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5课 离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74486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PPT 页数:137 大小:3.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5课 离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高中语文 第5课 离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高中语文 第5课 离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课离骚,早读新课标完美启航开卷有益,披发抚剑,你独立在斜阳残照里;仰天长啸,你苦吟于凄风苦雨的湘水边。声声啼血,你哀叹的是危难的祖国;字字流泪,你悲吟的是受难的苍生!汨罗江水,能够夺走你的生命;滚滚浊流,熄灭不了你生命的火焰。捧读离骚,透过遥远的时空,我们看到一座顶天立地的精神丰碑这就是你啊,屈原!你用泪、用血、用生命写成的壮丽诗篇,字里行间,体现民族精神;千秋万代,激励中华儿女。,识记语基一、读准字音1.修姱()2.羁()3.謇()4.谇()5.()6.茝()7.诼()8.偭(),9.忳()10.侘傺()()11.溘死()12.鸷()13.方圜()14.攘诟()()15.朕()16.芰荷()17.裳()18.岌岌(),四、通假字1.偭规矩而改错通_,_2.忳郁邑余侘傺兮通_,_3.何方圜之能周兮通_4.进不入以离尤兮通_,_5.芳菲菲其弥章通_,_,五、古今异义1.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_今义:细致,精巧2.偭规矩而改错古义:_今义:改正错误,3.竞周容以为度古义:_今义:认为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_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5.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_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6.长余佩之陆离古义:_今义:形容色彩繁杂,六、名句默写1.长太息以掩涕兮,_。2.亦余心之所善兮,_。3._,固前圣之所厚。4.固时俗之工巧兮,_。_,_。5._,吾不忍为此态也!6._,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_。7._,_。不吾知其亦已兮,_。8.民生各有所乐兮,_。_,_?,你做对了吗?一、1.ku2.j3.jin4.su5.xing6.chi7.zhu8.min9.tn10.chch11.k12.zh13.yun14.rnggu15.zhn16.j17.chng18.j二、1.掩淹奄奄2.謇蹇骞3.谇萃粹4.偭缅湎5.溘瞌磕6.攘嚷壤7.皋嗥阜8.伫贮,三、1.形容词,善,美好动词,整理形容词,高,长动词,著,撰写2.副词,本来副词,本来,原来动词,巩固形容词,顽固3.副词,的确动词,讲信用动词,信任动词,通“伸”,伸张形容词,真实4.动词,看动词,考虑动词,回头动词,观望连词,但是,只是5.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6.介词,用介词,把,四、1.措措施2.悒苦闷3.圆4.罹遭受5.彰明显五、1.善于取巧2.改变措施3.把作为4.(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5.随流水而消逝6.修长的样子六、1.哀民生之多艰2.虽九死其犹未悔3.伏清白以死直兮4.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5.宁溘死以流亡兮6.悔相道之不察兮及行迷之未远7.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苟余情其信芳8.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整合常识一、作者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因遭小人陷害,两次被流放,后投汨罗江而死。是我国_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代表作品有_天问等25篇。“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运用楚地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西汉前期始称之为“楚辞”。因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故后人也用“骚”来指楚辞。汉代以后,“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离骚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二、典句品悟1.亦余心之所善兮,_。,【解析】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同流合污,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_,_。,【解析】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3.民生各有所乐兮,_。_,岂余心之可惩?,【解析】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的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示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三、背景寻踪屈原因出身贵族,早年深受楚怀王信任,官至_、_。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加上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你记住了吗?一、浪漫主义离骚九歌九章二、1.虽九死其犹未悔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3.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三、左徒三闾大夫,微写作学习离骚,认识屈原,他辅佐楚怀王,议论国事,起草宪令,变革律法,敢于坚持真理,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虽九死其犹未悔”。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请围绕“勇气”写一片段,300字左右。答:_。,【参考示例】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作为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者,屈原在离骚中表明了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辅佐楚王振兴国家的坚定决心。这在当时的楚国,是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的。