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54603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然所谓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乃传子法之精髓,当时虽未必有此语,固已用此意矣。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这表明A宗法制有利于选拔优秀官员 B贵族统治有利于政治垄断C立嫡以长加强了对地方控制 D宗法传子有利于社会稳定【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中国古代的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不是选官制度,故A项错误;贵族统治有利于政治垄断,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立嫡以长是继承制度不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错误;材料“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表明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故D项正确。【答案】D2王符潜夫论考绩:“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名家不相副,求贡不相称,富者乘其财力,贵者随其势要,以钱多为贤,以刚强为上。凡在位所以多非其人,而官听所以数乱荒也。”材料反映出A察举制弊端日益暴露 B孝廉的标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C九品中正制难以持续 D分科取士难以选拔高素质人才【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解析】材料“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表明选官制度是察举制,材料暴露出来的是察举制的弊端,故A项正确;材料“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表明当时的察举制没有依据孝廉的标准,而不是孝廉的标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科举考试采取分科取士,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答案】A3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据材料判断宋朝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商税总量超过农税 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商业发展不受监管【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解析】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材料“宋代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表明商税收入在州郡财政收入中的重要,但不能得出商税总量超过农税,故B项错误;材料“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和“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表明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故C项正确;材料“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表明商业活动受政府监管,故D项错误。【答案】C4苏轼曾形容某种书体说:“(它)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与心。”此书体应该是A行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的发展【解析】行书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笔墨中“行”钟“意”,天真无拘。行书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于心,故A项正确;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隶书结体更为端正整齐,呈秀丽端庄之美。其用笔,如以汉隶为例,主要是横画的变化,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尽情地舒展,呈委婉波状之势,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5中华社会通史明代卷记载:明嘉靖时,何良俊说:“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赋税日增,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重土安迁的观念彻底改变 B出现农村劳动力流失的趋势C田赋增加使农民纷纷破产 D商品经济发展使“游手”增多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解析】农耕社会和宗族思维养成了重土安迁的观念,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土安迁的观念有所变化,但没有彻底改变,故A项错误;出现农村劳动力流失是现象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赋税日增,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表明赋税增加,改农为工商业的人数激增,没有提到农民破产,故C项错误;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去农为商的人数增多,故D项正确。【答案】D61872年申报记载:“上海为商贾辐辏之地,铺户林立,各省趋利之徒已少长咸集,而寒士之谋馆者,亦若以乐土之可居而群贤毕至。”材料表明 A洋务思想兴起,对外商战已成趋势 B商业风气渐开,从业观念渐变C知识逐步贬值,士人社会地位下降 D科举仕途不畅,士人追逐名利【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解析】洋务思想是指中体西用思想,材料没有涉及到,对外商战材料也没有提到,故A项错误;材料“上海为商贾辐辏之地,铺户林立,各省趋利之徒已少长咸集,而寒士之谋馆者,亦若以乐土之可居而群贤毕至”表明晚清重商思潮的兴起,人们经商观念开始转变,故B项正确;知识逐步贬值,士人社会地位下降,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科举仕途不畅,故D项错误。【答案】B7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其主张的意图是A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B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 D防止产生私人垄断资本 【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解析】材料“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表明孙中山的意图是消除资本主义两级分化所造成的贫富悬殊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防止将来再次革命,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故A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罗斯福新政开创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材料“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与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表明私人垄断资本的产生,因此不是防止私人垄断资本,而是防止私人垄断资本的膨胀,故D项错误。