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哲思短章与万物交谈人习惯于以万物的主人自居,而把万物视为自己认知和利用的对象。海德格尔把这种对待事物的方式称作技术的方式。在这种方式统治下,自然万物都失去了自身的丰富性和本源性,缩减成了某种可以满足人的需要的功能,只剩下了功能化的虚假存在。他呼吁我们摆脱技术方式的统一,与万物平等相处。,其实,这也是现代许多诗性哲人的理想。在摆脱了认知和被认知、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之后,人不再是主体,物不再是客体,而都成了宇宙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那时候,一切存在者都回到了存在的本来状态,都在用自己的语言说话。尼采曾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这种境界:“这里一切存在的语言和语言宝库向我突然打开:这里一切存在都想变成语言,一切生成都想从我学习言谈。”在观赏者眼中,再美的花也只是花而已。唯有当观赏停止,交流和倾听开始之时,花儿才会对你显灵和倾谈。,修身名句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二十三,赏读:人往往苦于不知足,贪得无厌。如同取得陇地,还想取得蜀地。借以感叹人心不知满足。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赏读:夕阳真是美极了,可惜时近黄昏,夜幕即将降临,美景很快就消逝了。两句诗是诗人感叹唐王朝国势日衰,虽然表现上看起来貌似繁荣,但是好景不长,危机深重,前途不堪设想。,新篇日日成,不是爱声名。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唐白居易诗解,赏读:每天都有新的诗作写出,但决不是为了沽名钓誉;经常修改旧句,无妨以此来愉悦性情。表现了诗人创作态度的勤奋、严谨和谦逊。,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赏读:精通学业在于勤奋,学业的荒废由于贪图玩乐;事业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事业的失败在于因循随便。,一、作家作品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散文家。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他一生足迹遍及今19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1640年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1641年正月病逝于家中。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二、文体常识徐霞客游记系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除散佚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在地理学上的重要成就有:(1)喀斯特地区的类型分布和各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2)纠正了文献记载的关于中国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3)观察记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态品种,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4)调查了云南腾冲打鹰山的火山遗迹,科学地记录与解释了火山喷发出来的红色浮石的质地及成因;对地热现象的详细描述在中国也是最早的。在文学上的主要特点是:(1)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2)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3)词汇丰富,敏于创作;绝不因袭套语,落入窠臼;(4)写景时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表现人的主观感觉;(5)通过丰富的描绘手段,使游记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预习作业一、通假字1乱石轰驾(通“_”)2于是辟成一衖(通“_”,_),巷小胡同,架,名词,气度,风度,动词,应答,动词,应答,介词,应和,副词,理应,动词,回答,动词,度过,动词,通“渡”,动词,谱写,名词,法度,名词,胜利,动词,看,动词,期望,动词,希望,动词,观察,动词,盼