鲁迅指出:“先觉的人,历来总被阴险的小人、昏庸的群众迫压排挤倾陷放逐杀戮。”鲁迅还说过,也一定有猴子站立行走过,但被其,他猴子视为“异类”而咬死。这只猴子以生命为“天下先”付出了代价。邓小平力排众议创办经济特区,提出要划出一块地方搞特区,鼓励地方杀出一条“血路”,并意味深长地喻之为当年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这充分表现出邓小平过人的胆识。为了社会的进步,我们当代青年应多一些铁肩担道义的英雄气概,多一些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素材链名言警句1.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绝不胆怯。(英)莎士比亚2.你要像一棵桷树,大风将树吹折,然而巨大的树干却永远挺直。(匈牙利)裴多菲,3.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美)林肯4.勇气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特质,倘若有了勇气,人类其他特质也就具备了。(英)丘吉尔5.在全部的美德中,最强大、最慷慨、最自豪的、是真正的勇敢。(法)蒙田,素材典例与浪共舞的女子法国的奥蒂丝30岁时成为世界第一位独自完成环球帆船赛程的女人。在比赛中,她遭遇风暴,咆哮的巨浪将她驾驶的那条小船上的桅杆、舵、驾驶舱打烂,海浪随时会吞噬小船,但她临危不惧,沉着冷静,运用自己丰富的航海经验以及过人的胆识与大海展开殊死搏斗。5天后,她被澳大利亚海上巡逻队的直升飞机救起。,波音公司的创建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成功试飞了人类第架飞机。但是在之后的数年中,飞机并没有被人们接受。1914年7月4日,好奇心驱使人们如潮水般涌向飞行员马罗尼,但当马罗尼要带大家上天时,大家都不敢应声,只有一位青年勇敢地接受,并由此对飞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16年,他的第一架飞机浮筒式水上飞机被制造成功并试飞成功。随后,他成立了自己的“太平洋航空产品公司”,迈开了生产飞机的正规步伐。他叫威廉爱德华波音,他所创建的公司就是后来的“波音公司”。,书声朗朗资料收藏一、关于离骚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离骚的创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诗中又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离骚作为长篇巨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关于它的内容层次,历来也有各种各样的分法。大致说来,诗的前面部分是从自己的世系、品质、修养和抱负写起,回溯了自己辅佐楚王所进行的改革弊政的斗争及受谗被疏的遭遇,表明了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与“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中间部分是借女媭劝告、陈词重华,总结历史上兴亡盛衰的经验教训,阐述了“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并,从而引出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现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最后部分是在追求不得之后,转而请灵氛占卜、巫咸降神,询问出路,从中反映了去国自疏和怀恋故土的思想矛盾,而在升腾远游之中,“忽临睨夫旧乡”终于不忍心离开自己的祖国,最后决心以死来殉自己的理想。前一部分作为对往事的追忆,偏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作为对,未来的探求,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则以回到现实结束全篇。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塑造了具有崇高品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二、关于“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继诗经之后的一种新诗体。屈原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四言形式,同时又对楚国民歌加以革新、提炼,进而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的新歌形式楚辞体。这种新诗形式,辞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运用“兮”字为其特色。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又由于楚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楚辞”又称“骚体”。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和诗经一样,成了一部诗歌总集名。,三、屈原名句选(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离骚)(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离骚),(4)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7)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8)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涉江),(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涉江)(10)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涉江)(11)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哀郢)(1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少司命),四、妙语锦囊屈原的形象是以两种姿态在我头脑中出现的,一是芰荷为衣、芙蓉为裳、高冠长佩、芳草在手而飘然云中的浪漫,一是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忧愁幽思、泽畔行吟的无奈。而这两种姿态也就分别被演绎为清高圣洁的品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他们说你是一位孤独的诗人他们说你有一个忧郁的灵魂,汨罗的岁月是否像我所想象的那般寂寥是否水中你的心思像一尾鱼款款徘徊冷湿的青泥掩覆在你身上纵有多少无奈徒托流水寄怀究竟你愿长久躺在静湿的江底还是期盼着拨桨的手撩开你深邃的面容,笑傲人世是一份何等的情怀众醉独醒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悠悠的江水卷逝走亘古以来的萧条凄凉取代水中你的惆怅是岸上我独自徘徊龙舟的喧哗划出波波水痕追思掠过江面片刻又将你遗忘也许你将年年享受五月的粽香也许等待着另一次际遇看一看江上的阳光,美文诵读读屈原梁衡薄暮冥冥,我在昏黄的灯光下一遍又一遍地读你的涉江。心灵的底片便慢慢地洇染上一层层殷红,渐深的暮色也仿佛笼上一层悲戚的色泽。