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褶皱山、断坡山与火山,考点一,地质剖面图的判读,考点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考点三,栏目导引,考点一褶皱山、断坡山与火山,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断层:岩层断裂并发生位移和错位,谷地:地表向下的凹面,山岭:地表向上的凸面,陡崖:地表坡度陡直,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示意图,1褶皱和断层的比较,褶皱,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断层,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2015浙江文综)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题。,1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C,题组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2017天津文综)读图,回答下题。,2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岩石呈层状分布,最可能是沉积岩,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地质构造为褶皱,B,(2017江苏单科)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4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B2C3D4,断层乙上方岩层形成的时间晚于断层。岩浆岩丙的形态反映出,岩浆活动侵入断层乙所在岩层及其上方岩层,说明岩浆岩丙形成晚于断层乙。甲岩层形成晚于丙,因此选项B正确。,褶皱是岩层受挤压发生的弯曲变形。沉积岩岩层形成之初一般是水平的,若发生倾斜则判断其可能受挤压形成褶皱。同一次褶皱形成过程中,同一区域岩层弯曲变形倾斜的角度保持一致。若发生岩层倾角不一致的情况,则可能出现多次褶皱过程。,B,B,5(2015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A背斜谷B背斜山C向斜谷D向斜山,从地形上看,X地属于河谷地带,该地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背斜谷,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X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A,(2014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1、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2、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B,A,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特征判断,图中心为向斜,由此向西北和东南方向坡度大,应该是相邻的两个被侵蚀成谷的背斜,因此该地区的褶皱是沿西北东南方向延伸,所以M处的岩层东南(背斜方向)高、西北(向斜方向)低。,M点位于向斜的东南侧,岩层向下弯曲,该地的褶皱延伸方向是西北东南方向,XY一线与褶皱方向垂直,沿此线看,岩层是水平的。,(2014山东文综)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为观测点编号。下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下题。,4上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A、B、C、D、,向斜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上面后来覆盖上的岩层最新,B,(2016河南名校联考)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五百米的A、B、C三地对某沉积岩进行探测,该小组得到下表中的简化数据,其中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回答下题。,5.该区域可能属于()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利用表中三个地点的海拔减去某沉积岩埋藏深度,可计算出该岩层在三个地点的海拔,A:280米、B:380米、C:290米,即中部岩层向上拱起且中部地势较高,判断该区域为背斜山,D,考点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图中处地下的岩层向下弯曲;处的c岩层表现出不连续分布,说明在地表处出现了缺失;处的岩层明显出现了断裂错位。,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处的岩层表现出中间老两侧新,为背斜构造;两处均为断层构造。,图中处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岩层自底部到地表由老变新;在处水平方向上,向左右两侧,岩层的年龄由老到新排列。,1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如图中da。,(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2判断岩层的形态:,岩层的形态,主要表现为岩层的弯曲变形、断裂错位以及连续延伸状况。图中处地下的岩层向下弯曲;处的c岩层表现出不连续分布,说明在地表处出现了缺失;处的岩层明显出现了断裂错位。,3判断岩层的分布状况:,图中处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岩层自底部到地表由老变新;在处水平方向上,向左右两侧,岩层的年龄由老到新排列。,4分析地质构造和地质过程:,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处的岩层表现出中间老两侧新,为背斜构造;两处均为断层构造。,处上覆岩层被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图中处缺失c、b、a层,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发生沉积作用,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了。,山东文综)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D,(2018天津河西一模)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构造及其活动情况。下图为某地质勘探队员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据图完成34题。,3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新生代后期D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岩石没有生物化石,为变质岩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C丙处岩石由岩浆上升冷凝而形成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这两个岩层之间,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甲处岩层侵入沉积岩层中,为侵入型岩浆岩,D,乙下面的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表面有被侵蚀的痕迹,说明在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丙处岩石形成于侵入岩周围,属于变质岩,丁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属于沉积岩,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B,(2016北京东城模拟)读图,完成(1)(2)题。,(1)图示()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B乙山为断块山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D地形主要为山地(2)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断层面发育的陡崖断层破碎带断层两侧岩层错开相对下沉岩体形成低地ABCD,甲处于向下凹的岩层中部,即向斜的槽部,图中花岗岩层破坏了石灰岩层,说明花岗岩形成晚于石灰岩,乙山为背斜山,该地地势起伏较小,主要为丘陵地形。,注意图中丙断层两侧没有陡崖和低地,故不能据此判断,C,D,考点三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信息解读,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影响很大,尤其是山区地形起伏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较多,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山区道路的建设应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山区交通线的选取原则及原因,1下图为某半岛区域示意图,图中T1107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路段(),A地下矿产丰富,为接近原料产地B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C聚落人口密集,为增加交通流量D地形高差较大,为减缓公路坡度,甲处等高线密集,地形坡度大,为减缓公路坡度,行驶安全,D,题组一山区交通选线,(2018泰安模拟)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23题。,2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3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A,C,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线路呈“之”字形弯曲。,题组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4(2016北京石景山期末)读台湾岛地图,据图归纳台湾铁路线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形成原因。,解析:图示台湾铁路线沿海分布,与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答案:分布:在台湾岛的边缘(或沿海分布),呈环形分布。原因:台湾岛中部多山地(或地形以山地为主),修建难度大,岛屿边缘地势平坦,易于施工;城市人口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运输需求大。,(北京文综)读图,回答下题。,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平原: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山地和高原: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对城镇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山地和高原: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平原: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