【答案】A81917年,刘半农致钱玄同信中说:“文学改良的话,我们已锣鼓喧天的闹了一闹;先生说本是个顽固党。我说我们这班人,大家都是半路出家,脑筋中已受了许多旧文学的毒故现在自己洗刷自己之外,还要替一般同受此毒者洗刷,更要大大的用些加波力克酸,把未受毒的清白脑筋好好预防,不使毒菌侵害进去。”这一论述反映了A提倡建立国民新文学 B知识分子还必须自身改造C主张文学要言之有物 D西方文化要取代传统文化【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材料“文学改良的话,我们已锣鼓喧天的闹了一闹”表明文学改良已经开始,但材料没有提到提倡建立国民新文学,故A项错误;材料“我说我们这班人,大家都是半路出家,脑筋中已受了许多旧文学的毒故现在自己洗刷自己之外,还要替一般同受此毒者洗刷,更要大大的用些加波力克酸,把未受毒的清白脑筋好好预防,不使毒菌侵害进去”表明知识分子要进行自身的改造,故B项正确;主张文学要言之有物,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西方文化要取代传统文化材料没有涉及到,且与事实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9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考点】五四运动【解析】材料“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和材料“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A项正确;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指的是辛亥革命,与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符,故B项错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指的是国民革命,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五四运动不符,故C项错误;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五四运动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10下图选自许涤新、吴承明著作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卷关于1926193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的实际价格和理论价格指数图。对该图表解读正确的是A1929年以后进口商品理论与实际价格的背离说明该时期民族工业生产能力下降B1929年以后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说明该时期民族工业快速发展C1931年以后进口商品价格的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该时期民族工业快速发展D1928年以后出口商品理论与实际价格的背离说明该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放缓【考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采取的措施使得民族资本得到快速发展,1929年以后进口商品理论与实际价格的背离说明该时期民族工业生产能力下降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1929年以后,民族工业由于国民政府采取鼓励发展工业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使得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故B项正确;1931年以后进口商品价格的下降主要原因是世界性经济大危机,故C项错误;1928年以后出口商品理论与实际价格的背离不能说明该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放缓,与史实不符,因为该时期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B111938年4月,国民党将领下达训令:“因为日军在山东省南部中部及江南地区再三惨败,日军不顾将来的利害,企图急遽整理补充河北、山西、山东、江南战线疲惫兵力,并尽力谋求挽回山东省南部的颓势。因此我国忠勇战士,应深深认识敌军目前正在困境中,全军须协力一致完成其任务,以求最大的战果,为民族独立及抗战大使命尽全力。”该训令的背景是A日军在华北战场陷入进退两难境地 B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日军C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D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考点】抗日战争【解析】日军在华北战场陷入进退两难境地是在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故A项错误;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日军是在战略相持阶段,与训令的背景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因为日军在山东省南部中部及江南地区再三惨败”表明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故C项正确;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后,故D项错误。【答案】C121954年1月9日,周恩来在日内瓦发表声明,除坚决主张恢复关于朝鲜政治会议问题的双方会谈外,同时指出:“从朝鲜问题看到亚洲方面一些迫切的国际问题,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必须由各有关大国举行协商来加以审查和解决的阶段。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于苏联政府主张召开法国、英国、美国、苏联、中国五大国会议以审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措施的建议,表示完全的支持。”这表明A国际局势完全被大国操纵 B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五大国的行列C国际上意识形态斗争激烈 D中国主张用对话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解析】材料“周恩来在日内瓦发表声明,除坚决主张恢复关于朝鲜政治会议问题的双方会谈外,同时指出”表明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不能表明国际局势完全被大国操纵,故A项错误;1954年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声明,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但不能表明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五大国行列,故B项错误;国际上意识形态斗争激烈,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于苏联政府主张召开法国、英国、美国、苏联、中国五大国会议以审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措施的建议,表示完全的支持”表明中国主张用对话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故D项正确。【答案】D13十二铜表法第三表规定:“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六十日。在此期内,债务人仍可谋求和解;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三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定的金额。