那神奇瑰丽的想象连同汨罗江畔孤独清高的身影,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篇百读不厌的千古名篇。每次阅读,总有一种感动淹没我的心。你也如横空而过的一颗流星,闪烁着凄凉的美丽,划过我的心空。曾在一个落寞而寂寥的深夜,入梦般的想象一颗孤独的灵魂在汨罗江畔或是高峻蔽日的深山之中伴随着自己高远的理想怎样孤独的漫游。如血般的残阳拉长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是猿猴啼血般的哀鸣。但你只将凝聚着的忧愤的血泪以及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从自己的心灵流出,让一个去国离乡之人苦难生活的点点滴滴颤动于笔尖,化为一篇篇瑰美绮丽的文字,流芳千古,此刻,你的足音正姗姗向我走来,走向千年之后的今夜,走向寒露沾襟的今夜,走向我阅读的今夜,走向我审视自己灵魂的今夜!依旧是那阵秋冬的绪风,依旧是那般凄寒,你是否依旧一步一回头地望着你的家乡,望着你的祖国?你是否依旧在汨罗江畔执着地守望,守望着能回到祖国,再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切?那么,又会有谁能彻悟你凝固在深山之中的沉痛?如果说,生命的过程恰好是从激越走向安详;,如果说,人生的岁月必定是从绚烂走向平淡;那么,你真的走得一路安详吗?你那伟大的思想及远大的理想都随滔滔不息的汨罗江水一同远逝了吗?或许,我们只能在那空蒙浩瀚的疏星中读到你的消息,只能从那瑰奇绚丽的篇章中读懂你的思想,读懂你那颗忧郁而滚烫的爱国心,读懂你那种长存于尘世间的顶天立地的精神。而这一切,已经足够了,虔读你的一腔热忱,遥想你短暂一生的苦难历程,我一直都相信你是借文章来抒写自己苍凉的人生!文章中那悲愤、抑郁的倾诉,不都寄寓了你深绾于心的血泪,情浓于心的忠贞吗?每回在嘈杂喧嚣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汨罗江畔的呼声就萦绕于耳畔,回响于心际,让我不自觉地以此来观照自己。在这个被言情武打以及各种光怪陆离的书籍杂志充斥的社会,是你在时时提醒我,记着仍浮沉于人世的另一种人生。那些我们时不时就可遭遇的人,不都是在以类似于你的方式在日渐冷漠的街巷里蹀躞吗?,你因离骚而不朽,这或许是你不幸的一生中最大的幸运虽然这是千年以后的事。这也让我想起了许许多多同你一样遭际不幸的生命,他们生命中那些闪光的东西却不为人知。现代被言情武打、卡通漫画宠坏了的眼睛是不屑于咀嚼这些倾诉的。由此,我也常常在阅读你之余,掬一捧清泪,为那些无声消逝了的生命。在光影斑驳的现代社会,固守住我生命里那些最为本真的东西,真的希望你一直都未曾远离我们。或许,你正踏着滔滔江水,穿越千年尘世的风霜,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远远地注视着我们这群现代人。,精华素材燕子腿上的诗燕子是一种候鸟,每年都要随着季节变换向温暖地区迁徙。然而在古时,人们并不知道燕子的这种习性,对燕子在冬天的去向充满了好奇。,在2400年以前,古希腊的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这样说道:“燕子是在沼泽地区的冰下越冬的。”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哲学界和科学界的权威,许多个世纪以来,人们都把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说法当成真理。到了18世纪,一个名叫部封的法国人对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提出了质疑。部封曾经将几只燕子放进冰窖,结果,燕子都被冻死了。通过这个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燕子在冰下越冬的说法是不对的。,但是,燕子究竟是在哪里越冬的呢?由于受当时的条件所限,人们很难追踪到燕子越冬的情况。这时,瑞士北部城市拔塞耳有一个修鞋匠,名叫勒尔冬,他家里的院子檐下,有燕子筑巢。时间一长,勒尔冬和这只燕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可是,这只燕子每年在秋凉后,总要飞走。勒尔冬很想知道这只燕子的去向。于是,勒尔冬就在纸上写了一首小诗,绑在这只燕子的腿上。诗是这样写的:“亲爱的燕子,请你告诉我,你在哪里越冬?”,到了第二年春天,这只燕子翩然归来,燕子的腿上绑了一张新纸条。勒尔冬急忙把纸条取下来一看,上面写着一首小诗:“这只燕子的冬天很温暖,它在雅典爱脱文的家里越冬。”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很快就传开了。当地学者受到启发,他们开始在秋凉时给燕子绑上标记进行放飞,因而逐渐掌握了燕子的迁徙规律。,【素材运用】人类的科学知识及掌握的真理,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漫长时间的进步和演化,这期间离不开实践的矫正。这世界上还有很多东西是人类知识的盲点,90后的少年们,大有可为!【话题拓展】真理、文明进步、实践出真知,课堂互动探究通读课文一、主旨归纳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为,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表现了他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人格。同时通过诗人战斗的历程和悲剧的结局,反映了楚国政治舞台上进步与反动势力的尖锐斗争,暴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和反动势力的嚣张。,二、艺术特色(1)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它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人的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幻想的境界。它还常常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把诗人品格刻画得异常的崇高,具有浪漫主义特质。,(2)离骚的另一艺术特色是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它“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而又进一步发展了它。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离骚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段,离骚则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来表现它的内容。,(3)抒情诗一般篇幅短小,没有故事情节。离骚不只篇幅宏伟,而且由于前一部分是在诗人大半生历史发展的广阔背景上展开抒情,后一部分又编造了一系列幻境,便使它有了故事情节的成分。这种内容和结构上的态度,就是波澜起伏、百转千回,看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转眼却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境界。,(4)离骚一面采用民歌的形式,一面又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把诗句加长,既有利于包含丰富的内容,又有力地表现了奔腾澎湃的感情。