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及道德品质》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3174062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6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及道德品质》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道德及道德品质》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道德及道德品质》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第四章道德及道德品质,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本讲学习重点第一节道德及道德评价第二节道德品质及其形成发展第三节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第四节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第一节道德及道德评价,一、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二、道德评价及其方式,1.道德评价道德评价以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为主要手段,对个体和群体的道德行为作出善恶、是非的评价,借此调节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实现教育和激励功能,促进社会风气好转。,2.道德评价的形式,社会舆论。众人的言论,包括宣传工具的议论。舆论压力、舆论谴责有制约作用。传统习惯。即社会风俗和习惯的行为倾向。与传统文化和社会心理结合在一起,比舆论更具有稳定性。内心信念。对道德义务的真诚信仰和强烈的责任感,内在的精神力量。表现为良心的安慰或谴责。,徐本禹:感动中国的大学生,“别人帮助了我,我一定要帮助别人”,徐本禹出生在山东聊城一个贫困农民家庭里。1999年,他考入华中农业大学。那年冬天,天气很冷,他却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训服。一位同学的母亲送给他两件冬装,并关切地说:“天冷了,别冻着。今后生活方面有什么困难就告诉阿姨。”第一次远离家乡和亲人,第一次在他乡得到好心人的帮助,第一次有了回家的感觉,让徐本禹至今不能忘记:“当时我知道无论说什么都是苍白无力的。我惟一能做的就是把爱心传递下去,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别人帮助了我,我一定要帮助别人。”这就是徐本禹作出到贫困山区义务支教决定最充足的理由,也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支撑着他坚持下去的原动力。,他作出了让所有人惊异的决定,在许多人眼中,徐本禹这个岁的大学毕业生有着令人羡慕的前程。2003年,他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然而,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有人惊异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去贵州省大方县为民小学教书。当他打电话把这个决定告诉父亲时,电话那端的父亲哭了。长久的啜泣之后,父亲用发颤的声音说:“全家尊重你的选择,孩子,你去吧”,上大三时,徐本禹在中国少年报上读到了一篇题为当阳光洒进山洞里的文章:“阳光洒进山洞,清脆的读书声响起,穿越杂乱的岩石,回荡在贵州大方县猫场镇这个名叫狗吊岩的地方。这里至今水电不通,全村只有一条泥泞的小道通往18公里外的镇子。1997年,这里有了自己的小学建在山上的岩洞里,5个年级146名学生,3个老师”读着读着,徐本禹哭了,他决定要用自己的方式来帮助这些岩洞里的孩子。徐本禹在校园里开始为这些从未谋过面的孩子们募捐,呼吁大家和他一起利用暑假时间到贵州支教。,当年暑假,徐本禹和4个同学带着3箱衣服、1口袋书及500元钱坐上火车前往贵州。几经辗转,他们终于到达目的地猫场镇狗吊岩村。当徐本禹一行走进岩洞里的为民小学时,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岩洞里的教室是用两堵仅一人多高的墙隔开的,中间是过道。南边是个四年级复式班,北边是六年级。四年级的黑板搭在岩洞上,是用两根棍子支撑着一块木板做成的。如果我不是亲眼看到这种情形,无论怎么想也想不到这里的条件会如此差。”,当暑假结束返校时,狗吊岩的孩子们流着眼泪,一直把徐本禹一行送到好几公里外,他们拿着自制的小红旗簇拥在徐本禹身旁,硬把几个煮熟的鸡蛋塞进他的背包。