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题(6).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43462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题(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题(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题(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题(6)一、基础知识运用(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弹劾/隔阂炽热/整饬不可胜数/数典忘祖B.旖旎/绮丽 扑朔/追溯 强人所难/富国强兵C.徜徉/佯装 隽永/镌刻 自怨自艾/期期艾艾D.聒躁/恬静 亢奋/伉俪 哄堂大笑/一哄而散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场来势凶猛的“技术革命运动”,自80年代中期开始,年年方兴未艾,直到九三年后才式微渐止。 B.我有一个梦想,在州长仍就仲裁及拒绝执行联邦政府法令大放厥词的阿拉巴马,有一天,黑人男孩女孩,和白人男孩女孩,可以无拘无束地手牵着手,情同手足。C.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十一”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庄子词章之美,来源于思想自由。他追求的是自由无碍,自然无待的人生境界。现实的不能自主的被动人生,也被庄子所厌弃。B.再创造活动在诗的欣赏活动中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受到鼓励的。这种想象活动可以使欣赏者自己在想象中创造出与自己有关的动人的画面来。C.通过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的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上天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了死亡是伟大的自由这一事实。D.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朝代、一个政权兴盛的根本因素,秦王朝到灭亡都没悟懂这个真理。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 B.C. D.二、文言文阅读与诗歌鉴赏(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父孔炤,明湖广巡抚,为杨嗣昌劾下狱,以智怀血疏讼冤,得释。以智崇祯庚辰进士授检讨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以忤执政意,不果用。京师陷,以智哭临殡宫,至东华门,被执,加刑毒,两髁骨见,不屈。贼败,南奔,值马、阮乱政,修怨欲杀之,遂流离岭表。自作序篇,上述祖德,下表隐志。变姓名,卖药市中。桂王称号肇庆,以与推戴功,擢右中允。扈王幸梧州,擢侍讲学士,拜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旋罢相。固称疾,屡诏不起。尝曰:“吾归则负君,出则负亲,吾其缁乎?”行至平乐,被絷。其帅欲降之,左置官服,右白刃,惟所择。以智趋右,帅更加礼敬,始听为僧。更名弘智,字无可,别号药地。其闭关金陵高座寺也。友人钱澄之,亦客金陵,遇故中官为僧者,问以智,澄之曰:“君岂曾识耶?”曰:“非也。昔侍先皇,一日朝罢,上忽叹曰:求忠臣必于孝子!如是者再。某跪请故,上曰:早御经筵,有讲官父巡抚河南,坐失机问大辟,某薰衣,饰容止如常时。不孝若此,能为忠乎?闻新进士方以智,父亦系狱,日号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言讫复叹,俄释孔炤,而辟河南巡抚,外廷亦知其故乎?”澄之述其语告以智,以智伏地哭失声。以智生有异禀,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著书数十万言,惟通雅、物理小识书盛行于世。(选自清史稿有删节)【注】缁,黑色,和尚穿缁色僧衣,指代和尚。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加刑毒,两髁骨见 见:显现B.以智趋右 趋:奔向C.坐失机问大辟 坐:坐等D.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 旨趣:旨意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忤执政意,不果用 以与推戴功B.