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14182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说明: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或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诨号荤菜 拱券证券 溃脓大杂烩 曝晒暴殄天物B桅杆不韪 桎梏诰命 混浊浑天仪 焖饭闷声闷气C搽粉话茬 框架匡扶 呵斥打哈欠 痉挛泾渭分明D拘泥泥古 旖旎绮丽 拮据结果实 苋菜瑕瑜互见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顼是A首饰 水蒸气 鳞次栉比 民不为死,奈何以死惧之B伸张 闲功夫 一塌糊涂 敏于行而讷于言C陨首 发祥地 以点代面 识时务者为俊杰D株连 掉书袋 见风使舵 口惠而实不至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最新研究指出,南极冰层因气候变化而加速 ,将使南极皇帝企鹅数目锐减,因此,有不少科学家呼吁把皇帝企鹅列为“濒危动物”,加强保护。查理周刊杂志社受到恐怖袭击后,法国一位政府官员表示_目前反恐斗争的需要和特殊的安全形势,应重新审视军事项目法案的裁军计划。由于全球化的现实,如今美国新的对华大战略既不能以_为基础,也不能突然丢弃长期以来让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做法。A融解 鉴于 遏制B溶解 基于 遏制C溶解 鉴于 遏止D融解 基于 遏止4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就任国务院总理以来,李克强始终把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奉为圭臬,并用法治精神处理外交事务。 B经过几千年积淀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全人类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之一。我们任何一个个体对她的了解都是管中窥豹。C互联网时代,舆论对名人的窥探无孔不入,这大大提高了名人谨言慎行的必要性。D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有关“今年5月份会出台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的消息不属实,完全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风景这边独好”成为xx年影视业留给市场的最大印象,但是这个行业依然是按照“高回报、高风险和高投入”的模式来运作的。B穿木屐,着汉服,拜孔孟,跪先贤近年来,国学热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大背景下持续升温,这种现象引发了传统回归与“商业运作”。C有网友说,只根据一段视频就对毕福剑的政治倾向和立场下结论,显然不够严谨,这不是改革开放已经几十年后还应该鼓励的做法。D无论是跑步、游泳,还是网球、高尔夫,运动能帮你排解身心的毒素,增加抗压能力,天长日久,你自然能拥有一种阳光健康而又平和从容的气质。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6-8题。谈崇拜闰恩虎 崇拜不等于爱,虽然崇拜可能产生爱,爱里面也常常会有一些崇拜的成分。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会将它们混淆。崇拜是种可能趋向狂热的情绪,而爱则是真诚的情感。爱对崇拜的消解是文明进步的表现,是人本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升华。 中国古汉语很含蓄,也很深刻。对崇拜现象,精神层面谓之曰“高山仰止”,庸俗利用则称之为“趋之若鹜”。前者如齐白石,艺术衰年变法崇拜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便诗以明之:“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而官场上的所谓崇拜都属于后者! 崇拜本身可以给人力量,给人自我发展的动力和导引,引导内向走向外部世界。但崇拜若被意识形态利用,就会变为一种盲目的潮流,成为一种残酷的个人精神残害。专制和独裁往往就是利用崇拜筑起吃人的祭台,以领袖的脑袋代替所有人的脑袋。没有脑袋的人就是完全崇拜的人!