一个孩子仰着头问道:“徐老师,你还会回来吗?”徐本禹噙着眼泪,点了点头。他没有告诉孩子们,他正在准备考研究生。,2003年4月16日晚上,徐本禹彻夜未眠,狗吊岩村孩子们期待的眼光一直在他脑海中闪现。就在这个夜晚,徐本禹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回到狗吊岩村去帮助那些孩子。2003年7月16日,徐本禹带着3000册图书和7位志愿追随的同学一起来到狗吊岩村。这里好像一个信息封闭的孤岛,不通公路、电话,物质文化生活极度匮乏,晚上只能点油灯照明,寄一封信也要在周末走18公里崎岖的山路到镇上。每天吃的是玉米面、土豆和酸菜汤,晚上,满身乱爬的跳蚤几乎让他们无法入睡。没过多久,志愿者一个又一个地离开了。,8月1日,最后一个同来的志愿者也坐上了返回武汉的长途车。车窗内外,去送行的徐本禹同他无语对视:“真的坚持不下去,就回学校吧。”同学的一番话让他有些触动,经过一番思考,徐本禹还是留了下来。徐本禹和村委会主任一家吃住在一起。原来徐本禹是不吃辣椒的,可是来到这里以后,每天都要吃辣椒,让他有一种想吐的感觉。这里的卫生条件很差,苍蝇到处乱飞,在吃饭的时候经常发现苍蝇在里面。“当地情况就是这样,刚开始很恶心。我对自己说,就当没看见罢了。现在我已经可以吃玉米面和酸汤了。饿的时候,一顿可以吃三碗玉米饭。只有吃饱了,身体才有保障,才能在这里支教下去。”,徐本禹住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房间里很少见到阳光,这个小空间成了他学习的乐园一张桌子上摆满了书籍,有专业书、文学书、英语书、数学书等,还有一些书放在床上,地上摆放着生活用品和好心人捐的物品,原本狭小的房间变得更加狭小。徐本禹在这里一周要上6天课,每天上课时间达8个小时。他自己负责五年级个班,除了教语文、数学外,还要教英语、体育、音乐等。由于信息闭塞,学生对外界了解极少。徐本禹问全班40名学生,有多少人听说过雷锋的名字,结果只有4个人知道。徐本禹说:“这里的学生记忆力和理解力都很差,有时讲了10遍、20遍的东西,学生还是听不懂。有时,我气得把书一丢,走出教室,可最后还是得回来。这让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诲人不倦!”,2003年12月7日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崎岖不平的小路变得更加泥泞。12月8日,当徐本禹走进教室的时候,发现有5名学生没有来上课,他问同学知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没有来上课,有的说天气太冷,路不好走,走到半路又回去了。当天上午,徐本禹没有上课,来到了没有上学的学生黄绍超家,在家玩的还有黄绍超的弟弟,这个孩子也已经半个月没有去上学了。徐本禹后来得知,黄绍超的爸妈都外出务工了,家中只有爷爷奶奶,老人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像这样的家庭在这里还有很多。这样一来,督促学生学习的任务全都落在了老师的身上。,也是12月8日那天,由于何福洋和弟弟何伟都没有来上课,徐本禹来到他们家。当问他俩为什么没有去上学时,何伟说:“没有鞋穿!”说完,兄弟俩都哭了。当徐本禹把目光投向兄弟俩那沾满泥巴的小脚时,心里一阵刺痛:自己穿着皮鞋脚还冷,而他们却打着赤脚,他们怎么能够受得了?在回校的路上,徐本禹心里越想越痛回到学校后,他拿出50元钱托人给何福洋家送去。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努力,学校的学生增多了,现在,这里的学生从140人上升到了250人左右。慢慢地,孩子们可以听懂普通话了,与人交流也不害羞了。,而徐本禹心里的孤寂,却只有向学友、师长倾诉。2004年4月,徐本禹回到母校作报告时,第一句话是:“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快坚持不住了”本以为会听到豪言壮语的师生们惊呆了,沉默了,许多人的眼泪夺眶而出。报告会后,徐本禹又返回了狗吊岩村,依然每天沿着那崎岖的山路,去给孩子们上课。,因为徐本禹而感动,因为感动而行动,徐本禹在狗吊岩村为民小学支教半年后,学校从岩洞搬出来,修建了新的校舍,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2004年春夏之交,大方县大水乡党委书记沈义勇邀请徐本禹去作报告。在开往大水乡的车上,沈书记希望徐本禹能到大水乡支教。,大水乡大石小学的校舍是一座有几十年历史的两层木楼,上面一层摇摇欲坠,其中一间是四年级教室,另一间门口挂着“危险,不要靠近”的牌子。还有一间教室是用红白蓝相间条纹的塑料布围成的,木板和砖头搭就的课桌和凳子随时可能倾覆,但孩子们似乎早就习以为常,趴在“课桌”上,眼神那么专注。,这一切深深震撼着徐本禹。他在决定到大石小学的同时,给华中农业大学团委书记写了三封信,谈了自己的困难、处境和想法。这三封信引起了学校的极大关注。