修怨欲杀之 书画、医药、技勇之属C.吾其缁乎 澄之述其语告以智D.求忠臣必于孝子 惟通雅、物理小识二书盛行于世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方以智“不屈”的一组是()以智怀血疏讼冤 京师陷,以智哭临殡宫变姓名,卖药市中 固称疾,屡诏不起吾归则负君,出则负亲 惟所择,以智趋右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以智的父亲曾任湖广巡抚,被杨嗣昌弹劾而获罪,因为方以智血疏申冤才获释。B.阮大铖当权,由于原先结下仇怨,想找借口杀方以智,使他在南都不能久留。C.桂王在肇庆即位,任方以智为右中允,罢相之后扈王多次征召,他均称病不就。D.方以智在平乐被清兵搜出,清帅反复逼降无效,最后方以智逃出来当了和尚。9.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以智崇祯庚辰进士授检讨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帅欲降之,左置官服,右白刃,惟所择。闻新进士方以智,父亦系狱,日号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10.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酒泉子宋潘阆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1)有人说“长忆西湖”中的“忆”字是全词的关键,请简要分析。(2)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1)水何澹澹,树木丛生,。(曹操观沧海)(2),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3),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三、现代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令箭”何以成“鸡毛”李天斌“令箭”与“鸡毛”孰轻孰重,自不待言。倘若硬把“鸡毛”当成“令箭”,恐怕别有一番用意了。中国有句俗话:拿着鸡毛当令箭。令箭,是古代军队中发布命令时用做凭据的东西。鸡毛,则随处可寻,不值一文。近年来,有些单位出现一种新的动向:拿着令箭当鸡毛。有些人对于上级的命令、指示、规定、要求等等,在贯彻执行上,或应付对付,或大打折扣,或唱跑了调,甚至无动于衷。其危害一点也不亚于“拿着鸡毛当令箭”。而在检查这种行为造成的恶果时,我们的一些同志往往眼睛只盯着下边,归咎于下级。其实,我倒认为,在审视批评下级的同时,应当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令箭被当成鸡毛,自己应付哪些责任?发令者本身没有把令箭当成令箭,或者说发令者本身把令箭当成了鸡毛,是造成下级把令箭当成鸡毛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句话说的好:令下如山倒。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评出命令的重要性。作为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应当重视自己发布的“命令”,此令一出,就要跟踪问效,有引导,有监督,有检查,有反馈,保证“令箭”切实落到实处。然而,有的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令箭”发布完了就万事大吉,似乎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红口白牙,白纸黑字,就会落在地上。不去检查,即使检查,也是走马观花。不去引导,引导也是做做样子;不搞反馈,反馈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如此对待自己发出的“令箭”,无怪乎下级也要拿其当“鸡毛”了。“令箭”脱离实际,缺乏科学性,是下级把其当“鸡毛”的又一个原因。群众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拍脑门子下决心,拍胸脯子作保证,最终是拍屁股挨板子。毋庸置疑,有的“令箭”就是某些领导一时心血来潮,拍脑门子拍出来的,坐在办公室里坐出来的。这样的“令箭”发出来之后,往往叫下级很为难,执行吧,明摆着不行;不听吧,上级追究下来,只怕顶不住,怪罪下来也受不了。反正左右为难,有的干脆来个“装聋作哑”,于是“令箭”被闲置了。有这样一件事情,某乡镇规划发展经济建设项目,省里要求以工业密集型企业为主,市级领导明确要求以餐饮物流业为主,县里则要求搞一个上规模的建材基地,究竟如何“下手”?谁都不去论证,各拍各的脑门,结果给这个乡镇出了一道难题,不知如何是好,索性将此事“叫停”一阵子。上边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像这样“乱箭齐发”,无疑许多“箭”都会射偏,都难落实。 