离骚基本上是四句一章,字数不多,亦多偶句,形成了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有变化的特点。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精读课文一、诵读离骚第一段,完成以下各题。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1)长太息以掩涕兮掩涕:_(2)余虽好修姱()以()羁兮羁:_(3)謇()朝谇()而夕替谇:_替:_,(4)偭()规矩而改错偭:_改错:_(5)竞周容以为度度:_,(6)忳郁邑余侘傺()兮侘傺:_(7)屈心而抑志兮屈:_抑:_,(8)忍尤而攘诟尤:_攘:_(9)伏清白以死直兮伏:_死:_,【明确】(1)掩面拭泪(2)名词作动词,束缚、约束(3)谏诤废弃、贬斥(4)背向,引申为违背古今异义词,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错:通“措”,措施(5)法度、准则(6)失意的样子(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使抑(8)责骂忍受(9)守、保持为动用法,为而死,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译文:_句式特点:_(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译文:_句式特点:_,【明确】(1)我虽然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早上进谏而晚上即被贬黜。(被动句)(2)只要是我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我)多次死去也不后悔。(省略句),4.屈原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待遇,采取了什么态度?(用原文诗句回答)答:_,【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二、诵读离骚第二段,完成以下各题。5.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1)延伫乎吾将反伫:_(2)步余马于兰皋步:_(3)驰椒丘且焉止息且:_焉:_,(4)进不入以离尤兮离:_(5)唯昭质其犹未亏昭质:_(6)余独好修以为常好修:_,【明确】(1)久立(2)缓行,使动用法,使缓行(3)副词,暂且兼词,于彼,在那里(4)通“罹”,遭受(5)光明纯洁的本质(6)爱美,比喻修身养性,6.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译文:_句式特点:_(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译文:_句式特点:_,(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译文:_句式特点:_(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译文:_句式特点:_,【明确】(1)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啊,就退隐了,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省略句和被动句)(2)不了解我也就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宾语前置句)(3)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定语后置句)(4)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受挫而改变的吗?(被动句),7.“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句中“芰荷”“芙蓉”喻指什么?诗人为何要“高余冠”“长余佩”,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这两个诗句描绘了诗人什么样的自我形象?_,【明确】(1)高洁的德行。(或:崇高的品德)(2)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后,诗人没有畏惧邪恶,而是更坚定了走自己路的决心。“高余冠”“长余佩”更是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无悔选择。(3)德行高洁的君子形象。,知识百科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指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他人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自我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应注意以下几点:,(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3)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作用及诗中作者的评论。(4)答案构成:什么形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形象的意义。,8.离骚多用比兴手法,正如东汉王逸所说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你能从诗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寓意吗?_,【明确】“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本意是神仙,这里指君王。“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蛾眉”(即美貌)比拟自己的美德,以“众女”肆意造谣中伤比拟朝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指鹰、雕一类凶猛的鸟,“鸟”指一般的鸟,这里分别比拟诗人自己和周围群小。“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所写的衣着佩饰都比拟诗人的美德。“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比拟诗人的品德更加高洁。,研讨平台1.选文中写了哪几方面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_,【思路点拨】准确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含义,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筛选出含有强烈对比的诗句加以理解和分析。,【探究参考】矛盾冲突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屈原和楚怀王的矛盾。楚怀王贤愚不分,没有主见,轻易听信周围群小的挑拨。有关诗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屈原和群臣(主要指楚国旧贵族)的矛盾。群臣妒忌贤才,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他们投机取巧,毫无原则。有关诗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竞周容以为度。”