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范进中举》教学资料长春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115789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范进中举》教学资料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范进中举》教学资料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范进中举》教学资料长春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范进中举教学资料 长春版撰写人:_时 间:_作家与作品一、吴敬梓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省县人。出身在“科第仕宦多显者”的官僚家庭。不过,他的父亲只做过几年教谕。在他23岁时,父亲就死了,因此家道中落。他既喜资助别人,自己又爱挥霍,很快就把祖先遗留下来的产业花光,受到本族和地方上富贵人家的轻视。33岁那年,迁居南京,经常与一些文人往来。因捐资修先贤祠,生活弄得更穷,甚至有时不能举火。从这时起,直到54岁在扬州逝世止,完全依靠卖文和朋友的接济维持生活。由于他饱尝了人间冷暖,接触了各阶层的人物,所以培养了他对于现实的深刻观察能力和现实主义精神,这便是构成他对现实不妥协的思想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当时的社会实际对他的影响。他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大规模的武装抗清斗争虽然已经被镇压下去,但是,反清的秘密斗争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武装起义也在不断进行。在经济方面,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之后,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复苏,并且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呈现了某种程度的繁荣,但这也不过是即将崩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大厦将倾的事实。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就采用大兴文字狱,设博学宏词科以作诱饵;考八股、开科举以笼络士人,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其中,以科举制为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不愿参加博学宏词科的考试,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他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显示出他的民主主义的思想色彩。二、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共五十五回,出现了一百几十个人物。它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被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冯沅君、陆侃如合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认为“大醇小疵”。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是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这大大减弱了本书的批判力量。思考与讨论 一、范进中举后惊喜得发疯,虽说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并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会有实情”的,因而是真实可信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痴如醉,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 二、范进和孔乙己都是受封建文化毒害的读书人,都迂腐至极,都不会“营生”,对社会的摆布都同样的软弱无力,都没有一个正常人应有的生动的感性自我,同时又都有善良的品性。但他们又不尽相同。范进很自卑,胡屠户训斥他,他只是诺诺连声;孔乙己颇有几分清高,不仅始终不肯脱下又脏又破的长衫,对自己读书认字还很沾沾自喜,甚至以自己是个读书人而自命不凡。具体比较可参考“有关资料”部分。 三、本文的细节描写生动真实,极具讽刺性。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查找,并体会其妙处。其中较精彩的如对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描写。中举,是他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所以,当喜报到来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如在梦幻中一般,“看了一遍,又念一遍”,才确信这是真的。因而,他狂喜得完全变形了,以至于“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往门外飞跑”,“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一直走到集上去了”,这些细节描写,把范进中举后丑态百出的疯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再如篇末对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的描写,胡屠户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一边假意推辞道:“你且收着。”