令箭被下级当成了“鸡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有的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自身形象不佳,要求不严,管理无序,本身就没有按“令箭”的要求去做甚至出尔反尔,违犯“令箭”。自己尚且如此,号令自然没有人听了,上行下效嘛。譬如,上级三令五申不准用公款大吃大喝,可就是屡禁不止,何缘故?关键是有的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不能以身作则,带头吃吃喝喝。有的检查组、工作组、观摩团走到哪吃到哪,到基层调研检查蹲点却是“吃喝拉撒睡”全包了,走时还要揣上一些“土特产”。自己对自己不加约束,不按规定要求去做,却大张旗鼓要求下级这个那个,自然难免遭遇无声的抵抗,令不行禁不止了。倘若自己做不到,别说是三令五申,就是掐着耳朵嘱咐恐怕也难有大的成效。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可谓入木三分,一针见血。事实表明,“令箭”是否具有权威性和号召性,不仅在“令箭”本身如何,是否科学,是否实际,它还在于发号施令者本身形象如何,是不是实事求是的践行者,是不是艰苦奋斗的表率,是不是执行纪律的模范,等等。一样的“令”,如果出自不同的人之口,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功夫在令外”了。我这样讲,并不是说“令箭”被当成“鸡毛”的现象,与下级不相干。其实,要想讲清这个问题,必须具体“令箭”具体分析。是谁的责任谁来负,该打谁的板子就打谁,令箭就会恢复本来的严肃性和号召力,就会“令下如山倒”了。(选自中财论坛网xx年4月7日)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重在指出部分领导部门不应该把“令箭”当成“鸡毛”的问题。B.拿“令箭”当“鸡毛”造成的的危害有时要比拿“鸡毛”当“令箭”还要严重。C.作为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如果重视自己发布的“命令”,下级部门就不会拿“令箭”当“鸡毛”了。 D.令箭被下级当成了“鸡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上行下效。E.“令箭”被当成“鸡毛”的现象不能说与下级不相干。F.“上边千条线,基层一根针”意思是说无论上级有多少“令箭”基层总能有一种措施来应对。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造成拿“令箭”当“鸡毛”现象的原因的是()A.发令者本身没有把令箭当成令箭,或者说发令者本身把令箭当成了鸡毛。B.上级部门“乱箭齐发”,致使许多“箭”没有射中“基层”靶心。C.一样的“令”,由于出自不同的人之口,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D.有些人对于上级的“令箭”在贯彻执行上,或应付对付,或大打折扣,或唱跑了调,甚至无动于衷。 14.如何理解文中的“功夫在令外”?15.根据作者的观点,你认为政府部门应怎样做才能“令下如山倒”?请分点概括作答。四、文字与实用文本阅读(15分)(本大题为选考试题,考生只选做一题)(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城市里的蟋蟀吴丹红和城市站在一起,也就渐渐远离了自然。“唧唧唧”,那曾经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天籁似已远去。我已无法解读弥漫着欲望泡沫的城市生活,内心总处于无边的焦虑与渴望之中。不记得有多久没有数过星星了,抬头望天俯身看地的感觉似乎已经离我好远好远了。站在阳台上,隔着那些被几何化的不锈钢防盗网,望着被分割成俄罗斯方块般的世界,看着闪烁的霓虹灯和过往匆匆的都市人,我总觉得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我。那是童年时的那只蟋蟀的声音。儿时,在外婆家。“唧唧唧”的虫呜声似乎成了乡村每晚必定上演的歌剧,蟋蟀们如矜持羞涩的少女,又如风度翩翩的绅士,不用伴舞,不用伴奏,只是清唱,顶多来个小组唱,就这么简简单单,却和着泥土的气息,唱出了自然与生命的真谛。外婆不知从哪里给我捉来了一只蟋蟀,我把它养在一个花盆里。一次,邻居小姐姐把她的蟋蟀放在我的蟋蟀身边,我们用枯树枝轻轻撩拨。忽然,两只蟋蟀大战了起来。几个回合之后,小姐姐的那只败下阵来,我的那只却是一副得胜将军的模样。我们为蟋蟀的精彩表演啧啧称赞。后来,我在作文中常常写到那只蟋蟀,老师说我的作文中充溢着一种乡情。我的童年就这样在蟋蟀的吟唱声中度过。后来我还是被带进了城市,带进了贴着红白蓝瓷砖的高楼,带进了有空调有电脑有俄罗斯方块游戏,却没有泥土没有草丛没有蟋蟀的房间在城市,我习惯了这种俄罗斯方块般的生活。早出晚归,步履匆匆。