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0课《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38257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3.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10课《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 第10课《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 第10课《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故乡, 有百万坟墓。 我的故乡, 让战火烧尽。 我的故乡, 是多么不幸。 我的故乡, 有奥斯维辛。,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思考讨论:,1、文章题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 新闻”是什么意思?,2、既然“没有新闻”,为什么作者还要写下这篇新闻?,3、为什么这篇题为“没有新闻”的新闻却获得了 美国最高新闻奖普利策新闻奖?,“奥斯维辛” ?,1945年1月27日,席卷波兰的苏联红军在波兰南部克拉科夫的奥斯维辛小镇发现了一座用铁丝网围起的集中营,当时有7000多人,他们大部分是犹太人。所有人都表情呆滞,瘦弱不堪,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此为外人所知。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军在1939年建立的。到苏军解放时为止,有400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内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还建有4个大规模杀人的毒气“浴室”及储尸窖和焚尸炉。1944年,这里每天要焚烧约6000具尸体。残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剥下纹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被杀害的多是犹太人。这里成为了犹太人永远的“噩梦”。1945年,德军为消灭罪证,炸毁了它,现在人们参观的是经修复后建成的博物馆。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这里 。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门上的格言非常著名:“劳动意味着自由”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扇高墙上写着:“来到这里只有劳动,不能有任何别的设想。不想劳动者可以自己触动电网。”集中营的头头在囚犯到来的当天就对他们说明白:“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死亡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囚房的囚犯 集中营中的幸存者,1945年5月,美军进入了战败的德国,所见到的不禁令人触目惊心大批的犹太人尸体。,这个囚犯还保持着被烧死时的姿势。,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囚房 焚尸炉,“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堆积如山的遇难者遗物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 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犹太人在被送进杀人中心之前,正在最后一站的等待。,苏联摄影师尤金1945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拍摄的照片,集中营里堆积如山的尸骨,纳粹警察正对大规模“解决”后还活着的犹太妇女射杀,这是集中营1945年5月12日解放后被搬运埋葬的尸体。,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照片上显示的仅为死难者的一半不到,他们大多数是饿死或被枪杀的。,集中营里骨瘦如柴的战俘,纳粹警察正对犹太妇女射杀,苦役中死去的人们,一批犹太人在毒气室里等待死亡,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孩子们,被集体射杀的犹太人,集中营里堆积如山的尸骨,集中营里的万人坑,答:可怕的不是景象本身,而是布热金卡出现了这种景象,布热金卡的历史与此太不相配了,这才有了第二段的四个“不该”。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与它最相配的景象。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形成对比,造成强烈反差,作者因此感到“可怕”。无一句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同时在开头给读者造成情感上的震撼和心理上莫名的压抑。,“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几个儿童在追逐游戏。”如此美好、和平的景象,作者为什么觉得可怕?,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全文写参观者的话就一句,两个字“够了”,突出了集中营恐怖景象的显而易见。 突出了法西斯的残忍。 对受难者苦痛的目不忍视,耳不忍闻。 对历史悲剧不再重演的祈望。 对和平自由长存的美好祝福,“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或许是一种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可见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精彩细节,令人震撼的细节描写。