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50410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3分)(xx春平顶山期末)19世纪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了原子学说B提出了分子学说 C发现了稀有气体D发现了元素周期表 2(3分)(xx春宝鸡校级期中)主族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取决于元素原子的( ) A相对原子质量和核电荷数B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和质量数D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3(3分)(xx春肇庆校级月考)下列四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 AClBPCSDSi 4(3分)(xx广州校级模拟)下列关于168O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质量数为8B质子数为8C中子数为16D电子数为16 5(3分)(xx泰安模拟)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戊 A原子半径:丙丁戊B金属性:甲丙 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6(3分)(xx春资阳期末)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反应物的浓度B反应温度C使用催化剂D反应物的性质 7(3分)(xx春宝鸡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它们的密度逐渐减小 B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的熔点,沸点升高 C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大 D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8(3分)(xx秋北辰区校级期末)已知反应A+3B2C+D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度为1molL1min1,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A0.5molL1min1B1molL1min1 C2molL1min1D3molL1min1 9(3分)(xx高淳县校级模拟)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ANH4ClBMgOCC2H6DCO2 10(3分)(xx春厦门期末)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Bi和Bi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i和Bi都含有83个中子 BBi和Bi互为同位素 CBi和Bi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Bi和Bi分别含有126和127个质子 11(3分)(xx秋新化县校级期中)根据Zn+Cu2+Zn2+Cu的反应原理设计一个原电池,当Zn为负极时,正极可以选用的金属材料是( ) A镁B石墨C铝D铅 12(3分)(xx春东河区校级期末)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的是( ) AHCl MgCl2 NH4ClBH2O Na2O CO2 CCaCl2 NaOH H2ODNH3 H2O CO2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4分)(xx春肇庆校级月考)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其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ZB单质的非金属性:XYZ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D原子序数:XYZ 14(4分)(xx春肇庆校级月考)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表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B第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Li、Na、K、Rb、Cs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D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的A族 15(4分)(xx春肇庆校级月考)下列各组中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 A酸性:HClO4HBrO4HIO4B碱性:KOHCa(OH)2Mg(OH)2 C稳定性:HClH2SPH3D原子半径:NaMgAl 16(4分)(xx广东学业考试)化学反应一般均会伴随着能量变化,对H2在O2中燃烧的反应,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断裂HH键吸收能量D生成HO键吸收能量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17(10分)(xx春岐山县期末)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A至H在周期表中位置,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F元素处于周期表中 周期 族以下请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2)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分别与E、F、G、H形成的化合物中,最稳定的化合物是 (3)最高价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的是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 (4)C与H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 (填“共价”或“离子”)键;用电子式表示C、H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18(10分)(xx春肇庆校级月考)(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NaCl HCl (2)下列物质HCl CO2 H2O H2 NaOH Cl2 NaF CH4 MgCl2 CaO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 19(13分)(xx春肇庆校级月考)在CuZn稀H2SO4原电池中,锌为 极, 电子,电极发生的是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 ;锌片上观察到的现象为 铜为 极, 电子,电极发生的是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 ,铜片上观察到的现象为 20(7分)(xx春肇庆校级月考)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gBa(OH)28H2O粉末,然后加入10gNH4Cl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1)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 (3)通过 现象,说明该反应为 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四、计算题(8分)21(8分)(xx春肇庆校级月考)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该可逆反应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30秒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请分别用NH3、O2、NO、H2O表示该可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xx学年广东省肇庆四中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3分)(xx春平顶山期末)19世纪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了原子学说B提出了分子学说 C发现了稀有气体D发现了元素周期表考点:化学史;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得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解答:解:A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故A错误; B阿佛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故B错误;C莱姆赛发现了稀有气体,故C错误;D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史,熟记化学发展史中各科学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即可解答 