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71850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 本试卷共12页,政治部分14页,历史部分58页,地理部分912页。满分30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第卷 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测试号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48分):1xx年、xx年江苏高邮地区先后发现了距今3000多年前的一柄青铜短剑和乐器“青铜铙”,两件文物都很精致,它们的出土说明了A3000多年前高邮地区的青铜冶铸业规模大,产量多B高邮地处古运河通惠河附近,一定还有大量文物未出土C3000年前青铜器主要用作兵器和乐器D商周时期我国的铸造工艺已达到了较高水平2中庸作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学说和中华文化的核心。北宋理学家程伊川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据此可知,“中庸”的含义是A坚守正道 B不偏不倚 C以和为贵 D偏听偏信3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分封制 B增强地方权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打破世袭特权4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何(萧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表明汉代A勤俭节约是为官之道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为官清廉不与民争利 D买田置地是藏富传家的手段5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以说明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 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D唐代火药已经传人欧洲6唐朝元稹估客乐:“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伙伴,入户辞父兄求珠架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该诗信息说明了唐朝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商业繁荣 人们重利轻义,儒家仁义道德遭破坏各民族经济交流频繁 长安是全国商业中心,汇集了各地特产A B C D7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热点,下列某一时期关于汉字的评述错误的是“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尽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中国文字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倘若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A中国汉字发展历经三千多年,有其自身特点,废汉字说法有失偏颇B这些评述应该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C上述评述说明当时国人有文化自虐心理,是崇洋媚外之徒D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待传统文化缺乏科学的认知和态度8下列两组图片反映了中国社会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服饰的变化,第二组的变化与第一组的变化主要不同在于 第一组 第二组A近代化的反映 B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C民族融合的结果 D先进文化的辐射功能9对联也能反映历史。下列对联中能够反映民国初期历史现象的是A“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B“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C“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D“凤呜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10孙中山也提出过要实现社会主义,他在1912年的演讲中宣称“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据此判断,孙中山所谓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指的是实现A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民主平等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平均地权11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其苏醒时,世界会为之震动。下列史实能说明拿破仑观点的是辛亥革命 袁世凯复辟帝制 五四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 B C D121939年新生活运动把“礼、义、廉、耻”(四维)修订成“严严整整的纪律、慷慷慨慨的牺牲、实实在在的节约、轰轰烈烈的奋斗”。由此看来,这一时期内的“新生活运动”A促使国民政府实现了思想上路线上的统一B成为抗日战争的根本保障C鼓励了军民的抗战精神,有利于抗战的开展D继续宣扬儒家的伦理思想第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工业化中,工业布局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下列是中国近代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幅图片。(1)材料反映出了什么历史信息?(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分布的特点及原因。(6分)材料二 1936年前,在西南现代工矿企业几乎是空白。1938年上半年,国民政府确立了“以西南诸省为主要地区,开发各种矿产,建立国营重工业,而于民营工业及乡村手工业为普遍之调整与提倡”的经济建设方针,并在这年6月的经济部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后工矿事业之发展,注重西南各省为已定之方针。”于此,西南很快变身为新兴工矿企业最集中的区域。在迁入地的分布上,仅四川、重庆等地的内迁工厂就有430多家,60%以上的内迁厂矿都聚集到了川渝地区。因此,有评论称:“川渝工业区是后方主要的工业区”,这些新建和内迁的企业在当时就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现代企业的骨干力量之一。 节选自张守广的抗战时期西南工业全息图(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决定在西南建立工矿企业及大量工厂内迁的原因,(4分)并分析在西南建厂及大量工厂迁居川渝等地的影响。(6分)材料三 北京不但是政治和文化中心,亦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这座古老的城市最近遭遇的雾霾空气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中国经济最近三十年的发展进程,工业化是主干线,北京也不例外。这个城市此前含纳了首都钢铁、燕山石化等重工业企业,这个城市,有最活跃的经济,但也制造了最具杀伤力的污染空气。同时,北京并非汽车制造之都,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汽车保有量却是最多的城市之一。尽管数年前北京已经启动将部分重化工企业迁出的进程,但其治污道路走得并不平坦。 选自第一财经日报(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京启动将部分重化工企业迁出的理由。(6分)14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目标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栽,最长久”。 三字经“兴正礼乐,度制於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康王即位,遍告诸侯,宣告以文武之业以申之,作康诰。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馀年不用”。 史记(1)据材料文字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段时期经历了“有序无序有序”的历史趋势。(12分)材料二 梁启超建议,仿行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以此为楷模,建立资本主义“六法”体系,以取代中国封建主义的诸法合体的中华法系。实行法治必须立“善法”、“良法”。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谋“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就是“善法”、“良法”。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他说:中国“因事势,从民欲”,迫切需要设立一个独立、专门的立法机构,“立制改变,以利国民。”“司法之权若与立法权或与行法权同归于一人或同归于一部,则亦有害于国人之自由权。盖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则国人之性命及自由权必至危殆。” 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提出的法治主张及历史背景,(10分)指出为此进行的主要实践活动。(2分)材料三 恩格斯曾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为改变近代中华民族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民族备受欺凌,军阀混战不已,国家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中共作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最终重建新的稳定的社会秩序。(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民主革命期间是如何实践恩格斯的观点的?(2分)南充市xx届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ACDBDCABDBC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6分)(1)信息: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一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业产生。(4分)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2分)原因:沿海较早受到外国侵略,自然经济较早瓦解;交通便利;沿海一带手工工场基础较好;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资源丰富。(任答两点,4分)(2)原因:抗战时期,日本的侵略,沿海一带工矿业遭到大量破坏;国民政府为改变西南现代工矿企业落后的现状,确立了重点开发西南的经济建设方针;为了持久抗战需要。(任答两点,4分)影响:一定程度上保存并挽救了我国的民族工业;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推动了川渝等西部地区工业发展,改变了工业相对落后的状态;改变了全国工业布局。(任答三点,6分)(3)理由:转换北京城市功能,使其以政治、文化功能为主;工业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涌入,造成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任答三点, 6分)14(26分)(1)趋势:有序: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建立了稳定的社会统治秩序;无序:春秋战国由于铁农具、牛耕的出现与推广,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出现诸侯争霸,社会陷入混乱无序局面;有序: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重建稳定的社会统治秩序。(每点4分,共12分)(2)法治主张:以西方法系为楷模,制定资本主义“六法”体系;为民立法,立法应以谋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为宗旨;实行法治必须做到“法立而必施,令出而必行”; 立法权应归多数之国民,由专门独立的立法机构行使;司法独立。(任答三点,6分)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西方民权思想的影响。(任答两点,4分)主要实践活动:戊戌变法。(2分)(3)观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