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课时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 中图版必修1.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37402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课时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 中图版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课时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 中图版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课时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 中图版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时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通过图解或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定位,教材活动指导 回归教材 答疑解惑,随堂达标检测 即时训练 体验成功,重点难点探究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基础知识导学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栏目索引,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地貌、 、 、生物和土壤等。 2.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 、 的。,答案,基础知识导学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气候,水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答案,地面,水分,水分,流水,地下水,热,水圈,生物圈,答案,(2)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 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例如:东非高原与同纬度的刚果盆地相比,东非高原由于地形的改变而导致其他要素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他要素,热带雨林,答案,流水,森林,海洋水汽,热带疏林草原,答案,【思考】,1.在河流中上游地区砍伐森林,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2.为什么说自然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答案 在河流中上游地区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淤积,从而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易发生洪涝灾害。 答案 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甚至使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所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返回,探究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200 mm。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材料二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大多比较清澈,枯水季节流量也较大。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重点难点探究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了明清以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大加强。森林只零星地分布在偏僻的山区。(如图所示),答案,(1)根据材料一,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在这种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体现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哪一个特征?,答案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特征表现为:气候特征:干旱;水文特征:多内流河、湖;地貌特征:多风蚀风积地貌;植被特征:植被稀少,耐旱草原、荒漠为主;土壤特征: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体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统一。,(2)材料二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哪一自然要素发生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这一要素的变化给黄土高原地区带来什么影响?,答案,答案 植被要素发生了变化。 原因:破坏林草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砍伐森林等。 影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文变化:含沙量大,季节变化大 地貌变化: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土壤侵蚀: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植被退化:覆盖率下降,逐渐消失 气候变化:蒸发加剧,趋于干旱,(3)材料二中的这一要素的变化会对黄河下游地区带来什么影响?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具有哪一特征?,答案,答案 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加重河床抬升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洪涝威胁加重。 说明了地理环境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反思归纳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的,并与其他要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例如,撒哈拉沙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环境的变化。 例如,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下图所示。,(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返回,课堂小结,随堂达标检测,对点训练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要素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组成 B.各地理环境要素互不联系,独立发展 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答案,解析 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要素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组成。,A,1,2,3,对点训练二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为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 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制约性,解析答案,1,2,3,解析 南方季风区在气候、植被、水文等方面都体现出了湿润多雨的特征,而这种多雨的气候使得当地发育了淋溶强烈的红壤。 答案 A,1,2,3,综合提升 3.读下面“乱砍滥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引起的环境变化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下列地理事象的数字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处。 水土流失 鸟类、兽类减少 生态失调 生物多样性增加 风速减小、空气湿度增大 气候恶化 水旱灾害减少 土地沙化 生态系统良性发展,1,2,3,(2)图示表示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从而使地理环境具有_特征,只要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这说明地理要素的变化会“_”。 (3)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分布于赤道附近区域的_,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能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解析答案,1,2,3,返回,解析 滥伐森林造成许多环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生态失调问题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植树造林。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要抓住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一主线。 答案 (1)图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 (2)整体性 牵一发而动全身 (3)热带雨林,1,2,3,返回,教材P68 探索 本“探索”以植被破坏引起的连锁反应为例,说明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植被破坏引发的连锁反应如下图所示:,教材活动指导 回归教材 答疑解惑,这一事例说明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再如,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将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 教材P69 思考 赤道穿过刚果盆地,刚果盆地长年处在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下,形成了热雨林气候;赤道两侧的东北信风从非洲大陆西部登陆,遇到东非高原的阻碍,气流很难继续爬升,因此高原上降水少于盆地,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造成它有时被信风带控制,有时被赤道低气压控制,因此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如果刚果盆地的森林被大量砍伐,首先影响非洲地区的生态平衡问题,使得森林资源减少,物种多样性将受到严重影响。其次,还会影响到赤道两侧非洲的气候,使得赤道附近的热带草原气候变得越加干旱,甚至形成沙漠气候。最主要的是没有森林对气候的调节,使得全球的气候变得越来越恶劣。 教材P73 复习题 1.以长江中下游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如: 气候与水文:丰富的降水使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河流径流量大。 气候与生物: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生长着典型植被常绿阔叶林。,气候与土壤:热量、降水丰沛,使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快,淋溶作用强,所以自然土壤的肥力偏低。,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