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71995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木讷(n)小觑(q)棠棣(l)自怨自艾(y)B悭客(qin)笃信(d)压轴(zhu)动辄得咎(ji)C落枕(lo)远岫(xi)搪塞(s)不容置喙(hu)D逡巡(qn)侪辈(chi)钦马(yn)怏怏不乐(y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枕藉推诿哗众取宠青春永驻B荏苒脉搏交插学科望风披靡C孝悌怠慢贻人口实迫不急待D惭祚斡旋沽名钓誉进退维谷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诸多的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认真地加以 ,以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当公安人员向他了解犯罪分子情况时,他说话显得很 ,但最后在正义的感召下,说出了犯罪分子犯罪的全过程。祥林嫂讲起阿毛的故事,打动了许多妇女的心,她们 伤感,落泪。A疏通隐晦无不B疏导隐讳无不C疏通隐讳不无D疏导隐晦不无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价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喈碑。B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打扫卫生的和食堂打包的师傅,却都不屑一顾。C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廊,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D号称中国最高学府、莘莘学子心中圣殿的北大,居然开始对“思想偏激”的学生进行会商,这实在是不可理喻,让人无法接受。5下列句子在横线处所填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现在,一些故作深沉的和故弄玄虚的诗歌好像在那儿有意“自绝于人民”似的,在自我陶醉中画地为牢。那些除了他自己谁也看不懂的诗歌把那一点点有限的感情拧过来拧过去,B宝玉挨打之后,黛玉来看望,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抽抽噎噎地说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得就红了脸,低下头来。(红楼梦)C刘备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到任四月,督邮来县巡视,刘备出城迎接,极为谦恭。而督邮却非常傲慢,并捏造“县尉害民”之罪,存心陷害。关羽、张飞二人知道实情后,大怒,当着众多百姓扯下柳条,痛打督邮。直到刘备赶来,急喝关、张二人住手,督邮方得逃命而去。(三国演义)D觉新深受着梅表妹,但父亲却以抓阄的方式为他决定了李家小姐瑞珏作为自己的妻子,最后在觉慧的支持下,反抗并逃婚成功。(家)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封禅,是宣示天地认可帝王执政合法性的仪式。风俗通义山泽五岳写道:“王者受命易姓,改制应天,功成封禅,以告天地。”秦汉时期关于“封禅”的理论,都是以泰山作为确定的“封禅”地点。泰山,可以看作是以“封禅”作为主体礼仪的思想体系的地理支点。封禅被看作庄严至上的政治仪式。泰山的神性,在汉代人的意识中也有深刻的文化印痕。据说这也与王者“封禅”有关。淮南子说林有“太山不上小人”的说法,高诱解释说,太山是“王者所封禅处”,所以“不令凶乱小人得上其上也”。史记。封禅书记载,齐桓公时曾经提出封禅泰山的动议,管仲则予以劝阻。他说,传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留下比较明确历史记录的只有十二家,都是“受命然后得封禅”。不过,所谓七十二家先古圣王封禅泰山的传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根据。文献通考卷八四封禅条,以秦始皇封禅起首,又有关于先秦封禅传说的辨析,以为“古封禅七十二家”的说法,应当本出于齐鲁陋儒之说,诗书所不载,“非事实也”。其实,司马迁是第一位在史书中正式记录“封禅”这一特殊历史文化现象的学者。“古封禅七十二家”“非事实也”的说法,大致是可信的。不过,这应当是以秦始皇和汉武帝封禅仪式为标准而言。此前古代君王曾经以较原始较朴陋的形式“封禅”,也是可能的。关于秦始皇封禅和汉武帝封禅的记述,可以说是司马迁史记封禅书最富有文化深意的内容。关于秦始皇封禅,司马迁写道,秦始皇东巡郡县,征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来到泰山下。