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第四次月考(历史).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69577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第四次月考(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第四次月考(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第四次月考(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第四次月考(历史)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这是对哪次改革的评价?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柏拉图改革2、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女奴为妻后又后悔,将妻子“休”回“娘家”。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那么法庭将 A、进行调解 B、干脆不予理睬 C、要求男子赔偿 D、宣布“休妻”无效3、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4、有资料说:“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自唐代起,中国就有了邸报。但邸报的作用仅限于传达朝政信息,所载内容无非是皇帝诏令,诸臣奏议与宫廷动态而已,且只供官吏士大夫阅览。及至晚清,欧美传教士和商人来华办报,将西方报纸模式输入中土,开启中国近代报业之端绪。从上述资料中可以获取有关中国报纸起源的信息是唐代“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 晚清时中国有了近代报纸 “邸报”是官吏士大夫创办的私人性质的报纸 中国近代报业是欧美传教士和商人开创的A. B. C. D. 5、下列对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中,正确的是商周时代是我国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艰难,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古代手工业多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 民间手工业在明朝中后期超过官营手工业 我国不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A B. C D.6、下列体现人民在民主政体下的权力或思想,其中是雅典民主政治创造的有 xx年克里在家乡波士顿投票选举总统 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国会又可以推翻总统的否决;美国国会有权弹劾总统;美国法官终身制,但国会有权弹劾法官 xx年3月上旬,英国国会即将就有关伊拉克问题进行辩论举手表决成为我国人大代表行使职权的主要方式之一 A B C D 7、从“夏历”到唐代的“大衍历”再到郭守敬的“授时历”,体现了我国历代王朝对历法编订的重视。从主观目的考虑,主要应是 A、发展我国的天文事业 B、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C、指导农业生产 D、提升天文学家的政治地位8、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三百多篇。孔子在审订诗经时,为何没有将韩国的诗歌收选进去 A、韩国与鲁国当时是敌对的国家 B、当时诸侯国中还没有韩国C、孔子曾周游至韩,没有受到礼遇D、韩国文化落后,无诗可选9、科技进步推动军事技术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这种新式武器采用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有煤炭的广泛运用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炼钢技术的突破石油的广泛运用蒸汽机的改进与运用炼铁技术的进步 A、B、C、D、10、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强调发展个性,追求民生平等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性至上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11、下列材料中不能直接相互印证的是 A“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行”与“昼观日,夜观星,晦观针” B天水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与天工开物中的造纸工序示意图C雕版印刷术与金刚经卷子D“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与“李杜诗篇万口传”12、人类文明发展变化经历过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时代,二者比较正确的是文明发展的支柱:前者采集和狩猎,后者工商业;主要生产力:前者人力为主,后者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政治制度:前者一般是专制统治,后者民主政治逐渐完善;意识形态:前者人类精神开始觉醒,宗教迷信是主导,后者科学理性日益主宰人类意识形态思维方式A B C D13、“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个美元。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个美元,那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还是驴?”富兰克林这番话,说明他认为美国独立后忽视了A白人的利益 B穷人的利益 C黑人的利益 D议员的利益14、对帝国的扩张也有批评的声音。19世纪的政治家索尔斯里伯爵在1861年抱怨,英国每年支出150万英镑保卫殖民地,“仅仅滋养了一大堆军事驻地和一种日不落帝国的自满情绪。”大英殖民帝国的发家史实际上是走过了一条血与火的路程,竖着三个路标。这三个路标包括:海盗起步 战争开路 正当的商业贸易 工业革命A B C D 15、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A江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 B江浙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索最早的地方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16、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复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一员,而且是重要的一员。这主要是指中国A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C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之一 D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17、历史教材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地域位置,更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教材中出现的二战后的“西方”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 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18、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大力打击市场上的假冒伪劣行为,羊贩子吴狱氏再也“不敢朝饮其羊”(早上卖羊前先让羊多喝水以增加重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孔子依靠法制维护市场秩序 B孔子关注民生,主张诚信C孔子反对商业欺诈 D当时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高度赞扬了我国宋朝时期的成就,“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在A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B“草市”作用显著,“夜市”比较繁荣C都市、庙会、集会商业繁荣 D“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20、古语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罗斯福新政中体现这一特点的措施是A.实行社会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C.调整农业政策 D.强化社会保障制度21、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主要是因为这一论断:A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 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22、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学生为拯救他,买通狱卒,他却婉言谢绝,以“公民应服从法律”为由,从容赴死。