不知何时起,我学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学会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学会了冷眼旁观,学会了猜疑与妒忌那只承载着我童年欢笑的蟋蟀,早已被压在了心底。也许,是我把它给遗忘了。前不久,我在一个商店里看到有竹制的或塑料制的蜻蜒、蟋蟀卖,便兴冲冲地买回了一对塑料蟋蟀,把它们放在一个塑料花草丛中。后来,我在网上看到诗人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我想我应该记得童年的那只蟋蟀,可是它却无处可寻。我在俄罗斯广场中感到一阵茫然和悲哀。我那童年的可爱的蟋蟀,你在哪儿?“唧唧唧”,也许是因为过度的思念,我竟然有些幻听,仿佛当年那只蟋蟀在我耳边低吟,释放出一种平和的伤感,是的,它在为我现在的寂寥而伤感。我知道我无法寻觅它,因为那只是幻觉。我却仍然探头往窗外搜索。窗外很眩,有红绿灯,有汽车尾气;窗外很吵,有人在蹦的唱K,有人在猜拳行酒,也许这些都是城市应该有的声音吧。闪烁的霓虹灯尽情地展示着城市的繁华与躁动不安,一如千娇百媚的舞女。难怪贾平凹会说:“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楼顶上的激光柱不停地旋转着,它在扫射着城市的夜空;波音777、空中客车在不停地起降。激光柱、客机的灯光让月光星光都暗淡无光。生活的节奏在各种各样的挑战中不断地膨胀,不断地加快,喧嚣的环境、乏味的生活、残酷的竞争使我们烦躁不安。我要将自己藏在哪里,才不至于被这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淹没?没有人告诉我,只有暗淡的月亮对我凄然一笑。 我到底还是惦记起那一只蟋蟀了。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中会有我们的蟋蟀吗?在这里,我的蟋蟀已无处躲藏。它逃离了不属于它的方格,逃离了充盈着欲望泡沫的城市。而我却站在原地,无法跳出俄罗斯方块。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在我的记忆里唱歌/处处唱歌/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比最和谐的音响更和谐/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我知道我的蟋蟀不是流沙河的那一只,但他的诗还是引起我深深的共鸣。也许,每个城市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城市人,你找到了心中的蟋蟀了吗?16.文中说“我想我应该记得童年的那只蟋蟀;可是它却无处可寻,我在俄罗嘶方块中感到一阵茫然和悲哀”,这里的“茫然和悲哀”有怎样的内涵?17.作者在文中为什么用了大量笔墨写儿时听蟋蟀、斗蟋蟀的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18.乡愁,是城市人一种共同心理。有人认为这是现代人精神家园失落所致,有人认为这是无病呻吟。你是怎样看的?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将开放透明进行到底南方周末编辑部 5月24日,温家宝总理在映秀镇的废墟上主持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记者招待会。“这次救灾采取了开放的方针。”总理宣布。作为开放的具体内容之一,总理说,“我们欢迎世界各国记者前来采访,我们相信你们会用记者的良知和人道主义精神,公正、客观、实事求是报道灾情和我们所做的工作。”这是一次罕见的记者招待会。不仅因为它是在大地震废墟召开的,更因为它以开放为主题。它本身就是中国开放的象征,注定要成为传奇,写进历史。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这里的新中国首先是一个开放的中国,透明的中国。不开放竟可以致人死命,不透明竟可以致人死命,大地震用无数的生命尤其是成千上万个孩子的生命作代价,给我们上了这一课。这是何其惨烈的一课,这一课让我们撕心裂肺,这一课让我们永生不忘。无数的生命尤其是成千上万个孩子的生命,一起趟开了一条血路,趟开开放的血路,趟开透明的血路。将开放进行到底,将透明进行到底,这样的呼声正成为我们社会的新共识,正汇聚成我们社会的最强音。共和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什么时候,公民可以这样自发地组织起来广泛参与救灾;共和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什么时候,多支国际救援力量可以这样直达救灾现场;共和国历史上,也从来没有什么时候,信息可以这样广泛流通,媒体可以这样广泛追问。而所有这一切,无疑,是因为中央政府自身的变革。中央政府不仅以救人为救灾的最高目标,从而在理念上完成了以生命价值为国家最高价值的转化,而且在实践中,也找到了让现代理念落地,让政治跟人性握手,让政治跟现代文明接轨的具体的路径。