2(3分)(xx春宝鸡校级期中)主族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取决于元素原子的( ) A相对原子质量和核电荷数B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和质量数D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分析: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中的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有关,以此来解答解答:解: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则原子结构中的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的位置,为高频考点,把握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确定元素位置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3(3分)(xx春肇庆校级月考)下列四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 AClBPCSDSi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逐渐减弱,据此分析解答:解: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SiPSCl,所以非金属性最强的为Cl,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周期表中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题目比较简单,注意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4(3分)(xx广州校级模拟)下列关于168O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质量数为8B质子数为8C中子数为16D电子数为16考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原子符号AZX左下角数字代表质子数,左上角数字代表质量数,X代表元素符合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解答:解:168O原子的质子数是8,质量数是16,中子数=168=8故选:B点评:考查学生对原子符号AZX理解,难度较小,注意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以及对原子符号AZX理解 5(3分)(xx泰安模拟)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戊 A原子半径:丙丁戊B金属性:甲丙 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由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甲为Li、乙为Be、丙为Na、丁为Mg、戊为Al,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B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C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D同周期自左而右最外层电子数增大解答:解:由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甲为Li、乙为Be、丙为Na、丁为Mg、戊为Al,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丙丁戊,故A错误;B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故金属性:甲丙,故B错误;C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故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甲丙,故C正确;D甲、乙同周期,乙的原子序数较大,故最外层电子数:甲乙,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应用,侧重对元素周期律的考查,比较基础,注意对元素周期表的整体把握 6(3分)(xx春资阳期末)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反应物的浓度B反应温度C使用催化剂D反应物的性质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根据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原因(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解答:解:因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原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而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是影响因素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要注意与外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的区别 7(3分)(xx春宝鸡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它们的密度逐渐减小 B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的熔点,沸点升高 C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大 D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考点:碱金属的性质分析: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金属应依次增强,金属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单质与水反应剧烈程度增加,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大,但是钾反常,密度小于钠据此解答解答:解:A碱金属的密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逐渐减小,但是K反常,故A错误;B碱金属的溶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逐渐减小,故B错误;C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金属应依次增强,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大,故C正确;D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碱金属元素的性质,熟悉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8(3分)(xx秋北辰区校级期末)已知反应A+3B2C+D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度为1molL1min1,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A0.5molL1min1B1molL1min1 C2molL1min1D3molL1min1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在同一化学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据此分析解答:解:在同一化学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v(C):v(A)=v(C):1molL1min1=2:1,所以v(C)=2molL1min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与计量数之间的关系,难度不大,注意在同一化学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 9(3分)(xx高淳县校级模拟)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ANH4ClBMgOCC2H6DCO2考点:化学键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铵盐中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解答:解:A、氯化铵中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A正确;B、镁离子和氧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故B错误;C、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共价键,碳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故C错误;D、碳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氯化铵中除了离子键和共价键外,还有配位键注意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 10(3分)(xx春厦门期末)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Bi和Bi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i和Bi都含有83个中子 BBi和Bi互为同位素 CBi和Bi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Bi和Bi分别含有126和127个质子考点:核素;同位素及其应用专题:物质的组成专题分析:元素符号的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答:解:A、83209Bi中中子数=20983=126,83210Bi中中子数=21083=127,所以83209Bi、83210Bi中子数分别是126、127,故A错误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互称同位素,83209Bi、83210Bi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所以是同位素,故B正确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83209Bi和83210Bi的核外电子数都是83,故C错误D、83209Bi和83210Bi的核内质子数都是83,故D错误故选B点评:明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和中子数的关系即可解答本题,难度不大 