诸儒生讨论封禅的多种细节,秦始皇以为“各乖异,难施用”,不予采纳于是开辟车道,从南面登上泰山顶峰,立石颂秦始皇帝德,宣告完成了“封”的典礼。又从北面下山,禅于梁父。据说其礼仪多采用雍地秦祭祀上帝的传统方式。秦始皇封禅泰山,仍然沿用秦地的传统礼仪。也就是说,封禅泰山本身,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秦王朝向东方文化的一种礼拜。秦始皇有心这样做,然而却又不能十分彻底,秦始皇的文化性格和秦王朝的文化特色,于是可以由此得到片断的体现。汉武帝封禅,是司马迁亲身经历的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司马迁对于这种仪式的文化意义的理解,也在史记有关“封禅”的记录中有所透露。于是有人说,“史记一书,惟封禅为大”,“一字一句之中,无所不有”,“究竟我见有尽,意义无穷”。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写道,汉武帝初即位,心向儒学,尤敬鬼神之祀,曾经让儒生讨论设计封禅的礼仪,然而因为窦太后坚持以黄老之学为主导,压抑汉武帝身边的儒臣,封禅的动议不得不中止。然而文化史的进程不久就发生了重要的转折。司马迁写道,窦太后去世,第二年,汉武帝就征召任用儒学之士公孙弘等。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汉武帝重新计划施行“封禅”大典。对于秦始皇、汉武帝“封禅”故事所体现的文化特色,凌纯声先生注意到相关现象跨地域的共同表现,称之为“封禅文化”,并且指出:“这一封禅文化,不仅在时间方面起源很早,空间方面分布亦甚广。”甚至“封禅文化的分布,不仅限于亚洲,它还见于中美洲和南美洲”。 (节选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子今泰山一一帝王封禅的文化圣地) 注: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祭地)梁父:又称“梁甫”。山名,即梁父山。7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禅是一种非常庄重严肃的政治典礼,是古代帝王向全天下宣示天地认可自己执政合法性的仪式,而泰山则是举行这一礼仪的重要地点。B淮南子说林中“太山不上小人”的说法,印证了泰山在汉代人意识中是具有神性的,而且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记。C文献通考中记录“封禅”是从秦始皇封禅开始的,而之前先秦一些封禅传说,文献通考认为那只是一些齐鲁浅陋儒生的见解,不是事实。D第一位在史书中正式记录封禅的学者应是司马迁,作为历史学家,他也认为“古封禅七十二家”无根据,因此他记录封禅也是从秦始皇开始的。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史记中封禅为大,这主要是从封禅的文化意义上评价的;作者也认为,在史记中有关秦始皇、汉武帝封禅的记述,是富有文化深意的。B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始皇的泰山封禅从准备到实施,都做了详细的描述,给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封禅的全过程,体现了古代君王对此的重视。C秦始皇封禅泰山,没有采纳齐鲁儒生的建议,仍采用秦地的礼仪,体现了秦始皇的文化性格是保守的,固守秦王朝的文化特色,不愿东西融合。D司马迁写汉武帝封禅,介绍了他准备封禅的曲折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体现了深刻的文化意义,那就是汉代初期黄老之学与儒学之争。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劝阻齐桓公封禅泰山的原因,按风俗通义的解释就是“壬者受命功成封禅”,管仲认为齐桓公还未功成,不足以接受天命,因此不能封禅。B如果以秦始皇和汉武帝封禅仪式做为标准,先秦古代帝王的封禅的传说或许是不属实的;而如果抛开这一标准,先秦古代帝王曾经进行过封禅也是可能的。C秦始皇、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过卓越的功绩,因此他们认为自己的封禅是顺理成章的;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帝王也都曾经来泰山封禅过。D“封禅”这一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不但起源早、分布广,而且还传播到海外,不仅限于亚洲,甚至远达中美洲和南美洲。3、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武帝亲总万机,彧诣阙求试。