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该材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A注重证据,公平正义 B注重程序,灵活性强C注重形式,保护平民 D注重执行,条文清晰【考点】罗马法【解析】注重证据,公平正义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材料考虑到了多种情况,不是灵活性,而是实用性强,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做法一方面保护了债权人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另一方面也注重保护债务人的权益,这表明罗马法尽可能的维护当事人的权益,不是保护平民的利益,故C项错误;材料“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六十日。在此期内,债务人仍可谋求和解;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三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定的金额。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规定的比较详细,尽可能的考虑双方的利益,条文清楚,便于执行,故D项正确。【答案】D14“鉴于议会议院的议员选举办法存在弊端,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宜扩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人数拥有或租有任何住宅、仓库、账房、商店或其他房屋得有权选举该城市或城镇选区一名或数名议会代表假如他在当年7月底之前12个月中接受教区赈款或其他救济金,依照目前议会法之规定,他丧失了选举议会代表的资格。”这说明当时英国A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 B议会立法增加了中小城镇的议员议席C对选民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D“微不足道的选区”选民选举权被剥夺【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材料规定了选民选举议会代表的资格,与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政权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于议会议院的议员选举办法存在弊端,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表明不是增加中小城镇的议员议席,故B项错误;材料“拥有或租有任何住宅、仓库、账房、商店或其他房屋得有权选举该城市或城镇选区一名或数名议会代表假如他在当年7月底之前12个月中接受教区赈款或其他救济金,依照目前议会法之规定,他丧失了选举议会代表的资格”表明对选举议会代表的资格有严格的财产限制,故C项正确;材料“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产生议员之权利”表明是剥夺其产生议员的权利,不是剥夺选民选举权,故D项错误。【答案】C15意大利学者米兰多拉写到:“世界一旦建成,造物者则希望有人赞赏他的杰作因此,他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否定上帝的绝对权威 B仍然坚持上帝造人的学说 C相信理性使人性升华 D崇尚理性主义及独立判断【考点】文艺复兴【解析】材料“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强调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自己的形象,因为人是有理性的,人可以经过努力变得与上帝一样神圣,否认上帝的绝对权威,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世界一旦建成,造物者则希望有人赞赏他的杰作因此,他创造了人”表明仍坚持上帝造人的学说,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表明理性使人升华,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崇尚理性及独立判断是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的内容,材料内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言论,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16下图是依据徐滨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农业工人的工资与生活水平制作的英国小麦每夸特价格波动图,影响图中小麦价格波动的原因,可能是A1751年后英国农业工人工资大量增加 B1767年后英国的殖民地减少C1800年前后大量农产品成为工业原料 D1821年后农业机器普遍使用【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农业工人的工资随着农产品价格提高逐渐增加,故A项错误;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所以1767年后英国的殖民地减少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所需原料逐渐增加,1800年前后小麦的价格最高,就是由于大量农产品成为工业原料,故C项正确;二战后,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农业机器普遍使用,故D项错误。【答案】C1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这说明当时德意志帝国A国王权力不受任何制约 B皇权一定程度受制于联邦议会C是邦联制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D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民主原则【考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材料“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表明国王的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故A项错误;材料“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表明皇权一定程度受制于联邦议会,故B项正确;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实行联邦制,故C项错误;材料“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只能说一定程度受联邦议会的制约,不能达到制衡的效果,故D项错误。【答案】B18下图为苏联1公担稞麦可交换的物品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集体农庄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B工业发展快导致农业严重滞后C农产品低成本制约了价格上涨 D农业劳动转为工业发展的资金【考点】“斯大林模式”【解析】上图从1928年到1952年苏联1公担稞麦交换的印花布和砂糖变化很大,大幅度减少,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故A项错误;工业发展快与农业严重滞后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B项错误;上图反映的是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价格差拉的越来越大,而不是农产品低成本制约了价格上涨,故C项错误;上图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价格差拉的越来越大,是斯大林执政时期实施农业集体化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资金和原料的结果,牺牲农业来支持发展工业,故D项正确。