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第二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3165481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第二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第二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第二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含义,知识梳理,,。2图中有个神经元。3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为。4直接刺激,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一过程(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节,3,不属于,【解惑】肌肉不是完整的效应器,还应包括支配肌肉的传出神经末梢。肾上腺等内分泌腺可作为效应器的一部分。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比较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2)局部电流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由区域向区域传导。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由域向区域传导。(3)兴奋传导的特点:。,内负外正,内正外负,K,Na,兴奋区,未兴奋,兴奋,兴奋区,未兴奋,双向传导,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2)突触间隙内的液体为(填内环境成分)。(3)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中,只能由释放,作用于上。,轴突,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织液,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三、连线人脑的高级功能,【思考】H区是否就是听觉中枢,其损伤后在听觉方面有什么不同?提示:H区不是听觉中枢。H区损伤后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而听觉中枢受损后,患者听不见别人讲话。,1判断下列有关反射与反射弧的相关叙述。(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2)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提示反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完整和一定条件的刺激。,自主检测,(3)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提示除传入神经受损伤不能产生感觉外,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受损伤也不能产生感觉;而无运动功能,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受损伤都能导致。(4)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提示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5)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提示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损伤,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仍能反应,但该过程不叫反射。,(6)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其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2012全国)()(7)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2011广东)()(8)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2011新课标)(),(9)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2010北京)()2判断下列有关兴奋产生、传导与传递的叙述。(1)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2013四川)()(2)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2012海南)()(3)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2009江苏)()(4)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2013海南)(),(5)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2013全国)()(6)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2010北京)()(7)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2008上海)()3.如图1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1、2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若在1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2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2010江苏)()(2)若在2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则在1处无膜电位变化,其原因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2012山东)()(3)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且在c中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011江苏)(),(4)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2012浙江)()(5)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但若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2009江苏)()(6)释放的乙酰胆碱经血液运输,导致突触间隙组织液中的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从而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2009海南)(),(7)如图2为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其中ac段一直在发生Na内流,不需要消耗能量。(2011浙江理综)(),图2,4.判断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1)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2011海南)()(2)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2009海南)()(3)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2009海南)(),考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调节方式,【核心突破】,1神经元的结构及分类(1)结构:一个神经元包括胞体、树突和轴突,如下图所示。,(2)树突和轴突:,2.反射弧五种结构的功能分析,3.比较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根据表中提示完善),【易考明示】与反射、反射弧有关的3点提示(1)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2)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3)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的完成却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命题预测】,考向预测一反射弧的组成,1(2014海南卷)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解题关键】,解析由图中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b为传入神经,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传入神经的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正确;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所以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答案C,【方法规律】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3)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2.在用脊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A感受器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D效应器解析在熟知反射弧结构的前提下,应通过分析破坏前的实验现象推出存在的反射弧,通过破坏后的实验现象推出可能被破坏的反射弧结构,综合分析并得出结论。由表可知:破坏前,刺激左后肢和右后肢的反应一样,说明具有这样的反射弧:,“左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左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右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右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出现收缩的现象,说明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到损伤;刺激右后肢,左后肢无反应但右后肢能收缩,说明“右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的反射弧完整,而“右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的反射弧不完整,说明神经中枢之前的结构正常,左后肢不收缩说明破坏的是神经中枢之后的结构,即传出神经或效应器。答案C,考向预测二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3(2014安徽卷)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解析喂食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喂食和铃声多次结合刺激后,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为条件反射,其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含高级神经中枢),可见A项错误;因为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低级神经中枢)不可能在大脑皮层,可知两种反射的反射弧不可能相同,D项错误;食物引起味觉的产生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B项错误;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活动的发生,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了这种反射活动,说明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构成了新建立起的条件反射的反射弧,C项正确。