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化学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册 苏教版选修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49222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册 苏教版选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册 苏教版选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册 苏教版选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册 苏教版选修41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煤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电解熔融Al2O3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TNT爆炸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D镁条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2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图11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与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反应热就是反应中放出的热量C当反应放热时H0,反应吸热时HH2C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 kJmol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D已知氧气较臭氧稳定,则3O2(g)=2O3(g)H010人体内葡萄糖的消耗可用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表示:C6H12O6(s)6O2(g)=6CO2(g)6H2O(l)H2 800.6 kJmol1。如果某人每天消耗12 540 kJ热量,则他每天至少要摄入葡萄糖的质量为()A806 g B1 000 gC1 250 g D1 500 g11在100 g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体积,CO2占体积,且C(s)O2(g)=CO(g)H110.35 kJmol1CO(g)O2(g)=CO2(g)H282.57 kJmol1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A392.92 kJ B2 489.44 kJC784.91 kJ D3 274.3 kJ12燃烧一定量丁烷气体放出的热量为Q,完全吸收它生成的CO2生成正盐,需5 molL1的KOH溶液100 mL,则丁烷的燃烧热为()A16Q B8QC4Q D2Q13用50 mL 0.50 molL1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如图117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图117(1)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2)环形玻璃搅拌棒能否用环形铁质搅拌棒代替?_(填“能”或“不能”),其原因是_;(3)实验中若改用60 mL 0.50 molL1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填“相等”或“不相等”),若实验操作均正确,则所求中和热_(填“相等”或“不相等”);(4)已知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57.3 kJ的热量,则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14利用煤炭燃烧的反应热通常有以下两种途径:.煤炭在空气中直接燃烧。.先使煤与水蒸气反应得到氢气和一氧化碳,然后使氢气和一氧化碳在充足的空气中燃烧。这两个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s)O2(g)=CO2(g)H1(298 K)a kJmol1.C(s)H2O(g)=CO(g)H2(g)H2(298 K)b kJmol1H2(g)O2(g)=H2O(g)H3(298 K)c kJmol1CO(g)O2(g)=CO2(g)H4(298 K)d kJmol1填写以下空白:(1)等质量的煤炭分别按以上两个不同途径反应,对产生的反应热进行比较,正确的是_。A比多B比少C和在理论上相同(2)上述四个热化学方程式中,H0的反应是_。(3)在实际应用中,途径与途径相比,哪个途径更好_(填“”或“”),理由是_。(4)根据能量守恒定律,H1、H2、H3、H4之间的关系为_。1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所致。(1)键能也可以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化学键PPPOOOPO键能(kJmol1)197360499x已知白磷的燃烧热为2 378.0 kJ/mol,白磷完全燃烧的产物结构如图118所示,则上表中x_。图118(2)1840年,俄国化学家盖斯在分析了许多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条规律:“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总的热效应是完全相同的。”这个规律被称为盖斯定律。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以利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求得。根据下列反应的焓变,计算由C(石墨)和H2(g)反应生成1 mol C2H2(g)的焓变。C(石墨)O2(g)=CO2(g)H1393.5 kJ/mol2H2(g)O2(g)=2H2O(l)H2571.6 kJ/mol2C2H2(g)5O2(g)=4CO2(g)2H2O(l)H32 599.2 kJ/mol则由C(石墨)和H2(g)反应生成1 mol C2H2(g)的焓变为_。已知3.6 g碳在6.4 g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已知单质碳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 mol C与O2反应生成CO的反应热H为_。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AH2SO4(aq)BaCl2(aq)=BaSO4(s)2HCl(aq)H0B2CH3OH(l)3O2(g)2CO2(g)4H2O(l)H0C4Fe(OH)2(s)2H2O(l)O2(g)=4Fe(OH)3(s)H0D3Cu(s)8HNO3(aq)=3Cu(NO3)2(aq)2NO(g)4H2O(l)H02在如图121所示的装置,a为活泼性顺序位于氢之前的金属,b为石墨棒,关于此装置的各种叙述正确的是()图121A石墨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酸性变弱Ba是正极,b是负极C导线中有电子流动,电流方向是从a极到b极Db极附近的SO浓度逐渐增大3根据图122,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图122A2Ag(s)Cd2(aq)=2Ag(aq)Cd(s)BCo2(aq)Cd(s)=Co(s)Cd2(aq)C2Ag(aq)Cd(s)=2Ag(s)Cd2(aq)D2Ag(aq)Co(s)=2Ag(s)Co2(aq)4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123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图123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5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极附近的SO浓度逐渐增大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正极有O2逸出D铜片上有H2逸出,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6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CuZn2,该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ABCD正极ZnCuZnFe负极CuZnZnZn电解质溶液CuCl2H2SO4CuSO4CuCl27.