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地球的圈层构造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课后练习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61820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地球的圈层构造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课后练习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地球的圈层构造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课后练习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地球的圈层构造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课后练习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地球的圈层构造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课后练习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题一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是(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水圈 D.岩石圈题二地球内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题三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都明显减小 D. 纵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完全消失题四有关岩石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各类岩石组成 B位于软流层以上 C位于莫霍界面以上 D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题五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波,B表示波,其判断依据是。(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界面,其判断依据是;该面以上C代表,该面以下E代表。(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地震波B速度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态。(4)C层主要由组成。G层叫,H层叫。地球的岩石圈是指和。题六左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的标志性景观,海拔1 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1.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2.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岩浆侵入 地壳运动外力作用 火山喷发A. B. C. D.题七下列选项与右图中、最符合的是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题八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的哪个过程使石灰岩变成大理岩:( )A. B. C. D. 2.有关右图的叙述不正确的:( )A.B类岩石中往往具有层理构造B.A类岩石中常常能找到化石C.是重熔再生作用D.主要有外力作用参与的环节是课后练习详解题一答案:B解析:岩石圈是地球内部圈层。水圈、大气圈运动虽明显,对地理环境影响较大,但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因为生物在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改造中起着重要作用。题二答案:D解析:地核的范围由地下2900千米到地心,厚度最大。题三答案:B解析: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机械)波而不是无线电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介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横波传到古登堡界面而完全消失,纵波波速显著减小。纵波和横波传播到莫霍界面波速都明显增加而不是减小,由于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传播速度快,故先从震源传播到地面。题四答案:C解析:岩石圈范围是从上地幔软流层向上至地表的由岩石组成的空间,包括地壳。顾名思义,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题五答案:(1)横纵A波传播速度慢,B波传播速度快(2)莫霍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地壳地幔(3)消失突然下降固液(4)各类岩石外核内核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解析:该题的关键是读图。该图分左右两部分,左图是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注意左侧的深度尺),上方横坐标表示地震波速度,图内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横波和纵波。地震波在通过同一介质时,波速慢者为横波,快者为纵波。并可根据两种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推断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的物质性质、状态的变化。右图是地球内部根据左图作出的判读结果。例如,根据地震波在距离地表平均33千米处波速突然增大,可确定D面为莫霍界面。又根据在2 900千米处,纵波波速锐减,横波完全消失,可确定F面为古登堡界面。F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说明F面以下物质为非固态。再根据纵波通过F面以下时的波速(纵波波速与通过介质的密度成正比),说明F面以下物质为非气态。那么,既非固态,又非气态,就只能是液态(实际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熔融态)。题六答案:1选B,2选A。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为花岗岩(岩浆岩),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丁为岩浆,乙为岩浆岩,甲和丙都可以表示沉积岩(或变质岩)。第2题,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应为岩浆侵入地表上层形成侵入型岩浆岩,然后地壳抬升,侵入型岩浆岩所在岩层露出地表,岩浆岩周围的岩石在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下被侵蚀,岩浆岩裸露的过程。题七答案:A 解析:图中可以看出坚硬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变为碎屑物质,因此为风化作用;碎屑物质经过作用离开该地到其他地方成为残积物。因此为外力搬运作用。题八答案:1、D 2、B解析:1、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是变质作用的结果。图中A为岩浆岩,B为沉积岩,故为变质作用,为外力作用,为重熔再生作用,为冷凝作用。石灰岩为沉积岩,变为大理岩应是。2、沉积岩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常含有化石,二是有层理结构。A为岩浆岩,不可能找到化石,故B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