帝异之,以为司武中士。转郑令。平齐之后,帝大赏从官,留京者不预。彧上表,于是留守并加泛级。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赐钱十万,米百石。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10. 下列文言短文,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阮 光 禄 在 剡 曾 有 好 车 借 者 无 不 皆 给 有 人 葬 母 意 欲 借 而 不 言 阮 后 闻 之 叹 曰 吾有 车 而 使 人 不 敢 借何 以 车 为 遂 焚 之A、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B、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C、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D、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母忧去职 不赂者以赂者丧 B.其见重如此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C.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第卷(共114分)四、(28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4分) (2)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4分) (3)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泊歙浦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 (2)“雁落客愁边”是公认的名句,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简要赏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四小题)(8分)(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短歌行)(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短壁赋)(3)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永怀古迹)(4)千岩万转路不定, 。 ,栗深林兮惊层巅。(5)子曰:“岁寒, 。”(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天下可运于掌。(孟子)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喀布尔人泰戈尔我的五岁的女儿敏妮,没有一天不叽叽咕咕地说个不停。我屋子的窗户是临街的。我正在专心地写小说的第十七章。忽然间敏妮不玩了,跑到窗前,喊道:“一个喀布尔人!一个喀布尔人!”下面街上果然有一个喀布尔人,正在慢慢地走过。他穿着宽大的污秽的喀布尔族服装,裹着高高的头巾;背着一个口袋,手里拿着几盒葡萄干。 没过几天,有一个早晨,我正要出门,出乎意外地发现敏妮坐在门口长凳上,和那个坐在她脚边的大个儿喀布尔人,又说又笑。我这小女儿,一生中除了她父亲以外,似乎从来没遇见过这么一个耐心地听她说话的人。她的小纱丽的角上已经塞满了杏仁和葡萄干她的客人送给她的礼物。“你为什么给她这些东西呢?”我说,一面拿出一个八安那的银角子来,递给了他。这人不在意地接了过去,丢进他的口袋里。 糟糕得很,一个钟头以后我回来时,发现那个不祥的银角子引起了比它的价值多一倍的麻烦!因为这喀布尔人把银角子给了敏妮,她母亲看到这亮晶晶的小圆东西,就不住地追问:“这个八安那的小角子,你从哪里弄来的?” “喀布尔人给我的,”敏妮高兴地说。 “喀布尔人给你的!”她母亲吓得叫起来,“呵,敏妮!你怎么能拿他的钱呢?”“我没有要,是他自己主动给我的。”敏妮差一点要哭出来了。后来才知道,敏妮和喀布尔人已不是第二次见面了。小贩每次来,总是用干果来贿赂敏妮那小小的的贪婪的心。他取得了敏妮的信任。 我看到,他们常说些好玩的笑话,给他们增加许多乐趣。敏妮满脸含笑地坐在喀布尔人的面前,小大人似地低头看着这大高个儿:“呵,喀布尔人!喀布尔人!你口袋里装的是什么?”他就用山民的鼻音回答说:“一只象!”也许这并不可笑,但是这两个人多么欣赏这句俏皮话!依我看来,这种小孩和大人的对话里面,带有一些非常引人入胜的东西。 敏妮的母亲偏偏是个极胆小的女人。因此,她对于这个喀布尔人充满了疑虑,常常叫我注意他的行动。 每年一月中旬,这个喀布尔人总要回国去一趟,快动身的时候,他总是忙着挨家挨户去收欠款。