崇拜而没有了自信,便是理性的沦陷,会演化为迷信。为什么近几十年间,崇拜真理变成了崇拜教条,崇拜科学变成了崇拜技术甚或机器,而崇拜权威则演化为迷信!亚里斯多德的一句话:我敬吾师,但更重真理!这种思考精神是对崇拜误区的最好启示。 崇拜不等于不怀疑或不容怀疑。不容怀疑的绝对信仰只能是已经僵化的教条,那叫“洗脑”。没有信仰的社会是涣散腐败的,但绝对信仰的社会必然是恐怖残酷的。绝对真理、顶礼膜拜、不容怀疑是对人类精神的戕害,是崇拜的死结。怀疑精神是人类发展的顽强基因,使信仰更具光芒!不容怀疑的崇拜是野蛮的枷锁,是中世纪宗教极端化统治留下的历史斑点。因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才成为现代文明强调的核心观念。 崇拜本属于宗教精的内容,图腾就是早期崇拜的意识产物。艺术无论如何是需要一些宗教精神的。托尔斯泰说:“信仰是生命的力量。人没有信仰,就不能生活。宗教思想在最初的人类思想中已经酝酿成熟了。信仰所给予人生之谜的答复合有人类最深刻的智慧。”我认为,真正的艺术都是人类对大自然真善美崇拜的反映。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数艺术遗迹都是宗教崇拜的产物。但必须强调:宗教精神的核心是仁爱,暴力崇拜绝不属于宗教范畴! 近几十年来,国人的现代崇拜历经三次嬗变,从领袖崇拜到权威崇拜再到明星崇拜,有许多人认为这是人们素质的下降,相反,我倒认为是素质的提高。领袖崇拜多半是盲目迷信的,基本上是政治宣传误导的,其本质是权力崇拜。史前文明的图腾崇拜、宗教时代的神灵崇拜,以及人文时代的英雄崇拜,都包涵有理想的探索,而权力崇拜则是去理想的现实堕落!权威崇拜是科学发展与普及的搁浅,真理从来就没有永恒的或固定的贴标签载体。而明星崇拜则是现实的具体的,是对生命现象真实美好的向往。平凡的理性崇拜绝对是进步的表现。6下列对爱与崇拜的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崇拜可能趋向狂热,爱肯定是一种真诚的情感。B崇拜能产生爱,爱里也肯定会有崇拜的成分。C崇拜和爱经常交织在一起,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分清。D爱能将崇拜消解,是因为人文主义和人本主义推动了文明的进步。7下列对崇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山仰止”和“趋之若鹜”既含蓄又深刻地点出了崇拜的两个层次,前者可提升精神,后者则陷入庸俗。B崇拜真理变成崇拜教条,崇拜科学变成崇拜技术,是因为人们不知道“我敬吾师,但更重真理”这句话。C怀疑精神是推动人类发展的重要基因,如果一种崇拜不容怀疑,那么它就是“洗脑”,就是野蛮的枷锁。D崇拜如果被意识形态利用,就会变成盲目的潮流,如果没有了自信,就会演化为迷信。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专制和独裁往往就是以领袖的脑袋代替所有人的脑袋,把人都变成没有自信的完全崇拜的人。B艺术无论如何都需要宗教,真正的艺术都表达了人类对大自然真善美的崇拜。C信仰是生命的力量,人没有信仰就不能生活,社会一旦没了信仰,就会涣散腐败。D相比起领袖崇拜,明星崇拜是现实的具体的,是素质提高的表现,是进步的表现。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杨雍建,字自西,浙江海宁人。顺治十二年进士,授广东高要知县。时方用兵,总督驻高要。师行征民夫,吏虑其逃,絷之官廨。当除夕,雍建命徙廊庑,撤肴馔畀之。师中索榕树枝制绳以燃炮,军吏檄征,语不逊,雍建笞之。总督王国光以是称雍建方刚,特疏荐。莅官甫一年,擢兵科给事中。十六年春,世祖幸南苑,雍建疏言:“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乃回宫未几,复幸南苑,寒威未释,陟历郊原,恐不足以慎起居。且古者蒐苗狝狩,各有其时。设使兽起于前,马逸于后,惊属车之清尘,岂能无万一之虑?”疏入,上甚怒,宣雍建入,谕以阅兵习武之意。雍建奏对不失常度,上意亦解。时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并镇广东,雍建疏陈广东害民之政八,均宜亟为革除。且两藩并建,供亿维繁。今川、贵底定,请移一藩镇抚其地,俾粤民甦息。上寻命继茂移镇福建,雍建发之也。十七年,疏言:“朋党之患,酿于草野。欲塞其源,宜严禁盟社,请饬学臣查禁。”从之。转吏科给事中。圣祖即位,辅臣秉政,奏事者入见,皆长跪,雍建独立语。比退,辅臣目之曰:“此南苑上书谏猎者也。”自是奏事者见辅臣皆不跪。康熙十八年,授贵州巡抚。【杨雍建,字自西,浙江海宁人 阅读答案】杨雍建,字自西,浙江海宁人 阅读答案。