并不等范进说完,“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千恩万谢”之后,“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用“攥”、“舒”、“缩”、“揣”四字,使这个见钱眼开、虚伪做作的市侩小人的丑态跃然纸上。 细节的真实生动,语言的简洁准确,传神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极大地增强了讽刺艺术的魅力。有关资料一、关于科举制度 我国科举制度古已有之,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据记载始于汉代。以下各朝,在这基础上,或继承,或变化,但大体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 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大致相同。下面只就清代的科举制度加以简单的介绍。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清代有府学、州学县学)。清初生员尚在学宫肄业(有月课和季考,后来变成有名无实了),又称为庠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 生员分为三种:成绩最好的是生,有一定名额,由公家发给粮食;其次是增生,也有一定名额;新“入学”的称为附生。每年由学政考试,按成绩等第依次升降。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庠生),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乡试取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也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后一般要举行复试。以上各种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辞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称为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余诸进士再参加朝考,考论诏奏议诗赋,选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其余分别授主事(各部职员)、知县等(实际上,要获得主事、知县等职,还须经过候选、候补,有终身不得官者)。庶吉士在翰林院内特设的教习馆(亦名庶常馆)肄业三年期满举行“散馆”考试,成绩优良的分别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检讨(原来是第二甲的授翰林院编修、原来是第三甲的授翰林院检讨),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分发到各省任知县。 (王力古代汉语)二、人物形象分析 课文围绕范进中举这个中心事件,着重刻画了范进、胡屠户和张静斋这几个人物形象。 范进是本文着力描写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中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一个借米周济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地“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 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癫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惟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课文刻画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尖锐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胡屠户是作者着意刻画的一个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范进中举前,被他称作“现世宝”,受他的训斥、“教导”;范进向他商借乡试的盘费,又被他“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又是“尖嘴猴腮”,又是“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范进中举后,他对范进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慷慨地送来七八斤肉,四五千钱作贺礼,称范进“贤婿”“老爷”,当众夸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是天上的星宿”,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截然不同的两副嘴脸,充分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 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次要人物。为了更有力地说明范进中举后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具体描写了“张老爷拜会新贵范老爷”的场面,活画出这个举人老爷的威风。