实验室中欲快速制取氢气,最好的方法应该是()A纯锌与稀H2SO4反应B纯锌与浓H2SO4反应C粗锌与稀HNO3反应 D粗锌与稀H2SO4反应8有关如图124所示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盐桥中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图124A铜片上有气泡逸出B取出盐桥后,电流表依然发生偏转C反应中,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D反应前后铜片质量不改变9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有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B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D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10根据下列事实可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Y2=X2YZ2H2O=Zn(OH)2H2Z2的氧化性比X2弱由Y、W电极组成的原电池,电极反应式为W22e=W、Y2e=Y2AXZYW BZWXYCZXYW DZYXW11在图125的8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_。图12512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一个薄层纸片作为传导体,在其一边镀锌,而在其另一边镀二氧化锰。在纸内的离子“流过”水和氧化锌组成的电解液。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池的正极为锌B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剂作用C当0.1 mol Zn完全溶解时,流经电解液的电子个数为1.2041023D电池正极反应式为:2MnO22e2H2O=2MnO(OH)22OH13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装置如下:实验一:实验探究电极的构成如图126甲所示图126A、B两极均选用石墨作电极,发现电流计指针不偏转;A、B两极均选用铜片作电极,发现电流计指针不偏转;A极用锌片,B极用铜片,发现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A极用锌片,B极用石墨,发现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结论一:_。实验二:探究溶液的构成(甲图,A极用锌片,B极用铜片)液体采用无水乙醇,发现电流计指针不偏转;改用硫酸溶液,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B极上有气体产生。结论二:_。实验三:对比实验,探究乙图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将锌、铜两电极分别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发现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明显现象,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结论三:_。思考:对该同学的实验,同学乙提出了如下疑问,请你帮助解决。(1)在甲图装置中,若A为镁片,B为铝片,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电流计的指针应向_偏转。(2)一根金属丝两端分别放在图乙的两个烧杯之中,电流计指针_(填“能”或“不能”)偏转。14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Zn(s)=Zn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127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27(1)电极X的材料是_;电解质溶液Y是_;(2)银电极为电池的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电极流向_电极。(4)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 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 g,试计算: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通过导线的电量。(已知NA6.021023 mol1,电子电荷为1.601019C)15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使如图128装置中的铁棒上析出铜,而铁的质量不变。(可用文字叙述也可用图示意)图12816有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使用镁片与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NaOH溶液中,如图129所示。图129请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甲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2)乙池中铝片作_(填“正极”或“负极”),理由是_。(3)如果甲、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_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_活动性更强。(填写元素符号)(4)由此实验,可判断如下_结论正确。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已过时,已没有应有价值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上述实验也反过来证明了“直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电池中的正负极”的这种说法_(填“可靠”或“不可靠”)。如不可靠,请你提出另一个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可行实验方案_。(如可靠,此空可不填)第2课时化学电源1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A利用电池外壳中的金属材料B防止电池中的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D回收其中的石墨3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4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总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Zn(s)2MnO22NH=Zn2Mn2O3(s)2NH3H2O,在此电池放电时,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AZnB碳CMnO2和NH DZn2和NH35有一种钮扣微型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是KOH溶液,所以俗称银锌电池。该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Ag2OH2O2e=2Ag2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锌为负极,Ag2O为正极 放电时,正极附近pH上升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pH降低溶液中阴离子向正极移动,阳离子向负极移动A BC D6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可以进行很多科学实验,甚至制作出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装置来,如废铝罐、碳棒和食盐水等材料可用于作驱动玩具的电池。上述电池工作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铝罐将逐渐被腐蚀B碳棒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O2C碳棒与玩具电机的负极相连D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的质量会减轻7利用原电池原理可以优化某些化学反应。工业上利用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氯化氢气体再溶于水的方法制盐酸。