学校党委书记李忠云说:“要去人看看,要支持徐本禹,把小学的校舍修一修。我们应该为西部基础教育做点事,这是大学的社会责任。”2004年6月26日,华中农业大学的两位老师来到了贵州省大方县。他们看望了徐本禹,考察了猫场镇狗吊岩村的为民小学和大水乡大石村小学,深受震动。就在两位老师在大方县的山路上颠簸的时候,他们接到了华中农业大学校长张端品教授打来的电话。张校长说:“学校决定捐助万元帮助徐本禹,用来为当地小学修建新校舍。”,2004年7月,华中农业大学一些老师和学生放弃休假,将在贵州大方县拍的照片选出100幅,配上简要文字,以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为题发到网上。短短天,这篇帖子的点击率就超过了百万,很多网友是流着泪读完这篇帖子的。紧接着,从祖国内地到港澳台,从亚洲到欧洲,从北美到澳洲,要求捐款捐物的电子邮件雪片般地飞来,网友们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意愿:因为徐本禹的故事而感动,因为感动而行动13个国家的热心人士要求资助大石小学的贫困学生。美籍华人陈旭昭女士还在美国进行募捐,为大石小学的学生寄来2000美元。2004年7月初,54岁的王昌茹从武汉赶到了大方县:“我是冲着徐本禹来的,徐本禹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她决定与徐本禹一起支教。,感动中国的“防艾”医生桂希恩,2004年6月11日,在湖北考察工作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门抽出时间,登门看望了武汉大学医学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一位教授。温家宝总理一走进这位教授家的客厅,就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在电视上看到你的事迹,很感动。我还在最近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表扬了你的事迹。这次到湖北出差,专门来看看你。”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教授,令共和国的总理这样尊重,总理要在百忙之中专门看望?,他,就是我国第一个走进“艾滋村”的医生、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武汉大学医学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教授桂希恩。1999年夏天,桂希恩教授听一位来自河南上蔡县的学生告诉他一件事,村里很多人得了一种“怪病”,发烧、拉肚子,怎么治也治不好,还有一些人已死于这种“怪病”,向老师请教这到底是什么病。“难道是它来了”看了几个得“怪病”的人,桂希恩教授大吃一惊。,桂希恩教授想到了1981年,当时他在美国进修学习,他的美国老师及时给他讲授了当年发现的一种人类新型传染病艾滋病。当时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是通过同性恋来传播的,桂希恩很自信地对老师说:“在我的有生之年,中国不会有这种传染病,因为中国的传统道德与西方不同。”到了河南上蔡县文楼村后,他抽了5个人的血样带回武汉,结果发现两个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几天后,他再次北上河南上蔡县文楼村,这次抽了20个文楼村民的血样,结果发现了10个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一周后,他又来到了上蔡县文楼村,把抽血的范围扩大到了50多人,并从这些人中发现了儿童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而且他还了解到,这些成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都有卖血的历史。这位曾获得过全国“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称号的专家流泪了。他看到了疾病的另一面:因贫困而产生的艾滋病。桂希恩教授从来都没有认为发现中国艾滋病村是一件技术上非常困难的事。他说,困难在于现在很多有专业知识的医生不愿意到农村去,他去了,他就这样碰上了。,病人牵动他的目光,桂希恩主编的我所知道的艾滋病的扉页上写着他的简介:“湖北武汉人。1960年武汉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志愿赴青海从事地方病防治及临床工作16年。1976年开始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工作1999年发现我国中部某村有偿供血员携带艾滋病病毒先后20余次深入艾滋病疫区为高危人群免费检查、诊断,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事实上,在青海工作的那段经历对他影响至深。