11(3分)(xx秋新化县校级期中)根据Zn+Cu2+Zn2+Cu的反应原理设计一个原电池,当Zn为负极时,正极可以选用的金属材料是( ) A镁B石墨C铝D铅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应为较为活泼的金属,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解答:解:根据Zn+Cu2+=Zn2+Cu的反应,组成原电池时,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应该是活泼性弱于金属锌的导电物质,且该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只有铅符合要求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的知识,侧重于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2(3分)(xx春东河区校级期末)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的是( ) AHCl MgCl2 NH4ClBH2O Na2O CO2 CCaCl2 NaOH H2ODNH3 H2O CO2考点:化学键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一般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HCl中为共价键,MgCl2中为离子键,NH4Cl中既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A不选;BH2O中为共价键,Na2O中为离子键,CO2中含共价键,故B不选;CCaCl2中为离子键,NaOH中既有离子键和共价键,H2O中为共价键,故C错误;DNH3中为共价键,H2O中为共价键,CO2中含共价键,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键,明确判断化学键的一般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4分)(xx春肇庆校级月考)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其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ZB单质的非金属性:XYZ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D原子序数:XYZ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是:HXO4H2YO4H3ZO4,则非金属性XYZ,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半径减小、元素非金属性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解答:解: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是:HXO4H2YO4H3ZO4,则非金属性XYZA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XYZ,故A错误;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是:HXO4H2YO4H3ZO4,则非金属性XYZ,故B正确;C非金属性XYZ,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增强,可知原子序数的关系为XYZ,故C正确;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增大,元素非金属性增强,故原子序数XYZ,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性质的比较角度以及元素周期律的主要递变规律 14(4分)(xx春肇庆校级月考)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表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B第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Li、Na、K、Rb、Cs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D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的A族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A主族元素最高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但O、F元素除外;B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C碱金属族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D主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其周期数相等,最外层电子数与其族序数相等解答:解:A主族元素最高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但O、F元素除外,15号元素为P元素,位于第VA族,所以P元素最高化合价为+5价,故A错误;B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所以第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故B正确;C碱金属族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故C错误;D主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其周期数相等,最外层电子数与其族序数相等12号元素是Mg元素,Mg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2,所以位于第三周期第IIA族,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侧重考查知识运用能力,熟练掌握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并灵活运用,注意规律中的异常现象,题目难度不大 15(4分)(xx春肇庆校级月考)下列各组中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 A酸性:HClO4HBrO4HIO4B碱性:KOHCa(OH)2Mg(OH)2 C稳定性:HClH2SPH3D原子半径:NaMgAl考点: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分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碱性越强;C、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解答:解:A、非金属性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A正确;B、金属性KCaMg,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碱性越强,故B正确;C、非金属性ClSP,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所以稳定性HClH2SPH3,故C错误;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NaMgAl,故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元素的递变规律以及与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的关机以及比较角度 16(4分)(xx广东学业考试)化学反应一般均会伴随着能量变化,对H2在O2中燃烧的反应,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断裂HH键吸收能量D生成HO键吸收能量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B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C断键吸收能量;D成键放出能量解答:解:AH2在O2中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故B正确;C断裂HH键需要吸收能量,故C正确;D生成HO键会放出能量,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学生应注重归纳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热的反应,对于特殊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的要熟练记忆来解答此类习题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17(10分)(xx春岐山县期末)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A至H在周期表中位置,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F元素处于周期表中 第三 周期 第 VIA 族以下请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2)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Na ,A分别与E、F、G、H形成的化合物中,最稳定的化合物是 HF (3)最高价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的是 Al2O3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 NaOH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 