,屈原和楚王、群臣产生矛盾的根源:屈原的“美政”理想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这是导致他在现实中碰壁的根本原因。“举贤授能”就是要任人唯才,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循绳墨而不颇”就是要完善法度,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这极大地触犯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屈原意识到楚国的危险处境,深知楚国只有改革政治,才能富强起来,才能与强秦抗衡。他一心为国家的前途考虑,群臣却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这就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楚怀王昏庸浅薄,经不起小人挑拨,不但不能采纳他的主张,反而疏远了他。,2.离骚成功地塑造出了闪耀着英雄光辉的抒情主人公的艺术形象,请结合诗句内容,说说选文表现出了屈原的哪些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_,【思路点拨】筛选关键语句,理解作者情感,结合具体语句概括。,【探究参考】忧国忧民,热爱祖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坚持正道,献身理想: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洁身自好,自我完善: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献身理想,忠贞不移: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课文译注,教你一招关于诗歌的炼字艺术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开已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那么如何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呢?,1.抓住诗歌中的动词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也常常是一首诗的诗眼。“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为千秋佳句。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用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2.抓住诗歌中的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句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和“圆”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3.要抓住诗歌中的名词要注意诗歌中名词的使用。这里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用九个意象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再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中纯用名词组成诗句,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亮、脚印、小桥、霜作意象的叠加,如一个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4.要注意数词、副词以及叠词的使用有些诗歌中还应注意数词和副词的使用。数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前面所举齐己早梅中的例子。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巧妙地使用副词,常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一无例外的思乡之情。杜荀鹤山中寡妇“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中的“犹”和“尚”字,深刻地揭示了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田园荒芜,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的严酷的社会现实。,答题模式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答题步骤与要点: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尝试运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1)第三联两句中有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_(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野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而“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歌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自习课后作业一、基础巩固1.下列画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侘傺()方枘()溘死()B.攘诟()芰荷()岌岌()C.鸷鸟()方圜()兰皋()D.谣诼()罹难()杂糅(),答案C解析A项,枘ru;B项,芰;D项,罹。,2.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謇朝谇而夕替替:废弃B.伏清白以死直兮伏:守、保持C.忍尤而攘诟尤:厉害D.岂余心之可惩惩:挫败,答案C解析尤:罪过,3.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怨灵修之浩荡兮B.伏清白以死直兮C.吾独穷困乎此时也D.宁溘死以流亡兮,答案B解析A项,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盛大。项,古义:处境不好,不得志;今义:缺乏生产或生活资料,没有钱。D项,古义:随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4.下列句中画线的词在句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退将复修吾初服邹忌修八尺有余B.固时俗之工巧兮固前圣之所厚C.竞周容以为度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D.忍尤而攘诟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答案B解析本来。项,整理长或高;项,法度限度;项,耻辱辱骂。,5.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孰异道而相安偭规矩而改错B.哀民生之多艰高余冠之岌岌兮C.竞周容以为度集芙蓉以为裳D.