这路径就是更开放,这路径就是更透明。真诚总是有回报的。经此一役,中央政府的声誉冉冉上升。民众对中央政府的信任,民众与中央政府的合作,都在提速。更重要的是,中央政府相信民间的善意,给了民间力量快速发育的空间。民间以救灾为契机,以空前规模进入公共领域,成为公共治理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民间力量的这种快速集结,正在解决中国社会的一个关键问题,即改革动力问题。正是从民间力量的快速集结中,中央政府看到了改革动力所在。于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废墟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会那么自信,那么果敢坚毅。显而易见,在这次大地震中倒塌的不只是豆腐渣建筑,倒塌的更将是旧机制。一种全新的社会规则,一种全新的社会机制,正从大地震的废墟上崛起,从无数死难者尤其是孩子们的血泊中崛起。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中国人生存状况的另一种可能性。我们距离公民社会并不遥远。中国公民社会正在形成。这一切其实是理所当然。巨量的生命悲剧,原本就应该用进步来补偿,一个民族的创伤,原本就应该用文明去修复;让开放抢在倒退的前面,让透明走在贪腐的前面,让开放和透明不再只是应急之宜,而是成为社会的常态,唯有这样做去,我们才能重建人心,重建机制,也才能告慰逝者,激励生者。但我们同时必须承认,中国社会的发展并不平衡。开放和透明的进程,也是不平衡的。民众和中央政府固然因开放和透明而受益匪浅;但另一方面,对中华民族整体利好,未必对某些人利好。只是,谁怕开放?谁怕透明?已经不问可知,昭然若揭了。问题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大地震已经教训了我们,不开放不透明,就必然藏垢纳污,放大天灾的人祸寄生于我们的体制之中,必然让我们民族付出惨痛的生命代价。如果这种局面不能彻底扭转,那么不仅所谓开放救灾可能功亏一篑,所谓灾后重建也有可能蜕变成某些人的分肥游戏,从而蜕变成一场新的社会灾难。至于所谓政府转型社会进步这些宏大愿景,就都无从谈起了。或许正是基于此番考量,废墟记者招待会上,总理特别强调两个永不改变:“我们在处理这些突发事件以及国内其他问题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会改变,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永远不会改变。”从大地震的血泊中趟出开放的路,透明的路,从血泊中趟出一个新中国这是中华民族悲壮的新生之路,舍此,我们已经别无选择。(xx年5月29日南方周末有删改)19.文章说,“这次救灾采取了开放的方针”,从全文看,“开放”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点概括。20.文章为什么说“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请结合全文分析。21.这篇评论的语言热情洋溢,很有震撼力。请以第、段为例,从修辞运用和表达效果上作简要分析五、语言表达运用(12分)22.下面是本学期初A、B、C、D四所学校高三联考语文考试四道大题的得分情况。阅读后,请按要求回答问题,注意表达的准确、得体。学校总分(共150分)语文基础(共24分)文言文阅读(共35分)现代文阅读(共31分)表达交流(共60分)A114.7020.6331.0218.8644.19B111.3620.9031.6317.8640.97C110.6219.7131.4918.3841.04D105.9722.0332.3815.7235.84请参照其他学校的得分情况,针对A校实际,对A校学生提出后一阶段复习建议。你的建议:请参照其他学校的得分情况,针对D校实际,对D校老师提出后一阶段复习指导建议你的建议:23.下面是一份求职信的正文部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三处不得体的词语(或短语),加以改正。本人毕业于化学专业,大学本科,是一名有四年工作经验的高中化学教师。得知贵校招聘有识之士,很希望能到贵校高就。现附上我的简历,恳请你们慧眼识才。不胜感谢!不得体词语改正六、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xx年8月18日,刘翔因伤退出北京奥运会110米栏比赛,顷刻间,舆论像潮水一样向他扑面涌来,几乎要将他吞噬。但是,13个月后,xx年10月25日,“飞人”刘翔以13秒34的战绩,延续着复出后的奇迹,一举夺得第十一届全运会110米栏冠军,同时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个三夺110米栏冠军的运动员。