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62642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共9小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爆发力计日程功着手成春(zhu) 畏葸不前(x)B电线杆平心而论解甲归田(xi) 自怨自艾(y)C协奏曲抑扬顿错胼手胝足(zh)数见不鲜(shu)D蒸汽机安分守纪 舐犊情深(sh) 敛声屏气(bn)考点:常用字的字音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B解ji C错-挫D纪-己)注意平时积累。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也将受到世界人民的唾弃。B有人读书,是纵情任性地乱读,只读自己喜欢的书,也能成为名士。有的人,是苦心孤诣地精读,只读名门正派的书,立志成为通儒。C同是豪放派词人,苏东坡和辛弃疾可谓半斤八两:苏东坡似乎参透了人生,而辛弃疾的词中则时时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悲愤。D在莫言获奖后,众多媒体津津乐道地谈论。莫言却说:“等尘埃落定之后,真正能够让一个作家青史留名的还是作品,对此我十分清楚。”考点:词语(包括熟语)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A错在望文生义。危言危行指说话和行为都很正直。不合语境。C半斤八两:比喻彼此水平相当,不分上下。多含贬义。这与后面的语境不相符合。D津津乐道:指很感兴趣地谈论,语意与“谈论”重复。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B一些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躲避媒体、封锁消息,这种视媒体报道为“添乱”,忽视媒体建设性作用的做法,是十分不明智且危险的。C每年3月至5月的瘦西湖万花园,鲜花摇曳多姿,园区内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是旅游的黄金季节。D明代宦官擅权乱政,长期为害国家,为害社会,为害百姓,这和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始终都以中央集权的强化与巩固有直接关系。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A句式杂糅,可改为“因为练习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C“瘦西湖万花园”与“是黄金季节”搭配不当 D成分残缺,应在“巩固”后加“为核心”。平时注意总结病句类型,培养语感。4日前,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出新规,拾金不昧者可获得相当于失物价值10%的金钱奖励。此消息一出,引发舆论热议,下面是四位网友的留言,表意最准确、鲜明、生动的一项是( )A拾金不昧,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从失主的角度看,东西失而复得,对归还者给予一定钱物表示感谢,似乎是人之常情。B拾金不昧有偿,是否与传统美德相悖?是否就标志着道德的沦丧?是否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一种获利手段?这些问题值得思考。C拾金不昧有奖与拾金不昧,二者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而是更加务实开放的伙伴关系。拾金不昧有奖更接地气,贴人心,我支持!D对于拾金不昧,有奖才是王道,神马都是浮云。子曾经曰过:“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因此,对这一举措,我举双手赞成。考点:语言表达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A项,“似乎是人之常情”表意不鲜明,态度不明朗,且语言不生动;B项,观点不鲜明,“值得思考”未明确态度;C项,通过比喻,拟人的手法,鲜明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D项,“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合情理,另外网络用语,文白夹杂,表述不规范。5下列四句诗依次填入选文恰当的位置处,正确的一项是( )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选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ABCD考点:语言表达答案:B试题解析:第一处从后文“江南日暮”可知填,排除AC;第二处从后文“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可知填,排除D6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成写给在大陆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上联:风雨一杯酒 下联: A天涯共此时B羁危万里身C婵娟千里共D江山万里心考点:语言表达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知识。