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史料、史观与史论研习》专项训练三 史料概括.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51714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史料、史观与史论研习》专项训练三 史料概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史料、史观与史论研习》专项训练三 史料概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史料、史观与史论研习》专项训练三 史料概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史料、史观与史论研习专项训练三 史料概括概括的程序从归纳过程来看,一段史料一般要经历三个过程:从局部到整体、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要运用两种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在概括的过程中,第一个环节至关重要,要揭示纷繁复杂的历史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简洁、精确的语言进行全面的概括。后面两个环节分别从整体观照局部,修正对局部信息的理解;从局部观照整体,完善此前的概括。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就可以实现认知上的螺旋式上升,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随着概括能力的提高,后两个环节可以直接删减。在材料题中,每段史料或每组史料有一个主旨,每则材料均有一个中心,整组材料就是由这个中心观点整合起来。把握了材料主旨,意味着了解了每则材料在整个材料中的地位,进而更能理解每则材料信息的确切含义。2、 典型考题【典题1】(xx年全国新课标二卷30题)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简析】这道题综合考查了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概括的过程:1.局部。这一环节需要提取有效信息。这段材料的有效信息有:湖北省政府土地改革的背景是抗日战争,内容是“减租”,实施效果是“有一定成效”,土地改革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认可。2.整体。从局部到整体,要求对材料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归纳出材料主旨。在分析信息关系的时候要注意表示转折意义的“但”,表示转折意义的复句往往强调后者,因而在概括的时候需要分清主次。该学着通过转折关系表达自己对国民党中央的态度表示遗憾。这句话可以概括为:“国民党中央对湖北省土地改革的举措未表示肯定。”第三、四个环节分别是从整体到局部和从局部到整体相互观照,发现该概括基本准确概括了史料的主旨,故这两个环节可以省略。根据如上概括,再要进行推理就容易多了。A项错误,未肯定并不意味着支持;B项错误,未肯定不等于阻止,因为还存在未置可否,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C项偷换概念,国民党中央未肯定这次改革,并不意味着没有能力阻止。国民党中央未肯定土地改革,表明它的态度,它希望维持生产关系的现状,因而D的表述正确,故选D。三、沙场点兵一、选择题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2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记载“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由此可知A重商已成为明清时期社会共识 B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儒家思想在当时失去正统地位 D明清时期商人地位远远高于儒生3晚晴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曾说:“舍富强之本图,而怀欲速之心以急责之海上,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据此判断郭嵩焘批判的派别及理由是A.顽固派,抵制学习西方B.洋务派,治国方略上坚持“中体西用”C.维新派,坚持与西方商战D.革命派,要求武力推翻清政府4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 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5.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6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7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指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据此,毛泽东旨在A肯定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 B赞扬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贡献C突出游击战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 D高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8“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旧中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B新中国之初打破资本主义阵营C新中国游离于世界外交舞台之外 D新时期中国真正融入了世界9“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这段材料反映出雅典社会的情况是 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决策机构法律制度完善 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A B C D10.新全球史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对“这项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缓解了政府的财政问题 B有利于社会的稳定C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11“(20世纪30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收到了严重的剥削”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A脱离现实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C引进资本主义,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 D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12“英国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当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该项改革的意义包括令行政权逐步转移至内阁手中 让民主主体扩大至普通公民以和平方式削弱贵族保守势力 使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更多政治权利A B C D13“任何政府侵犯了人民的权利,人民便可以不承认它,而且有理由起来推翻当权的统治者,夺回自己的权利。人们以暴力推翻封建暴君的专制统治,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该学说的影响不包括A彻底否定了君主制 B动摇了封建主义的根基 C成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旗帜D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14199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15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商品不能废除,价值范畴、价值规律应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应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即真正的市场规律来自发调节生产。”该观点体现出当时中国A市场经济理论已然引发初探 B左倾错误弥漫阻滞探索进程 C计划经济理论尚未付诸实践 D三大改造明确经济整改方向16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A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D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17.