【答案】D19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贸易自由化,打破贸易壁垒,开辟国际贸易市场,发动了一场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这说明了A世界经济规则完全由发达国家制定 B欧美国家企图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C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占有优势地位 D全球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解析】材料“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贸易自由化,打破贸易壁垒,开辟国际贸易市场,发动了一场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表明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世界经济规则的制定,而不是世界经济规则完全由发达国家制定,故A项错误;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世界经济规则的制定,就是企图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占有优势地位不是“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要说明的问题,故C项错误;全球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材料没有涉及到全球贸易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故D项错误。【答案】B20剑桥艺术史中提及某一画家的作品时说:“(他的画)却表明:在某种意义上,经验超越现状,引向追忆,哪怕仅此而已也罢。尽管他指望观众还能看出更深层的含义。” (正如画家所述)那从水闸流出的潺潺水声、柳树、纤细的栏杆,还有砖砌的建筑物,我爱这样的事物只要我能作画我就会不停的描绘这样的地方,绘画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表达情感的另一种语言。”下列作品与该画家的作品风格一致的是 A B C D【考点】19世纪以来世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碰撞与冲突;打破隔离的坚冰;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解析】材料“绘画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表达情感的另一种语言”表明该作品的风格是浪漫主义风格,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风格,故A项正确;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现实主义,与材料描述的画家浪漫主义风格不符,故B项错误;日出.印象是印象派绘画,与材料描述的画家浪漫主义风格不符,故C项错误;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立体派绘画,与材料描述的画家浪漫主义风格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60分。其中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5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12分)道德观是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不同,学者对道德观的看法则有了新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代而实八姓,其三出于丐养。盖其大者取天下,其次立功名、位将相,岂非因时之隙,以利合而相资者邪!欧阳修新五代史材料二 大凡自正心诚意以及乎天下,则其本领便大。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仁义礼智,性之大目,皆是形而上者,岂可分也!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于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顾炎武日知录道无定体,学贵适用,奈何今之人执一以为道,使学道与事功判为两途。事功而不出于道,则机智用事而流于伪;道不能达之事功,论其学则有,适于用则无,讲一身之行为则似是,救国家之急难则非也,岂真儒哉!黄宗羲全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五代时期社会存在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材料二中朱熹提出什么观点?(5分)(2)材料三中,明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继承发展的社会背景。(3分)【考点】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魏晋至隋唐“三教合一”潮流【解析】(1)第一小问问题,据材料一“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得出社会动荡;道德沦丧;第二小问观点,据材料二“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仁义礼智,性之大目,皆是形而上者,岂可分也!”结合时代背景得出重建道德秩序;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第一小问继承,据材料三“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得出用廉耻约束自己行为,道德修养应与家国天下相联系;第二小问发展,据材料三“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于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和“事功而不出于道,则机智用事而流于伪;道不能达之事功,论其学则有,适于用则无,讲一身之行为则似是,救国家之急难则非也,岂真儒哉”得出把学术研究、道德修养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效果统一起来。 (3)社会背景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得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程朱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答案】(1)问题:社会动荡;道德沦丧(伦理崩坏)。(2分) 观点:重建道德秩序;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3分) (2)继承:重视自身道德修养(用廉耻约束自己行为);道德修养应与家国天下相联系。(2分) 发展:把学术研究、道德修养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效果统一起来。(2分) (3)背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程朱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3分)22(13分)建国后,价格制定机制的演变印证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调节作用,是说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计划。在我国,还存着商品生产,价值规律还起作用。计划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计划第一,价格第二”。毛泽东文选第七卷(1957年)材料二 1985年以来,形成了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形式。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 指导性价和市场价所占比重占到70%以上, 在农民出售的农产品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达到52%,工业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中市场调节的比重占到37%左右。