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62667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以前,春联是用毛笔书写的,稍为讲究的用上好墨汁,书写出来的春联字体光洁明亮,还散发出墨香。那时,在一个村的大门或者祠堂所张贴的春联,无论是内容还是书写都颇为讲究,多数由该村具有文化且毛笔字写得好的族人来,因为张贴在村门口或祠堂的春联是代表该村或家族是否有文化的象征。村与村之间书写的春联内容地形成一种竞争,串门走亲访友看到那些春联,书写内容和字体都是不拘一格,如同看当今的书法展一样,是一种美的享受。如今,_。1.在上文方格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 清淡 操刀 心照不宣B. 清新 主笔 不约而同C. 清淡 主笔 心照不宣 D. 清新 操刀 不约而同2. 以下语句是从上文中划横线处抽出来的,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春联只剩下“华丽的空壳” 而没有了“魂” 张贴春联在不少人心目中只不过是一种形式 缺乏生气和美感 印刷体的春联给人千联一面之感 A. B. C. D.3. 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 令媛今年能考取大学,多亏老师们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非常感谢。 B. 家慈辛苦了一辈子,把你养育大好不容易,你真应该好好孝敬她。 C. 上星期拜读了林教授的大作,获益匪浅,略有瑕疵,我一定斧正。 D. 国庆节本市同学聚会,欢迎光临,你的到来定会使寒舍蓬荜生辉。4. 下面是苏轼写的一首词,请判别它的词牌名(3分)( )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酿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A. 虞美人 B. 念奴娇 C. 沁园春 D. 永遇乐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于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这无尽的书籍世界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他自己。B.这座城市已经有近2500年左右的历史了,但它的发展和变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快。C.镇海口的海防纪念馆有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D.强台风袭击这座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小时后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 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 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 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 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 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庐陵欧阳修序。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达:通达B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凡:共C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徒:仅仅D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 次:编次,编纂7以下各组句子中,都分别能说明梅圣俞“穷而后工”的“穷”和“工”的一组是(3分)( )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观点,世间所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出于古代困厄之士之手,而且诗人越是困厄,写出来的诗就越高妙。B大凡胸藏才智、抱负,却又不能在当世施展的士人,将内心郁结着的忧愁感慨愤激等情绪,寄托在他们的作品之中,所以能写出了人们所难于言传的感受。C欧阳修认为,梅圣俞一直不得志,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上“穷而后工”,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诗歌,但他到老也不得志,是非常可惜的。D题目中的“诗集”是选取梅圣俞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欧阳修酷爱梅圣俞的诗作,所以就替这本诗集作序并把它保存起来。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4分)(2)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3分)(3)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3分)三、古诗词鉴赏(10 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王 维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注】,看竹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注】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1)“桃源一向绝风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一向”、“绝风尘”分别与哪两联相照应?(3分)(2)颈联中吕逸人的居所有什么特点?颈联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分)吕逸人最令作者尊敬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吕逸人的尊敬的,请结合诗句说明。(3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路曼曼其修远兮, 。(屈原离骚)总角之宴, 。