有人将该过程设计成原电池,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A该过程可同时获得电能B通入氢气的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C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通氯气的电极移动D通氯气的电极反应为:Cl22e=2Cl8可以将反应ZnBr2=ZnBr2设计成蓄电池,下列四个电极反应:Br22e=2Br;2Br2e=Br2;Zn2e=Zn2;Zn22e=Zn。其中表示充电时的阳极反应和放电时的负极反应的分别是()A和B和C和 D和9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Cd2NiOOH2H2OCd(OH)22Ni(OH)2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i(OH)2eOH=NiOOHH2O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10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电池负极反应为()AH22OH2e=2H2OBO24H4e=2H2OCH22e=2HDO22H2O4e=4OH11有人设计出利用CH4和O2的反应,用铂电极在KOH溶液中构成原电池。电池的总反应类似于CH4在O2中燃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每消耗1 mol CH4可以向外电路提供8 mol e负极上CH4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CH410OH8e=CO7H2O负极上是O2获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O22H2O4e=4OH电池放电后,溶液pH不断升高A BC D12目前市场上的手提应急灯,主要是“无液干粉”铅酸蓄电池,其原理是将有腐蚀性的浓硫酸灌注到硅胶凝胶中去,使电解质溶液不易发生泄漏,大大改善了电池的性能。所用的原料仍然是铅二氧化铅硫酸。下列关于该铅酸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充电时电源的正极接蓄电池标“”的一极B“无液干粉”铅酸蓄电池彻底改变了原来的铅酸蓄电池的原理C放电时在铅酸蓄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D充电时电池上标有“”的极发生氧化反应13某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以LiMn2O4为正极,嵌入锂的碳材料为负极,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LiLiMn2O4=Li2Mn2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LiMn2O4发生氧化反应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LiLiMn2O4e=Li2Mn2O4C充电时,LiMn2O4发生氧化反应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Lie=Li14铅蓄电池是化学电源,其电极材料分别是Pb和PbO2,电解液为稀硫酸。工作时该电池总反应式为:Pb(s)PbO2(s)2H2SO4(aq) 2PbSO4(s)2H2O(l)根据上述情况判断:(1)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_极,电流方向从_极流向_极。(3)写出负极的电极方程式:_。(4)充电时,铅蓄电池的正极应接电源的_极(填“正”或“负”)。15据报道,摩托罗拉公司开发的一种以甲醇为原料,以KOH为电解质的用于手机的可充电的高效燃料电池,充一次电可持续使用一个月。(1)关于该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A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B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6H2OC充电时,原电池的负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D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2)若以熔融的K2CO3为电解质,正极充入CO2与O2的混合气体。试写出该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负极_,正极_。16(1)航天飞机常采用燃料电池作为电能来源,燃料电池一般指采用H2、CH4、CO、C2H5OH等可燃物质与O2一起构成的电池装置,它可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如图1210是甲烷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210电池的负极是_(填“a”或“b”),该极的电极反应是_。消耗标准状况下5.6 L O2时,有_mol电子发生转移。开始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pH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由美国西屋(Westinghouse)公司研制开发的。它以固体氧化锆氧化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氧离子(O2)在其间通过。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1211所示,其中多孔电极a、b均不参与电极反应。图1211该电池a极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电池总反应式为_。第3课时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1下列关于电解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阳极C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电解池的阳极D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池的阴极2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质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3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见图121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图1212Aa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B通电使CuCl2发生电离C阳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D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完成反应2HCl2Ag=2AgClH2而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是()图12135用石墨作电极,分别电解下列各物质的溶液CuCl2CuSO4NaBrNaNO3盐酸H2SO4KOH其中只有水被电解的有()ABC D6如图1214所示的两个电解槽中,A、B、C、D均为石墨电极。如果电解过程中共有0.02 mol电子通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图1214A甲烧杯中A极上最多可析出铜0.64 gB甲烧杯中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C乙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D极附近变红D乙烧杯中C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4H4e=2H27下列图示中关于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图12158现有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石墨电极和如图1216所示的电解槽。用氯碱工业中的离子交换技术原理,可电解Na2SO4溶液生产NaOH和H2SO4溶液。