揭露了法西斯对美好生命的摧残,诗意的描写之中饱含着作者对法西斯的切齿痛恨,暗示人们应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作者为什么要为我们展示这样美丽的画面?,“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作祷告,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杀人者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行的。无辜的人们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历史在远离,一切恢复平静之后,作者不希望历史重现,他怕人们对曾经经过的历史遗忘!“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提醒人们铭记: (文学)唯有保持与人类苦难记忆的联系,它才是道德的、人性的、人生的;唯有这样,它才可能返回人类的心灵,获得其他精神创造所没有的精神和力量。,二战后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报道很多,罗森塔尔的报道说“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这是为什么?它和你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有什么不一样?谈谈你的看法? 此文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本文作者把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作者无一句正面的控诉,却强烈地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更能感染读者。,虽然本文和一般新闻的常规写法不同,但把新闻写得不像新闻,这正是罗森塔尔的别出心裁之处,也正是本文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 新闻报道要看所报道的内容,奥斯维辛的历史和现状已经有很多人报道过,没有什么新闻。要想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就要突破新闻纯客观报道的原则,避免铺张地写景,着眼于感人的细节,用自己实实在在的感受来感染读者。,“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并及时发警报。”普利策,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 的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自省。它的发表充分表达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上的不朽名篇。,颁奖词,奥斯维辛之后, 写诗是残酷的。,即使在集中营里,绘画依然美丽,诗歌依然承载着生命的快乐与哀愁、希望与绝望。,奥斯维辛之后没有诗,苦难是我们唯一的道路德国思想家泰奥多阿多诺,“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同学们,你们说这位可爱的姑娘会在想些什么呢?,课后思考,这些天里我一定要节省。 我没有钱可节省; 我一定要节省健康和力量, 足够支持我很长时间。 我一定要节省我的神经和我的思想和我的心灵 和我的精神的火。 我一定要节省流下的泪水。 我需要它们很长、很长的时间。 我一定要节省忍耐,在这些风暴肆虐的日子。 在我的生命里我有那么多需要的: 情感的温暖和一颗善良的心。 这些东西我都缺少。 这些我一定要节省。 这一切,上帝的礼物,我希望保存。 我将多么悲伤,倘若我很快就失去了他们。,一个叫玛莎的小孩在死前不久写下的,从明天开始,我将悲伤。 从明天开始。 今天我将快乐。 悲伤有什么用? 告诉我吧。 就因为开始吹起了这些邪恶的风? 我为什么要为明天悲痛,在今天? 明天也许还这么好, 这么阳光明媚。 明天太阳也许会再一次为我们照耀。 我们再也不用悲伤。 从明天开始我将悲伤。 从明天开始。不是今天。不是。 今天我将愉快。 而每一天, 无论它多么痛苦, 我都会说:从明天开始, 我将悲伤, 不是今天。,这是一个叫莫泰利的小男孩写下的,不知道他是谁,只知道他被关于并死于奥斯维辛。,用囚服拭去嘴角的血, 用枯叶盛放眼角的泪。 当躯体被束缚而渐渐干枯, 灵魂也缓缓皱成一团。 目光移向远方。 你以为, 能看到希望。 其实, 有人已替你, 挖好坟冢。 水晶般的眸子中汹涌着绝望。 手握着锃光瓦亮的钢枪, 脚踩着污迹斑斑的颅骨。 白天, 你不可一世, 呼风唤雨, 摆布他们的生死。,夜里, 却蜷成一团, 任泪水, 在瘦削的脸颊肆虐。 锈迹斑驳的灵魂, 咀嚼着流水的墓志铭。 这一刻, 你死了。 这一刻, 你也死了。 而, 奥斯维辛的春天到了。,奥斯维辛的春天,1995年1月,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50周年之际,德国总统 赫尔佐克 访问奥斯维辛时,再次为德国纳粹的侵略暴行向波兰人民请求宽恕。 二战以后,德国 进行了全民性的大忏悔,一个我们应当知道的事实,1970年12月7日,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献花圈,并且下跪忏悔:“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不管在奥斯维辛,还是苏比波,如今遍地铺满了鲜花,而,日本 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仍一意孤行,在教科书编写上篡改历史,对毒气弹、慰安妇事件闪烁其辞,一个我们应当知道的事实,2006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奥斯维辛是一个尺度: 关于时代的、道德的、人性的尺度, 无法弃置的尺度; 即使作家所写的题材毫不涉及战争和杀戮, 时至今日,也都与奥斯维辛有关。 在这里,奥斯维辛已成为现实的一部分, 虽然属于过去,却向未来敞开。 今天,当我们回顾奥斯维辛的时候, 我们更多的应该是记住它指向的人类苦难, 学习德国民族敢于直面苦难作出忏悔的精神, 对于东方这片土地,我们还有无数的事要做。,尽管遗忘的诱惑是巨大的,但我们绝不能屈服,牢记是我们的道义和责任。 施罗德,奥斯维辛,以爱为名,愿阳光明媚,生命葱茏; 愿人心温柔,大地平安!,祈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