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50946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试卷综析】本套历史试题在总体格局上与高考保持相对稳定,但在细节上稍有变化。从考查内容来看,试题涵盖面较广,各部分比例较为平衡。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古代史部分虽然所占分值相对较小,但它却是对近现代史作出准确理解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其地位依然非常重要。从命题思路来看,试题既注重历史知识的考查,更注重史学基本方法的运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考生价值观的考查。从两道主观题的试题设计中可以看出,如果考生在答题时不从材料出发、不具备基本的论证逻辑而只是简单照搬教材中的某个结论,其得分将受到较大影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宗法制应分封制需要而产生B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周与商朝一大区别C王国维盛赞周的政治制度D宗法制下,周分封的对象局限于本宗亲族【知识点】早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答案解析】B 解析:由“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可知,A项因果关系说法错误,D项依据所学说法错误,C项“盛赞”没有依据,错误,B项依据题干“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可知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题时既要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又要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2、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A清静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的兴起【答案解析】C 解析:题干信息“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表明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百姓都伸长脖子期待他来解救了,该思想家推崇仁政治国,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解题时抓住关键信息“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进行分析即可。3、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A维护了社会公平 B有利于专制统治C促进了文化融合 D加强了民族团结【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科举制【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意在强调科举制既有利于专制集权又有利于文化融合。ABD项俱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解题时排除与材料信息无关选项,同时抓住题干关键信息“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即可。4、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该材料说明唐朝A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水陆交通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知识点】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信息“舟航所聚千轴万艘”描绘了发达的交通运输业,“交货往来,昧旦永日”则是指商业发达货物交流的场景,A项以偏盖全,错误;B项“忽略海外贸易”不能在材料中体现;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排除与材料信息无关选项即可。5、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三代的用人制度是世袭的 B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C宋明时期的用人制度是相对公正的 D后世用人以公开始于宋明时期【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答案解析】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说明秦汉以后中国的用人制度逐渐走向公正,尽管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但较之三代世袭制却较为公正,宋明时期用人制度已经完全实现由私向公的转变,尽管存在缺憾但已足够公正,故D错误,ABC符合题干信息。【思路点拨】选官制度对今天的考试制度及东西方文官选拔制度有较大影响,复习时希注意。6、历史学家指出:中国人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在这种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意识指导下出现的最早的实践活动是A民族工业兴起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知识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近代化【答案解析】B 解析:材料“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可排除CD两项,题干要求“最早实践活动”应为洋务运动,A项出现在洋务运动之后,故本题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现与再认。答题时抓住题干关键词“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和“最早实践”即可。7、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入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A娱乐大众 B报道国内外大事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知识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答案解析】D 解析:根据题干中“贵乎信息流通”说明,其目的是传播商业信息。故选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答题时抓住题干关键句“贵乎信息流通”即可。8、右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 年 (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 结构变化述论编制)。由此可以推知清朝 在此期间A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商业、晚清经济结构变动【答案解析】A 解析:题干图示中“田赋、关税、厘金和盐税”表明晚清税收结构的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是列强侵华导致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故A正确。材料只是反映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无从反映税收总量下降,B错误;田赋一直存在,说明国家没有放弃传统税收模式,C错误;D项在图中无法体现,D错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能力,答题时需从图片文字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给选项进行分析,排除错误选项即可。 9、“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的这句话表明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知识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信息“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表明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故C正确。ABD项无法从材料信息中体现,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能力。10、右图为外国在华纱厂拥有纱锭数示意图,相关数据表明 A列强资本输出卷土重来 B中国民族工业濒于破产 C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列强侵华、资本输出【答案解析】A 解析:C与事实不符,近代史上自然经济始终存在,其完全解体是在新中国成立后;BD无从体现;结合所学知识,1918年一战结束,欧洲列强势力卷土重来,因此选A。【思路点拨】历史学科“图表型”选择题是以历史图片、图表等作为载体而命制的一种重要题型。是以历史图片、数据的形式来“图说历史”的一种重要形式。该题型情景新、信息量大,可考查问题多、角度多,比纯文字表达更具有说服力,易把庞杂的内容化繁为简,更能够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历史的本质。同时,能深入考查同学们的阅读思维、文字表达、逻辑论证和创造性认识等多方面的能力。11、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巨大的成就”获得的主要原因是A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B国民革命军建立 C广大工农群众支持 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知识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国共第一次合作【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信息“自一九二四年开始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表明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主要原因是是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故选D。答题时抓住题干中“1924年”“国共两党起决定作用”关键信息分析即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解题时需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进行分析。