根据对联的特点:上下联词语词意相关,词性相同,可很快确定答案。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弄妆梳洗迟 弄妆:修饰仪容B还乡须断肠 须:等待C日日花前常病酒 病酒:为酒所病,饮酒过量而感不适D罗衾不耐五更寒 不耐:忍受不了考点:实词虚词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须”应为“必,定”。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或“长调”。有的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有的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这些都未成定论。B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C一首词的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异,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D词的风格往往具有继承性,但北宋前期词的风格却一反唐五代词的精神,以婉约为主流,以抒写闲情和绮丽香艳的贵族妇女生活为重要内容。考点:诗词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平时的积累。9蝉从此不再讨厌夏日里的一片蝉鸣,不再扑捉一只蝉玩耍,不再月下寻找草丛里攀爬的蝉,从此拒绝美味的油炸蝉蛹。那日看电视节目,介绍北美洲蝉的一生,感动到要落泪。在一片茫茫森林里,某年,不计其数的蝉的幼虫纷纷破土而出,恍若数以亿计的生灵同时降临凡间。若隐若现的月光下,森林的地面上涌动着一层又一层的黑浪,它们急匆匆地爬着。没有统一的命令,但冥冥之间生命的牵引,它们追寻着树木的方向。很快又以最快的速度爬上无数棵树,找到它们认为合适的位置。棕黄的蝉虫开始蜕变,蝉努力钻出,以最美的姿势仰身脱壳,一只雪白的蝉跃然眼前,悄然滑落旁边,美丽的蝉翼翩翩舒展,如若绝世舞姿,为生命绽开等待许久的渴望。森林的黎明为一片雾霭点燃了一盏灯,渐渐地许多动物苏醒过来,它们要去觅食。可是他们很快被这貌似从天而降、实则地下涌出的生物惊呆,不管那么许多,猴子,蛇,熊,各种鸟甚至松鼠,他们同时开始大聚餐,他们随手就可以抓到一只蝉或者还没来得及蜕变的蝉,大快朵颐。享受着他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都没见过的美味,而且他们的后代也未必能遇得到的极品。所有的动物都吃得动也不想动,就连蝉从眼前掠过,它们都懒得看一眼。森林里回荡着蝉的合鸣,一浪迭一浪,在枝叶间灿然悦动,一声高一声,在光影中兀自流转。那不知疲倦的高歌是对光明的欣赏,抑或是对生命的吟唱?然而穴居了十七年的蝉只有两周的生命在阳光下绽放。在这期间它们要完成找寻伴侣,交配,孕育,产卵。它们来到世间的使命仿佛就是某个承诺。然后就匆匆离去?静默的日子,无数只蝉如落叶。恍然飘落,厚厚的几层,连数年积累的落叶都被覆盖。它们凄美地落下,蛰伏十七载的期待,在世间的呼吸只有两周。而森林因为蝉的沉落入泥,次年枝叶更繁茂,茎干更粗壮,鸟类更高歌,动物也更快活。茫茫黑暗中,它们寂寞地等待,从来不知清晨熹微的光芒,亦不知暮色如约而至的守诺。它们不知四季更替,轮回演绎颜色的变幻,不知风花雪月,诉说世间冷暖的传说。一切都是那么唯美,唯美中蕴含着凄美,凄美却无丝毫的悲切,就如凤凰涅槃,沐浴烈火而再生。生命真的是很奇妙的存在。生命的意义似乎真的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厚度与质量。陈晓旭一生只扮演一个角色林黛玉,而她演绎的黛玉前人不能抵,后人不能及,仿佛她就是黛玉再世,她就是为黛玉而生。而饰演黛玉仿佛是她一生的谶语,她犹如黛玉般唯美。罗阳仿佛就是为了歼15而生,他钻研工作,不计较名利,不顾及身体,使命完成之时,就被上苍召回,没有豪言壮语,不去聆听掌声,而他的生命在鲜花中永远绽放。尘世间的身躯已随风散去,但心底世界里的精髓永存。如果你的生命只有两周,两个月,两年,你会坦然面对吗?纵使天空不会铭记你的乐音,你会振翅留下雀跃的音符吗?即使石阶不会印染你的痕迹,你会拾阶而上吗?倘若你的生命之花绽放时注定相遇严冬,你会依然笑对风寒吗?我们不乏拥有生命的时空,但我们是否拥有挑战生命意义的人生?敬重一只蝉,源于它对生命的等待凄美悲壮,对生命的责任义无反顾,对生命的终止淡定从容。1为什么作者“那日看电视节目,介绍北美洲蝉的一生,感动到要落泪”?2文章中插进陈晓旭和罗阳的事迹,你是否感到突兀?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3你怎样理解“生命真的是很奇妙的存在”在文中的含意?考点:人物传记答案:1作者在蝉身上深刻感受到生命之美,蝉以令人震惊的绝美姿态展现生命的升华;为实现生命的蜕变,蝉以弱小生命承受巨大的甚至毁灭性的威胁和伤害;蝉短暂而凄美的生命点缀了自然,滋养了森林。 2不突兀。