李凤瑞、万国庆对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回顾与思考材料三 全国抽样调查12个钢厂的自销率与产量增长率 单位:%钢厂自销率平均自销率产量增长率平均产量增长率排名前6位0782 96-1098580-932排名后6位1034187823069731438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调查研究组改革:我们面临的挑战与选择(1985年10月)上世纪80年代因为改革进展太慢,于是给寻租活动形成了很大空间。物资分配体制和物资价格的双轨制,使得“官倒”通过倒买倒卖能够从中获利。当时生产资料、物资是双轨制,一部分是计划调拨的,另外一部分是通过市场的。计划调拨的部分是计划价格,通过市场的是市场价格,在物资紧张的情况下,两个价格就拉得很大。吴敬琏政府与市场材料四 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都在供给侧,都在企业和市场侧,市场中的企业是提升技术的主体,市场中的企业和微观经济单位是资源组织方式的创新主体。供给侧根本不需要管理,而且想管也管不了。如果生产能力确实改进而提高,供给将自动创造需求。新技术、新产品必然有新的需求与之对应,就像一款新上市的智能手机,价格高出其它手机几倍,还出现排队抢购的现象,否则就不是创新了,需求不足的现象只发生在旧产品的能力扩张上。换言之,过剩产能的实质是创新能力的欠缺。许小年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以供给侧改革开拓创新空间(xx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商品价格产生的方式和经济基础。(2分)(2)据材料二结合并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价格双轨制产生的主要因素。(4分)(3)据材料三分析价格双轨制产生的影响。(3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四中智能手机热卖的社会因素。(3分)这体现了什么经济学原理?(1分)【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解析】(1)第一小问方式,据材料一“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调节作用,是说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计划”得出是计划也就是国家定价;第二小问经济基础,结合所学知识,计划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据材料二“1985年以来,形成了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形式”,结合时代背景,得出价格双轨制产生的主要因素有: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据材料三的表格分析得出价格双轨制的积极影响是调动了个人和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据材料三“上世纪80年代因为改革进展太慢,于是给寻租活动形成了很大空间。物资分配体制和物资价格的双轨制,使得官倒通过倒买倒卖能够从中获利”得出价格双轨制的消极影响是出现“官倒”等腐败现象;产生了不公平竞争。 (4)第一小问社会因素,据材料四“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都在供给侧,都在企业和市场侧,市场中的企业是提升技术的主体,市场中的企业和微观经济单位是资源组织方式的创新主体”并结合时代背景得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减少对市场的干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第二小问原理,结合经济学知识,从供需关系上分析得出供给创造需求。【答案】(1)方式:国家定价(行政命令)。(1分) 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1分) (2)因素: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任答4点,每点1分,共4分) (3)影响:调动了个人和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出现“官倒”等腐败现象;产生了不公平竞争。(3分) (4)因素: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减少对市场的干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3分) 原理:供给创造需求。(1分)23(15分)一个国家(集团)的国际地位,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尼克松中心国家安全计划主任彼得罗德曼撰文指出:“看来美国人非常得意的单极阶段在其他地方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庆贺。世界其他多数大国,甚至包括美国的友邦, 都把抗衡美国势力作为对外政策的主题。实际上,它们在这方面的努力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的一个主要趋势。参考消息 (2000年7月25日)材料二 90 年代美国的克林顿政府明确将“经济安全”列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三大支柱之首,在美国历史上首次把经济外交提到美国全球战略的高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强化美国的经济外交力度。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也明确提出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在大国关系中积极拓宽和深化经济交流与合作。 李长久经济外交: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三 俄著名历史学博士阿列克谢阿尔巴托夫在xx年撰文说“俄在21世纪不会起重大作用”,他分析五极的经济实力,认为五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美占21%,欧盟占21%, 日本占8%, 中国占7%, 俄只占17%。张中云政治多极化发展的若干问题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认为其国际地位是什么。“其他多数大国”认为自己在当今国际中起何种作用?(2分)(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指出中美两国对外政策的目的。这体现了什么原则?(3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就“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关系”进行论证。(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解析】(1)第一小问是什么,据材料一“看来美国人非常得意的单极阶段在其他地方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庆贺”得出美国想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霸主;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一“世界其他多数大国,甚至包括美国的友邦, 都把抗衡美国势力作为对外政策的主题。实际上,它们在这方面的努力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的一个主要趋势”得出他们认为可以抗衡美国。 (2)第一小问目的,据材料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也明确提出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在大国关系中积极拓宽和深化经济交流与合作”得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第二小问美国的目的,据材料二“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强化美国的经济外交力度”得出开拓海外市场;第三小问原则,从中美两国的外交目的得出外交原则是维护国家利益。 (3)首先要分析经济发展和国家国际地位的关系,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提炼观点,国家国际地位的提高取决于该国的综合国力,结合二战后的史实进行论证,美国和苏联分别成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头号强国就是两国综合国力的强大,日本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是由于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反之,国家国际地位的提高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结合二战后史实进行论证,美国凭借资本主义的头号强国在二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对外扩张,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的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答案】(1)地位:世界霸主。(1分) 作用:可以抗衡美国。(1分) (2)目的:中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1分) 美国:开拓海外市场。(1分) 原则:外交政策为经济建设服务。(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利益)(1分) (3) 论点 论据 国家的国际地位取决于经济实力(综合国力) (1分) 二战后,美苏经济、军事实力膨胀,成为两极(分别成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霸主); 1967年,欧共体成立后,经济实力增强,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加强在政治上的联合);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1993年,欧盟成立后,随着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内经济不断好转,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任答2点,每点史实1分,评价1分,共4分。只有史实,没有观点,最高不超过2分) 国际地位提高有利于经济发展(1分)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建立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使美国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加入世贸组织,在大国关系中积极拓宽和深化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每点史实1分,评价1分,共4分。只有史实,没有观点,最高不超过2分) 24(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村社在俄国农村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俄国村社历史悠久,它是俄国社会最具特色的社会组织形式。千余年的村社发展史凝结出一种以集体主义、平均主义为典型特征的村社文化,而这种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平均主义的思想意识构成了俄罗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并深刻地影响着俄国社会的发展。俄罗斯地广人稀,多沼泽、多森林和少宜耕地;气候条件恶劣,农民经常面临破产的危险,所以以集体劳动为表现形式的村社在俄国得以长期存在。王彦敏俄国现代化艰难启动的文化因素探析材料二 到19世纪上半叶,规范农民行为的原则巩固了村社的生活制度,保证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维护了社会秩序和个人关系,以维护农民已有的权益并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准。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农民对能使明天更美好的发展变化丝毫不感兴趣。19世纪60年代的改革给领地农民的处境带来了新的变化:农民不仅摆脱地主的统治获得了自由,社会因素则日渐提高。一个人是否有威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经济状况,他所担任的公职、所受的教育、同颇具影响力的人们的关系及其个人能力。就对财富的崇拜而言,便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富裕农民受人尊敬,常有人前去讨教,他们本身也都自以为是。俄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材料三 农民从农奴的统治下解放出来,都无法摆脱村社的宗法制束缚,村社仍通过连环保将农民限制在村社内,农民事实上难以自由地向外流动。诚然,村社内部也存在着民主成分,村社领导机构通常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村社会议决定。罗爱林试析村社制度对俄国社会的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俄国村社产生的原因及形成的村社文化特征。(3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改革“带来了新的变化”的表现。概括指出改革前后村社农民观念的变化(5分)(3)据材料三分析村社组织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2分)【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俄罗斯地广人稀,多沼泽、多森林和少宜耕地;气候条件恶劣,农民经常面临破产的危险,所以以集体劳动为表现形式的村社在俄国得以长期存在”得出自然条件恶劣;第二小问特征,据材料一“千余年的村社发展史凝结出一种以集体主义、平均主义为典型特征的村社文化,而这种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平均主义的思想意识构成了俄罗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并深刻地影响着俄国社会的发展”得出集体主义、平均主义。 (2)第一小问表现,结合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得出农民获得了法律上的自由的,农民通过赎买可以获得了一块份地,农民受村社控制;第二小问变化,据材料二“农民对能使明天更美好的发展变化丝毫不感兴趣”和材料二“农民不仅摆脱地主的统治获得了自由,社会因素则日渐提高。一个人是否有威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经济状况”得出由维持现状到追求社会财富。 (3)据材料三“村社内部也存在着民主成分,村社领导机构通常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村社会议决定”得出村社的民主管理,促进了基层民主化进程,据材料三“农民从农奴的统治下解放出来,都无法摆脱村社的宗法制束缚,村社仍通过连环保将农民限制在村社内,农民事实上难以自由地向外流动”得出不利于资本主义获得自由劳动力。【答案】(1)原因:自然条件恶劣。(1分) 特征:集体主义;平均主义。(2分) (2)表现:农民获得了法律上的自由的;农民通过赎买可以获得了一块份地;农民受村社控制。(3分) 变化:由维持现状(对发展不感兴趣或追求稳定)到追求社会地位(社会财富)。(2分) (3)有利:村社的民主管理,促进了基层民主化进程。(1分) 不利:不利于资本主义获得自由劳动力。(1分)25(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述】农民革命是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一生高度重视农民革命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贫农)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到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农民问题只是一个贫农问题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材料二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材料三 在土地改革过程中,毛泽东非常强调“普遍发动群众”、“整顿基层组织”作为土改的第一个阶段和“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反对恩赐,实现“土地还家”。