这期间有过怎样的心路荆棘,外人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刘翔身上,我们看到: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精神当然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进取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斗志。也许,每个人的人生征程上,都会难免有一次或几次无奈的“退赛”,但是,伤愈或休整后,再顽强地站起来,以自己个性十足的风貌和不屈的意志再度跨越前方的每一个人生之栏,只要努力跑出属于自己的速度,金牌与否便已经不重要,突破就是成绩,冲线就是胜利,更多尊敬的目光和真诚的掌声依然会属于我们自己!请以“退赛”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参考答案1.B(j/q;shu/s;qing/qing;A项依次:h/h;ch/ch;sh/sh;C项依次:yng/yng;jun/jun;y/i;D项依次:gu/tin;kng/kng;hng/hng)2.B(A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意思用对了,但只能指说话时的状态,与“年年”有矛盾。B大放厥词:厥,其,代词,他的。指大发议论,多是贬义。C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D见微知著:指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3.B(A“也”关联词使用不当,句子前后不能形成并列的逻辑关系。C通过使,掩盖了主语。D一面对两面。)4.D(“传统艺术”后,应该选,紧跟后面具体说明书法的特征,与现代艺术的比较强化书法的特征,为逻辑严密的小语链)5.C(坐:因为)6.A(A项两个“以”,介词,因为。B项第一个“之”,人称代词,他;第二个“之”,指示代词,这。C项第一个“其”,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还是”;第二个“其”,代词,这,这些。D项第一个“于”,介词,从;第二个“于”,介词,在。)7.C(只是为父申冤的举动;方以智为崇祯帝尽忠的表现;只能说明方以智作抉择时两难的心理)8.D(是清帅最后听任方以智做和尚)9.(1)以智崇祯庚辰进士/授检讨/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可断可不断)(2)那统帅想劝降他,左边放着官服,右边放着白晃晃的刀子,要他选择(为官还是就刑)。(“降:1分,省略1分,语意1分)(我)听说新科进士方以智,他的父亲也被囚禁到牢里,他每天哭号、流泪,拿着奏疏求人解救,这(同样)也是做人的儿子啊!(“系”、“日”各1分,省略1分)参考译文: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父亲方炤,明朝时任湖广巡抚,被杨嗣昌弹劾下狱,方以智带着血写的奏疏上诉申冤,(他的父亲)得以释放。方以智,崇祯庚辰进士,被授予检讨之职。适逢李自成攻破潼关,范景文上疏推荐方以智,(皇上)在德政殿召见方以智应对,他的回答切中要害,皇帝抚着几案说好。因为违背当权者的意志,(方以智)最终没有得到任用。京师(被李自成军队)攻陷,方以智到殡宫痛哭,至东华门,被抓捕施加酷刑,两个髁骨骨头都露出来,他始终不屈。李自成军队溃败,方以智向南逃亡,正赶上马、阮(马士英、阮大铖)乱政,(马、阮)报复旧怨想杀他,方以智于是流落岭外。他曾写过一篇文章,上陈述祖上之德,下表白自己隐居之志。更改姓名,在集市上卖药。桂王在肇庆登基,(方以智)因为参与拥戴(桂王)有功,被提拔为右中允。扈王驾临梧州,(方以智)被提拔为侍讲学士,官拜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很快被罢免宰相之职。后来多次被征召,他坚决借病推托,不出来为官。他曾经说:“我若回朝廷任职,就辜负了国君;若出游又辜负了父母。我还是披缁为僧吧?”后来到了平乐,他被(清兵)抓住。那统帅想劝降他,左边放着官服,右边放着白晃晃的刀子,要他选择(为官还是就刑),以智走向右边(选择死),清帅对他更加礼敬,听任他做和尚。(方以智)改名为弘智,字无可,别号药地。(先前)以智还在闭门打坐时,友人钱澄之也客居金陵,遇到一位原先在中官为官、现出家为僧的熟人,(那僧人向钱澄之)问起以智,澄之反问:“你难道早先认识他吗?”(那人)说:“不是。(我)过去陪侍先皇,有一次朝罢,皇上忽然叹息道:求忠臣一定要从孝子当中找!像这样说了两次。我跪着问什么缘故,皇上说:早上听讲经,有个讲官的父亲在河南做巡抚,因为失职获罪被判杀头,那讲官(照样)薰衣,衣着、举止如同平常。像这样不孝,能成为忠臣吗?(我)听说新科进士方以智,他的父亲也被囚禁到牢里,他每天哭号、流泪,拿着奏疏求人解救(他父亲),这(同样)也是做人的儿子啊!说完再次叹息,(后来)很快释放了方孔炤,征召他做河南巡抚,外廷也知道这个缘故吗?”钱澄之把这些话转述给方以智,方以智匍匐在地痛哭失声。方以智天资禀赋卓异聪颖,十五岁时,经、子、史书上的文章大体上都能背诵。