疏请立营制,减徭役,招集流亡,禁革私派。土司谒巡抚,故事,必鸣鼓角,交戟于门,俾拜其下。雍建悉屏去,引至座前问疾苦,予以酒食,土司咸输服。始,贵阳斗米值钱五千,雍建请转饷给。既,令民翦荒茅,教以耕种。比三年,稻田日辟,民食以裕。二十三年,召授兵部侍郎。寻以亲老乞终养,许之。四十三年,卒,赐祭葬。(选自清史稿列传六十一,有删节)【注】肴馔:祭祀的酒食。世祖:清顺治帝;南苑:清时皇家猎场。蒐苗狝狩:春夏秋冬的狩猎活动。圣祖:清康熙帝。辅臣:指当时辅佐小康熙皇帝的顾命大臣。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除夕,雍建命徙廊庑,撤肴馔畀之 徙:迁移B设使兽起于前,马逸于后,惊属车之清尘 逸:奔跑C传谕孟春飨太庙 飨:犒劳D至期皇躬康豫 躬:身体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且两藩并建,供亿维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B吏虑其逃,絷之官廨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乃回宫未几,复幸南苑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D谕以阅兵习武之意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体现杨雍建亢直性格的一组是当除夕,雍建命徙廊庑,撤肴馔畀之 军吏檄征,语不逊,雍建笞之雍建奏对不失常度 疏请立营制,减徭役,招集流亡奏事者入见,皆长跪,雍建独立语 雍建悉屏去,引至座前问疾苦、j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雍建在高要时,善待军队征来的农夫,鞭打军中语言不逊的官吏,得到了总督王国光的欣赏及推荐。B杨雍建委婉地批评了顺治南苑打猎的行为,惹得顺治大怒,被召进宫中,杨雍建奏报回答不失常态,皇上才怒气消解。C杨雍建认为两藩王共同镇守广东的弊端很多,建议将耿继茂调到福建去镇守,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D在贵州期间,杨雍建把土司拜见巡抚的规矩全部废除,询问土司疾苦,供给酒食,土司都心服口服。第II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l)总督王国光以是称雍建方刚,特疏荐。莅官甫一年,擢兵科给事中。 (5分)(2)比退,辅臣目之日:“此南苑上书谏猎者也。”自是奏事者见辅臣皆不跪。 (5分)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增缴,孤飞自可疑。注: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赠:zng短箭。缴zhu:系箭的丝绳。(1)清简要赏析“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一联。 (4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三杯两盏淡酒, 。(李清照声声慢)(2)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3) ,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4) ,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原离骚) (6)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五、(12分)16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4分)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不再稀缺,这种成见就会受到冲击。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信思应该多多益善,这种想法是信息稀缺时代的产物。我们甚至还固执地认为,占有的信息越多,就越好,越有力量。由于我们曾吃尽信息贫困和蒙昧的苦头,于是就拼命追逐信息、占有信思。我们一直有这样的成见:信息是个好东西。17根据下面一则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4分) 新华网山东频道4月l3日电(记者潘林青)由于一些农村地处偏远、农民居住分散,在城里人看来平常的快递送货上门,却让许多农民“可望不可即”,网上购物、网上创业等“互联网+”带来的红利更是“无福享受”。