在那里的农村,他参加了麻疹、伤寒、血吸虫病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而后来艾滋病作为尚未攻克的传染病理所当然地吸引了他的目光。他深情地说:“农村工作的经历给我留下了人生最珍贵的回忆!”“今年六七月份,我将退休了。这意味着我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艾滋病问题了。”桂希恩说。事实上,今年64岁的他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但工作需要他继续留守至今。与他本人一样,他的家庭也曾引起人们的关注。他的父母生前都是武汉大学知名教授,如今,在该校还有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奖学金。据悉,他们都以友善、淡泊名利著称。,也许,是这样一个充满温情和知识氛围的家庭滋养了他。与桂希恩交谈,他的语调始终平和、简洁。别人对他的褒扬、批评,似乎都不那么重要。而病人的需要却时刻牵动他的目光。面对越来越多的艾滋病人,桂希恩教授一方面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也意识到艾滋病防治必须有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协调指导。1999年10月31日,桂希恩教授提笔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写信,把他在文楼村的所见所闻及自己所做的大量调查,一并寄了出去。李岚清副总理很快在桂希恩教授的信上作了批示,并要求河南省处理。,他坚信:人类一定会战胜艾滋病,2001年5月9日,桂希恩教授将5名来武汉治病但受到歧视的河南艾滋病人接到家中同吃同住,一时轰动全国。从来不与媒体合作的桂希恩教授,第一次站在记者面前,讲述艾滋病人的种种悲剧,呼吁人们能宽容、关心他们。其实,这种轰动是桂希恩教授所不希望的。,河南上蔡县文楼村的艾滋病毒携带者程金等5人来到武汉求医于桂希恩教授,他们来的路费都是桂教授提供的。医院安排5位病人住进一个即将拆毁的旧房子里,但即使这样也遭到邻居的强烈抗议。为证明艾滋病正常的接触不会传染,桂希恩毅然将5名艾滋病人接到自己的家中,与他们同吃同住,共用卫生间。在桂希恩家并不十分宽敞的三室一厅的房子里,客厅摆着两张床,住着两位女患者,书房里住着程金,他把平时自己住的房间让给了另一患者马强(化名)和他的孩子。每天一日三餐,桂希恩与5位病人像一家人一样,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桂希恩还不时为他们夹菜,让他们感觉在家里一样。,每次为病人抽取血样,都是在桂教授家里进行。桂教授说:“在家里抽血是违反规定的,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为艾滋病人抽血是件很危险的工作,一不小心扎在自己手上有被感染的危险,虽然这种概率很低,但桂教授也从不让助手抽血。桂教授说,也许在有生之年他看不到解决艾滋病的方法,但他坚信一点:人类一定会战胜艾滋病。在桂希恩教授的努力促进下,中国艾滋病第一村文楼村受到全国的关注,并成为全国第一个可以接受艾滋病免费治疗的村子。,一个对自己吝啬对病人慷慨的人,简单的几样旧家具,最值钱的“家当”就是一台25寸的彩电,不但没有任何装修,由于是改造后的旧房子,墙上的油漆新旧都不一样,这就是桂希恩教授的家,很难相信这里住着两位知名医学专家(桂教授的爱人是妇产科教授)。在床头柜上有两张放大的照片显得格外醒目,一张是桂教授的全家福,照片上面足有近百人,各种肤色的人都有。,与这张照片并排放着的,是一张同样大小的照片,照片上是桂希恩与艾滋病患者程金父子的合影。笔者原以为程金是桂教授的亲戚,后来才知道程金只不过是普通的艾滋病患者,桂教授是在河南与他相识的,但在桂教授的眼中,病人不论身份的高低,永远都是他的朋友。桂希恩教授的母亲是美国人,奶奶是法国人,女儿也在美国工作,许多亲戚都在国外,按常理他的生活应是十分富裕的,然而一生节俭的桂希恩教授对自己的生活是十分苛刻的,由于忙于工作,馒头、方便面是夫妻俩的主要食物。,5位艾滋病人住进他家的第一天,他特地从餐馆买来鱼香肉丝等3个小菜,与艾滋病人共进晚餐。桂希恩说这是他在家中最“奢侈”的一顿晚餐。每次出差,桂希恩教授都要带上一袋馒头,饿了就啃上几口。别人住进宾馆,他总是悄悄溜走,找最便宜的旅馆住,生怕多花一分钱。20世纪八十年代初,定居于美国的亲戚送给桂希恩教授一台苹果牌电脑,那时电脑尚是希罕物,价格昂贵,收到这台电脑,桂希恩教授就将它放在了单位实验室,供大家使用。科室的两台崭新的电冰箱也是他捐献的,而他用的却是一台陈旧的单开门小冰箱。在一些人眼里,他是一个十足的“怪人”。,对自己吝啬,对病人桂希恩教授却是十分的慷慨。桂希恩教授曾14次下河南,为500多名艾滋病高危人群做检测,每确诊一位病人需600元,而这些费用都是桂教授掏自己省吃简用攒下的钱。