他涉猎广泛,通晓天文、地理、礼乐、律数、音乐、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类(学问),考查它们的来龙去脉,分析其目的意图。著述有几十万字,(如今)只有通雅、物理小识二书盛行于世。10.(1)一方面,领起下文,引出对西湖美景的描写。另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2分)(2)情景交融:钓鱼舟三三两两,悠然闲散,自由自在,雪白的芦花,雪白的鹭鸟,泛舟垂钓。以高洁、闲雅的景物描写表现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以及急欲归隐的情感虚实结合。起手两句写作者念念不忘西湖,终日登楼怅想,结尾两句写收拾鱼竿,急欲归隐西湖,抒现实情,是实;中间写景部分则是转入回忆,描摹往昔的西湖美景,写昔日景,是虚。(情与景的分析各2分;虚与实的分析各2分)11.(1)山岛竦峙。百草丰茂。(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置杯焉则胶,(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分。每一横线1分,凡错、漏、多的,该横线不得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12.(5分)DE(A重在分析原因;B逻辑错误,范围失当;C逻辑错误,前者应为后者的必要条件;F不符合文意,原文意在表明基层难以一一落实。)13.(3分)C(C项是功夫在令外的表象)14.(4分)“功夫”是指上级部门或领导的工作艺术,魅力及效果;“令”指上级部门向下属部署的具体的工作或任务;“功夫在令外”意思是说上级部门或领导的工作成效不决定于“令箭”本身如何,是因人而异的。(或:“令箭”是否具有权威性和号召性,不决定于“令箭”本身如何,是否科学,是否实际,而是决定于发号施令者本身形象如何,是不是实事求是的践行者,是不是艰苦奋斗的表率,是不是执行纪律的模范,等等。)15.(4分)作为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应当重视自己发布的“命令”,保证“令箭”切实落到实处;“令箭”要紧密结合基层实际,确保其科学准确;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要树立自身良好形象,以身作则;对工作有序管理,严于律己;对“令箭”具有足够的重视;善于自我批评;明确职责,增强责任意识。严格执法,照章办事。(答出一点1分,满分4分)16.由于对家乡的过度思念,产生的寂寥和伤感;城市的喧嚣、残酷的竞争带来的烦躁不安和凄然迷茫。(每点2分)17.文中写了儿时听到的蟋蟀的吟唱以及斗蟋蟀的故事,这些都与蟋蟀有关,照应了题目。这段描写的生活是我曾经拥有却遗失很久的快乐,与后文枯燥的城市生活形成了了鲜明的对比。对儿时的眷恋和渴望更表现出了我对于现实生活的厌弃。18.我认为是现代人精神家园失落所致。(1分)现代人特别是城市人沉浸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人变成了一种欲望的动物(充盈着个人的欲望);(2分)繁忙、喧嚣的城市使我们失去了宁静、悠闲的生活;(2分)乡村离我们越来越远了。(1分)我认为这是无病呻吟;(1分)城市人不是真的想离开城市回到乡村,他们享受城市优越、方便的现代生活设施,消耗大量的资源,又要奢求宁静、自然、清新的环境,是矫情、不现实的表现;(3分)而且他们只是叹息、埋怨,并没有行动去改变、创造。(2分)(意思对即可)19.(4分)(1)公民可以自发地组织起来广泛参与救灾;(2)多支国际救援力量可以直达救灾现场;(3)信息可以广泛流通;(4)媒体可以广泛追问;(5)世界各国记者可以前来采访。(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得4分)20.(5分)(1)汶川救灾采取了开放的方针;(1分)(2)汶川震痛后,更开放更透明的呼声正成为我们社会的新共识;(2分)(3)中国公民的公民意识正在觉醒,中国公民社会正在形成。(2分)21.(6分)运用反复,例“从来没有什么时候”,引起注意,强调汶川救灾的开放性是史无前例的;(3分)运用排比,如“趟开了,趟开,趟开”,增强说理的气势,强有力地论证了汶川救灾是一次全面的开放。(3分)(答对一种修辞手法1分,举例1分,说出表达效果1分)22.示例:A校学生在现代文阅读和表达交流两大板块有优势,但语文基础和文言文阅读读的得分相对要低,要加强语文基础的复习,同时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评分:共3分。意对即可。)示例:D校重视语文基础和文言文阅读的数学,但现代文阅读和表达交流相对薄弱,在教学中要加强这两方面的能力培养。(评分:共3分,意对即可。)23.【参考答案】不得体词语有识之士高就慧眼识才改正教师就职或工作考察后聘用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