12、右图是1937年10月刊发在战时画刊杂志上张乐平的漫画杀鸡儆猴图,画中的“鸡”代表“上海日军”;“猴”代表“日军部”。该漫画反映了抗战相持阶段上海军民的斗志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消极抗战的失望肯定了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的贡献有利于鼓舞中国人民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A B C D【知识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抗日战争【答案解析】D 解析:通过时间可以排除;通过内容和漫画创作意图可以选择D项。【思路点拨】本题属基础知识的再现与再认。解题时抓住题干时间1937年即可。13、下列图片是研究小组收集的研究资料,据此可推断其研究主题是 A农村土地制度变革 B城乡文化事业发展C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D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答案解析】D 解析:图片信息“农业生产合作社”“还是人民公社好”“1965年粮票”“农业承包合同书”表明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属于经济体制改革主题。故选D。ABC项在图片中不能体现,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能力,四幅图片体现的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属于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主题。14、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属于荒诞不经,反映欧洲人早期的愚昧 B反映人文主义,是研究文艺复兴的资料 C是新教教义,有助于理解欧洲宗教改革 D阐述理性学说,出自启蒙思想家的著作【知识点】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答案解析】B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人是世界的中心,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塑造自己,体现了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的观点,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选B项。A、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强调人的理性,注重人的思考和判断,与材料信息不符。【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现与再认。材料信息表明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依据所学可知是人文主义精神。15、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体现了英国首相A社会地位较低 B权力受内阁制约 C受多方面监督 D不掌握国家实权【知识点】近代欧美代议制【答案解析】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及分析能力。材料信息“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及报纸监督等都说明英国首相受多方面监督。故C正确。【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能力。16、“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这段话是评价A.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知识点】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化、进化论【答案解析】C 解析:达尔文的进化论否定了人是万物之灵的传统观念,认为自然界的生物是遵循低级到高级发展规律的,这与题干“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的信息相符,故C正确。AB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俱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调用知识的能力。17、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召开时,汉密尔顿上校代表人口21.1万的纽约州提议:“全国会议的席位,应该按照自由居民的人数,在各邦之间实行比例分配。”乔治.里德代表人口最少的德拉瓦州(4.1万人口)提议:“不得同意改变每邦一票的平等表决原则。”其博弈的结果是美国确立了A 两院制议会 B总统制共和制 C三权分立D联邦制 【知识点】近代欧美代议制、美国的共和制、1787年宪法【答案解析】A 解析: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确立了两院制,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产生,以此解决大小州的矛盾。故选A项。【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和知识调用能力。解题时先解读材料信息确定1787年宪法解决了参众议员的选举名额的限制,再结合所学知识确定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18、右图是1952年的一幅苏联漫画,漫画中较小的美国政治家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较大的美国军人正在欧洲地图上勾画。下列关于该漫画的说法正确的是A. 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B. 美国已完成独霸欧洲的既定目标C. 苏联退出“冷战”,两极对峙结束D.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知识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争霸【答案解析】A 解析:注意漫画的发表者是苏联。由漫画中“较小的美国政治家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较大的美国军人正在欧洲地图上勾画”可推断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的企图。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美国与苏联在欧洲各自划分势力范围。由时间信息:1952年可知这时两极格局未正式形成。故本题选A。【思路点拨】苏联漫画讽刺了战后美国表面喊着和平、裁军实际上忙于与苏联在欧洲的争夺,说明美苏关系由战时同盟变成了战时对手。19、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其主要目的是A.突破了旧体制的弊端 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C.力图调动企业积极性 D.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答案解析】C 解析: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企业生产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企业不得自行制定生产目标,而材料中规定企业在完成任务后,可以自行生产计划外的产品,可见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积极性,ABD项显然夸大了这一做法的影响,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分析理解与知识的调用能力。解题时将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影响与所给选项进行认真甄别分析,排除错误选项。 20、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下列作品中代表这种文学流派的是 【知识点】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答案解析】A 解析: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主张文学要整理描写人间的现实事件,与现实主义文学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的特点一致,故符合现实主义特点的文学作品为A。BCD项为浪漫主义风格作品,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及知识的调用能力。先确定材料信息与现实主义文学特点一致,再找出图片中符合这一特点的作品即可。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 60分,其中第21题12分,第22题15分,第23题13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21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但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新气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古徽州,即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四地部二材料三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请回答:(1)结合明清具体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3分)(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据材料二分析其特点。(5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革新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这一表现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4分)【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专制的强化、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经济、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早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答案解析】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专制的强化表现有:废丞相、设内阁、设军机处;第二问,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等可知明清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商帮,其特点依据材料回答,切忌背离材料组织答案;第三问,注意题干要求“革新与发展”的要求,结合所学可知为出现了早期的反封建民主思想。