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57843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2我国古代用木炭冶炼生铁始于 ( )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3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 六族”。“殷民”指 ( )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4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 )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 C周公东征 D共和行政5“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6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 )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7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 ( ) 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8以夏朝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开端,主要依据是( ) A奴隶主和奴隶两大阶级的形成 B建立了奴隶社会的国家机器 C开始出现了“天下为家”的局面 D奴隶主占有土地和奴隶9“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反映的 ( ) A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阶级的产生 C私有财产出现 D贫富分化严重lO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根本上是因为 ( ) A是生产力进步和发展的结果 B代表了新兴阶级的利益 C是文明朝代开始的标志 D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标志11武王伐纣的性质是 ( ) A商周之间的民族战争 B商周国家间的争霸战争 C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 D奴隶主领导的推翻暴君的斗争12胡锦涛主席一再强调要求党的干部要“勤政爱民。”夏、商、西周三代的衰亡留给我们的主要历史思考是 ( ) “家天下”代替“公天下”是历史的倒退 勤政方能治国爱民才能安邦 夏、商、西周的统治者多无建树 A B C D13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造成这种绝然不同的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 A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地位的变化 D井田制的兴衰14夏、商、西周三代被称为我国“青铜时代”,主要是因为当时 ( ) A最早使用青铜器 B手工业以青铜制造为主 C处于青铜朝代的繁荣时期 D青铜遍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15商和西周农业生产基本上是采用奴隶的集体劳动。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 A奴隶的地位低下 B奴隶主极其残忍 C当时畜力未被采用 D当时工具和技术相对落后16春秋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国家的彻底分裂 B井田制的瓦解 C分封制的动摇 D社会发生着大变革17公元前579年,宋国约集晋楚两大国召开消除战争的弭兵会议。会上晋楚约定:彼此不相加兵,信使往来,互相救难。公元前546年,宋国再次约会晋楚及一些中小诸侯国在宋结盟,盟约规定除齐秦两大国外,各国都要向晋楚进贡。这两次会议表明 ( ) 大国争霸局面宣告结束 大国之间既争夺又妥协中小诸侯国从此免于战祸 晋楚两大国分享霸权 A B C D18以下关于战国商业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 商品以手工业品为主,还有各地土特产品 各地土特产品都在中原市场上交流 以商业为特点的城市大量出现 各诸侯国的国都同时也是商业中心 A B C D19商鞅变法政治上主要的前提条件是 ( ) A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 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C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 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20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农业生产 B限制商业活动 C增强秦国实力 D废除旧贵族特权21从春秋时期管仲的“相地衰征”、鲁国“初税亩”到秦国的商鞅变法,这些变法最大作用和社会后果是 ( ) A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改变了国家的落后面貌 C.使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D不同程度承认土地私有,逐步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22把战国作为我国封建制度确立的时期,主要依据是 ( ) A新兴地主阶级的形成 B出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 C“公田”转化为“私田” D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3推动秦国封建化过程中的根本措施 ( ) A以法律的形式废除井田制,推行私有制 B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D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特权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和改革加速了奴隶社会的解体和封建社会的形成。回答2428题。24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 )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25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 ( ) A内容相同,性质相异 B都废除奴隶制度而确立了封建制度 C都壮大了本国进行争霸斗争的实力 D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26春秋与战国时期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 ) A改革的内容不同 B改革的方式不同 C改革的性质不同 D改革的结果不同27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 ) A生产力迅速发展 B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十分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28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 )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29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下列观点不能体现这一历史特征的是 A.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B公室将卑,大夫则速 C天不变,道亦不变 D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30最能体现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历史现象的是 ( ) A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B逃亡者“耕豪民田,见税什伍”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封建城市的兴起二、非选择题31阅读下列材料: 管仲相齐,提出“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即按土地优劣分等次征税。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公羊传载:“初祝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商鞅变法,在秦国“废井田,开阡陌”。 回答:结合历史背景,概括上述政策出现的原因及影响和作用。上述材料有助于说明哪一历史线索?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予欲善而民善矣。”以上均引自论语 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动。 引自韩非子 回答:(1)材料一中的“礼”,其实质是什么?分析孔子的政治倾向。 (2)材料二和材料三设计的治国方案有何差异? (3)三则材料所体现的思想后来长期成为封建社会的治国思想,其原因何在? 33.墨子说:选择天下贤者,可立为天子。又说: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孟子说: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中人皆日贤;然后而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回答:墨子、孟子的言论涉及到一个什么共同的问题?又有什么区别?分析他们上述主张各自的认识根源。 34阅读下列材料: 在商、周时,工商业都由官府垄断。春秋后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工商业者。战国时的手工业者要“以械器易粟”,农民要“以粟易械器”,都要通过市场进行交换。大小地主剥削来的农产品,也要通过商人换取奢侈品。同时,全国各个地区的土特产,也要通过交换进行沟通。战国时,南方的土特产是木材、矿产、海产和鸟兽等。东方的土特产是鱼、盐等海产品和丝、麻等织品。西方的土特产是犬、马、驼等家畜和枣、粟果树,这四个地区的土特产是相互交流的。 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学院合编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春秋战国的工商业与商、周时的工商业有什么不同? (2)作者认为当时的市场有什么作用? (3)正常来说,战乱会破坏经济,打击生产,但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商业却因战争而勃兴,为什么?试加以说明。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摘自礼记礼运篇 材料二“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摘自墨子 材料三“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而察,则贤焉,然后用之。” 摘自孟子 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两种用人制度各是什么?分别处于何时?(2)据材料二概括墨子的用人主张。 (3)据材料三说明孟子选举贤人的标准和特点。(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各则材料所反映的时代特征。xx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政治答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计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回 31.回答:结合历史背景,概括上述政策出现的原因及影响和作用。上述材料有助于说明哪一历史线索? 32回答:(1)材料一中的“礼”,其实质是什么?分析孔子的政治倾向。 (2)材料二和材料三设计的治国方案有何差异? (3)三则材料所体现的思想后来长期成为封建社会的治国思想,其原因何在? 33.回答:墨子、孟子的言论涉及到一个什么共同的问题?又有什么区别?分析他们上述主张各自的认识根源。 34 (1)春秋战国的工商业与商、周时的工商业有什么不同? (2)作者认为当时的市场有什么作用? (3)正常来说,战乱会破坏经济,打击生产,但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商业却因战争而勃兴,为什么?试加以说明。 35(1)材料一所反映的两种用人制度各是什么?分别处于何时?(2)据材料二概括墨子的用人主张。 (3)据材料三说明孟子选举贤人的标准和特点。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各则材料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高二历史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