他一见范进中举的题名录,当天就来拉拢,开口“亲切的世弟兄”,闭口“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还送了五十两银子,一所“三进三间”的房子。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 文章就是这样生动地把他们的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我们看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它对我们认识封建社会有一定的意义。三、写作特点1.夸张,寓讽刺于形象之中。 范进中举后欢喜得发了疯,当然不是那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作者这样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这种夸张不是毫无根据,而是完全符合真实的。当时的知识分子,热衷功名,中举以后就惊喜万分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作者就是根据这种普遍心理,合情合理地加以夸张,使形象更为突出,这样可以有力地讽刺那种利禄熏心的知识分子的本质,突出科举制度的罪恶。 除此之外,如写胡屠户在众人的逼迫下打了范进一个嘴巴,就觉得手掌疼痛,连忙向郎中要了个膏药贴上。如写胡屠户先说范进是“尖嘴猴腮”,后来又说是“体面的相貌”;开始骂他是“现世宝”、“穷鬼”,后来称他为“贤婿老爷”,是天上的“文曲星”。如胡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等等,都是用夸张的手法寓讽刺于形象之中,深刻地揭露胡屠户嫌贫爱富、前倨后恭的势利相,点出科举制度的罪恶。这些惟妙惟肖的描绘,既有其夸张性,又有其真实性,使人产生一种幽默感,令人觉得这些人物的可卑、可悲、可怜、可叹!2.寓强烈的讽刺于鲜明的对比之中。 故事对范进中举前后各方面的不同的情形,都作了鲜明的对比。其中,最精彩的是胡屠户。他对范进那种前倨后恭、判若两人的性格特征,使一个市侩的典型形象跃然纸上,收到了淋漓尽致的讽刺效果。其他人如邻居、张乡绅,连范进本人,前后的态度也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看到科举制已把整个社会毒化到多么深的程度。3.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 本篇语言简练、犀利、生动,可说是高度性格化了的语言。它从人物自己的语言中,准确地写出了人物的生活、教养、性格。如: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维的话,在文中占了很大的篇幅,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范进发疯时说的“噫!好了!我中了!”恰好写出他得到功名时得意的神态,和他中举前对胡屠户谈话时表现的胆怯、可怜,简直截然不同。四、范进中举、孔乙己比较阅读 如果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是“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的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的结构特点则正好相反:“虽云短篇,颇同长制。”(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190页)不管是长篇(吴)还是短篇(鲁),两位作家对社会人生世相的观照方式都是散点透视。在开放性结构中,各种人物纷纷登台,炫耀着脸谱,袒露着灵魂,尽情表演一番后退台让位。这种结构特点,既可以使作家把笔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要求作家用最经济的笔墨勾绘出人物的神韵来,两位作家都做到了这一点。由于都集中写人生片断,各个片断又自成系统,我们从两位作家各自的小说系统中提取一个章节进行对比分析,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基于此,本文拟就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一节(儒林外史第三回,以下简称范进)和呐喊中孔乙己一章试探着做一肤浅的对比分析。(一) 范进和孔乙己都是受封建文化毒害的读书人,都迂腐至极,都不会“营生”,对社会的摆布都同样软弱无力,都没有一个正常人应有的生动的感性自我,同时又都有善良的品性。但他们又不尽相同:范进很自卑,胡屠户训斥他,他只有诺诺连声;孔乙己颇有几分清高,不仅始终不肯脱下又破又脏的长衫,对自己认识几个无用的废字沾沾自喜,甚至以自己是个读书人而自命不凡,别人取笑他时,他还要强辩几句(虽很软弱):“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两位作家对这两位读书人性格历程的安排显然是不同的。范进集中写“进学考试”“中举发疯”两个片断,中间的过渡情节“乡试”则一笔带过,空间从“进学”考场转到家里以及郊外(中间的“乡试”考场省略了),并浓墨重彩写“中举发疯”,集中地写出他那种读书中举的疯癫状态,传神地表现他那种迂腐的性格、麻木的精神、脆弱的神经。这样,行文变化有致,虚实相生,交代明晰而重点突出。孔乙己则选择人物一生中的几个片断加以粗略勾勒,场景集中在一间酒店里,集中表现孔乙己穷愁潦倒的苦相,精神无所寄托而退回心灵的自我安慰,以及盲目自命不凡和在别人取笑声中自我解嘲的酸态,最后在贫困中死去的悲惨结局。 范进和孔乙己犹如一对孪生兄弟。范进的侥幸成功,强烈地刺激了他的神经,强烈地唤醒了他最初的现实的希望,但这并没有唤醒他的人性,也没有因此而树立建功立业甚或封建文人应有的理想;恰恰相反,下意识的痛苦一解脱,他就完全失掉了全部精神,变成了一具真正的木乃伊了。孔乙己沦落到“短衣帮”的行列却仍要摆出与别人不同的读书人的架子,至死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如此不幸。