(诗经 氓)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心事浩渺连广宇, 。(鲁迅无题)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哦,老木风箱 马宝平木风箱,不过是丑笨的木箱子。然而,在过去,它可是普通农家必不可少的灶具,它那膛子里装满了奥秘和学问。它的外壳是用半寸厚的木板做成,密封严实。前后两面的侧板上,各留有二寸见方的一个“吸气口”。“吸气口”内壁悬吊着活动的小木板,叫“舌头”。风箱中间竖置一活动木板,周围密密地缚扎着一圈鸡毛,叫“毛头”。毛头像活塞一样和风箱内壁保持密封,它的面板上竖开两个直径约一寸的小圆孔,用来固定推拉杆,推拉杆的另一端通过小圆孔伸出风箱外,头部竖直安装一圆木柄,即拉风箱的把柄。拉风箱时,手握把柄,一推一拉,“舌头”也跟着有规律地一张一翕“舌头”一张,外面的空气被抽进木箱里;“舌头”一翕,把吸气口挡严,木箱里的风就通过出风口呼呼地吹入了灶膛。冬天,尤其是数九隆冬时节,风箱就成了一家温暖的心脏。我们兄弟姊妹围坐在炕头上,父亲把柴火抱回屋子,不时地往灶膛里添柴,母亲不紧不慢地拉风箱,“呱嗒呱嗒”,给寒冷的生活注入了无限的暖意,给寡淡的日子增添了特别的情韵。临近年节,家家户户都忙着储备各种吃食,蒸花馍,炸麻花,做年糕、漏粉条等。每逢这种情形,婶子大娘们都来帮忙,拉风箱就成了我们兄弟姊妹的营生。蒸馍馍拉风箱可是有许多讲究的。这时候,婶子就耐心地指导我们:“拉风箱要长拉慢推,吃匀力,均匀有度。拉得太慢,吸不进风,风力小,不起火;拉得太快,风虽有力,但吹风时间短,火力也顶不起来;用力太猛,还会别住推拉杆憋住气。还有,用力方向要吃准;偏上偏下,忽左忽右,推拉杆就会罢住。”随着婶子的一推一拉,风箱吹出了匀称适度的呼呼风声,炭块吐着红红的火舌舔着锅底,锅里的水开了,满屋子热气腾腾,笼罩着暖烘烘乐融融的氛围。 不多时,馍馍的香味就在屋子里弥散开来。母亲一揭蒸笼,我们来不及等到冷却,捡一个轻轻一咬,齿颊生香,余味绕舌。 这种农家乐,在谁家帮忙,谁家就是年。母亲用准备好的肉、土菜做一顿丰盛的大餐,硬把亲邻留下。母亲忙着炒菜炖肉,我们帮着取碗递盘。炒菜最关键的是火候,我们小孩子把握不好。这时候,轮到父亲拉风箱了。那风箱也似乎更加热心,炭火轻吻锅底,屋子里香飘四溢。炖肉和各种土菜一样样地端上来人们边吃边夸母亲的厨艺,母亲招呼这个应答那个:“往前坐,家常饭,要吃好,都是自家人,拿啥心哩!”她们那一张张笑脸,辉映着晾满屋子的花馍,乐成了花海。这时,室内屋外似乎弥漫着融融的春意,飘散着浓浓的年味。在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我们的日子却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风箱陪伴在我们的生活中,她似一位慈祥的祖母,一天天,一年年唱着一首单纯而又执著的歌,为我们的生活鼓足了气,加满了劲。 如今,木风箱,连同那些耧、连枷、车轱辘等旧式物件,都完成了它的使命,被闲置了。然而,它们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存在人们心灵的底片上,仿佛镌刻在山岩上的天书箴语。12.文章第段“它那膛子里装满了学问”,请概括“木风箱”都有哪些“学问”?(4分)13.文章第段详细地介绍了风箱的制作和工作原理,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14.请赏析文章第段画线句子的表现特色。(4分)15.请探究文章标题的意蕴。(6分)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至少还有记忆刘瑜最近,看了一部话剧弗罗斯特。该剧是对1977年一场电视访谈半写实、半虚构的舞台重构,访谈者是英国脱口秀主持人弗罗斯特,被访谈者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虽然当时水门事件已经过去了5年,尼克松也下台了3年,但是尼克松从来没有真正承认过错误。弗罗斯特雄心勃勃地想迫使尼克松在访谈中认错,而尼克松步步为营,将弗罗斯特咄咄逼人的提问转化为自我辩护,但最终还是“战败”了,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出尽洋相,不得不缴械投降。这个故事的主题,用最简洁的话说就是:不忘记,不原谅。尼克松30年前的错误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公众的记忆中消失,西方文化中公众对政治家过错“耿耿于怀”的态度令我感慨。虽然尼克松在世时就受到了政治的、舆论的惩罚,但他并没有因此得到救赎,几十年来人们从没有忘记向已经落入“井底”的他扔“石头”。要许多习惯领导特权的人来说,美国总统对竞选对手进行窃听,好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丑闻。但是美国社会没有这种“宽容”,支持率的自由落体、弹劾的压力、甚至入狱的威胁,迅速将尼克松抛入历史的垃圾堆。 “不忘记、不原谅”的表现,就是各类文化产品中反思主题反反复复的出现。拿水门事件来说,电影尼克松迪克所有总统的人都有对水门事件的再现和反思,电视片辛普森X档案福图拉马中也都有反映水门事件的剧情。当然,文化产业对政治错误最不依不饶的典型,还是越战的“文化工业”。且不说书籍、电视、歌曲、漫画等,就拿电影一项来说,作品就已经汗牛充栋,如奥利弗斯通的越战三部曲。可以看出,在人类天生的健忘倾向面前,文化产业主动承担了守护记忆、背负记忆、传载记忆的责任。面对权力社会可能手无寸铁,但是至少还有记忆。相比之下,中国有多少文艺作品在守护我们的集体记忆呢?“三年自然灾害”死亡成千上百万,我们有几部电影反映那些苦难?面对血流成河的土改、镇反、文革、四清,我们的奥利弗斯通在哪里?在大话西游里?在无极和遍城尽带黄金甲里?权力固然封锁了记忆,但是社会本身、公众本身又有多少回忆的冲动、诉说的冲动、用历史的火炬去照亮未来的黑暗的冲动?对于历史的伤痛,我们习惯于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何必揭历史的伤疤”;对于哪怕映射这一伤疤的文艺作品,我们涂抹着西方解构主义、荒诞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口红的嘴巴又说,“这种宏大叙事是多么的土气”。但是,如果对生命和痛苦的漠视可以体现在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里,它同样可以体现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事实上,当我们的文艺作品用五光十色的豁达、诗意、颓废、华丽、放荡、恶搞去包裹怯懦时,它正在体现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当然,弗罗斯特这样的作品集中出现在这几年,绝非巧合。显然,这些作品的编剧导演都或多或少有影射当代政治尤其是伊战的意图。也许,历史的妙处正在于此:它不仅是关于过去的事件,还可以是关于现实和未来的寓言。