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十三次周练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15970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十三次周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十三次周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十三次周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十三次周练试题一选择题(单选,每题4分)1.阅读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茶叶生丝鸦片战争前5 000(年平均值)5 000(年平均值)1845年8 01013 2201851年9 91923 0401853年10 12262 896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2.“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这个变化说明洋务运动:( )A.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D.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日的近代化同时起步,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而洋务运动则给中国流下一个永久的遗憾。其原因在于二者推行的近代化存在本质差异,主要体现在: A.政治近代化 B.经济近代化 C.军事近代化 D.教育近代化4.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5.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企业“ 红金龙”香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苊矣。” 由此可以看出:( )争尝异味乃人之普遍心理 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爱国精神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 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的侵略 A. B. C. D.6.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 )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前 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时期7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猪鬃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A小农经济的生命力十分顽强B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资本主义经济缓慢起步8文学名著茶馆中秦二爷的理想是“开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才能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创办实业的热潮,其原因有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推行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的政策 设立商部,奖励工商A. B. C. D.9旨在“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而创办的近代企业是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煤矿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A B C D10“在早期中国轮船航运业发展过程中,商人购买洋船后(或与洋人合伙购买),多托洋行出面,领承舟船牌行驶,主要是为了避免报捐交税。”材料表明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A受到列强压制,不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B对资本主义列强在资金、技术上具有依赖性C借助洋人势力,以避免本国封建势力压榨D最早出现在轮船航运业11分析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B.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发展C.陈启源(沅)在这一时期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D.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12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对应的时期正确顺序应该是国民党统治后期“一战”期间 甲午战争后19世纪六七十年代A B C D 13下面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项目1920年产值(亿元)1936年产值(亿元)年增长率(%)官僚资本1.842.221.18民族资本2.5116.3212.41合计4.3518.54上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A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B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C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D民族资本多于官僚资本14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大公报载:“顾客清晨等候店铺开门百货营业额较平时增加了3到4倍,甚至10多倍。南京路四大货物种类已残缺不全。清晨五时,中央银行已是人山人海,估计有十万人。”这表明上海经济发达,社会购买力强货币贬值,出现抢购和挤兑风潮经济前景暗淡,人心浮动物价下跌,人们纷纷抢购商品A B C D15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本、外国资本、洋务资本与官僚资本发展变化的情况,其中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主流的是二材料题16.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状况地点19世纪40年代前状况19世纪50年代状况山东土纱每公斤9两白银土纱每公斤价6两白银,洋纱仅3两多浙江鄞县家庭纺织业发达“百里不闻机声”江西茶叶每公斤400文茶叶每公斤540文广西桂皮每50公斤白银56两桂皮每50公斤白银78钱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额由四五十年代的每年一千万至三四千万海关两,迅速上升到1864年的105亿两,中国也很快由出超国变为入超国。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欧洲到中国的航线大为缩短,更多的西洋商品涌入中国。促使晚清中国的洋务运动发生渐进的质变。 材料三 19世纪中后期我国创办的商办企业年代新建商办企业新投资总额数量(家)年平均增长数(家)新投资(万元)平均增长(万元)18721894年532470421418951900年104172 3003833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4分)(2)“渐进的质变”指什么?(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促使晚清中国的洋务运动发生渐进的质变”原因有哪些?(6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材料一 表一:在中国投资的工业资本中中国与外国资本的产值及比重(19201936年)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1920年1936年19201936年平均增长(%)产值比重(%)产值比重(%)中国资本661448260963290外国资本813552151636839合计14.74100041251000表二: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及比重(19201936年)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1920年1936年19201936年平均增长(%)产值比重(%)产值比重(%)官僚资本184422222120118民族资本25157816328801241合计435100018541000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1928年发起“改订新约运动”根据与美国等列强的约定,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年,国民政府还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组织建设一批国营企业,这也或多或少的推动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三 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锭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锭总数的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18家炼铁厂中,停炉者有14家,其余4家仅能勉强维持生产。请回答:(1)分析材料一,扼要指出1920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的发展变化。(4分)并根据材料二概括其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2)简析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2分)及其原因。(6分)(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答案15 D C A A C 610 C C B A C 1115 A D C B D 16.(1)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大量涌入中国沿海省份,并逐步取代土纱、土布,使沿海地区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西方列强开始操纵中国的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4分)(2)“渐进的质变”指的是洋务派打着“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2分)原因:中国对外贸易额迅速增长并由出超国变为入超国;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外国加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局面更加严重;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6分)(3)历史现象: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8分)17(1)发展变化: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超过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产值及比重逐步增加。(4分)原因:国民政府实行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4分)(2)历史现象: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2分)原因:抗战期间,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制。(2分)这成为官僚阶层借以牟取暴利、压榨民族企业的工具;(2分)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2分)(3)特点:民族工业发展曲折,不平衡性强。(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