今年,他却匀出工夫来看敏妮。旁人也许以为他们两人有什么密约,因为他若是早晨不能来,晚上总要来一趟。 在他决定动身的前几天,有一天早晨,我正在书房里看校样,忽然我听见街上有吵嚷的声音,往外一看,我看见这人喀布尔人被两个警察架住带走了,后面跟着一群看热闹的孩子。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他被人忘却了。我们仍在原来的地方做原来的事情,我们很少或是从来没有想到那个曾经是自由的山民正在监狱里消磨时光。 一年一年过去。又是一个秋天,我们把敏妮的婚礼筹备好了。从清早起,房子里就充满了嘈杂和忙乱。有一个人进来了,恭敬地行过礼,站在我面前。原来是那个喀布尔人。 “这儿正在办喜事,”我说,“我正忙着。你能不能过几天再来呢?” 这个人的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他不满意地看了我一会,说声“再见”,就走出去了。 我觉得有一点抱歉,正想叫住他,发现他已自动转身回来了。他走近我跟前,递过他的礼物,说:“先生,我带了这点东西来,递送那小人儿。您可以替我交给她吗?” 我把它接过来,正要给他钱,但是他抓住我的手说:“您是很仁慈的,先生!永远记着我。但不要给我钱!您有一个小姑娘;在我家里我也有一个像她那么大的小姑娘。我想到她,就带点果子给您的孩子不是想赚钱的。” 眼泪涌到我的眼眶里。我忘了他是一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而我是,但是,不对,我又哪儿比他强呢?他也是一个父亲呵。16喜欢喀布尔人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4分) 17作者塑造喀布尔人这个形象用了什么手法?试举例说明。(6分) 18本文在情节安排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述。(5分) 19倪培耕在泰戈尔诗化小说中写道:“如果说,契诃夫以刻画性格见长,凝练深沉;莫泊桑以描绘世态见长,辛辣机警;那么泰戈尔则以抒写情感见长,激荡肺腑。”倪培耕如此评价泰戈尔的小说,你同意吗?请结合本文谈一谈。(6分) 六、(15分)20.一个人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就会难过,在心理学上这叫作“委屈”。生活中人人都受到过委屈,这委屈来自上级领导、上司、老师、父母、兄弟姐妹、同学、同事、朋友你在生活中肯定也受到过委屈,现在就把你曾经受过的委屈写出来,一吐为快。要求:(1)运用第一人称,写自己的委屈。(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七、(5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上帝召开了两次会议,了解他自从赐给鸟儿翅膀后,鸟儿是怎么使用的。鹰说:“我用我的翅膀在天空中飞翔,一切猎物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因此生活无忧。”鸵鸟说:“我用腿在地上奔跑,翅膀对我好无用处,它成为我沉重的负担。”企鹅说:“我已把翅膀变作了鳍,它让我能像鱼一样在海洋自由来往。”这时,上帝发现会场里还坐着一个人,便奇怪地问:“你没有翅膀,来这儿干什么?”人说:“你虽然没有赐于我翅膀,我却可以作灵魂的飞翔,可以达到脚步所不能达到的地方。”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以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4(1)诗中描写了“丹枫”“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2分)营造出了凄清孤寂的氛围。(2分)(2)羁旅漂泊,举目无亲,只有南归的大雁好似同情旅人的孤寂,暂时停下相伴。(1分)“雁落客愁边”是景语,也是情语。羁旅之愁是无形的,抽象的,秋雁是有形的实物。(1分)诗人说雁落到了“客愁边”,把具体的形象与抽象的情感结合起来,情景交融,使抽象的客愁也好像可触可及了。(2分)15(8分)(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3)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4)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5)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6、喜欢。一个伟大的父亲的形象。他深爱女儿,可是身在异国他乡,爱又不能够,于是去爱敏妮,以慰藉自己不能爱女儿的心灵。17、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细节描写。