为了证明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厚度与质量的论断;使作者的观点更能激起人的共鸣,更具说服力;用事例把抽象的生命感悟具体化,让读者更易理解和体悟,从而在现实生活层面产生共鸣;引出下文关于面对短暂生命是否坦然面对的拷问。若答突兀,理由合理充分也可。3概括蝉的生命过程:短暂却充满生命的壮美与神圣;引起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厚度与质量。试题解析:1本题考查重要句子的理解。回答是注意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结合全文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是“北美洲蝉的一生”“感动”,围绕着两个词分析即可。2本题考查文章材料的作用。插入的事例往往会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回答时结合原文,把握好文章主旨阐述理由即可。本题较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得分。3本题考查文章主旨句的理解。回答时注意围绕“奇妙”展开。它既概括了蝉的生命过程奇妙的一面:短暂却壮美、神圣;又引起对生命奇妙之处的感悟:生命的意义不在长短,而在于厚度与质量。第II卷(非选择题)本试卷第二部分共有5道试题。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10.独乐园记司马光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乐也。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相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吾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注】鹪鹩(jio lio):一种鸟。“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迂叟:作者自称。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纴(rn):纺织。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厚:巩固B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延:引进C事物之理,举集目前举:推选D操斧伐竹,濯热盥手盥:洗涤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曲肱而枕之 吾尝跂而望矣B皆以蔓药覆之 以十五城请易璧C吾病学之未至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D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4文章第二段从哪些方面记述独乐园?请简要概括。考点:实词虚词翻译答案:1C 2D3(1)在上以圣人为老师,在下以诸多贤人为朋友,究查仁义的源头,探索礼乐的开端。(2)何况我所感到快乐的浅薄丑陋且低俗粗野,都是世上人所抛弃的,即使推荐给别人,别人尚且不要,难道能够强迫他们(接受)吗?4方位介绍;形状描摹(景观特点);景观命名。试题解析:1、C本题考查实词的含义。C项句子意思为:把事物的原理,全部集中到眼前。举:全、全部2D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D项前者为连词,“就,于是”,后者为副词,“就是”;A表修饰的连词;B介词,“用,拿”;C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独。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结合上下文,字字落实。注意得分点:(1)上:在上;师:以为老师;下:在下;友:以为朋友;绪:开端。(2)鄙:低俗;虽:即使;且:尚且;岂:难道。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注意概括全面,分条回答。方位介绍;形状描摹(景观特点);景观命名。三、诗歌鉴赏(共1小题)11.诉衷情宝月山作(宋)仲殊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注】“诉衷情”是词牌名。仲殊:僧人,曾住杭州宝月寺。篆香:又称百刻香,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1上阕中的“乱”字用得很有分量,请简要赏析。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具体分析上下阙的景物描写,并结合景物的特点谈谈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考点:词答案:1“乱”字在这里有热闹、热烈的意思,表现出西湖盎然的热闹景象、浓烈的暮春之景。2上阕描绘的是动景:杨花飞、莺啼乱;下阕描绘的是静景:闲庭、窗帷、篆香、月色。