这种改革,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而是通过推翻旧政权,代之于人民政权,彻底砸碎旧秩序,重构了中国几千年的农村社会结构。我们已经在北方约有一亿六千万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要肯定这个伟大的成绩。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 龚云毛泽东与中国农民问题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对农民革命问题的主要认识。(2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有了哪些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主要依据。(5分)(3)材料三中毛泽东认为应如何引导农民革命?这一策略对中国革命有何重大作用?(3分)。【考点】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析】(1)据材料一“(贫农)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得出认识:要重视农民中的贫民阶层(贫农);贫民是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 (2)第一小问哪些发展,据材料二“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得出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农民阶级是推动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综合材料一、二得出依靠对象的扩大,从贫民阶层扩大到农民阶级;第二小问主要依据,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并结合斗争实践得出依据:中国是半殖民地社会(国情);井冈山斗争的实践。 (3)第一小问如何引导农民革命,据材料三“在土地改革过程中,毛泽东非常强调普遍发动群众、整顿基层组织作为土改的第一个阶段和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反对恩赐,实现土地还家”得出发动群众;整顿基层组织;土地改革; 第二小问重大作用,据材料三“重构了中国几千年的农村社会结构。我们已经在北方约有一亿六千万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要肯定这个伟大的成绩。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得出重建了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得到农民支持,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答案】(1)认识:要重视农民中的贫民阶层(贫农);贫民是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2分) (2)发展: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农民阶级是推动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依靠的对象从贫民阶层扩大到农民阶级;(3分) 依据:中国是半殖民地社会(国情);井冈山斗争的实践。(2分) (3)引导:发动群众;整顿基层组织;土地改革。(任答一点,共1分) 意义:重建了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得到农民支持,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2分)南京市xx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DACADBABA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DCDCBDB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60分。其中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5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21(12分)(1)问题:社会动荡;道德沦丧(伦理崩坏)。(2分)观点:重建道德秩序;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3分)(2)继承:重视自身道德修养(用廉耻约束自己行为);道德修养应与家国天下相联系。(2分)发展:把学术研究、道德修养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效果统一起来。(2分)(3)背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程朱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3分)22(13分)(1)方式:国家定价(行政命令)。(1分) 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1分)(2)因素: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任答4点,每点1分,共4分)(3)影响:调动了个人和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出现“官倒”等腐败现象;产生了不公平竞争。(3分)(4)因素: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减少对市场的干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3分)原理:供给创造需求。(1分)23(15分)(1)地位:世界霸主。(1分) 作用:可以抗衡美国。(1分)(2)目的:中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1分)美国:开拓海外市场。(1分)原则:外交政策为经济建设服务。(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利益)(1分)(3)论点论据国家的国际地位取决于经济实力(综合国力)(1分)二战后,美苏经济、军事实力膨胀,成为两极(分别成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霸主);1967年,欧共体成立后,经济实力增强,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加强在政治上的联合);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1993年,欧盟成立后,随着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内经济不断好转,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任答2点,每点史实1分,评价1分,共4分。只有史实,没有观点,最高不超过2分)国际地位提高有利于经济发展(1分)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建立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使美国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加入世贸组织,在大国关系中积极拓宽和深化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每点史实1分,评价1分,共4分。只有史实,没有观点,最高不超过2分)24(10分)(1)原因:自然条件恶劣。(1分)特征:集体主义;平均主义。(2分)(2)表现:农民获得了法律上的自由的;农民通过赎买可以获得了一块份地;农民受村社控制。(3分)变化:由维持现状(对发展不感兴趣或追求稳定)到追求社会地位(社会财富)。(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