望,名词,农历每月的十五,名词,胜景,名词,胜景,形容词,美好的,动词,禁受,名词,处所,动词,是,副词,就,副词,才,形容词,尽,形容词,不得志,穷困,形容词,困窘,处境困难,动词,寻求到尽头,副词,表示大约的数量,动词,答应,动词,期望,代词,这样,三、词类活用1自西而东_2樵者腰镰_3束涧下流_4后蛇伏以进_5北循涧底入_,名词作状语,向北,名词作动词,向东流,名词作动词,腰间插着,名词作状语,向下,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四、文言句式1窍启于上,即麻叶洞也_2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童子之牧者,行人之负载者3寄行李于其家_4今何以枯洞也/何以致之_5予以为大师_6妇之炊者停爂_,_,定语后置句,判断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以(之)为,五、课文翻译十七日,距离上清洞三里,有一麻叶洞。麻叶洞在麻叶湾,洞的西面是大岭,南面是洪碧山,东面是云阳山和枣核岭的支脉,北面则是枣核岭的西麓。大岭向东转,正好把涧水约束住往下流,两壁对峙窄如门,而正对门有一山峰,山顶光秃秃的,但岩石突出耸立着,被称为将军岭;山涧一直向西冲去,同枣核岭的支脉,向西延伸到此结束。山涧西边有一向南的石崖,环如展开的羽翅,向东俯瞰山涧,同时大岭的支脉,也向东延伸至此结束了。环转的山崖之下,也裂开一道缝隙,太窄不能进入。山崖前有一条小溪,自西向东,流经山崖流入山涧。沿着小溪到山崖之西的乱石处,水流到崖下为止,却有一洞在此开启,这就是麻叶洞。洞口向南,仅像斗大,在石缝中沿着蜿蜒曲折的石阶而下。,起初寻得火炬而后央求向导,都只肯供给火把,却没有敢引领入洞的人。有的说:“这洞中有神龙。”还有的说:“这洞中有鬼怪。不是会法术的人,不能降伏它们。”最后花重资寻到一人,那人将换衣入洞,(此时)那人问我(得知我是)文人,不是(会法术)的道士,又吃惊地走出洞口说:“我认为你是大法师,所以才想跟随(你们)进洞,如果是读书人,我怎么能拿性命陪葬呢?”我于是到前村,把行李寄放在他家,和家仆各拿一火炬进入麻叶洞。当时跟随我们到洞口的村民有几十人,樵夫把镰刀插入腰中(停止砍柴),耕田的人扛着锄头,做饭的妇女停止了做饭,织布者放下了梭子,放牧的儿童,背着东西的行人,接踵而至,(但)都不能随(我们入洞)。,我们两个人于是率先入洞,踏着一级一级的石阶进入洞中,传递火炬而下,多次转弯才到达洞底。洞内稍宽,可以侧身抬头,这才能拿火把放到前面。麻叶洞东西洞壁的裂缝,都没有进入之处,径直向北有洞穴,仅一尺高,宽仅一尺,然而洞下很是干燥平坦。于是先拿着火把进入,然后伏下身子像蛇一样爬行,背部擦着洞壁,腰部贴着地面,下身向后翘起,(用力往前挺进),于是度过了这洞内的第一关。洞内裂缝高了之后,东西也就贯通了,然而仍然没有可入之处。又(开始)度第二关,洞的狭窄与低度与前面的如出一辙,进洞的方法也一如前面。入洞之后,洞内也横裂开来,那西南向的裂缝不是很深,那东北向的裂缝上有一凹陷的石洞,忽而又向上直裂开而,凸起,上面高广下面狭窄,高不见顶。到此山石的形状变幻万端,石头的纹理、花纹顿时改变,每一小块、每一小孔都很神奇。洞西北的山峡,越来越窄,狭窄如一条缝,不能容纳一根火把。转而到东南的山峡,下面仍是一石洞,洞底砂石平铺,犹如山涧底部一样光滑,但干燥无水,不只是避免涉水而过,而且能避免沾污衣服。山峡的东南尽头,乱石高叠,如楼台层层叠叠,从岩石的缝隙都可以攀援登上去。那上面有一石孔,直通洞顶,光线从缝隙中射下,犹如明亮的星星、如钩的月亮,可望而不可摘。叠石的下面,涧底南通,石洞的上壁低压,仅高尺余;这一定是以前与洞外相通,山洞从这里进入,只是不知道以前为什么流入涧水,而今又为什么成了枯洞,不能明白。,由层石而下,向北沿着涧底进入,那关口很低,与外面两关相似。慢慢地从西面攀上一石缝,北转向东,就像度过马鞍形的山石,又像越过尖峭的山峰。两壁岩石的质地和颜色,明洁欲滴,下垂的石柱像倒悬的莲,花纹像是雕刻的,外形像要飞舞。向东下一级台阶,又到了涧底,已经转入关口之内了。在这里又变成一条小巷,宽有二丈,高有五丈,洞顶平如布幄,涧底平坦犹如大道。向北行半里,下面有一块大石,深突出来像一张床那样放着,周边石棱匀整。石床上面则是莲花下垂,并且连缀成帷幔,结成宝盖,四周垂有帷幔,像床一样大小;中间圆而且透空,上面高广之处为洞顶,其后的西面洞壁,玉柱圆而竖立,有的大有的小,形状不一,但颜色都是雪,白的,花纹都像刻镂的,这是这“胡同”中的第一奇观。又径直向北半里,洞分为上下两层,由东北方向到达涧底,由西北方向攀入山洞。当时我所拿火炬已经燃去十分之七,担心回去的路途不能辨认,于是就由原来的道路多次转弯又穿过两道关隘,到达透光处,火炬恰恰烧完了。穿洞而出,恍如投胎换世。,洞外守视的人,又增加了几十人,见到我们都以手加额为我们庆幸,感到不可思议,认为我们是懂得法术的人,并说:“之前长时间等候是认为你们会落入怪物之口,所以我们想进不敢,想走又不能。现在你们安然无恙,不是神灵慑服鬼怪,(你们)怎么能(安全)?”我一一谢过他们,说:“我坚守我的信念,我探求我所向往的胜景罢了,劳烦各位长时间等候,用什么感谢你们呢?”