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不结盟运动一开始就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首要任务B不结盟运动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D独立而艰苦的道路是指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8如果要给右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B从欧共体到欧盟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19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20.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专项训练三1.D。君主统治民众,有战争时让民众以死报效国家,国家太平则让民众使尽全力创造财富。要达到这一目的自然需要国家的强制力。A项与题干意思不符,也不能达到此种目的;B项缺乏信息支持;C项意为爱惜民力,与题干表述不符;故选D。2. B.题干材料是一个表示解说关系的句群,后一句是对前一句的解释说明。贾人与士人之间相互转化体现了在商业繁荣冲击下人们观念的变化。A项属于偷换概念,商业影响增强并不意味着重商成为社会共识。重商是部分士人的选择,该选项以偏概全;B项正确;C项错误,民间弃儒不等同于官方弃儒,这属于偷换概念。D项错误,偷换概念,商人经济地位较高并不意味着政治地位高,事实上,抑制商业发展、歧视商人仍然是统治者的主流思想。故选B。3. B。题干材料采用文言文史料,可以概括为:发展军备而忽视经济是本末倒置。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郭嵩焘对洋务派持批评意见。A项错误,顽固派反对向西方学习;B项正确;C项错误,郭嵩焘与维新派观念一致;D项错误,缺乏相应的信息支持。故选B。4. D。题干材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句群,强调后一句子。后一句又是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条件关系的复句强调条件的重要性。因而概括的时候要凸显关键信息“轮船未抵达重庆以前”。材料主旨可以概括为:李鸿章以外国轮船尚未抵达重庆为由拒绝了英国的要求。A项错误,属于偷换论题;B项理解与李鸿章本意恰好相反;C项缺乏信息支持。故选D。5. C。首先认真阅读题干,这段话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点明社会问题的重要性;第二层次指出要为解决社会问题进行制度设计;第三层次指出平均地权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很显然,最后一句话才是最关键的,整个材料可概括为,孙中山认为平均地权是化解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其次,逐一辨析题支。A项犯了相互矛盾的错误。材料讲解决社会问题正当其时;而A项认为无法解决社会问题。B项与材料中的第一个层次内容相悖。C项表述正确。D项表述错误,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均土地。平均地权主要指平均土地的收益权,并不触动土地的所有权。故选C。6. 题干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两个分句总的意思是有限度地学习俄国。A项错误,孙中山借鉴的是苏俄的革命精神,代议制度指的是西方的民主制度,张冠李戴;B项与苏俄的社会主义制度背道而驰,未能体现 “以俄为师”;C项正确;D项与“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主张不符。故选C。7. A。题干史料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强调条件的重要性,即表述重点在于“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故选A。B、C和D属于偷换论题,与题干内容完全脱离。8. D。题干材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强调后一信息,即中国与世界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其他三个选项均强调第一个分句的信息,故选D。9. B。题干材料是一个表示解说关系的句群,后一分句是前一分句的解释说明。后一分句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转折复句强调后一信息,因而该材料可以概括为:雅典城邦大事由民众决定。体现这一主旨的是,属于偷换论题,游离于材料主旨之外。10. D。题干材料是一个表示解说关系的句群,后一分句是对前一分句的解释说明。该材料可以概括为:这项制度目的在于平均分配土地。A项正确,小农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着,小农拥有土地,国家的赋税收入就有了保证;B和C正确;D项错误,中国古代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努力大多失败,用词不当,用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比较稳妥。故选D。11. D。题干材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强调后一信息,即苏联的农民受到了严重剥削。辨析题支,D项和题干主旨高度吻合。12. D。题干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可以概括为:英国议会改革使更多人拥有的选举权。属于偷换论题,题干谈选民范围扩大,选项谈权力运作的改变;属于偷换概念,人为地扩大了选民的范围,事实上这次新增加的选民主要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改革的雨露还没有润泽到穷人。其他两个选项正确,新增选民必然减少贵族的话语权。故选D。13.A.题干材料是一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句群,从政府和民众两个角度表达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A项错误之处在于表述过于绝对,且偷换论题,题干否定的是封建暴君而非一切君主。故选A。14. D。概括材料须坚持全面性原则。这种经营方式有三个特点:限制减少、独立经营、政府所有。A项错误,属于偷换概念,减少限制不等于放弃干预。B项错误,该公司政府所有;C项缺乏信息支持;D项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15.A。 题干材料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句群,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应该发挥市场的作用。A符合题干主旨。B项偷换论题,题干谈发挥市场的作用,选项谈左倾错误。C项错误,一五计划已于1957年完成。D项时间不符,三大改造完成于1956年。故选A。16. B。题干材料具有摘编性质,它的主旨显然是最后一句:化解危机不能反应过度。A项属于偷换论题,与化解70年代的经济危机无关。B项正确,70年代的经济危机来临,美国加大政府干预力度,结果出现了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失灵。该经济学家建议是政府对经济干预力度不宜过大,应该适度。削减国有化比重正是减少政府干预的表现,因而选项与题干信息相吻合。C项和D项是加强政府干预经济力度的表现,排除。故选B。17.D。题干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可以概括为:“以追求民族独立、反对两极对峙为使命的不结盟运动将会走上一条艰苦的道路”。A项表述不够精确,铁托在表述中是将民族独立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反对美苏霸权主义。B项不符合逻辑,材料阐述了不结盟运动的初衷: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但选项讲的是不结盟运动的影响,这是典型的文不对题。C项错误与B项类似,这道题考查的是概括能力,选项回答的是不结盟与世界格局之间的关系,缺乏逻辑上的联系。D项表述正确。民族独立意味着反对大国控制,意味着反对霸权主义。故选D。18. C。图文材料概括时要注意文字信息,文字信息往往表达了漫画作者的主要观点。从材料看欧洲分裂成两个部分,西欧是美元影响的区域;东欧是社会主义控制区域。文字“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联系美元的标志,这显然是美国人的口吻,美国想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并与苏联对抗。A项错误,北约、华约是政治军事组织,无法涵盖美元这一信息。B项错误,欧盟建立的背景是苏联解体,显然与漫画信息不相符合。C项正确。D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这将是一幅完整的、统一的图景,而不是分裂的欧洲。故选C。19. A。题干材料具有摘编性质,是一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句群,可以概括为:美国是一个不能主宰世界的超级大国。A项符合题干信息;B项未体现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C项未能体现美国并不能主宰世界这一事实;D项为体现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故选A。20. B。题干材料是一个表示解说关系的句群。后一分句是对前一分句观点的解说。概括的时候要注意对前一分句的研究。第一分句是一个表示转折的复句,转折关系往往强调后一信息,即经济全球化不是福音,具体表现为日益增长的财富未能在全球合理分配。其他选项均未能揭示材料主旨。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