答案C,考向预测三反射弧各部分的功能4.反射的形成如下图所示()。,讨论:(1)如果将处传入神经剪断(或阻断),分别刺激断口的外周段和向中段,能否引起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_(2)如果用解剖针破坏脊髓灰质(神经中枢),分别用有效刺激(正常情况下足以引起兴奋)刺激处和处,能否引起发生相应的活动?_。(3)由(1)(2)可知,正常生理状态下欲完成反射必须有完整的_;处神经具有_功能;处神经具有_功能。,答案(1)刺激外周段不能引起的活动,而刺激向中段则引起发生相应的活动(2)刺激处不能引起的活动,而刺激处(传出神经)产生的兴奋可直接传到(效应器)引起相应的活动(3)反射弧传入传出,考点二兴奋的传导和传递,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1)过程:,【核心突破】,【易混易错】与兴奋产生与传导有关的3点提示(1)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Na的内流需要膜载体(离子通道),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故属于协助扩散;同理,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中K的外流也属于协助扩散。(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的形式传导。,(3)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差别: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1)突触结构突触前膜是突触前神经元的细胞膜,突触后膜是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突触间隙实际上就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细胞间隙;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2)突触的类型1结构上:,2功能上: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2)传递过程:,(3)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和突触延搁(时间)(5)作用效果: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科内综合】(1)注意突触小体与突触的关系,范围不同,位置不同,但都包括突触前膜。(2)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3)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由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部分)上的糖蛋白识别。(4)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命题预测】,考向预测一膜电位分析,5.下面表示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以及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膜处于bc段时,钠离子大量内流,消耗ATPB轴突膜处于ce段时,钾离子大量外流,不消耗ATPC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DA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解析图中bc段处于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此时钠离子大量内流,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A错误;图中ce段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此过程中钾离子大量外流,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B正确;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轴突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C错误;A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释放神经递质,D错误。答案B,6.如下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解析丁区域只能发生K外流或Na内流,不能同时发生K外流和Na内流。答案A,考向预测二突触的结构与功能7(2014广州综合测试一)下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B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过程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过程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解析从图中可推断Ca能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A正确。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正确。神经递质是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Na通道开放,Na内流从而产生动作电位,神经递质并不进入突触后膜,所以C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的去向有两种悄况:一部分在突触间隙中被分解,一部分被突触前膜回收(如兴奋类神经递质5经色胺就属于这种情况),这些都可以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所以,D正确。答案C,8(2014商丘模拟)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麻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解析本题考查神经兴奋在突触间传递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据图2知,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突触后膜的Na通道未打开,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正确;由图1知,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l通道打开,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正确;以上分析可知局麻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相同,但作用机理不同,C错误;神经细胞兴奋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即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正确。答案C,【易错警示】有关神经传递中的知识总结(1)突触和突触小体的区别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有关神经递质归纳小结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信息物质,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供体: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受体:与轴突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上的蛋白质,能识别相应的神经递质并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发生膜电位变化。,传递: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组织液)突触后膜。释放:其方式为胞吐,该过程的结构基础是依靠生物膜的流动性,递质在该过程中穿过了0层生物膜。在突触小体中与该过程密切相关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含量较多。作用: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膜电位变化(兴奋或抑制)。,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转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次兴奋做好准备。种类:常见的神经递质有:a.乙酰胆碱;b.儿茶酚胺类: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c.5羟色胺;d.氨基酸类:谷氨酸、氨基丁酸和甘氨酸,这些都不是蛋白质。,考点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大脑皮层最高级中枢下丘脑较高级中枢脑干和脊髓低级中枢神经,【核心突破】,【提示】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其余小脑、脑干、下丘脑、脊髓均为低级中枢,且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2语言中枢受到损伤而引起的功能障碍症,3.生理或病理现象与神经中枢的关系,【特别提醒】高位截瘫病人受伤部位以上感受、运动都正常,受伤部位以下无感受,但低级反射膝跳反射、缩手反射、排尿排便反射仍存在。,【命题预测】,考向预测一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9(2011海南卷)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解析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低级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与高级中枢无关。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形成的长期记忆属于高级中枢控制的条件反射。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是人类特有的高级中枢。排尿反射有两个中枢,低级中枢在脊髓,在婴幼儿时期控制排尿功能,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随着婴幼儿脑的发育,高级排尿中枢形成,脑与脊髓建立联系后,高级中枢可控制低级中枢,从而控制排尿。意识丧失的病人,高级中枢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控制功能,病人不能自主排尿,意识恢复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才能行使对低级中枢的控制功能。答案D,10.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节的神经结构主要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垂体ABCD解析“植物人”生命活动没有自主意识、不能运动(植物人已经不能动了,而小脑是管运动平衡的),但有一些基本的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节的神经结构,主要有下丘脑、脑干和垂体。答案C,考向预测二人脑的高级功能11.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解析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脑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记忆的形成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大脑皮层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V区受损患者不能看懂文字。