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答案C解析C项,都是介词,译为“把”。A项,表转折;表承接。B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用作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虽然;即使。,6.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自创作的新时代。他的代表作是离骚。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创始于楚辞。D.离骚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屈原创作。屈原另有九歌九章天问等。,答案D解析应为政治抒情诗。,二、文本训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0题。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7.解释画线的词。长余佩之陆离()悔相道之不察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唯昭质其犹未亏()苟余情其信芳()岂余心之可惩(),答案陆离:修长的样子。相道:观察、选择道路。驰:快跑。昭质:光明纯洁的本质。苟:只要。惩:受创而改变。,8.作者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即后悔当初选择道路时没看清,想要返回去。作者是真悔吗?请简要分析。_,答案“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具有假设意味,并不是真悔,而是作者的反省;是否当初没有看清道路,应该返回去呢?,9.“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中“芰荷”“芙蓉”喻指什么?_,答案喻指诗人高洁的德行。,10.“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答案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之后,诗人没有畏惧邪恶,而是更加坚定了走自己的路的决心,“高余冠”“长余佩”更是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无悔自己的选择。,三、拓展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11.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双音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明显不相同的一项是()A.颜色憔悴B.形容枯槁C.举世混浊而我独清D.渔父莞尔而笑,答案B解析“形容”在句中应为“身体和容貌”。,12.下列句子,画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屈原至于江滨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B.渔父见而问之是以见放C.是以见放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D.何不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答案D解析D项,“何”都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A项,“于”应译为“到”,“于”是介词,表示被动,译为“被”;B项,“见”是动词,译为“看见”,“见”是介词,表示被动,译为“被”;C项,“以”是介词,译为“因”,“以”是介词,译为“把”或“让”。,13.对于“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原因,屈原和渔父的看法分别是什么?(1)屈原:_(2)渔父:_,答案(1)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2)凝滞于物而不能与世推移解析屈原的观点比较好找,渔父分析屈原被流放的原因时话语比较多,故应找出概括整句话语意的句子。,14.屈原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说明什么?答:_,答案人不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解析很明显,诗人用此例来与“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的反问类比,我们只需要把这个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就可以了。,15.这首诗通过渔父在江边和屈原的对话,表现了屈原怎样的人生态度?答:_,答案表现了屈原坚持真理,不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解析通过上面两个题目的解答,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渔父与屈原的人生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渔父认为圣人不拘泥于任何事物,并能够随着世道变化,而屈原不接受这一观点。了解了这些,屈原的人生态度就很好概括了。,四、诗词鉴赏1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小重山端午(元)舒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_,答案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五、文字运用17.明天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学校准备举办“端午节晚会”。请你以晚会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在横线上写一段开场白。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生动;80字左右。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晚上好!_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答案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走来,诗人的爱国情怀、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今晚,让我们用青春的旋律、美妙的舞姿、动人的歌声,欢度民族的传统节日。,18.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35字)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端午节是_,答案(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句变短句、短句变长句中下定义的知识点。做此题时先找出主干:端午节是节日,然后据所给材料在宾语中心语前面依次添加修饰成分,哪个国家、什么时间、以什么形式、有什么意义、是什么性质等,就可得到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