饲养头的刺毛鼠繁殖群体中,偶然发现一只无棘雄鼠(浅灰色),全身无棘毛,并终身保留无棘状态。张教授为了研究无棘毛鼠的遗传特性,让这只无棘雄鼠与雌性刺毛鼠交配,结果F1全是刺毛鼠;再让F1刺毛鼠雌雄交配,生出8只无棘刺毛鼠和25只刺毛鼠,其中无棘小鼠全为雄性。张教授初步判断:该雄鼠无棘是种群中基因突变造成的,而不是营养不良或其他环境因素造成的;控制无棘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写出张教授作出上述两项判断的理由:判断的理由:_;判断的理由:_。(2)小鼠毛色的黄与灰、尾形的弯曲与正常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均为完全显性),分别由等位基因R、r和T、t控制。在毛色遗传中,具有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从鼠群中选择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雌鼠作母本,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雄鼠作父本,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黄毛弯曲尾黄毛正常尾灰毛弯曲尾灰毛正常尾2/122/121/121/124/1202/120控制毛色的基因在_染色体上,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_。亲代雄鼠和雌鼠的基因型分别是_和_。让F1的全部黄毛正常尾雄鼠与黄毛弯曲尾雌鼠杂交,F2中灰毛弯曲尾雌鼠占的比例为_。若F1出现了一只正常尾雌鼠,如何通过杂交实验探究这只雌鼠的正常尾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写出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杂交亲本,并作出相应的实验结果预期。亲本组合:_。预期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i若_,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若_,则由环境因素引起。解析:(1)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的区别在于这种变异是否能够遗传。若性状与性别无关,则该性状是由常染色体基因控制的,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则该性状由性染色体基因控制。(2)由表格信息知F1中,雌雄鼠毛色表现完全相同,都是黄毛灰毛21。由此,可以判断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黄毛是杂合子,灰毛是隐性纯合子,显性纯合致死。根据上面分析可知,亲代鼠都是杂合子。因为后代尾形表现与性别有关,且雌鼠只有弯曲尾,雄鼠两种类型都有,可以判断出亲代雄鼠基因型为RrXTY,雌鼠基因型为RrXTXt。子一代黄毛正常尾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RrXtY,黄毛弯曲尾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1/2RrXTXT,1/2RrXTXt。所以RrXtY与1/2RrXTXT杂交后代灰毛弯曲尾雌鼠的比例是1/21/31/21/12(因为纯合的基因型RR致死所以灰色占的比例由1/4变为1/3),RrXtY与1/2RrXTXt杂交后代灰毛弯曲尾雌鼠的比例是1/21/31/41/24,所以总共占的比例为1/121/241/8。基因突变产生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而环境因素引起的性状改变不会遗传给后代,因此要判断正常尾雌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还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可用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雄鼠杂交,若后代雌鼠全为弯曲尾,雄鼠全为正常尾,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若后代雄鼠出现弯曲尾,则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也可以用正常尾雌鼠正常尾雄鼠,若后代全为正常尾,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若后代出现弯曲尾,则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答案:(1)无棘的性状可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种群中常见种为刺毛鼠,出现无棘性状最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F1刺毛鼠雌雄交配后代无棘性状和性别相关连,故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2)常RRRrXTYRrXTXt1/8有两种方案,答任何一种均可,但前后要对应。方案一: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雄鼠i后代雌鼠全为弯曲尾,雄鼠全为正常尾.后代雄鼠出现弯曲尾方案二:正常尾雌鼠正常尾雄鼠i后代全为正常尾.后代出现弯曲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