而如今,在山东省嘉祥县,随着“一元快递”在农村快速走俏,这一切逐渐成为历史。B杨雍建委婉地批评了顺治南苑打猎的行为,惹得顺治大怒,被召进宫中,杨雍建奏报回答不失常态,皇上才怒气消解。C杨雍建认为两藩王共同镇守广东的弊端很多,建议将耿继茂调到福建去镇守,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D在贵州期间,杨雍建把土司拜见巡抚的规矩全部废除,询问土司疾苦,供给酒食,土司都心服口服。18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四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十八大代表选举通过采取普遍召开党员大会,专门印发致党员的公开信、普遍发送手机信息等一系列措施,使广大党员都能全面、深入、及时地了解选举工作情况和要求的方式保证了党内民主。六、(18分)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他们曾骑着白马穿过中国潘采夫 十一月二十四日,是黄君去世六周年。奇怪的是,想起他的时候,竞丝毫没有伤感的情绪,我只记住了他离去时做了一个鬼脸,还有一声长笑。 当然这个记忆是骗人的,一个肺魔缠身的人自有太多苦痛。记得六年前做告别露叔专题的时候,有的报纸用了“沧海一声哭”的题目,嵌入得巧,只是意境落了下乘,编辑不懂,霪叔什么时候哭过? 戴上耳机听沧海一声笑,搜集了六七个人的版本,任贤齐将一首神曲弄得俗气,江智民中规中矩,罗炙的声音华美,许冠杰唱出了神韵。听来听去,原来这首歌只专属黄霑一人。最让我热血流动的是黄嘉、徐克、罗大佑三人合唱的版本,徐克算是配角,罗大佑声音粗粝,已有身在江湖的感觉,而黄霑声音自由不羁,不讲技法,如旷野风声,叉如谁在滚滚江边纵声长啸,歌者动容,听者惊心,这种慷慨悲琼的味道,是别人无论如何学不来的。 徐克和罗大佑已经是人中翘楚,但仍然配不上与黄露合唱此曲,在电影笑傲江湖里合奏这首曲子的曲洋与刘正风,就像历史止的俞伯牙和钟子期。我以为最好的组合,应是倪匡、黄霑和金庸。金庸入世儒生,黄露游走红尘,倪匡笑瞰三界,而且精神层面都达到了最高水准,隐隐有儒、道、释齐聚绝顶的气势,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三人唱起“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那是我能想到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场面。 每次想到黄霑,想到倪匡,想到金庸,都忍不住慨叹,这是怎样的人中龙风啊!得有怎样的水土,多少的历史,才能让这样的人现于世间。游龙戏风,惊鸿一瞥,他们走后,就再也见不到这样的人了。 所以,我一直想弄清楚,他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受过什么样的教育?他们为什么汇聚在了那时的香港?这样人的以后还会再有吗? 黄霑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广东,一九四九年到了香港,他的香港经历我们比较熟悉了。金庸出生在民国时期的浙江海宁,是当地书香望族,自小就在战争中流亡,但学业不废,弱冠成为报人,去香港大公报供职,这才有了后面的办明报、写武侠的经历。 最传奇的是倪匡,他同样出生在民国,在内地还当过军人、警察。五十年代到内蒙古垦荒,因冬天拆了一座小桥当木柴,被以反革命罪羁押数月。他决心逃走,从内蒙古、上海一路到广州,然后到香港,从此一生再不北望神州,不迈进大陆一步。 这是黄露他们那一代的经典路线图,其实何止这三人,太多人走了这样的轨迹。梁羽生是这样,胡菊人是这样,余英时是这样,他们也到了香港:雷震、殷海光、李敖、许俘云也无不同,他们只不过是到了台湾:而唐德刚等人去了美国。 如果把这些人的人生轨迹一一盘点出来,就是一幅文化“流民图”,他们都是严复、梁启超、陈寅恪的文化余脉,像鸟-样离开民国故土,从此成为海外游魂。唐德刚的五十年代的尘埃,巫宁坤的一滴泪,黄霑的“浪奔浪流,万里江水滔滔永不休”,金庸的“塞上牛羊空许约”“谁家子弟谁家院”,许倬云的万古江河风雨江山,听听这些名字,这些句子,哪一个不是深藏着去国之痛,文化之殇?英风之下,多有斑斑泪痕,有如孤乌之悲鸣。 (11)倪匡的去国经历在香港成为神话,香港人说倪匡是骑着一匹马从中国腹地跑到了香港。这个形象一直吸引着我,成为一代去国知识分子的象征,虽然这形象远不是这么轻松潇洒。骑着自马穿过中国,这是那一个时代的中国文化地图。 (12)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黄霑能够“沧海一声笑”,林夕不能,方文山不能,余华不能。