HClO4 (4)C与H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 离子 (填“共价”或“离子”)键;用电子式表示C、H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氢、B为Na、C为Mg、D为Al、E为氮、F为硫、G为氟、H为Cl,(1)主族元素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2)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3)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4)C与H形成的化合物中为MgCl2,属于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左侧为原子电子式,右侧为氯化镁电子式,中间用“”连接解答: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氢、B为Na、C为Mg、D为Al、E为氮、F为硫、G为氟、H为Cl,(1)F为硫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处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A族,故答案为:第三;A;(2)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上述元素中Na的原子半径最大;非金属性FN、FClS,故HF最稳定,故答案为:Na;HF;(3)Al2O3是两性氧化物;上述元素中Na金属性越强,故NaOH的碱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HClO4,故答案为:Al2O3;NaOH;HClO4;(4)C与H形成的化合物中为MgCl2,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故答案为:离子;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律,难度不大,注意整体把握元素周期表,注意掌握用电子式表示化学键或物质的形成过程 18(10分)(xx春肇庆校级月考)(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NaCl HCl (2)下列物质HCl CO2 H2O H2 NaOH Cl2 NaF CH4 MgCl2 CaO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考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电子式;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分析:(1)NaCl为离子化合物,HCl为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阴离子带电荷且用“”,共价化合物不带电荷,注意各原子或离子满足稳定结构;(2)根据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判断,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离子键,非金属之间形成共价键解答:解:(1)NaCl为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电子式为:,HCl属于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分子中氢原子与氯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HCl电子式为,故答案为:;(2)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离子键,NaOH NaF MgCl2 CaO属于离子化合物,HCl CO2 H2O CH4属于共价化合物,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定义,侧重考查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辨别能力,要注意的是: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答题时注意把握电子式的书写,难度不大 19(13分)(xx春肇庆校级月考)在CuZn稀H2SO4原电池中,锌为 负 极, 失 电子,电极发生的是 氧化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 Zn2e=Zn2+ ;锌片上观察到的现象为 锌片逐渐溶解 铜为 正 极, 得 电子,电极发生的是 还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 2H+2e=H2 ,铜片上观察到的现象为 有气泡生成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锌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 Zn2e=Zn2+,锌片逐渐溶解;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铜电极上有氢气生成,所以看到的现象是铜片上有气泡产生,若有0.2摩尔电子转移,依据电极反应计算得到生成氢气物质的量为0.1mol,生成氢气在标准状况的体积为0.1mol22.4L/mol=2.24L;故答案为:负;失;氧化;Zn2e=Zn2+;锌片逐渐溶解;正;得;还原;2H+2e=H2;有气泡生成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明确正负极上得失电子、反应类型、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20(7分)(xx春肇庆校级月考)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gBa(OH)28H2O粉末,然后加入10gNH4Cl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1)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使混合物混合均匀 (2)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3)通过 烧杯和玻璃片之间的水结冰会将二者粘在一起的 现象,说明该反应为 吸 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小于 生成物的总能量考点:探究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1)依据实验目的是使20gBa(OH)28H2O粉末与10gNH4Cl晶体充分混合均匀判断玻璃棒的作用;(2)氢氧化钡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钡、氨气和水;(3)烧杯和玻璃片之间的水结冰会将二者粘在一起则说明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解答:解:(1)Ba(OH)28H2O晶体和氯化铵晶体之间的反应是固体之间的反应,用玻璃棒搅拌可使混合物充分接触并发生反应,故答案为:搅拌,使混合物混合均匀;(2)Ba(OH)28H2O与NH4Cl反应生成氯化钡、氨气和水,方程式为: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故答案为: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3)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gBa(OH)28H2O粉末,然后加入10gNH4Cl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看到现象为:烧杯和玻璃片之间的水结冰会将二者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吸收热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答案为:烧杯和玻璃片之间的水结冰会将二者粘在一起;吸;小于点评:本题考查吸热反应的探究,把握氯化铵和氢氧化钡反应的原理是解题关键,注意玻璃棒作用的总结,题目难度不大 四、计算题(8分)21(8分)(xx春肇庆校级月考)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该可逆反应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30秒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请分别用NH3、O2、NO、H2O表示该可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分析:根据v=计算v(H2O),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进行判断解答:解:在体积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v(H2O)=0.0015molL1s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NH3)=0.0015molL1s1=0.0010molL1s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O2)=0.0015molL1s1=0.00125molL1s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NO)=0.0015molL1s1=0.0010molL1s1;答:分别用NH3、O2、NO、H2O表示该可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分别为:0.0010molL1s1;0.00125molL1s1;0.0010molL1s1;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公式的运用,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通常有定义法、化学计量数法,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