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wuming.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17599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wuming.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wuming.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wuming.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wuming12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答案】D考点:考察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秦朝与西晋法律的差别说明在西晋的时候,养子视同亲子,同样受到儒家伦理道德的约束,说明这一时期儒家伦理道德得到进一步强化。故应选D13“汉初,凡军国大事,天子往往召集群臣博议。博议又称廷议,通常是由富于行政经验的公卿、列侯、二千石以及怀藏学识的大大、博士等五类官员参加。”这种博议制度,是为了A加强君主独裁专制B防止丞相专权C实行议会民主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B考点:汉代削弱相权的措施。材料反映的是汉初,天子召集群臣商议军国大事;这体现了专制下的民主色彩,防止丞相的专权;故排除A、C两项,选B。这属于中央削弱相权的措施,故排除D。14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答案】A考点:古代监察制度。监察制度创设的初衷是为防止地方叛乱,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设立,往往是把若干邻近地区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监察区,由中央定期派遣官员巡视,后来,这些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这说明了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推动力量是中央集权在起作用。故选A。B项经济发展推动地方行政区域调整是从经济角度来分析,与题干不吻合。C项错在监察力度减弱,这与史实不吻合。D项错误,监察区不属于疆域领土问题。15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C.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答案】A考点:百家争鸣。题目中的“做事讲求道德”即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德治”的观点;“超凡脱俗”即先秦时期道家学派“逍遥”“无为”的思想。故本题应选A项。16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时22亩,清康熙时15亩。然而当地很多村落却在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明清时期走向了鼎盛。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B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经济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村落得到开发【答案】B考点: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题干中说到的是徽州人均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但是仍然能维持或者走向强盛,当然不是靠农业,故排除A;所以应该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所致,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萌芽,故排除C;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完成,所以D也不符合题意。 17“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收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作者试图说明()A现代化世界大潮中,封闭的国策、落后的经济和僵化的制度必然带来民族的灾难B战争的屡屡失败,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并被迫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C落后招致民族的屈辱和反思,中国在阵痛中渐渐走出传统并被迫开始现代化探索D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发动的战争实际上是现代化文明国家改造世界的唯一正确途【答案】C考点:近代化的探索。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的信息说明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下进行近代化的探索,故选C项。18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19231926年的频度高于前两段时期,其原因是起止时间191519181919192219231926文章篇数770631128“革命”078%245%2514%A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B十月革命的影响C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的推动D土地革命的开展【答案】C考点:国民大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图表等历史素材,并作出正确判断和分析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析选项:19231926年间,正值国民大革命时期,因此“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很高,故C项正确;1927年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排除A;1918年十月革命就已在中国产生广泛的影响,排除B;1927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之后,才开展土地革命,排除D;综上,ABD三项所表述的时间均不在题干“19231926年”,因此,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正确答案选C。19“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被迫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云贵川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主要强调A国民大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革命热情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C日本侵华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觉醒D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答案】C考点:抗日战争。关键信息:“被迫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云、贵、川撤退”、“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题干材料反映日本全面侵华向西南撤退、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的历史现象,C项正确;AB项不符合题干材料反映的时代背景,排除;D项“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并不是题干所强调的。20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时候的朋友。”这一认识是基于周恩来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号召亚非国家实行不结盟政策C积极倡导求同存异方针D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答案】C考点:题干关键词为“菲律宾、去时是敌人,回来时是朋友”,可见中国当时与第三世界国家先有矛盾后化解,只有万隆会议符合题意。在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背景下,1955 年万隆会议召开,会上有很多国家在帝国主义煽动下敌视新中国,攻击共产主义。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故应选C。21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答案】B考点:罗马法。根据题意“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得知,他人占据了所有人的财物,所有人不可以强行夺回,但可以依据财务金额提请双倍的诉讼请求。选项B的行为符合题意,当果实落于临地,邻人可取之。22“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它”指的是A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B哥白尼的“日心说”C达尔文的进化论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答案】A考点:经典力学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说明这一科学成就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且成就巨大,A项符合要求。达尔文的进化论是19世纪,C项错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影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D项错误。23在解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说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列宁的这段话可理解为()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B在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以前不能进行革命斗争C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主客观条件作保证D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答案】C考点:巴黎公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其大意识,列宁认为革命胜利需要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客观上)和成熟的无产阶级(主观上)两个条件,故,C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主客观条件作保证,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C。