范进之所以高兴得发疯就在于他侥幸考中了;孔乙己之所以要去偷而被别人打断了腿,最后在穷困中死去,也就在于他是一个考场上的失败者。如果二人的命运正好相反,范进的结局恐怕并不比孔乙己好;如果孔乙己中了,恐怕就要高兴得死掉!换句话说,他们命运的差异仅仅是个形式问题,而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那就是悲剧!就此而论,这种悲剧已经不是个人的了,中与不中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无论如何(或者在福禄中生,或者在困顿中死)都逃不出悲剧的命运。这是社会的悲剧!然而两位作家的良苦用心还不止于此。范进和孔乙己都不能离开周围那群人。范进里对环境的描写,重在揭示范进中举发疯的社会根源,同时也表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孔乙己环境描写重在表现对他人不幸的麻木态度。范进的环境描写有重点解剖,通过前后对比,活生生地画出了另一类人物形象主要是胡屠户和张静斋等,胡的庸俗市侩和张的虚假作态及送银送房,为范进发疯的原因作了形象的注解。孔乙己则不紧不慢而又平中见崛地描绘了另一种灵魂的枯死,即群体的无痛苦。可以说从范进发展到孔乙己,社会人生的历史已经由生而死走到了末路。胡屠户等人对范进的态度,其现象本身所显现的是趋炎附势的社会信息。但是内容在这里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形式。这种观念形式表明了对财富权势的趋附,不折不扣就是一种宗教式的图腾崇拜。 这种崇拜可以置其他于不顾。发展到孔乙己时代,于是作为人应有的人性,也就被挤压得没有了血肉,枯萎了。作为文明人的人性在异化文化的作用下彻底失落了。(二) 两位作家对那两位不幸的读书人都寄予不同程度的同情。吴敬梓正面描写了范进在考场上衣服朽烂,冻得“乞乞缩缩”的穷酸相;他向别人告贷时被骂的尴尬相;放榜前家里已饿了两三天,他抱着生蛋母鸡在市场上踱来踱去叫卖的呆相。而鲁迅则是直接(如写孔站着喝酒、常赊酒钱)和间接(如写孔帮人写字谋生,偷而被打)两面结合来描写孔乙己的困顿,由浅入深而又简洁地写他“穷死”的过程。并把阔人的凶狠、穷人的麻木,即全社会对孔乙己的步步进逼,最后将其推上死路揭示出来。这就要深刻些了。 两位作家都长于写对话。吴敬梓主要通过前后对比的方式,以符合人物各自身份的大段对话或俗或粗或迂或伪或俚语或方言或雅词表现性格;鲁迅的对话则很简短,在表现性格的同时也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别人取笑孔乙己偷别人的东西被打断腿时,孔低声说道:“跌断,跌,跌”既表现了孔乙己死要面子的性格,又表现了孔乙己羞愧、痛苦、乞怜等复杂的内心情感。 两位作家都写到了“笑”,即周围人对主人公的笑。首先是都写到了主人公十分可笑的又自卑又自尊的心理:当别人对范进说“你中了”时,他说:“高邻,为甚么拿这话来混我?”当别人取笑孔乙己“又偷东西”时,孔乙己道:“不要取笑”周围人对这两位读书人的笑又不尽相同:人们对范进的“笑”几乎集中于一次完成,那就是对范进“发疯”时的滑稽相的“忍不住”的笑,此后,范进的命运由悲转喜。“咸亨酒店”的人们对孔乙己的嘲笑却是漫长的,贯穿了他的一生:笑他“不能进学”“偷”“打折了腿”,“笑”犹如一柄无形的锐利武器逼得孔乙己步步溃退、狼狈不堪。人们对范进的笑的触机在于范进本身可笑,这种笑蕴含着作者对人物的嘲笑。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固然也可笑,然而着重是“咸亨酒店”的人们对孔乙己的有意取笑。这表现了鲁迅在对孔乙己既同情又嘲笑的同时,还表现了对“咸亨酒店”人们毫无同情心的麻木的悲哀,是真正的含泪的笑。 两篇作品都是以喜剧的形式写悲剧的内容,又都有讽刺的审美品格。范进是讽刺兼滑稽,其特点表现为在现实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使对象得到极端的表现,从而完成讽刺的任务。最突出的就是“中举发疯”的想象奇特又极富表现力的描写。鲁迅的讽刺是现实主义的,并不作夸张变形,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一步步现实地推进,所以孔乙己的死虽是一个偶然性的极端的安排,然而却有必然的现实逻辑,所以显得自然而不荒诞,讥讽中含严肃,表现出鲁迅式的深沉冷峻与幽默机智。 (霍琳生死两茫茫范进中举与孔乙己对读)教学建议 一、本文选自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距今年代较远,要让学生充分预习,初步熟悉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二、课文较长,不要作繁琐的串讲和分析。可从情节入手,重点分析人物。 三、可把范进的性格与孔乙己的性格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也可以采用编排课本剧的方式,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形象特点。附录教学计划 本文通过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境遇,写尽了封建社会各色人等的丑态,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心灵的荼毒。教学时,针对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宜采用整体感受,前后对比,局部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式,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手段,理解和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课文通过对比、夸张来增强表达效果的艺术特色。一、教学时数 两课时。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介绍作家作品,学生展示预习情况。