看到有的病人家境困难,他还要给个三五十块钱。凡是他接触过的艾滋病人,很少没有得到过他物质上的帮助的。得知当地政府缺乏资金,他又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1万元钱,寄给当地有关部门,希望他们能为艾滋病病人做点工作。而他自己每次到河南住的都是最便宜的旅店,带着方便面和馒头,有时太晚了就在艾滋病病人家里住,为了接近村民,端起病人递上的水就喝。,艾滋病人程金到武汉治疗期间,看到桂教授竟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在离开武汉前,特地将媒体捐献给他的一件崭新的衬衣悄悄压在桂希恩教授的枕头底下,并在纸条上留言道:“作为一个专家,您的穿着也不比我好到哪里去,这件衣服您留着比我更有用。我知道当面给您的话,您不会接受,所以在临走前将衣服放在您的枕头底下,只有用这表示对您再次感谢”,喜获“贝利马丁奖”,2004年2月28日,瑞士银行家马丁哥顿先生把专门表彰对中国艾滋病教育和预防治疗工作作出杰出贡献的“贝利马丁奖”颁发给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桂希恩教授。,颁奖会上,马丁哥顿先生高度评价了桂希恩教授的工作。他说,桂希恩教授是湖北乃至中国战斗在艾滋病防治与控制工作战线上的杰出代表,从他身上看到了中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所取得的成就,衷心地希望大家关注艾滋病,关心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为预防控制艾滋病作出新的贡献。提起桂希恩教授,马丁说:“我几年前就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他为中国艾滋病防治所作出的许多了不起的工作,去年3月我来到武汉,有幸找到了他本人,通过他了解到了中国艾滋病儿童的状况,前后共拿出7万元人民币,支持艾滋病防治工作,目前全国已有58名孤儿通过桂教授得到了我这个基金会的帮助。”,将5名艾滋病人接到自己家中进行治疗和研究,不顾危险到河南艾滋病村庄送医送药,桂希恩教授的行为深深打动了这位英国银行家。马丁称,将2003年度“贝利马丁奖”颁发给桂希恩教授,是出于对其崇高精神的钦佩,对于桂希恩教授以后从事的艾滋病研究防治工作,自己将尽力拿出经费进行支持。目前,桂希恩教授已经将奖金全部用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第二节道德品质,一、道德品质及其构成道德品质的定义: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在一贯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道德品质的构成,1.道德认识对道德关系及其相关的理论、原则、规范的了解和掌握,是道德品质形成的思想基础。感性认识:道德生活中的感受。理性认识:道德概念及其推理判断。形成过程:通过道德实践,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2.道德感情,指善恶心理体验与态度倾向。表明对某些道德行为的情绪。以情绪的弱化或强化传递道德评价信息。3.道德意志在一定的道德情景中,作出道德判断,付诸实践的能力。它能够确定道德方向,排除干扰,持续地完成道德行为。它是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的桥梁。,4.道德信念,对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它是道德品质构成的核心因素,是道德行为启动和坚持的保证。5.道德行为道德品质的外貌,表现为道德活动和道德习惯。它是道德品质的载体和内容。道德行为的反复进行便形成道德品质。14条为内在结构,属于道德意识;第5条为保证措施,属于实践环节。,二、道德品质的特征与作用,1.道德品质的三大特征道德品质与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道德品质是自觉意志的结果。道德品质具有稳定的倾向和特征。,2.道德品质的四大作用,人才成长的内在动力;完美人格的构成要素;身心健康的需要;建功立业的保证。,三、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素,1.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孟母三迁。2.个人主观努力。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3.社会实践。来自实践,身体力行,行胜于言。不能闭门修养。