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一课时)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37429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一课时)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一课时)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一课时)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土壤,水,岩石,生物,大气,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 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 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 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 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 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3.某一要素的改变,还会对其他地区 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我国西北内陆,我国西北内陆,土壤,水,地貌,生物,大气,我国西北内陆,土壤,水,地貌,生物,大气,干旱,我国西北内陆,土壤,水,地貌,生物,大气,河流少 内流河,干旱,我国西北内陆,土壤,水,地貌,生物,大气,河流少 内流河,少数 耐旱植物,干旱,我国西北内陆,土壤,水,地貌,生物,大气,河流少 内流河,风积、 风蚀地貌,少数 耐旱植物,干旱,我国西北内陆,土壤,水,地貌,生物,大气,发育差 肥力低,河流少 内流河,风积、 风蚀地貌,少数 耐旱植物,干旱,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活动:如果图中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 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并填入图35方框中。,植被破坏,河流: 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含沙量增加 易发生洪涝灾害,动物: 失去栖息地 物种减少,地下水:水量减少 水位下降,土壤: 水土流失 土壤贫瘠,植被破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中游含沙量加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中游含沙量加大,下游泥沙淤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中游含沙量加大,下游泥沙淤积,洪涝灾害频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中游含沙量加大,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洪涝灾害频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中游含沙量加大,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洪涝灾害频繁,地下水位升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中游含沙量加大,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洪涝灾害频繁,土壤盐渍化,地下水位升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中游含沙量加大,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洪涝灾害频繁,土壤盐渍化,形成冲积平原,地下水位升高,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土壤,水,岩石,生物,大气,最能体现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是哪个要素?,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大气圈,生物圈,土壤,土壤位于四大圈层的过渡地带,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以土壤的形成为例,汉字“土”的含义,“|” 表示土壤能 够生长植物。,说文解字:“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即土壤位 于岩石面之上、地面 之下的大地表层;,土壤的概念,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 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的概念,土壤的物质组成,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 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理 想 土 壤 成 分 的 体 积 分 数,土壤的概念,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 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的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钾磷钙镁),(氮),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草本植物,微生物,成土 母质,原始 土壤,成熟 土壤,风化 作用,低等植物,木本植物,裸露 岩石,土壤的形成过程,(1) 岩石风化过程,(2) 低等植物着生过程,原始土壤,(3) 高等植物作用过程,疏松母质,成熟土壤,土壤的形成过程,(1) 岩石风化过程,(2) 低等植物着生过程,原始土壤,(3) 高等植物作用过程,疏松母质,成熟土壤,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土壤的形成过程,(1) 岩石风化过程,(2) 低等植物着生过程,原始土壤,(3) 高等植物作用过程,疏松母质,成熟土壤,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 地形、人类活动,(一) 成土母质与土壤,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构 疏松的风化物称为成土母质。,(一) 成土母质与土壤,比较说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区别,阅读课文,思考回答:,土 壤具有肥力, 能够生长植物; 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物, 不具备肥力;,区别,阅读课文,思考回答:,比较说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阅读课文,思考回答:,比较说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阅读课文,思考回答:,联系: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 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 的最初来源。,比较说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较细,含粉砂和黏粒较多, 含砂粒较少,较细,含粉砂和黏粒较多, 含砂粒较少,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 和黏粒较少,较细,含粉砂和黏粒较多, 含砂粒较少,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 和黏粒较少,含石块较多,含石块较多,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较细,含粉砂和黏粒较多, 含砂粒较少,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 和黏粒较少,含石块较多,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钙、铁、锰、镁含量高,较细,含粉砂和黏粒较多, 含砂粒较少,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 和黏粒较少,较细,含粉砂和黏粒较多, 含砂粒较少,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 和黏粒较少,含石块较多,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钙、铁、锰、镁含量高,硅、钠、钾含量高,(二)气候与土壤,(二)气候与土壤,气候中的水热条件影响土壤中有机质 的含量和风化壳厚度,是土壤形成过程中 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阅读课文,思考回答:,(1) 为什么冻土带、沙漠和半沙漠的风化壳 薄,而热带雨林带风化壳厚? (2)为什么黑土和红壤的有机质存在差异?,试从土壤形成的气候条件上,分析:,冻土带,沙漠和半沙漠,热带雨林,黑土,红壤,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甸植被下发 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黑灰色腐殖 质层厚30-100cm ,是在寒冷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形成的。,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甸植被下发 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黑灰色腐殖 质层厚30-100cm ,是在寒冷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形成的。,红壤的基本特征是 呈酸性,肥力较低, 有机质含量在2%以 下。原因是分布在 湿润和高温的热带 和亚热带南部,水热条件好,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被大量分解并淋失。,生物是土壤 有机质的来源, 也是土壤形成过 程中最活跃的因 素,土壤肥力的 产生与生物作用 密切关联。,(三) 生物与土壤,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草本植物,微生物,成土 母质,原始 土壤,成熟 土壤,风化 作用,低等植物,木本植物,裸露 岩石,有机质的积累过程,矿物养分的富集过程,活动: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 活跃的因素?,CO2,乔木发达的根系,试从植被的条件 上分析: 为什么黑土和红 壤的有机质存在差异?,阅读: 生物与土壤有机质,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甸植被下发 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黑灰色腐殖 质层厚30-100cm ,是在寒冷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形成的。,红壤的基本特征是 呈酸性,肥力较低, 有机质含量在2%以 下。原因是分布在 湿润高温的热带和 亚热带森林南部,微 生物活动旺盛,有 机质被大量分解。,(1) 在山区,土壤的成分和性质为什么会随海拔高度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阅读:地形与土壤,(2) 坡度陡缓对土壤的发育有什么影响?,(3) 坡向如何影响土壤的发育?,(1) 在山区,土壤的成分和性质为什么会随海拔高度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阅读:地形与土壤,(2) 坡度陡缓对土壤的发育有什么影响?,(3) 坡向如何影响土壤的发育?,较快,较慢,薄,深厚,(1) 在山区,土壤的成分和性质为什么会随海拔高度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阅读:地形与土壤,(2) 坡度陡缓对土壤的发育有什么影响?,(3) 坡向如何影响土壤的发育?,较快,较慢,薄,深厚,好,好,差,差,比较说明在下列土壤类型中,哪一类肥力较高:,动,活,黄河三角洲冲积土 青藏高原寒漠土 江南丘陵红壤,(1)人类是通过哪些活动影响土壤形成的? (2)人类对土壤的合理耕作经营和不合理 耕作经营各带来什么结果?,阅读:人类活动与土壤,耕耘 灌溉 收获 施肥,阅读:人类活动与土壤,(1)人类是通过哪些活动影响土壤形成的? (2)人类对土壤的合理耕作经营和不合理 耕作经营各带来什么结果?,耕耘改变土壤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灌溉改变土壤水分、温度状况 收获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 施肥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数量 和微生物活动,阅读:人类活动与土壤,(1)人类是通过哪些活动影响土壤形成的? (2)人类对土壤的合理耕作经营和不合理 耕作经营各带来什么结果?,(1)人类是通过哪些活动影响土壤形成的? (2)人类对土壤的合理耕作经营和不合理 耕作经营各带来什么结果?,合理的耕作经营,不合理耕作经营,阅读:人类活动与土壤,(1)人类是通过哪些活动影响土壤形成的? (2)人类对土壤的合理耕作经营和不合理 耕作经营各带来什么结果?,土壤退化:肥力下降、水土流失、 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合理的耕作经营,不合理耕作经营,高产稳产的耕作土壤(农业土壤):水稻土,阅读:人类活动与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