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同步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65790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同步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同步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同步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同步检测 人民版选修11(xx成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三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魏书李冲传(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并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2)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答案(1)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原因:商鞅变法:井田制崩溃;孝文帝改革:土地兼并严重。(2)都打击了旧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3)顺应历史潮流;最高统治者支持;措施合理有效;改革注重策略;改革者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勇于斗争的精神等。解析(1)结合材料一、二的内容可以归纳出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改革上的具体举措,即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改革的社会背景角度分析其土地改革举措的原因。(2)分析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政治方面所起的作用,找出二者的共同点即可。(3)结合史学常识的内容,可以直接得出改革成功必须具备的要素:即顺应历史潮流;最高统治者支持;措施合理有效;改革注重策略;改革者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勇于斗争的精神等。2(xx南昌二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白寿彝中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和秦国变法呈现的特点。(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答案(1)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少。特点:注重创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2)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创造条件。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3)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或鲜卑与汉族的文化差异)。因素: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借鉴;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解析(1)问,材料信息“较东方诸国远为落后”“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等表明商鞅借鉴东方诸国变革经验和落后秦国受传统束缚少等有利条件,其特点有注重创新、变法彻底、效果明显等;(2)问注意题干要求“归纳”,材料信息“革易旧俗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表明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创造条件,其原因“民族根柢、仰慕中国文化之故、改革之心可谓勇矣”表明其北魏风俗落后、孝文帝仰慕汉文化、改革热情高等;(3)问,“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表明民族关系问题是最大问题,影响改革的因素从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和改革者的态度等方面分析。3(xx康集中学)有学者认为,秦以后中国历代的变法大致可以分为征农、征商和农商并征三种类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税人为主的征农型变法最典型的是北魏均田制颁布条文中有“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之规定,租调制以“一夫一妇计”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亩”都是以税地为主而进行的征农型变法。特别是“摊丁入亩”因法律上先已宣布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从此即将舍地税人的制度彻底废除了。征商型变法,西汉的桑弘羊变法是其典型。盐铁官营盐铁的生产和运销,一切由国家包揽古人云“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万乘之国,人数开口千万也”。食盐垄断,形式上是征商,本质上仍是征农。材料二典型的农商并征型变法,是王安石变法。在征农方面他首先推行的是青苗法和免役法。“贷谷于民,立息以偿”“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在征商方面王安石推出了市易法,“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以上材料摘编自程念祺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征农型变法的演变趋势。如何理解“食盐垄断,形式上是征商,本质上仍是征农”?(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中征农、征商方面措施与材料一中同类措施的主要不同点。答案(1)趋势:以“税人为主”向以“税地为主”转化(或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转为以土地为主)。理解:盐铁专卖制度,利用国家垄断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表面上是征收商业税,实际上是对人口众多的农民实行了间接征税(间接地榨取了农业赋税)。(2)均田制、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征农均与土地直接相关,而青苗法和免役法避开土地占有问题而征农;盐铁官营是对生产和生活必需品进行垄断经营,而市易法是对一般商品的垄断性经营。解析(1)问,“演变趋势”依据材料“税人为主的征农型变法”到“以税地为主而进行的征农型变法”;“理解”依据材料“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万乘之国,人数开口千万也。”得出国家垄断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表面上是征收商业税,实际上对人口众多的农民实现了间接征收农业赋税。(2)问,依据材料进行比较概括:均田制、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征农均与土地直接相关,而青苗法和免役法避开土地占有问题而征农;盐铁官营是对生产和生活必需品进行垄断经营,而市易法是对一般商品的垄断性经营。4(xx湖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贵之以天下国家之事。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也,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材料二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远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很多。中国由于其孔子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作战本领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开始被推举为模范文明。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美)斯诺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八个方面的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的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贯通严泉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他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改革措施?(2)据材料二、三,说明西方人是怎样学习中国的考试制度的?到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1)诗赋成为进士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易造成士人忽视实用性的学问。改革措施: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等,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2)借鉴中国的科举制,创造文官考试制度,根据本国国情吸收其有益的东西,如: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根本原因: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西方科技进步,而中国由于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走向衰落。解析(1)“弊端”从材料中“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也,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可分析出教学内容缺乏实践,科举存在忽视实用性的学问;“改革措施”结合王安石变法中的教育改革的内容作答即可。(2)“借鉴”从材料三“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的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贯通”可分析出借鉴科举制度,进行制度改革:创建文官考试制度;批判式吸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根本原因”结合18世纪末的英国、中国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英国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即工业革命的完成;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制度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