黄霑生在民国,受过完整的民国小学教育,然后投奔香港,香港成为民国文化人的诺亚方舟,人文荟萃之地,他们文脉未断,香火不绝,同时有着对万里家国的深沉记忆,以及去国怀乡的隐隐伤痛。最最要紧的是,那时的香港,是自由的灯塔,经济的中心,文化的集散地。这些风云际会,这些因缘巧合,当得上一句空前绝后,连台湾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今天的香港,文脉渐渐杳然:今天的台湾,也不再是当年的水土了。所以只有那个年代的香港,才能诞生黄霑,才能诞生倪匡,才能诞生金庸。不会有别处。 (13)这样的人也许不会再有了,也许未来还会有,但我看不到了。19请简要分析段怎样塑造黄霑这个人物的。(4分)20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1)英风之下,多有斑斑泪痕,有如孤鸟之悲鸣。(2)这样的人也许不会再有了,也许未来还会有,但我看不到了。21文章是为了纪念黄霑去世六周年而写,为什么要以“他们曾骑着白马穿过中国”做标题?(4分)22作者为什么说“黄霑能够沧海一声笑,林夕不能,方文山不能,余华不能”?这对你有哪些启示?(6分)七、(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神对人说: “我医治你所以伤害你,爱你所以惩罚你。”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下少于800字。山东省实验中学xx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xx4)一、1. B(溃脓/大杂烩,都读hu;搽粉/话茬,都读ch;拘泥/泥古,都读n) 2. D(民不畏死 闲工夫 以点带面)3.A(融解是物质由固相转变为液相的过程;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的过程。基于:表示以某种事物作为结论的前提或语言行动的基础;鉴于: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遏制:制止,控制;遏止:阻止)4. D(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扰。管中窥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无孔不入:是空隙就钻进去,比喻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多指做坏事)5. C(A.语序不当B. 成分残缺,在“商业运作”后加“的争论”; D.搭配不当,“增加”改为“提高”)二、6A(B,把“可能”变成事实,把“往往”变成“肯定”。 C,无中生有。D,强加因果。)7B(强加因果) 8B (原文说的“宗教精神”偷换成了“宗教”)三、9. C (祭祀)10.D (以:介词,把;A. 况且尚且 B.代词,他们主谓间,取独 C. 但是,却这样) 11.B 表现他的宽厚仁爱 12.C 并非他建议将耿继茂调到福建去镇守。四、13总督王国光因为这件事称赞杨雍建方正刚直,特意上疏推荐。杨雍建任官刚刚一年,就被提拔为兵科给事中。(“以是” “方刚”“特”“甫”各1分,句意通顺1分)等到杨雍建退下,辅臣看着他的背影(对别人)说:“这就是那个在南苑上书劝谏先帝不要打猎的人。”从此奏事的大臣见到辅臣都不跪。 (“比”“目”“此者也”判断句式、“自是”各1分,句意通顺1分)14.颈联写孤雁在逼近洲渚的暗淡的乌云之间飞行,伴随着它的还有关塞凄凉的月亮,虚实结合,烘托了一种压抑凄冷的氛围,表现了孤雁的孤独无依、凄凉寂寞。(答拟人手法亦可)诗人托物言志,以孤雁自喻,表达了他漂泊异乡的孤独以及对于世路险峻的忧虑(疑惧、担心)。首联用“几行”与下句中“独”形成对比,突出孤雁之“孤”;颔联通过孤雁在暮雨中的动作、神情、状态,突出其孤;颈联,通过环境渲染来衬托其形单影只,突出其孤;尾联写诗人对孤雁的安慰与担忧:孤雁未必会遭暗算,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答表现了作者对孤雁的同情亦可给分)15(1)怎敌他晚来风急 (2)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3)间关莺语花底滑(4)舟遥遥以轻飏 (5)固前圣之所厚 (6)切问而近思 五、16.17.山东“一元快递”让农民享“互联网”红利。(“山东”1分,“一元快递”1分,“农民”1分,“互联网”红利1分)18.参考答案:十八大代表选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普遍召开党员大会,专门印发致党员的公开信、普遍发送手机信息等,广大党员通过这些措施都能全面、深入、及时地了解选举工作情况和要求,从而保证了党内民主。