他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他的最后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下列对苏格拉底的表现认识不恰当的是A他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B他认为法律至上C他遵守社会道德 D他对民主政治还有疑惑23、下面有关毛泽东思想的著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新民主主义论 论十大关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A. B. C. D.24、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史实? A.康熙王朝中,康熙派彭春率军平定了三藩之乱。B.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塽手里收回台湾。C.小宝与康熙中,康熙帝御驾亲征,亲自指挥清军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D.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布通战役中打败噶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25、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二、非选择题(50分)26、(12分)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西汉)礼记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3分)(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5分)(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4分)27、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夏六月,诏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与博士子弟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才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班固汉书武帝纪材料二:前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请设同文馆,专用正途科甲人员学习天文、算术,并拟定章程六条呈览,当经降旨依议。兹据张盛藻奏,科甲正途读书学道,何必令其习为机巧,于士习人心大有关系等语。朝廷设立同文馆,取用正途学习,原以天文、算学为儒者所当知,不得目为机巧。正途人员用心较精,则学习自易,亦于读书学道无所偏废。是以派令徐继畬总管其事,以专责成,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何至有碍于人心士习耶!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四十七材料三:19571997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时间(年)19571960196519711997学校数目(所)22912894343282170材料四: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成为欧洲强国,工业产值居于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在教育上采取的措施。 汉武帝的措施对当时的用人制度和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5分) (2)材料二在教育上有何主张和措施?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及其原因。(4分)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2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研究西方汉学的我国学者阎宗临说:“当一国的知识或思想被介绍到另一个国家时,时常变成一种批判的工具,耶稣会介绍中国文化到欧洲,亦不例外。18世纪的思想家利用他们的文献反过来攻击教会,这是当时耶稣会所想不到的。”摘编自谈明清之际的中学西传材料二: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近代前期文化是在中西方文化的矛盾冲突与不断融合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一历史过程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扩大、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相适应。梁启超将其概括为,“先从器物上感觉出,再从制度上感觉出,再从文化上感觉出”。陈独秀将其概括为学术觉悟、政治觉悟、理论觉悟三个阶段。材料三:在2009年10月1日举行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四幅领袖画像及四个原音重现,象征着新中国发展历程中四座伟大的里程碑,从思想理念层面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和发展理论的历史演进。(1)材料一中所叙述的“18世纪的思想家利用他们的文献反过来攻击教会”现象具体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对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4分) (2)结合材料二及中国近代前期思想演进的过程,谈一谈中国近代前期思想演进的特点。(4分)(3)结合材料三,从思想层面简要说明新中国发展历程中的四座伟大的里程碑是什么。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4分)29、(11分)从18世纪至20世纪,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存在着各种观念和主张。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材料二 1898年买办官僚盛宣怀提出:“各国窃保护之名,分占边疆海口,渐入腹地。处今日而欲散其瓜分之局,惟有照土耳其请各国共同保护。凡天下险要精华之地,皆为各国通商码头;特立铁路矿务衙门,统招中国及各国股份,聘请总铁路司、总矿务司,职分权力悉如总税务司。”愚斋存稿卷30材料三 中华国民军对于友邦各国益敦睦谊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款外债照旧担任,如数摊还。五、所有清政府与各国所立条约、所许各国权利及与各国所借国债,其事件成立于此宣言之后者,军政府概不承认。孙中山:同盟会革命方略(1906)材料四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3分)(2)材料二中的主张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提出的?这种主张不应肯定,为什么?(2分)材料三反映了同盟会在对待国际条约和外债方面的立场,它为什么会采取这种立场?(2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2分)以及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2分)樟树中学xx届高二年级第四次月考历 史 答 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一题得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BABCCCBCBBCBBC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CADBBABB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如果回答儒家伦理道德具体内容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酌情给分,回答中国传统思想或宗法制度的不给分)。(3分)(2)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2分)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3分)(3)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的推动)。(2分) 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2分)27、(1)1)措施:广招贤才;劝学兴礼(学习儒家学说);兴办太学,博士生广招弟子。(每点1分,共3分)影响: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2分)(2)主张和措施:设立新式学习(翻译学校);学习西方近代科学知识;不放弃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派专人负责筹办。(3分,答对3点即满分)适应了洋务运动需要,培养了翻译、科技等实用性人才。(1分)(3)19571960年高校数量显著增多时由“大跃进”造成的;(2分)19601971年高校数量的大幅减少是由于当时教育受“文化大革命” 的严重影响(2分)19711997年高校数量又大幅增加,是因为文革后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2分)(答到了具体措施亦可)教育变革促进了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影响着教育的变革。(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