2.落实重点字词。(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也可找几位学生编排课本剧,进行表演)。(三)比较范进中举前后的情况,探讨他发疯的心理原因 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语言和动作。 第二步,探究范进发疯的“病根子”。夺取“功名”是范进大半生惟一的追求,为此不惜皓首穷经,忍辱含羞,饥寒交迫。他是用生命作赌注,来赌这个“功名”。一朝金榜题名,喜从天降,这种心理刺激和震撼大到范进无法承受,以致发疯,而且疯到须以巨掌猛击方可清醒。科举之毒深入他的骨髓,无可自拔。其次,这个“举人”的称号有巨大的“含金量”,一旦获取,便可身价百倍,得到荣华富贵。总之,范进发疯的“病根子”是科举制度,它已经深入人心,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四)比较胡屠户前倨后恭的言行,分析他的心态性格特征 可以先归纳有关的描写(分为“倨”和“恭”两部分,加以对照)。然后,分三点深入探讨: 其一,听到范进中了举,胡屠户一下子从“主子”变成了“奴才”,这是现象;从本质上看,其价值观念并没有变认势认钱不认人的本性一以贯之。 其二,胡屠户的心态,也折射出社会下层的人生观,这体现在范进乡邻的描写上。对胡屠户的心态揭示得越充分,社会一般人受科举制度毒害和影响的程度也就显示得越突出。胡屠户认定中了举就能升官发财(他心目中有张乡绅那个活标本)。把后半生的希望寄托在“贤婿老爷”身上。众乡邻巴结范家,也是想跟着沾光。由此形象地展示了科举制度的社会土壤。 其三,作者对胡屠户的刻画非常精妙。此人三句不离本行,举手投足都显露出特有的标志。文中两次写到乡邻对胡屠户的笑谑,也有助于渲染这种印记。(五)讨论张乡绅拜访范进的问题 张乡绅这个人物比较特殊,他是另一种类型的热衷于势利的人。首先,看他拉拢范进的目的,无外乎四个方面:如果范进能“京报连登黄甲”,青云直上,张乡绅就攀上一个大靠山;考不上进士,当个“大挑知县”或教官,也能算个小靠山;当不成官,仍可结交官府,成为同谋、帮手;通过范进,还能和跟他同样中举的其他人勾结,扩大关系网。再看张乡绅采用的手腕:先谢罪,而后叙说师门,继而赠礼。此人居心叵测,是个善于耍手腕的官场老手。作者安排这场拜访,用意何在? 要点:张乡绅是胡屠户等人心目中的“天鹅”,让“天鹅”拜访范进,这才形象地显示出范进中举等于一步登天。一只“癞虾蟆”,一旦中了举,就俨然成了“天鹅”人本身的价值已经抽空了,代之以“中举”的价值、金钱权势的价值,这就是科举制度形成的价值观。其实,发疯的不只范进一人,他也不只是疯了那么短的一段时间。人们围绕着“科举”团团转,转得如醉如痴,丧失了人性、人格和良知,这个社会不是陷入了“疯”状吗?第二课时(一)范进与孔乙己的比较分析范进与孔乙己形象的异同:(1)范进遭胡屠户辱骂还诺诺连声,而孔乙己在酒客们嘲笑他有偷窃行为时,硬撑“窃书不能算偷”;范进能在大庭广众中寻人买鸡,孔乙己却饿得“脸色青白”也不肯脱下长衫。(2)范进中举后,对张乡绅曲意附和,而孔乙己对人们问他识不识字都不屑回答。(3)孔乙己穷得要讨饭,却将茴香豆分给孩子;范进却在胡屠户受银假让时,说“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的客气话。 异:范进自卑自贱、圆滑世故、狡诈虚伪,而孔乙己虽穷困却有清高的傲气,腐儒之风,带着些许善良。 同:同受封建科举的毒害,都迂腐至极,都不会“营生”,对社会的摆布都同样的软弱无力。(质疑:若孔乙己也中了举,他会怎样?从而明确两人的共同之处) 腐朽的科举制度使读书人以功名为念,将青春乃至大半生浪费在应试和科场上,致使读书人只知经书八股,根本没有真才实学,丧失谋生的本领。这种制度一面造成一批爬在人民头上的老爷,一面造成一大批对社会毫无价值的废物。从另一角度而言,范进和孔乙己犹如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命运的差异仅仅是个形式问题,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中与不中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无论如何都逃不出悲剧的命运(或在福禄中生,或在困顿中死),这是社会的悲剧!(二)欣赏课文的讽刺艺术 可以先挑出令人发笑的地方,重点欣赏几处,从中了解本篇讽刺艺术的特点。(三)拓展深究 找读过儒林外史的同学谈一谈,书中还有哪些儒生和范进同类? 提示:如周进,薛家集的老塾师,是个六十多岁的老童生,常受他人的轻蔑、侮辱。在他别无出路不得不与商人为伍之时,一见到贡院号板,便满腹委屈,当着众商人的面,撞头痛哭,遍地打滚,“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听到几个商人要凑钱为他捐个监生,他就爬在地上磕头:“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牛变马也要报效!”他与范进均是大半生穷愁潦倒,受尽冷遇和歧视,最终爬了上去。而且一个喜疯,一个哭死,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类人的大批存在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作者对之的态度也是显而易见的,作家借一个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这种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表现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家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四)作业1.课外阅读儒林外史。2.针对本文或就本文和孔乙己的比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或看法。12 /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