图12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阳极反应式为2H2e=H2B从A口出来的是H2SO4溶液Ca是阳离子交换膜,允许H通过DNa2SO4溶液从E口加入9在100 mL 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用石墨电极电解,两极上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则原混合液中Cu2物质的量浓度为()A1 molL1B2 molL1C3 molL1 D4 molL110将0.2 mol AgNO3、0.4 mol Cu(NO3)2、0.6 mol KCl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若在一极析出0.3 mol Cu,此时在另一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A4.48 L B5.6 LC6.72 L D7.84 L11某溶液中含有溶质NaCl和H2SO4,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溶液时,根据电极产物,将电解过程明显分为三个阶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阴极只析出H2B阳极先析出Cl2,后析出O2C电解最后阶段为电解水D溶液pH不断增大,最后为712如图1217乙所示是根据图甲的电解池进行电解时,某个量(纵坐标x)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像(各电解池都用石墨作电极,不考虑电解过程中溶液浓度变化对电极反应的影响),这个量x表示()图1217A各电解池析出气体的体积B各电解池阳极质量的增加C各电解池阴极质量的增加D各电极上放电离子总数13如图1218所示,当线路接通时,发现M(用石蕊试液浸润过的滤纸)a端显蓝色,b端显红色,且知甲中电极材料是锌、银,乙中电极材料是铂、铜,且乙中两电极不发生变化。回答:图1218(1)甲、乙分别是什么装置_、_。(2)写出A、C的电极名称以及电极材料和电极反应式:_。14从NO、SO、H、Cu2、Ba2、Ag、Cl等离子中选出适当的离子组成电解质,采用惰性电极对其溶液进行电解。若两极分别放出气体,且体积比为11,电解质的化学式可能是_。15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图1219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图1219(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_。(2)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X电极的材料是_,电极反应式是_。Y电极的材料是_,电极反应式是_(说明:杂质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必写出)。16如图1220所示,若电解5 min,测得铜电极质量增加2.16 g。试回答:图1220(1)电源中X极是_(填“正”或“负”)极。(2)通电5 min时,B中共收集到224 mL(标准状况)气体,溶液体积为200 mL(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通电前c(CuSO4)_。(3)若A中KCl溶液的体积也为200 mL,则电解后溶液的c(H)_。第三单元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下列叙述与电化学腐蚀有关的是()A切过菜的菜刀不及时清洗易生锈B在空气中金属镁、铝都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C红热的铁丝与水蒸气接触时,表面形成了蓝黑色的物质D把铁片投入到氯化铜的溶液中,在铁表面上附着一层红色的铜2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理论解释的是()A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镶嵌有一定量的锌块B镀锌的铁制品比镀锡的铁制品耐用 C铝片不用特殊方法保存D金属表面涂一层油漆3某课外活动小组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速率,用金属丝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如图131所示的三个装置中,再放在玻璃罩里保存相同的一段时间,下列对实验结束时的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图131A装置甲左侧液面一定会下降B装置甲一定比装置乙左侧液面低C铁钉b腐蚀最严重D铁钉c几乎没有被腐蚀4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覆盖在其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B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可对铜起保护作用C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慢D生成Cu2(OH)3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5钢铁的锈蚀过程中,下列五种变化可能发生的是()Fe由2价转化为3O2被还原H被还原有Fe2O3nH2O生成杂质被氧化ABCD6利用电解法可将含有Fe、Zn、Ag、Pt等杂质的粗铜提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解时以精铜作阳极B电解时阴极发生氧化反应C粗铜连接电源负极,其电极反应是Cu2e=Cu2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会形成含少量Ag、Pt等金属的阳极泥7下列关于钢铁腐蚀的叙述正确的是()A钢铁插入水中,水下部分比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B钢铁在海水中比在河水中更易腐蚀,主要是由于海水中有大量电解质C钢铁设备上连接铜块可以防止钢铁腐蚀D钢铁设备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可以防止钢铁腐蚀8相同材质的铁在图132中的四种情况下最不易被腐蚀的是()图132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B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C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O22H2O4e=4OHD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2Cl2e=Cl210“暖宝宝”的主要原料有:铁粉、活性炭、水、食盐等。其中活性炭是原电池的电极之一,食盐的作用是溶于水形成电解质溶液。下列有关“暖宝宝”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活性炭的作用是作原电池的正极,加速铁粉的氧化B“暖宝宝”放出的热量是铁氧化时产生的C“暖宝宝”使用前要密封保存,使之与空气隔绝D活性炭最终将转化为二氧化碳11关于图133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图133A铝是负极,铝片上析出无色气体B石墨是阳极,石墨棒上析出黄绿色气体C溶液中两电极间产生白色沉淀D溶液中先产生白色沉淀,最后沉淀溶解12把锌片和铁片放在盛有稀食盐水和酚酞试液混合溶液的玻璃皿中(如图134所示平面图),经过一段时间后,最先观察到溶液变红的区域是()图134A和附近 B和附近C和附近 D和附近13分别放置在如图135所示装置(都盛有0.1 molL1的H2SO4溶液)中的四个相同的纯锌片,腐蚀最慢的是()图13514将金属A和金属B分别放入稀H2SO4中,有氢气生成。若将金属A和金属B相连后投入稀H2SO4中发现A被腐蚀,B未被腐蚀。关于A、B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活动性ABB还原性BAC在后者装置中金属A发生还原反应,金属B发生氧化反应D金属A表面有明显气泡产生,金属B表面无明显现象15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图136(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B中S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Sn极附近溶液的pH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C中被腐蚀的金属是_,总反应式为_。(4)比较A、B、C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_。16如图137所示,在大试管里放入一段光亮无锈的弯成螺旋状的铁丝,然后倒置于水中,相当长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铁丝发生的现象是_,原因是_(用电极反应式和反应方程式回答),试管里的水面高度约为_,原因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