【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材料解析题,涉及必修一、二、三的内容,既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又考查学生课本知识的调用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不同问题的设问要求作出相应解答。22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材料二有人说,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要同杜勒斯握手,被杜勒斯拒绝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其实,不管“握手”的具体细节是否存在,都无损于周恩来的形象,也不影响人们对当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判断。杜勒斯无视中国代表存在的态度,使美国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握手”的机会消失了,中美两大国家继续彼此隔绝与对抗,待到周恩来和尼克松日后来弥补这段隔绝岁月,已经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了。从宏观大局来说,当时的杜勒斯确实不愿意与中国总理周恩来握手,这个“说法”本身是具有历史真实性的。因此,在日内瓦会议之后,“握手”倒真的成了中美关系的象征性词汇。熊向晖关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传闻(百年潮1997年第4期)材料三 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尼克松在1972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2)材料二反映了中美怎样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怎样影响?同一时期,新中国在外交方面还取得什么突出成就?(5分)(3)据材料三,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不同? 为此尼克松对华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和行动?(5分)(4)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知识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争霸、现代中国的外交、中美关系【答案解析】第一问,依据所学杜鲁门主义的核心内容有遏制共产主义、谋求世界霸权,其影响是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等;第二问,通过材料信息“周总理要同杜勒斯握手被拒绝”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对抗,后两个小问结合所学不难回答;第三问,抓住材料信息70年代“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等内容可知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尼克松对华采取了“均衡”的外交对策。(4)因素: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矛盾;台湾问题;世界局势的变化。(任答2点,共2分)【思路点拨】23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只是刚刚解开了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18世纪以后,理性与思想才获得真正的自由发展。科学与知识的进步和西欧历史的变化,终于促成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发生。材料二18世纪,一些启蒙思想家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为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他们从自然法出发,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提倡“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这些主张广泛地反映在当时文学、艺术、政治方面。材料三18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描述了出身于中产阶级的鲁滨逊独自一个人漂流到荒岛上征服了一些土人并以总督自居的故事。他坚信自己的力量,具有实干精神和创业意志。 回答:(1) 材料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解开的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启蒙运动在政治方面、文学方面的反映。(3分)(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的观点。(8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知识点】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答案解析】第一问,依据所学共同枷锁为神学思想和神权统治;第二问,政治方面的反映是引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文学方面的反映为鲁滨逊漂流记表达了坚信自己力量的创业精神;第三问,首先明确材料一的观点是“科学与知识的进步和西欧历史的变化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然后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进行论证。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思路点拨】本题难点在于第三问,小论文答题的关键是明确观点,然后史论结合进行论证,论证时围绕观点,不得跑题。24(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而为人所弱,或分乱久矣。全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英国之政,是自然积化,非仿效而得。病症不同,不能用一方。材料三凡万国政俗之初更,志士学人阅历必浅,既寡书传,又未亲游,但愤于积弊,耻于国弱,发愤太过,张脉怒兴,故未及深思,轻为举发。故皆先行破坏而后徐图建设之功。忧虑强邻四逼,不能容我从容图治也破坏甚易,建设甚难,大火随风不知所底,其不至亡国者幸耳。上述材料均选自康有为遗稿请回答:(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文化、军事方面说明日本新领导人对增强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的做法。举例说明日本“为自己去掠夺”的史实(4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康有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4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改革成效的因素有哪些?(2分)【知识点】历史改革回眸、日本明治维新【答案解析】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在经济上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文化上实现文明开化政策,军事上学习西欧建立常备军,实行征兵制;第二问,材料二,康有为认为变法盲目照搬西方,材料三认为缺乏经验,盲目乐观,急于求成。【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再现与再认能力。第二问需解读材料二、三信息后回答,其它两问难度不大,依据所学知识可以解决。25. (10分)【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唐太宗却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资治通鉴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腐,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剖,然声教所暨,皆逮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欧阳修新唐书材料三 康熙皇帝曾说:“朕阅经史,塞外蒙古多与中国抗衡,自汉、唐、宋至明,俱被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归心如我朝者,未知有也。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损,是以朕意不以生事为贵。”清朝民族政策解读(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5分)(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熙帝对蒙古的基本政策及其民族政策的进步性。(3分)(3)综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康熙的历史地位。(2分)【知识点】历史人物评说、唐太宗、康熙【答案解析】第一问,材料信息“独爱之如一”表明康熙坚持民族平等,材料二信息“平突厥、置州县号为羁縻云”表明康熙武力与怀柔并用,实行羁縻政策;第二问,抓住材料信息“乱则声讨,治则抚绥”并进行阐述即可;第三问,依据教材标题概述两位政治家的历史地位。(1)做法:坚持民族平等;武力与怀柔并用;重用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縻政策。(4分)评价: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形成中华文明多元化局面。(1分)(2)政策:乱则声讨,治则抚绥。(1分)进步性: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分)(3) 大唐盛世的奠基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2分)【思路点拨】第一问,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答题时需认真解读材料;第二、三问,既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能力,又考查学生知识的再现与再认能力,答题时需结合相关课本知识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