比如二人逗耍的细节。敏妮说:“呵,喀布尔人!喀布尔人!你口袋里装的是什么?”他就用山民的鼻音回答说:“一只象!”喀布尔人对敏妮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他之所以喜爱敏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家中也有一个像敏妮一样的小姑娘。18、开始就设置了悬念:喀布尔人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孩子?难道是抱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带着悬念去读,读到结尾,才知道他也有一个这么大的女儿,可他短时间又不能回家,于是去爱敏妮,以慰藉自己爱女儿的心灵。19、同意。读完本文,谁也会被感动:天下竟有这样伟大的父亲!他爱女儿爱得如此深沉,实在让人想不到。他只是一个穷苦的小贩啊!父亲的伟大与出身、职业是没有关系的。如果泰戈尔不是以抒写情感见长,又怎么会感动我们读者?参考译文: 柳彧,字幼文,是河东解地人。年少好学,读了许多儒家经典和历史著作。武帝亲自处理各种事物,柳彧到皇宫请求武帝对他测试。武帝认为他很有才能,让他担任司武中士。后来担任郑县县令。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晋级。高祖登基后,柳彧升迁到尚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回家服丧)。不久,起用为屯田侍郎,坚决推辞而没有得到许可。当时的制度,三品以上官员,大门上都以戟为门(指显贵人家)。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封为应国公,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在批文上写道:“仆射(y官职)之子还没有分家,他父亲的戟槊已列在门外。尊有压卑的道义,儿子有回避父亲的礼数,哪里容得下外门已经设了戟门,内门还要安装戟门呢!”这件事情最终没有办成,高颎知道后很佩服柳彧的处理办法。柳彧后来升迁为治书侍御史,在任上严词正色,很是被朝廷官员所惧怕。皇上嘉奖他正直,赐给他钱十万,米百石。 当时的刺史多由武将担任,大都不称职。柳彧上表给皇帝说:“当今天下太平,四海安宁,管理百姓,必须使用有才能的人。以前汉光武帝是一代明君,从普通百姓起家,对这方面的真伪了解得很清楚,他与二十八位将领披荆斩棘,安定天下,等到功成之后,没有安排二十八位将领任职。俯伏(古时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如“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看见诏书,叫上柱国和干子担任杞州刺史,这个人年近八十,风烛残年之人。以前担任赵州刺史,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很不熟悉,政务全由下属办理,贿赂公行,百姓叫苦,怨声载道。有歌谣这样说:老禾不早杀,馀种秽良田。古人说: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的意思是各有所能。干子这个人,射箭骑马等军人本事,是他的长处,担任文官管理百姓,则不是他能理解的。如果说优待老人,自然可以多多赏赐钱和布匹,如果再叫他担任刺史,损失则太大了。我死进谏,怎敢不竭忠尽智呢。”皇上认为柳彧说得对,干子最终免了职。应州刺史唐君明,在母亲死后的服丧期间,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的姑姑,柳彧弹劾他。二人竟因此而犯罪。隋朝是在五胡十六国接连战乱之后建立起来的,风俗颓坏,柳彧多有矫正,皇上很喜欢他。他见皇上勤于听政,众多官员的奏请,多烦杂琐碎,于是上疏进谏,皇上看后嘉许他。后来因违背圣旨免职。不久,又叫他复职,皇帝趁机还对柳彧说:“不要改变你的禀性。”因为柳彧家中贫困,皇帝命令主管部门替他建房子,于是说:“柳彧是正直的官员,是国宝啊。”当时他如此被看重。 右仆射杨素是当时的显贵,官员都怕他,没有谁敢得罪他。曾经因为小罪过,皇帝命令把他送到南台,杨素自恃尊贵,坐在柳彧坐凳上。柳彧从面进来,看见杨素这样,就在台阶下拿着手板严肃地对杨素说:“奉皇帝命令惩处你的罪过。” 杨素立即离开座位。柳彧据跨坐在几案上,让杨素站在庭院中,问清杨素的犯罪事实。从此杨素对柳彧怀恨在心。柳彧当时正受到皇上信任,所以杨素没有什么办法来中伤他。 柳彧见近代以来,都市百姓每到正月十五日,做角抵之类的游戏,并且互相攀比,以致糜费了财力物力,于是上奏皇帝请求禁止这种做法。皇帝赞成他的意见。这年,持节巡查考察河北五十二州,上奏并免去贪赃枉法不称职的长官二百多人,州县官员都肃然起敬,无不震动害怕。皇上嘉奖了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