,第三节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摘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1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总纲和三个20字道德内容,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公德总纲:国家提倡爱国家、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规定:公德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结合大学生实际,应该做到:,一、孝敬父母尊重师长二、谦虚礼让团结和睦三、勤奋学习学会学习四、律己宽人诚实守信五、公正无私见义勇为,一、孝敬父母尊重师长,1.孝敬父母宪法规定了赡养父母的义务,社会发展了敬老事业,体现良好的道德环境。父母养育子女成人,理应得到尊敬。赡养老人的准备,关心老人的精神世界。家人间的问候。必要的祝贺和庆贺。书信电文的敬语。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孝道。,鲁迅:坟,此后觉醒的人,应该先洗净了东方古传的谬误思想,对于子女,义务思想须加多,而权利思想却大可切实核减,以准备改作幼者本位的道德。生出子女,对于子女当然也算不了恩。前前后后,都向生命的长途走去,仅有先后的不同,分不出谁受谁的恩典。尤其堕落的,是因此责望报偿,以为幼者的全部,理该做长者的牺牲。,2.尊重师长,这是对长辈和教育者的尊重。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值得尊敬。对教师要关心、体谅、有礼貌。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正确选择。侮辱教师、对抗真理,只能成为废才、害才、败类。,二、谦虚礼让团结和睦,1.谦虚礼让谦虚:谦,姿态;虚,理性境界。老子曰:“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如诎(q),大巧如拙,大赢如绌,大辩如呐。”(道德经第45章)礼让:合乎礼节。2.团结和睦团结和睦的起点是容忍,与谦虚同义。先人后己、超脱名利是根本。,三、勤奋学习学会学习,21世纪已经进入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今日积累为了明日的勃发。坐住冷板凳。立志高远的学习动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学用结合的学风;勤于思考的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创造性的思维。,四、律己宽人、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宽松的人际氛围,大多数人的追求。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厚德载物。诚实为待人道德之本,守信为做人信任所在。切忌言行不一、工于心计、出尔反尔。到头来:动静等观,物极必反。,五、公正无私、见义勇为,公正无私在办理任何公共事务时,不夹带私心,忠实于原则。见义勇为在人民的生命财产遇到危险时敢于挺身而出。当然也要避免那些不必要的牺牲。,第四节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一、掌握道德品质形成的一般规律1.首先确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学习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和基本道德规范,形成道德认同。坚持社会主义道德标准,追求共产主义道德方向。2.通过正确的选择,把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在善恶、是非和大善与小善、大是与小是之间作出选择,把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二、提高道德品质的基本途径,1.立志与力行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的道德观念必须付诸实践才能有意义。,2.内省与慎独反省总结,日三省吾身。防微杜渐,勿以小善而不为,勿以小恶而为之。,3.改过与知耻君子之过,如日月经天,过失与改正人皆见之。反省而改过是道德进步的阶梯。知耻是具有道德自律能力的反映。知耻,远耻,不受耻,是一致的。只有无耻才是最大胆的,无耻者,无畏也。,思考题,1.如何理解道德的本质?2.道德品质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3.大学生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包括哪些内容?4.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