然而麻叶洞中只是入口处关隘多,但洞中的洁净干燥,是我所见的其他洞,都不能比得上的,不知当地居民为什么如此畏惧进入!,主旨归纳这里选的日记,是从徐霞客游记中的“楚游日记”里选出来的。这个地方,是他晚年深入西南广大地区时所经历的。这篇日记,不仅表现了麻叶洞景致的与众不同,更表现出他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永不气馁的惊人毅力。“楚游日记”中的丁丑正月十七日一则,记载了他在湖南茶陵探访麻叶洞的事。麻叶洞又深又大,传说洞里有神龙鬼怪,别人劝他不要进去,他却在没有人敢当向导的情况下,自己与仆人拿了火把摸索进去。进洞之后,他独自攀登陡坡,坡陡而滑,但他绝不退缩,终于克服重重困难进入了山洞。从而发现了“余所见洞,俱莫,能及”的麻叶洞的绝美景致。这则日记告诉我们做事只有“吾守吾常,吾探吾胜”,才能达到目的,才能收获与众不同的果实。,重点突破,文章第二段不是写景而是叙事,叙述这件事有什么作用?这段文字具有怎样的特点?,提示这段文字写自己寻求向导之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神秘事物十分惧怕,甚至“重资”都不能打动他们,从而反映出迷信思想在当地的根深蒂固,为下文写麻叶洞的奇异景物作了铺垫。而作者是信仰科学的无神论者,根本不相信有什么神怪,所以他能冷眼旁观整个事件,注意到洞口来看热闹的村民有几十个之多了,他们之中,有樵者、耕者、炊者、织者、牧者、行者,这些各色人等都仿佛被什么巨大的魔力吸引过来,放下了他们的本职工作,来看一场惊心动魄的探险。作者的叙述语言舒缓有致,引述语言原汁原味,加之故事有起有伏,及今读之,仍能引人入胜。,第三、四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景方法?所见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提示在这两部分中,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描写了麻叶洞中奇异的景观。作者从“大仅如斗”的洞口进入,转至洞底,发现洞内曲折回环,低矮难行,到了洞的内层,豁然开朗。经过了“北循”“西攀”“北转而东”“度鞍历峤”,展现出一个神奇的世界;“两壁石质石色,光莹欲滴,垂柱倒莲,纹若镂雕,形欲飞舞”。作者用简洁的语言,简短的句式,把洞石的光华色泽、形状纹理形象地刻画出来,而且有动有静,动静相间,读之如在目前。,文中两次关于当地土人的记叙,在文中有何作用?这反映了徐霞客哪些可贵的品质?,提示作者在探洞过程中两次写到当地土人对待作者探麻叶洞的态度。一次是探洞之前。作者主要记叙了在当地找火炬容易、找向导难的真实情况,原因是当地土人信奉鬼神。第二次是作者在探洞结束出来的时候。这次作者侧重记叙的是出洞时的所见所感,其中特别写到当地土人替作者平安出洞感到庆幸,对作者久处洞中情况不明的担忧。作者这样两次写到当地土人,从行文上而言,写景中插入这样的叙事,一方面使得作者的行文富有波澜,另一方面增添了行文的趣味性。从结构安排上看,作者两次写到当地土人,前后也构成了一定的照应关系,这也使得本文的结构安排更加独具匠心。,从内容上而言,这也与作者无所畏惧的探险行为构成对比,从而突出作者献身科学的无畏精神。当然,这也从另一个角度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当地的民俗风情。特别是迷信思想在当地土人头脑中根深蒂固,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还保有万物有灵的“泛灵”痕迹,神秘事物对他们仍具有极大的威慑力。这种对神秘事物的恐惧是用“重资”都不能改变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认为在这里更多地体现出徐霞客勇于探索未知事物的无畏精神。他为破除迷信敢于现身说法,这也表现出一个大无畏的无神论者的高大形象。,徐霞客游记既是一部地理学巨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它在文学上具有怎样的特点?,提示(1)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2)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3)词汇丰富,敏于创制;绝不因袭套语,落入窠臼;(4)写景时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表现人的主观感觉;(5)通过丰富的描绘手段,使游记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此外,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等情事,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