以动衬静,借美景表现闲情(写出情景交融也可)下阕中闲庭、篆香、月色给人幽静、空灵之感,表现了词人的洒脱、从容自在,这是一种难得的超然的心境。试题解析:1本题考查炼字。首先解释该字的字面意思 :“乱”字在这是热闹、热烈的意思;然后结合全诗主旨,分析其作用。“乱”字很好的表现出西湖的热闹、暮春之景的浓烈。2本题考查诗歌表达技巧和诗歌情感。答题时先明确技巧类型,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歌以动衬静,借美景表现闲情。上阕描绘的是动景:杨花飞、莺啼乱;下阕描绘的是静景:闲庭、窗帷、篆香、月色。第二问注意结合景物特点,分析人物情感。下阕中闲庭、篆香、月色给人幽静、空灵之感,表现了词人的洒脱、从容自在,这是一种难得的超然的心境。四、默写(共1小题)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2)日月忽其不淹兮, 。(屈原离骚)(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杜牧阿房宫赋)(4)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蒹葭凄凄,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蒹葭)(6)苔痕上阶绿, 。 (刘禹锡陋室铭)(7)细雨梦回鸡塞远, , (李璟浣溪沙)(8) 。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考点:诗词散文答案:(1)蟹六跪而二螯(2)春与秋其代序(3)谁得而族灭也(4)佛狸祠下(5)白露未晞 (6)草色入帘青(7)小楼吹彻玉笙寒(8)泪眼问花花不语试题解析:注意“螯”“佛狸”“晞”等易错字的书写,也不要漏掉“而”等字。五、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13.狼图腾(节选)姜戎两年前陈阵从北京到达这个边境牧场插队的时候,正是十一月下旬,额仑草原早已是一片白雪皑皑。陈阵被安排住在毕利格老人家里,分配当了羊倌。一个多月后的一天,他随老人去八十多里外的场部领取学习文件,顺便采购了一些日用品。临回家时,老人作为牧场革委会委员,突然被留下开会,可是场部指示那些文件必须立即送往大队,不得延误。陈阵只好一人骑马回队。临走时,老人将自己那匹又快又认家的大青马,换给了陈阵,并再三叮嘱他,千万别抄近道,一定要顺大车道走。刚登上一道山梁,遥望大队驻地的查干窝拉山头,他一下子就把老人的叮嘱扔在脑后,率性地放弃了绕行二十多里地走大车道的那条路线,改而径直抄近路插向大队。天越来越冷,大约走了一半路程,太阳被冻得瑟瑟颤抖,缩到地平线下面去了。陈阵忽然一阵颤栗,心里有些莫名的紧张他怕大青马迷路,怕变天,怕暴风雪,怕冻死在冰雪荒原上,但就是忘记了害怕狼。快到一个山谷口,一路上大青马活跃乱动、四处侦听的耳朵突然停住了,并且直直地朝向谷口的后方,开始抬头喷气,步伐错乱。当陈阵猛地转头向山谷望去时,他几乎吓得栽下马背。距他不到四十米的雪坡上,在晚霞的天光下,竟然出现了一大群金毛灿灿、杀气腾腾的蒙古狼。全部正面或侧头瞪着他,一片锥子般的目光飕飕飞来,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后来,陈阵跟毕利格详细讲起狼群当时的阵势,老人用食指刮了一下额上的冷汗说,狼群八成正在开会,山那边正好有一群马,狼王正给手下布置袭击马群的计划呢。幸亏这不是群饥狼,毛色发亮的狼就不是饿狼。陈阵强撑着身架,端坐马鞍,只用眼角的余光紧张地感觉着近在侧旁的狼群。他知道蒙古草原狼的速度,这几十米距离的目标,对蒙古狼来说只消几秒钟便可一蹴而就。人马与侧面的狼群越来越近,陈阵深知自己绝对不能露出丝毫的怯懦,必须像唱空城计的诸葛孔明那样,摆出一副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身后跟随铁骑万千的架势。只有这样才能镇住凶残多疑的草原杀手蒙古草原狼。他感到狼王正在伸长脖子向他身后的山坡望,群狼都把尖碗形的长耳,像雷达一样朝着狼王张望的方向。所有的杀手都在静候狼王下令。但是,这个无枪无杆的单人单马,竟敢如此大胆招摇地路过狼群,却令狼王和所有的大狼生疑。晚霞渐渐消失。人马离狼群更近了。这几十步可以说是陈阵一生中最凶险、最漫长的路途之一。大青马又走了几步,陈阵突然感到有一条狼向他身后的雪坡跑去,他意识到那一定是狼王派出的探子,想查看他身后有无伏兵。大青马的步伐似乎也不那么镇定了。陈阵的双腿和马身都在发抖,并迅速发生可怕的共振,继而传染放大了人马共同的恐惧。突然,老阿爸的一句话从天而降,像疾雷一样地轰进他的鼓膜:狼最怕枪、套马杆和铁器。枪和套马杆,他没有。铁器他有没有呢?他脚底一热,有!他脚下蹬着的就是一副硕大的钢镫。他的脚狂喜地颤抖起来。毕利格阿爸把自己的大青马换给他,但马鞍未换。难怪当初老人给他挑了这么大的一副钢蹬,似乎老人早就料到了有用得着它的这一天。狼群正在等待探子,人马已走到狼群的正面。陈阵迅速将双脚退出钢镫,又弯身将镫带拽上来,双手各抓住一只钢镫生死存亡在此一举。陈阵憋足了劲,猛地转过身,朝密集的狼群大吼一声,然后将沉重的钢镫举到胸前,狠狠地对砸起来。“当、当”钢镫击出钢锤敲砸钢轨的声响,清脆高频,震耳欲聋,在肃杀静寂的草原上,像刺耳刺胆的利剑刺向狼群。对于狼来说,这种非自然的钢铁声响,要比自然中的惊雷声更可怕,也比草原狼最畏惧的捕兽钢夹所发出的声音更具恐吓力。陈阵敲出第一声,就把整个狼群吓得集体一哆嗦。