(选自民主的细节,有删改)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17作者认为“不忘记,不原谅”在中国鲜有表现的原因有哪些?(6分)18“它不仅是关于过去的事件,还可以是关于现实和未来的寓言。”这句话包含了哪些深意?(6分)七、作文(70分)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纪伯伦 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鲁迅 高三语文10月份月考试卷答案一、语言基础知识:1.C清淡:清高淡泊、清新恬淡、颜色、气味等不浓、食物含油脂少的、买卖不兴旺;营业额少生意清淡。清新:指清爽而新鲜,中国古典诗词有相关语言风格(道家哲学思想)。其特点是语言新颖,不落俗套。清爽而新鲜。如空气清新;另指一类人:文艺小清新。2.D 3. D【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又叫指正。家慈:又称“家母”。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母亲的谦称。与“家严”相对。令爱、令媛:尊称对方女儿 。】 4 A 5.A (B.“近”和“左右”前后矛盾,不合逻辑,应删去一个。C.句式杂糅,或说“有序厅等六部分”,或说“由序厅等六部分组成”。D.“狂风下了起来”,搭配不当。)二、文言文阅读:6.A(达:得志) 7.D 8.D9.(1)(既然)这样,那么不是诗歌能使人不得志,大概处在不得志的境地然后诗歌能写得精巧。(4分,“然则”、“穷”、“殆”、“工”各1分。)(2)然而当时不论贤能和愚笨的人,谈论诗歌的人一定向梅圣俞请教。(3分,“无”、“语”、“求之圣俞”的句法各1分。)(3)我曾经酷爱梅圣俞的诗歌,却担心不能完全得到它们。(“尝”“嗜”、“患”各1分)三、诗歌鉴赏:译文吕逸人隐居之地方,与尘俗世事隔绝。我专程来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来访未遇主人,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何必询问主人。城上的青山好像在室内一样,东邻流动的水流入西边邻居。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的时问已经很长了,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老了,树的表皮都象龙鳞一样10.用典(“桃源”化用陶渊明“桃花源”)(1分)。尾联(1分)、颈联(1分)(也可直接用原文回答)。出门即见山, 远离尘市(1分);流水经过东家流入西邻,流水淙淙,依山傍水, 环境清幽(1分)。两句环境描写,烘托了吕逸人的隐者形象(1分),抒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1分),抒发了作者对吕逸人的景仰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1分)。(答出其中两点得2分)长期隐居,不求功名(1分)。访人不遇,心中没有不悦,而是借用典故来表达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1分),即使没有遇见主人,看看他的住处也满足了(1分)。四、名句默写:11(1)山重水复疑无路(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吾将上下而求索(5)言笑晏晏(6)渺沧海之一粟(7)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8)于无声处听惊雷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2.(4分)(1)制作:巧妙、科学;(2)使用:速度、力量、方向讲究。(每点2分)13.(6分)许多人已不熟悉风箱,需要介绍;照应了上文的“奥秘”、“学问”; 引出拉风箱的“讲究”。表达了作者对风箱的深厚感情。(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14.(4分)运用拟人修辞,(1分)从视觉、听觉、触觉方面(1分)写出了婶子拉风箱的高超技巧,(1分)营造了和乐的氛围。(1分)15.(6分)风箱温幼暖贫,陪伴生活,不可或缺;风箱见证家庭和谐、邻里和睦;风箱给人们鼓气、加劲(3分,每点1分):表达了对老木风箱和传统生活的感恩、赞叹和怀念之情。(3分)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6首先,通过弗罗斯特话剧,引出“不忘记、不原谅”的话题。其次,将西方国家文化产业的“不忘记、不原谅”与中国文化产业的怯懦、不作为进行对比,并分析中国文化产业不能守护集体记忆的原因及后果。最后,补充弗罗斯特此类作品的时代意图,强化观点。(每点2分)17(1)权力的封锁;(2)文化产业的怯懦和不作为;(3)社会公众对生命和痛苦的漠视,缺少回忆的冲动。(每点2分)18历史对现实和未来有重要的警示、警诫意义。人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同样体现在对待现在和未来的态度里。提醒人们对历史“不忘记、不原谅”,增强反思意识,用历史的火炬照亮现在和未来的黑暗。(每点2分)七、写作(70分)19.参考立意: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地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 译文: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 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 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 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来。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 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 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 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 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 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 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