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答案不全).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29069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答案不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答案不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答案不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答案不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周幽王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天子适诸侯曰巡狩。”B“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 C“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D“元侯(大国之君)作师,卿率之,以承天子。”2汉书卷46卫绾传记载:“建元中,丞相(卫绾)以景帝病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据此可知 A.西汉的官僚机制比较完善 B.卫绾对丞相之权履行不力C.卫绾错误地制裁一批官员 D.景帝开始制约丞相的权力3.管仲说:“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这实际上反映了春秋时期 ( )A深刻反思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 B认识到统一军事指挥权的重要性C国家要掌握全国的财政大权 D意识到建立中央集权制的重要性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 A秦、汉 B隋、唐 C明、清 D宋、元5.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xx 中国的奋斗)由此可知 ( )A耆英为其签约出卖国家主权的行为辩解 B清政府以签约展示天朝上国的外交诚信 C系列条约的签订达到了抚靖羁縻的目的 D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6李鸿章到英国,不惜重金,给西太后购回一台缝纫机;在英国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是一窝蜂似的吵架,说“无甚可观”。由此细节说明洋务运动()A只是学习技术,不愿改革政体 B内部贪污腐化,经营管理不善C海军操练不力,中日战争失败 D朝廷专制至上,牺牲民族利益7下表为我国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据此判断这一阶段译书内容所具有的特点是国别译书类别英美日其他总计百分比哲学宗教1022323770文学艺术834112649史地8109020128240社会科学1338337136255自然科学1097320112210应用科学33242656105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A甲午战争失败的深刻反省 B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C重视翻译应用科学的著作 D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加快8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三大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这表明他()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倡导民主共和政体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D转变救国探索方略9.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B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C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D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10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巨大的成就”获得的主要原因是()A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B国民革命军建立C广大工农群众支持 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11.“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这一决定的提出()A.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D.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的重大转折12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文中的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 表明中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暗示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 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A B. C. D.13毛泽东在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1954年12月19日)一文中写到:有些人认为政协的作用不大了,政协是否还需要成了问题。现在证明是需要的。毛泽东认为政协需要存在的原因是()A全国人大尚未建立 B有利于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C多党制优于一党制 D政协参与国家立法14建国初,周恩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A. 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B. 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D. 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15.在雅典,城邦公民大会召开期间,其常务委员会都会向公民大会提出陶片放逐提案。如果大会表决通过该提案,则于翌年2月或3月间实施放逐投票,得票最多的人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放逐期限为10年(或5年),被放逐者无权为自己辩护,须在10天内离开城邦。材料说明古代雅典()A.国家决策缺乏理性化B.维护了雅典人的民主权利C.民主制度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D.民主制度科学完善16战胜高卢人后,恺撒(前 102 年前 44 年,罗马统治者)在盛大的凯旋仪式里牵着高卢人走,把他们牵进了元老院;高卢人脱下了长裤子,却穿上了阔边长袍。对上述材料的正确理解是()A为罗马法的起提供详实的史料支撑 B此时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 C恺撒牵着高卢人走进元老院时,其阶级属性发生了本质变化 D“脱下了长裤子,却穿上了阔边长袍”主要指其被赋予了罗马公民权17.有学者在分析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动时说:此举若成功,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对这一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A打破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B标志着代议制在英国的确立C标志着君主制在英国的结束 D英国国王自此成为国家的象征18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往往是一件事已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国王任命首相控制内阁C内阁所有的成员对国王负责 D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19托克维尔指出“1774年,当路易十六执政时,(法国)就已经达到空前鼎盛的专制的王朝。在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在1415世纪就废除了农奴制。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专制社会君主改革容易带危险B政治改革落后于经济发展加速革命爆发C专制王权推动法国政治经济发展D经济繁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20在整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存在期间,内阁改组达108届,期间仅有不到20届内阁能维持一年以上,最长的一届不到三年,多数内阁只能存在两三个月。这一现象反映了()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 B总统掌握国家行政大权,议会权力小C共和制政体下权力制衡,内阁对议会负责 D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的代议制名不副实21.选举制度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重要特征之一,下列有关中外历史上“选举”说法正确的是 ()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选举权美国参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 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1949年新中国在普选基础上召开了第一届政协会议A B C D22.大多数的美国开国精英不相信具体的“人民”具备自己统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约翰亚当斯认为:“民众的忌妒的呼声、猜忌、疑心、自负、傲慢、骄横、野心和某个地位优越者的暴躁”,一旦被用对付某个人,其结果必然是,“一群不受节制的乌合之众的愤怒和狂暴,通过擅长蛊惑的专制者的暗中挑唆,就会爆发为各式各样的攻击、毁谤和怒火,往往以谋杀和屠戮而告终”,其程度之可怕,在专制主义的历史上都是难有其匹的。为此美国实行了()A议会制共和制B三权分立 C精英政治D邦联制总统制23列宁后在评价十月革命时指出“我们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问题,作为我们主要的和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主义工作的副产品顺便解决了”。下列措施中能体现他的这一观点的是()A颁布和平法令 B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C颁布土地法令 D发表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24.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写道:“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这种思想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列宁认为这两种政体()A.统治方式不一样,代议制政权机构不适合俄国国情B.有质的差别,前者代表资产阶级,后者代表无产阶级C.俄国革命形势需要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前者已过时,俄国革命正在向社会主义阶段过渡25. 哈佛大学的史迪文教授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又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A“最和平”是指“冷战”的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D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6题18分,27题14分,28题18分。)26. (18分)中国近现代外交,外交理念与世界意识发生了变化。材料一 “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 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 材料二 (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9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式微,几乎不用了。天朝使用次数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 鸦片战争后,清廷一些官员一方面出于对西方列强强权的义愤,力图解除不平等条款对中国的束缚,伸张自身的权益;另一方面,出于与西方国家办理外交事务的实际需要,这些官员逐渐认识到有必要了解西方在调整国际关系方面的法律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因此力主将近代国际法引入中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接受英、法、美、俄等国公使入京设馆。作为对等性的反应,1868年,清政府向欧洲派出了第一个外交使团。1877年,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节也被派往伦敦,翌年,在欧美其他国家开始设立使馆。材料三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共同纲领第5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关起门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闭关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如果不开放,再个闭关自守,50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宇宙和世界体系的认识。这一认识指导下的对外交往的理念是什么? (4分)(2)材料二和材料一相比较,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时期与世界融合的状况,并简要分析形成不同状况的原因?(6分)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材料二: 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名纸撕了,掷在地。赵普不做声,把地上废纸捡起藏了。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浆糊黏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结合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8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君相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6分)28.(18分)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和国家体制往往受到本国的历史传统、经济发展水平、乃至国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材料二 英国的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材料三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问题,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约翰乃尔比特(美国著名未学家)中国大趋势2011年(1)美国是如何解决材料一中所面临的问题的?(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2分)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4分)(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中的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