他再猛击几下,狼群在狼王的率领下,全体大回转,倒背耳朵,缩起脖子像一阵黄风一样,呼地向山里奔逃而去。但狼群撤得井然有序,急奔中的狼群仍然保持着草原狼军团的古老建制和队形,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鸟兽散的混乱。陈阵看呆了。狼群一眨眼的工夫就跑没影了,山谷里留下一大片雪雾雪砂。(节选自狼图腾,有删改)1小说第段中毕利格老人把大青马换给陈阵并再三叮嘱这一细节有何作用?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太阳被冻得瑟瑟颤抖,缩到地平线下面去了。(2)一片锥子般的目光飕飕飞来,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3简要概述文中蒙古草原狼的特点。4作者是怎样描写陈阵与狼群遭遇后的心理变化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考点:小说答案:1(1)表现老人经验丰富,处事周全,关爱年轻人的特点。 (2)为下文陈阵“遭遇狼群、吓退狼群”等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2(1)运用比拟手法(或拟人手法)。“太阳被冻得瑟瑟颤抖”生动形象地表现天气寒冷,“缩到地平线下面”形象地交代太阳落山天色己晚。(手法和分析各1分,共2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2)运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一片锥子般”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形象地写出群狼目光的锐利和凶残,此句从侧面表现出陈阵的恐惧心理。 3(1)金毛灿灿、杀气腾腾的外形;(2)动作灵敏,速度极快;(3)凶残多疑,草原杀手;(4)纪律严明,团队意识强;(5)狼害怕枪、套马杆和铁器。4(1)作者用“几乎吓得栽下马背”等细节描写和“他知道蒙古草原狼的速度”等心理描写写出了他的慌乱和恐惧(或紧张、镇定等)。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用“铁器他有没有呢?他脚底一热,有”等心理描写和“大吼一声”“举到胸前”“狠狠对砸起来”等动作描写写出了他的狂喜和兴奋。(3)这样写人物形象鲜活,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增长读者的生活知识。试题解析:1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注意从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旨以及情节结构上的作用几方面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文章重要句子的理解。回答时注意从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考虑。(1)拟人手法。“太阳被冻得瑟瑟颤抖”生动形象地表现天气寒冷,“缩到地平线下面”形象地交代太阳落山天色己晚。(2)比喻(夸张)等手法。“一片锥子般”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形象地写出群狼目光的锐利和凶残,此句从侧面表现出陈阵的恐惧心理。3本题考查对作品形象特点的概括能力。注意结合原文,逐段分析,不要有丢落。可从外形、动作、性格等几方面入手。4本题考查描写心理的方法和作用。(1)在文章第五、六段,作者用“几乎吓得栽下马背”等细节描写和“他知道蒙古草原狼的速度”等心理描写写出了他的慌乱和恐惧。 (2)在第十段、十二段,作者用“铁器他有没有呢?他脚底一热,有”等心理描写和“大吼一声”“举到胸前”“狠狠对砸起来”等动作描写写出了他的狂喜和兴奋。平时注意积累各种描写方法的特点和作用。六、作文(共1小题)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夫养了一群羊,他的羊群并非全是白羊,其中还有一只黑羊。农夫为此感到遗憾,盘算着卖掉黑羊。一天,暴风雪忽然袭来,农夫与羊群走散了。风雪停止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突然,四处寻找的农夫发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他惊喜地分辨出这黑点就是他的那只黑羊!他终于找到了他的羊群。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范围;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考点:材料作文答案:略试题解析:本题属于材料作文。审题时首先要找出材料中的叙述对象:农夫、暴风雪、白羊和黑羊。然后用行为分析法分析这三个要素:农夫开始对黑羊感到遗憾,后来因为黑羊在冰天雪地中找到了自己的羊群;暴风雪因为暴风雪,使得黑羊显现了自身价值;黑羊因为毛色与众不同而遭嫌弃,最终也因毛色挽救了整个羊群。接着再联系社会或人生的素材,确定立意:客观事物各有所长,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