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每课一练 人民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60999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每课一练 人民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每课一练 人民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每课一练 人民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每课一练 人民版必修11 下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很多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派别很多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2杨成武将军在开国大典和开国大典阅兵式中写道:“开国大典和开国大典阅兵式,给我留下了莫能淡忘的壮观图景”开国大典除了给个人留下壮观图景外,它还标志着()A国民党统治在祖国大陆的彻底结束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C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完成了祖国的统一3“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右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所作的一幅宣传画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着一张崭新的选票,满脸露出无比的喜悦。此宣传画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形成()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村民自治制度5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D落实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71954年全国人大在宪法修改意见中,有代表提出在第三条第三款中“各民族都有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中应补上“也有使用的自由”,宪法将其确定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主要体现了()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力求创新B新中国追求各民族平等C新中国推行百花齐放的方针D我国语言文字丰富多彩8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在社会制度、组织原则方面的不同点。(2)试分析造成材料一、二实践结果差异的政治原因,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总趋势。答案1A2B3B4A5C6C7B8D9(1)社会制度:材料一是资本主义制度,材料二是社会主义制度;组织原则:材料一是三权分立,材料二是民主集中制。(2)材料一: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辛亥革命未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材料二:新中国成立(或民族独立)提供了政治前提,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3)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