六、19. (1)衬托;(2)用编辑不懂霑叔来衬托黄霑的境界之高;(3)用任贤齐、罗大佑等人的声音来衬托黄霑的独一无二;(4)用金庸的“儒”、倪匡的“释”来衬托黄霑的“道”,表现三人的绝顶境界。共4点,每点1分。20. (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表现了这些文化“流民”在卓越的风采、气度、成就深处所蕴含的去国之痛、文化之殇。得分点是“比喻”“风采”“痛殇”。(2)“这样的人”是指黄霑、金庸、倪匡之类的绝顶文人,他们的境界是后来人很难达到的,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文化之殇的无奈、悲凉。得分点是分析出“这样的人”和作者的情感。21. (1)“他们”是指以黄霑等人为代表的文人群体,涉及的范围更广。(2)“穿过中国”是暗示这些人的“流亡”悲剧,寓意丰富。(学生根据段答“画出了那一个时代的中国文化地图”也可以)(3)“骑着白马穿过中国”富有诗意和画面感,更能引发读者联想想象。三个得分点主要看学生有没有分析“他们”,(1分)知不知道“穿过中国”的深意,(2分)有没有扣住“诗意、画面”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22.原因:(1)黄霑接受了完整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又有被迫流亡的痛苦经历,兼具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1分)(2)那时的香港是民国文化人的诺亚方舟,是人文荟萃之地;香港人有对万里家国的深沉记忆以及去国怀乡的隐隐伤痛;香港是自由的灯塔,经济的中心,文化的集散地。(2分)(3)林夕、方文山、余华等人很难再同时具备那样的主观、客观条件。(1分)启示:要想在文化领域有杰出的成就,首先自身要有坚实深厚的功底,其次社会环境要宽松自由。从自身修养与社会环境两方面展开分析即可,2分。七、23参照高考评分标准。【参考译文】 杨雍建,字自西,是浙江海宁人。顺治十二年中进士,被授与广东高要知县。当时正有战事,总督王国光驻军高要县。军队征集民夫,官吏担心民夫逃跑,把他们绑起来押在官署之中。在除夕之夜,杨雍建让民夫搬到堂下的廊屋中居住,撤去肴馔祭品送给民夫食用。军队索要榕树枝制作绳子来点炮,军中的官吏宣读文书征收,言语不逊,雍建鞭打了他。总督王国光因为这件事称赞杨雍建方正刚直,特意上疏推荐。杨雍建任官刚刚一年,就被提拔为兵科给事中。 顺治十六年春,清世祖顺治驾临南苑打猎,杨雍建上疏谏言:“前些日子因为皇上身体不适,传旨正月在太庙祭祀,派遣官员致祭,到了那天皇上身体恢复康健,就亲自前去太庙祭祀,这是非常重视祭祖大典的美好情意啊。但是回宫不久,又驾临南苑打猎,天气还很寒冷,到郊外原野上驰骋,恐怕不是谨慎起居的方式。再说古时春夏秋冬的狩猎活动,各有规定的时间。如果野兽突然出现,马受惊狂奔,惊了您的车驾,怎么能不考虑万一的情况呢?”奏折呈入,皇上大怒,宣召杨雍建入朝觐见,告诉他自己狩猎是阅兵习武的用意。杨雍建奏报回答不失常态,皇上才怒气消解。 当时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共同镇守广东,杨雍建上疏条陈广东侵扰百姓的八大政事,认为都应该立刻革除。况且两藩王共同镇守,供应繁多。现在四川、贵州安定了,希望调移一位藩王镇守安抚那里,让广东百姓休养生息。皇上不久就命令耿继茂调出广东镇守福建,这是杨雍建引发的啊。顺治十七年,杨雍建上疏说:“朋党的祸患,从民间逐渐形成。想要堵住它的源头,应该严禁结盟结社,请命令学臣查办禁止。”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杨雍建改任吏科给事中。康熙即位,辅臣把持朝政,奏事的大臣觐见,都长跪行礼,只有杨雍建站着说话。等到杨雍建退下,辅臣看着他的背影(对别人)说:“这就是那个在南苑上书劝谏先帝不要打猎的人。”从此奏事的大臣见到辅臣都不跪。 康熙十八年,杨雍建被授予贵州巡抚。杨雍建上疏请求设立营制,减轻徭役,招集流亡的人,严禁地方官吏私自征派。土司拜见巡抚,按照旧例,一定要吹响战鼓号角,在门前交戟,让土司在巡抚面前跪拜。杨雍建把这些规矩全部废除,将土司引至座前询问疾苦,给酒食,土司都心服。起初,贵阳一斗米价格五千,杨雍建请求朝廷运送军粮来供给市场。之后,命令百姓开荒,教百姓耕种。等到三年后,稻田一天天地开垦出来,老百姓的粮食已经充足。康熙二十三年,杨雍建被召回京担任兵部侍郎。不久以双亲年迈的理由请求退休,皇上答应了他。康熙四十三年,杨雍建去世,皇上亲赐祭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