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1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练习 人民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58050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1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练习 人民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1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练习 人民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1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练习 人民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1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练习 人民版必修1一、选择题1以下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所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B封建皇权逐步走向强化C中央集权得以加强D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答案】C【解析】题干中左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实行的郡国并行制,而右图反映的是元朝的行省制。由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逐渐得以加强。2(xx济宁一中)汉初察举的名目有孝廉、才艺等、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它反映出当时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品行、才学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依据所学及材料“孝廉、才艺等、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可知,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品行和才能。所以应选A。3(xx肇庆)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 A察举制、三公九卿制B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D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指的是科举制,“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指的则是三省六部制。所以,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科举制、三省六部制。4(xx湛江)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清比例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答案】B【解析】据表格中的信息,两宋和明清时期一部分官员出身于平民及贫寒家庭,这反映了科举制度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B项符合题意;A项与表格主旨不符,C、D两项夸大了科举制的作用。5(xx安徽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官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答案】C【解析】由“推举六名孝廉”可知题中相关的制度是汉朝的察举制,“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说明了察举制的一些弊端,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A项明显不符合材料和史实;B项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是九品中正制的特点,排除B项;“推举”体现的是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排除D项。6(xx潍坊)孙中山说:“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的谏议大夫和清朝的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他认为古代中国的监察谏议制度()A削弱了皇权B利于谏正皇帝的过失C杜绝了腐败D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遇到了君主有过”,官员“也可冒死直谏”,这有利于谏正皇帝的过失,故选B项;封建君主时代,皇帝权力高度集中,官吏的进谏不可能削弱皇权,排除A项;C项“杜绝”过于夸大;皇帝和中央大臣之间的关系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7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A监察官吏B征收赋税C行政管理D笔录政事【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可以说明,御史台职责是监察官吏。8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 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答案】C【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宋代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通过设立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也就是通过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9(xx福建15)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强调集体决议防止大臣专权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答案】B【解析】“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说明A项解读错误;“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说明强调集体决议,因此选B项 ;C项在题干中没有充分体现;“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说明D项解读错误。10“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B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答案】D【解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后出现郡国并行制,在元朝时被行省制度所代替。在这一过程中,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地方行政制度也日趋完善。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度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无美恶,期于适时”这句话的认识。【答案】(1)王族。注重血缘关系,(2)郡县制和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3)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制度要适应社会和时代需求;制度要随社会和时代变迁而革新等。(要紧扣制度与时代关系来回答认识)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二经略安抚使掌一路兵民之事;皆帅其属而听其狱讼,颁其禁令,定其赏罚,稽其钱谷、甲械出纳之名籍而行以法都转运使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凡吏蠹民瘼,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提点刑狱掌察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所至审问囚徒,详覆案牍,凡禁系淹延而不决,盗窃逋窜而不获,皆劾以闻,及举刺官吏之事提举常平司掌常平、义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之法,视岁之丰歉而为之敛散,以惠农民皆总其政令,仍专举刺官吏之事。宋史职官志材料三云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谈迁国榷(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试评述此举的意义。(2)由材料二可知,宋代“路”的常设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地方管理机构的特点。(3)结合上述材料,简述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答案】(1)皇帝、中书和门下两省官员。丞相权力一分为三,且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2)地方权力一分为四,分工明确,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且直属中央。(3)主要特点: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一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其趋势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二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其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丞相制度被废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