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计时双基练31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61320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计时双基练31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计时双基练31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计时双基练31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计时双基练31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xx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其中的“两弹”应该是指()A原子弹、氢弹 B原子弹、导弹C氢弹、导弹 D原子能、原子弹解析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钱学森等科学家为“两弹一星”作出了杰出贡献,所以应选B。答案B2(xx徐州高三期中)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时期取得的C“文化大革命”使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解析本题依据时间信息来排除。A说法正确;B“时期”说法错误,应为时期;C“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说法错误,人造地球卫星等出现于这一时期;D应该是在时期。答案A31966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组组长梯塞留斯访华,目睹中国同行在薄弱基础上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不禁感叹:“人们可以从教科书中知道怎么造原子弹,但绝不可能从教科书中学会人工合成胰岛素。”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是 ()A中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领先世界的成就B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之后C中国原子弹和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都属于创新D中国科技基础薄弱但水平却领先世界解析依据题意,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新中国的创新。答案A4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中国并不是世界超级大国,故A错;C错在夸大了科技的作用;“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仅强调了航天技术,而科技包含面很广,故D不符合材料且不符合事实。B符合题意。答案B5慈云桂七绝银河颂云:“银河疑是九天来,妙算神机费剪裁。跃马横刀多壮士,披星戴月育雄才。”这首诗所描述的我国的科技成就是 ()A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投产B超级杂交水稻选育成功C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D基因工程技术不断进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银河”“妙算神机”等可以排除A、B、D。这是指我国银河系列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答案C6(xx武汉调研)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C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D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解析材料中描述的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关于科学的一些看法,他认为科学是科学,不能与政治混为一谈,体现的是科学艺术领域的“双百”方针精神。答案B7(xx温州八校模拟)“它是20世纪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其产生和发展与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和推动有直接关系,并对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这一文艺形式 ()A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落实B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C挟政治之威在全国迅速传播D是改革开放时期文艺状况的真实写照解析从“20世纪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和推动”分析,这八个文艺作品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个样板戏”,因此选C。答案C8“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由此,我国的文艺工作迎来了又一个春天,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文艺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强调文艺要为人民和社会主义服务强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的出现A BC D解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中央一方面清算了文艺领域的极“左”路线,另一方面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邓小平提出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推动了文艺工作再次呈现繁荣局面。是表现不是原因。答案B9(xx亳州模拟)回首和透视小学语文教材变迁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现代化定位的顽强努力。下列三幅图片是不同时期使用的语文教材的封面,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C D解析据图中的“国语”及“开明”等信息判断是近代传统的教育读本;据图中“彻底埋葬帝修反”判断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材;据图信息“义务教育”判断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教材。故正确顺序是。答案C10(xx大连模拟)下文摘自某书局发行的教科书前言,据此判断该教科书出版时期为()A19491956年 B19561966年C19661976年 D19781988年解析从材料信息中的“无产阶级”“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新事业”“革命委员会”等,可以判断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科书,故选C。答案C11(xx安徽示范高中模拟)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中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在此讲话的影响下 ()A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B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C我国文艺、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出D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解析B提出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C是在1956年提出的;结合“1977年”并理解材料“必须有知识,有人才”的信息,D说法错误,A为正确答案。答案A121978xx年间,中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该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三个面向”方针的推动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开始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注意时间“1978xx年间”,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确立的时间是1952年,排除。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xx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时间重大成就作用和意义1961年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成为拥有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育成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xx年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1978年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6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1 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xx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中国近现代史下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后两次错失重大机遇的原因。(8分)(2)阅读材料二,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有何特点?并分析主要原因和影响。(18分)解析第(1)题考查中国当时的政治环境对开展工业革命的影响。第(2)题阅读材料,把握关键信息“首次”“第一”“蓬勃发展”“新增产值”说明科技发展的特点。原因注意从政治制度、国家政策和科技工作者的主观努力方面回答。影响可根据科技成果的项目分角度进行归纳。答案(1)第二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西方的殖民侵略;太平天国运动的消极影响。第三次: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左”倾错误影响;“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2)特点:科学技术成果丰硕;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些项目或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科技成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促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4(xx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质检)高考改革成为当今社会热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十名学生,后扩大到一百多名。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1912191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教育中的外国语以英语为主;外国语要旨在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备运用目标语之能力,增进相关目标语知识。193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英语教育的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其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63年,教育部规定英语学习的目的是“初步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78年,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xx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请以“英语_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为题,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2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外语教育的变迁史。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既要灵活作答,又不能脱离题目要求的方向。解读材料,先根据设问方向“英语_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确定观点,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材料论证需要有史实,而史实来源于试题提供的材料或教材中相应的知识,作答时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语言规范简洁。答案示例一:英语学习人群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洋务运动时期,为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创办专门学习外国语言的近代学堂,但学习英语的学生人数很少。清末“新政”时期,出于对外交往的需要,清政府要求中学生和大学生都必须学习英语,学习英语的人数逐渐增多。此后的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学习英语的主体基本上都是学校的学生。20世纪末,英语水平与职称评定挂钩,这意味着学校以外的许多人士也必须学习英语。总体来讲,自清末以来学习英语的人数逐渐增多,反映出我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示例二:英语教育目标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洋务派招收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培养翻译人才。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在大学中开设英语课,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外交人才。民国初年,英语教育的目标是了解并能运用外国的语言文字。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习英语的目标超出了语言文字本身,扩展至学习西方文化。“文革”之前,英语学习的目标局限于阅读书籍。“文革”以后,英语教育的目标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综上所述,我国英语教育目标的变化与国家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示例三:英语教育地位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近代以来,英、法、美、俄等西方列强纷纷侵华,为与列强交涉并学习其科学技术,近代学堂开设众多语种,英语只是其中一种。民国时期,外语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主要语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因为中国实行“一边倒”(倒向苏联)的政策,英语丧失了第一外语的地位。中苏关系恶化后,英语又恢复了第一外语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英语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高考科目。综上所述,英语教育地位的变化反映了百年来我国外交关系的变化。(以上任选其一作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