答案B,12.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听懂和讲话,但不能写字C温度感受器位于下丘脑D下丘脑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解析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但其控制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项正确;运动性失语症患者不会讲话,但会写字,B错误;温度感受器通常位于皮肤和内脏,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错误;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D错误。答案A,方法技巧,膜电位测量及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判断方法1神经纤维上电位测量方法(1)静息电位的测量:,甲乙,灵敏电流计的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只观察到指针一次偏转(如图乙)。两极都与神经纤维膜外侧(或内侧)相连接时,指针不偏转(如图甲)。(2)动作电位的测量:,乙,2.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用相同强度的刺激同时刺激a、e两点(acce),b点和d点同时兴奋,并同时传至c点,电流计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典例训练】1(2004凉山州诊断)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图是刺激前后记录仪指针的偏转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B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正电位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解析兴奋的产生会形成动作电位,当处于动作电位时,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内正外负,兴奋与未兴奋部分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A正确;由第一个图所知,指针偏向右侧,可看出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B正确;兴奋传到b点时,由于a部位的电位处于恢复为静息电位,膜外电位为正电位,故指针偏向右侧,C不正确;整个实验过程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D正确。答案C,2(2014温州一模)图甲为所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B电表记录到处电位值时,Q处无K外流C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若S处电极移植膜外,电表的指针将发生两次反向偏转,解析电位变化表示产生动作电位,对应于Q点的兴奋,A错误;电表记录到处电位值时,说明恢复静息电位,因此,Q处有K外流,B错误;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是R点产生动作电位,后又恢复静息电位,而兴奋不能从胞体传递到轴突末梢,所以其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C正确;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不论S处电极在膜外还是膜内,电表的指针都只发生一次偏转,D错误。答案C,膜电位变化曲线的解读【典型图示】,图表解读,【信息解读】a线段静息电位,内负外正,此时K通道开放,K外流。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Na内流。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de段静息电位。,【解题技法】分析曲线变化时应结合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及过程。,【典例训练】3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解析神经元细胞膜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所以a可以表示正常海水中膜电位变化;静息电位由图可知是相同的,均为内负外正。答案C,4(2014河北一模)如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图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甲图的c点将降低B图甲、乙、丙中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b、C图甲、乙、丙中c、点时细胞膜外侧钠离子高于细胞膜内侧D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膜蛋白,解析c点表示产生的动作电位最大值,所以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则Na内流量增多,甲图的c点将提高,A错误;神经纤维受刺激时,Na内流,所以图甲、乙、丙中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a、,B错误;图甲、乙、丙中c、点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但整个细胞膜外侧钠离子仍高于细胞膜内侧,C正确;复极化过程中Na外流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膜蛋白协助,D错误。答案C,反射弧,内负外正,K外流,内正外负,Na内流,双向传导,局部电流,单向传递,突触,大脑皮层,高考体验,1(2014江苏卷)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解析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若该刺激很弱不能引起神经元兴奋或引起的是使神经元兴奋被抑制,则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不会被释放出来,A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能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故B正确;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到达后膜,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项错误;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是K的外流。答案B,2(2012全国新课标)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解析看到酸梅时唾液会大量分泌,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所以效应器是唾液腺。人看到酸梅时,联想到酸梅的味道,从而引起唾液分泌,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是酸梅的色泽并不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该过程需要多个神经元参与,在相邻神经元的突触中将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答案C,3(2013全国大纲)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解析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上双向传导,C错误。答案C,4(2012浙江高考)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解析真核细胞中有少数细胞有多个细胞核,如横纹肌细胞。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有一间隙,称为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突触后膜有皱褶,其膜面积应比突触前膜大。要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需要对其刺激超过某一最小值,一个乙酰胆碱分子的刺激不能实现。答案B,5(2013四川理综)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解析根据题干说明“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那么兴奋传递方向在此处只能是神经肌肉,且是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互变,故选项A正确;图中的神经末梢和腓肠肌构成效应器,处给予刺激,腓肠肌会收缩,灵敏电流计发生偏转,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电刺激处,兴奋不能由腓肠肌传向神经纤维,灵敏电流计不会记录到电位变化,C项错误;又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且膜内电流方向代表了兴奋的传导方向,D项正确。答案C,6(2014广东卷)(1)小红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其神经反射如图所示。,图中传出神经元是_。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推测b1和b2的突触小泡释放的_是不同的物质。小红抬手之后对妈妈说:“我手指被针刺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_中枢以及言语区的_参与调节。(2)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感染可使脊髓神经元受损而影响有关神经反射,接种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措施。某研究跟踪监测84名儿童先后两次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见下表,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越高者血清中抗体浓度越高。,注:D为儿童血清经倍比稀释质检出抗体的最大稀释倍数由表可知,初次免疫的阳性率为_。请总结再次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效果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解析(1)根据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没有则为传出神经。根据前角(大)和后角(小)判断,与前角相连的是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是传入神经。由图可知,传出神经是c1和c2;由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知,b1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b2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小红清晰描述症状,与言语区的S区有关(2)由题干可知,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4占1.2%,所以阳性率为98.8%;由表可知,再次免疫过程中的体内抗体浓度要明显高于初次免疫过程中的体内抗体浓度,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记忆细胞能在再次受到抗原刺激时,直接识别抗原并迅速大量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从而产生较强的免疫效果。,答案(1)c1和c2神经递质感觉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2)98.8%差异:再次免疫阳性率为100%,绝大多数儿童血清抗体浓度远高于初次免疫。原因:初次免疫时产生的记忆细胞再次接触脊灰病毒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