而ABD三项都是对材料信息的曲解和误读,均不正确。38.(26分)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消费的内容、方式和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与生产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17世纪末至18世纪后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材料二罗斯福在要求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时解释说:“如果每个公平竞争的企业雇主同意付给工人高工资实行短工时的话,就不会伤害任何雇主这比失业和低工资都要强的多,人们有了钱会去消费,去购买更多的产品。”材料三苏州的吴余财老人用账本记录了几十年间全家的大部分开销。下面是他家几次中秋节的饮食开销情况:时间1958年1968年1978年1988年xx年xx年消费额(元)2.983.603.0735.22230.90968.95(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分析罗斯福的这种消费政策对美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4分)(3)据材料三,概括吴余财老人家国庆消费的变化趋势。(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趋势形成的原因。(8分)(4)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鼓励消费的认识。(4分)【答案】(1)原因:世界市场(扩大)逐渐形成,英国可以消费世界各地的商品;英国殖民扩张,成为殖民帝国,能掠夺到世界各地的廉价产品;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使物质财富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文主义发展,消费观念的变化,追求享乐等。(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2)积极作用:利于促使美国经济复苏;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等。(4分) (3)变化趋势:1978年之前消费变化不大(答基本稳定或略有减少皆可);1978之后消费迅速提高。(4分)原因:1978年前:计划经济制约了经济发展活力(或生产力水平低);优先发展重工业,限制了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的勤俭节约等。(4分,两点即可)1978年后: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场经济体制活跃了经济;消费者观念变化,追求生活质量等。(4分,两点即可)(4)认识:消费可以有效扩大内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同时,就是促进就业,增加国家的财富,并为下岗者带来就业机会等。(4分)考点: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改革开放。(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据材料一可知“消费社会”的出现是英国生产力发展及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产物,结合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英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去分析其原因:世界市场(扩大)逐渐形成,英国可以消费世界各地的商品;英国殖民扩张,成为殖民帝国,能掠夺到世界各地的廉价产品;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使物质财富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文主义发展,消费观念的变化,追求享乐等。(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人们有了钱会去消费,去购买更多的产品。”“如果每个公平竞争的企业雇主同意付给工人高工资实行短工时的话,就不会伤害任何雇主”并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罗斯福的这种消费政策对美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表格信息的准确获取能力。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58年、1968年、1978年吴余财老人国庆消费变化不大,到了1988年、xx年、xx年吴余财老人国庆消费迅速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吴余财老人国庆消费的变化趋势形成的原因:1978年前:计划经济制约了经济发展活力(或生产力水平低);优先发展重工业,限制了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的勤俭节约等。1978年后: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场经济体制活跃了经济;消费者观念变化,追求生活质量等。(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从三段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对国家鼓励消费的认识:消费可以有效扩大内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同时,就是促进就业,增加国家的财富,并为下岗者带来就业机会等。39(26分)历史图表包含了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表一中国和欧洲人口对比统计图(图例:)图表二旧航路:由中国或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贸易路线图表三新航路图表四中国和欧洲的生产总值(GDP)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单位:%)年份中国欧洲18203242661890132403(1)据图表一,指出中、欧人口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6分)并结合明清时期民众衣、食结构方面的变化,说明中国明清时期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4分)(2)比较图表二、三,提取两项有关新旧航路历史变迁的信息,(4分)新旧航路的变迁说明了什么?(2分)(3)据图表四,分析中、欧GDP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的原因。(6分)(4)据以上材料和分析,概括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4分)【答案】(1)趋势:中国和欧洲的人口都呈增长趋势;中国从清朝前期开始,人口增长迅速,增速超过欧洲;欧洲从16世纪开始,人口较快增长。(6分,答出两点即可)原因:衣:广泛植棉,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食:水稻种植技术和产量提高;从国外引进和推广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4分)(注:答出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满足了人口增长需要等,可得2分)(2)信息:旧商路的主导国是中国,以亚洲为核心;新航路开辟后商业贸易的主导国是欧洲国家,以欧洲为中心;传统商路是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商贸往来;新航路开辟后商贸往来扩展至全球等。(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说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分)(3)变化原因:中国在1820年以前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6分)(4)关系: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相互作用的;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人口的增长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但人口过度膨胀也会制约经济发展。(4分,言之成理即可)考点:古代农业的特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第一小问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中国和欧洲的人口都呈增长趋势;中国从清朝前期开始,人口增长迅速,增速超过欧洲;欧洲从16世纪开始,人口较快增长。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衣、食结构方面,如衣: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食:水稻种植技术和产量提高;从国外引进和推广玉高产农作物等。,说明中国明清时期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2)第一小问比较两幅图片,图表二反映了旧商路的主导国是中国,以亚洲为核心,主要是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商贸往来;图表三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欧洲不仅与亚洲、非洲的经济联系加强,而且与美洲等地区也开始了贸易往来。第二小问说明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大洲相对隔绝的状态,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3)第一小问据图表四,可以得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GDP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份额超过欧洲,鸦片战争后变为欧洲GDP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份额超过中国。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19世纪前期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19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综合上述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辩证的看待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人口的增长有利于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但人口过度膨胀也会制约经济发展,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