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本章测试(A卷)苏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13670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本章测试(A卷)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本章测试(A卷)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本章测试(A卷)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本章测试(A卷)苏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在数量为K/2时增长率最大解析:种群是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作用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并非只包括成熟个体。K值是环境最大容纳量,合理密植不能超过此值;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是稳定型种群的年龄结构特点。答案:D2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 B性别比例C出生率 D年龄结构答案:C3关于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呈现“J”型曲线的种群中无种群密度的改变B“S”型曲线的增长率最终变为0时,种群达到其环境容纳量C如果种群数量的年增长率为0,则种群中无繁殖现象D种群增长曲线同数学方程式一样,能精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解析:“J”型曲线和“S”型曲线都能直观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但不能精确反映其种群数量的变化;“J”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一直在增加;“S”型曲线有环境容纳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增长率为0,但此时种群内仍有出生和死亡,只是二者达到了相对平衡。答案:B4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假设这是某种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 B C D解析:在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在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在K值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此时出生率与死亡率近似相等,种群数量保持动态平衡。在渔业生产上,当种群数量超过K/2即可捕捞一部分,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2,可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答案:C5下列生物之间食物竞争最激烈的是()A马和羊 B蛙和鱼C狼和鹿 D噬菌体和细菌解析: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竞争、寄生、捕食等。C项中,狼以鹿为食物,二者属于捕食关系;D项中,噬菌体寄生在细菌体内,属于寄生关系;A和B项符合竞争关系,但蛙是两栖类,以昆虫为食,鱼类生活在水中,在食物竞争上不激烈;马和羊都是食草动物,生活环境相似,生态要求较为一致,故竞争激烈。答案:A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解析:种群的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答案:B7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有()A一个池塘中的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的丰富度高于鲤鱼B甲池塘中的鲫鱼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的丰富度高于乙池塘C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D不同的群落,物种的丰富度是定值解析: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根据丰富度的概念不难分析得出正确选项。答案:C8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近年来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19个省市屡被发现。课外研究小组的同学对路旁一片闲散地中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年份xxxxxxxxxx豚草0.30.61.11.52.3狗尾草10.09.286.85.5龙葵3.02.00.400A.对豚草等植物的调查应该采用样方法B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C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在减小D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将会增加解析: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用此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应做到随机取样;通过上表分析可知,该地区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在减少,动物以植物作为食物来源,因此该地区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也将减少。答案:D9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A100只 B200只C300只 D400只解析:一个物种迁入新环境后,起初环境条件(食物、空间充足)优越,天敌少,表现出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增多,环境阻力使种群增长速度减缓,表现为“S”型曲线。从给出的种群增长率曲线可以看出,第10年增长率最快,此时相当于K/2水平(200只),环境负荷量为K值,即400只。答案:D10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呈片状分布现象解析: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同一物种,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所属范围为种群而非群落;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与食性有关,如森林中的鸟类:林冠层栖息着鹰、杜鹃;中层栖息着山雀、啄木鸟等;淡水鱼的分层与陆地动物的分层的因素是一样的,也是与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湿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答案:A11群落的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以P代表群落的总生产量,以R代表群落的总呼吸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火灾后的森林依次出现杂草、灌木林、乔木林,先发生初生演替,后发生次生演替B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与群落的演替无关CP/R比率可以作为表示群落演替方向的一个优良指标D当P/R接近或等于1,说明群落中的能量或有机物收支平衡,群落演替不再进行答案:C12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的比例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饲养方式植丛中的动物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其他鱼种a单养0.420.120.010.45混养0.050.350.050.55鱼种b单养0.430.230.010.33混养0.400.120.040.44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单养时鱼种b多出没在池底混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池底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A B C D解析:混合放养有利于资源和空间的充分利用。由表格中单养和混养时检测出的鱼胃内食物可知:单养时鱼种a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鱼种b也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说明单养时鱼种a与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混养时鱼种a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说明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主要以植物中的动物为食,说明混养时鱼种b仍多出没在植丛中。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0分)下图为种群的两种存活曲线,请回答:(1)如果I是养牛场的牛群,则表示牧场经营很正常,它属于_型,其特点是_个体很多,而_个体很少,则种群的_会越来越大。(2)如果是养鸡场的鸡群,则表示这个鸡场已陷入危机,经营者必须采取的措施是:留下_鸡,处理_鸡;要保持_多_少的性别比例;购入或孵化出大量_,施以良好的_,使它有很高的_,让衰退型转化为_。解析:该题中,存活曲线符合上述的第一种情况:存活曲线呈凸型。在养牛场的牛群中,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所以是增长型。而存活曲线表明幼年、成年的鸡少,是衰退型,所以要加强管理,使其成为增长型,才能使鸡场维持下去。答案:(1)增长幼年老年密度(2)幼年、成年老年雌雄幼年鸡饲养条件成活率增长型14(10分)右图表示某鼠群迁入一个有利于繁殖的生存环境后的数量增长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鼠增长的“_”型曲线。(2)这个鼠群繁殖速度最快在_点左右。(3)鼠群繁殖开始受到限制在_点左右。(4)鼠群数量最大值(K值)在_点,最小值在_点。(5)DE段较BD段增长率下降的原因是_解析:此题是以鼠的增长为背景的图表题,审题时只要抓住曲线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即可。曲线没有无限的上升,而是达到一定值(即K值)后不变,说明应是“S”型曲线,然后联系“S”型曲线的特点及制约因素即可解答。答案:(1)S(2)D(3)E(4)FC(5)当鼠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鼠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鼠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从而使鼠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15(10分)图示铜污染对形态、解剖和生理特征上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图a和b 中虚线左侧曲线表示它们在含铜浓度分别为10ug/L及30ug/L的培养液中的数量变化情况,虚线右侧曲线表示它们在无铜的适宜培养液中的数量变化情况。ab(1)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2)图a显示的结果表明,第21天与第5天相比,甲与乙的_发生了改变。(3)比较a、b两图,还能得出哪些结论是_、_。解析:分析图a和图b可以看出,在有污染的情况下,甲优势明显,在无污染的情况下,乙优势明显。答案:(1)竞争(2)优势(地位)(3)在有污染的情况下,甲优势明显,在无污染的情况下,乙优势明显;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甲的优势更明显;环境改变可导致竞争关系发生改变(逆转)。16(10分)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身体_,不适合用于直接去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理由是_。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理由是_。(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解析:进行种群密度的估测时,要根据生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跳虫生活在湿润的环境条件下。酒精可防腐,也可用于标本固定。有共同的食物和生存空间就会构成竞争关系。答案:(1)较强微小(2)B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D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3)竞争捕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