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4章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13559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4章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4章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4章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4章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可交配繁殖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一定区域中的所有老鼠组成一个种群D.种群是指同一自然区域中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解析: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这些个体必须分布于同一自然区域内。它们个体之间可相互交配繁殖、交流基因,是一个有机整体。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答案:C2.运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哪一个假设不符合这方面的调查?()A.被标志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B.被标志的动物物种明显地群聚C.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志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志物的影响,标志物不脱落答案:B3.下列各组中,均属于捕食关系的是()。A.狼吃羊和噬菌体侵染细菌B.狐吃兔和大鲈鱼吃小鲈鱼C.蛇吃鼠和牛喝水D.鸟吃虫和羊吃草解析:A选项中噬菌体侵染细菌属于寄生。B选项中大鲈鱼吃小鲈鱼属于种内斗争。C选项中牛喝水不属于种间关系。答案:D4.下列生物之间竞争最激烈的是()。A.蛔虫和人体B.水稻和稻田杂草C.狮子和斑马D.根瘤菌和大豆解析:蛔虫和人体是寄生的关系;狮子是肉食性动物,斑马是草食性动物;根瘤菌和大豆是互利共生的关系;水稻和稻田杂草共同争夺阳光、空气、水、肥等。答案:B5.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右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解析:从图中看出,a符合“S”型曲线,其增长到一定阶段,受空间、生活资源及种群本身密度制约,将不再增长,b和a构成竞争关系,竞争程度应为从弱到强,再到弱的动态变化。答案:C6.防治松毛虫常用的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释放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和松毛虫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和互利共生B.捕食和寄生C.捕食和互利共生D.寄生和捕食解析:灰喜鹊以松毛虫为食,松毛虫白僵病菌寄生在松毛虫体内。答案:B7.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易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种内斗争最剧烈解析:本题通过数学曲线图的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具备从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依据曲线b,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大,故B项正确;曲线a表示的是大型动物,由图可知,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越低,故对大型动物易地保护时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所以A、C两项正确;D项中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个体间种内斗争越剧烈,故而种群密度为d时不是种内斗争最剧烈时。答案:D8.(xx北京东城期末)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各阶段的增长速率相同B.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D.种群中各年龄段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是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的。答案:A9.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有空间特征(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B.森林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光照有关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解析:A项中,种群和群落都有空间特征,种群的空间特征有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三种。B项中,森林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食物有关。C项中,种群密度反映某一区域种群数量的多少,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是年龄组成。D项中,不同的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同,因此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项正确。答案:D10.环境条件变差时对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是()。A.层次不变,层次结构简单B.层次减少,层次结构不变C.层次减少,层次结构简单D.层次不变,层次结构不变解析:群落演替总的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种群稳定性的提高。但是在环境条件变差时,如乱砍滥伐森林,则森林群落会演变成稀疏的植被,使群落的层次减少,层次结构简单化。答案:C11.从个体到种群,从种群到群落,无不揭示一个原理:“整体不是部分的叠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同种生物的个体形成种群B.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群落C.个体所具有的特征等于种群所具有的特征D.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不同方式形成的生命系统远远超过某一个体所具有的特征答案:D12.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蜘蛛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右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a期间,若对害虫施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B.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C.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和b期间中发生的两个种群的相互作用没有关系D.图中所示的蜘蛛和害虫的关系是竞争解析:施用农药后害虫大量死亡,蜘蛛的食物不足,另外农药往往对蜘蛛也有毒害作用,所以蜘蛛的数量将会减少。c期间的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是捕食关系的相对稳定产生的。答案:B13.四川大地震中形成了几十个堰塞湖,今后堰塞湖的演替属于()。A.初生演替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C.次生演替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解析: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堰塞湖形成后原有的陆生植被虽不存在,但原有的水域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水生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以及水生生物。答案:C14.右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影响B到C段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有食物、空间、天敌等D.曲线b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在B点时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解析:K值是指环境空间容纳的最大数量。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是因为出生率在下降,而死亡率在升高,而不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答案:B15.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解析:纯茶园的物种单一,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差,容易产生暴发性虫害。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10月份杉茶园的物种数最大,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同时,也可以看出,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多,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因为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物种的丰富度。人类生产活动如除草、改变种植结构等都会对茶园的群落结构造成影响。答案:C16.(xx北师附中质检)右图表示某种群在某稳定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变化曲线,K代表的是环境容纳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后呈现动态波动B.如种群数量的a等于K/2,则c等于2aC.种群数量小于c时,出生率不一定大于死亡率D.如b与c的值相差不大,则数量刚超过b之后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解析:种群数量达到稳定后,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所以K值应该在b与c之间,那么如果种群数量的a等于K/2,则c应该大于2a,即c不是K值,故B项错误。答案:B17.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时间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速率0.661.542.813.672.941.650.03A.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B.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C.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解析:本题中的表格表示的是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第14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快;第4年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加最快;第57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虽然逐渐减小,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慢,但依然在增多。由此可判断,17年内,鸟的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且数量呈“S”型增长(但未达到K值)。第4年时该种群数量为K/2,尚未达到K值(环境容纳量)此时种内斗争不是最激烈。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密度大,种内斗争激烈,制约种群密度的增长。答案:C18.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种内斗争发生在种群内B.种间斗争发生在群落内C.种群内会发生捕食关系D.群落内会发生互利共生关系解析: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种群。同一种群内可发生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不同种群间可能存在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寄生等关系。答案:C19.右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乙种群为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B.t3t5期间,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t1t2期间,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t4时,乙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解析:t4时,乙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补充量最大,不易防治,A项错误;t3t5期间,甲、乙的年龄组成分别为稳定型、增长型,B项正确;t1t2期间,甲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项错误;t4时,乙的种群数量为K/2,密度不是最大,D项错误。答案:B20.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吸出培养液计数且没有振荡试管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D.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鲤鱼身上标志物脱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到的标志个体减少,故根据公式所求得的该种群生物总数变大,故A项正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时,从试管上层吸出培养液计数且没有振荡试管会导致酵母菌沉在试管底部的个体被忽略,使计数得到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比实际结果偏小,故B项不符合要求;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开灯会导致捕获到的动物种类减少,最终使实际结果偏小,故C项错;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数,导致统计的个体数减少,种群密度比实际结果偏小,故D项错误。答案:A21.下列简图依次表示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为()。A.B.C.D.解析:图表示两者的能量关系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属于互利共生关系;图表示A和B具有相同的食物资源,是竞争关系;图表示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是捕食关系;图表示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是寄生关系。答案:D22.下图表示某种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1)若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2)若图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3)图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4)图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B.只有两种说法正确C.只有三种说法正确D.四种说法都正确解析:图所示为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生活在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群个体数量会下降;图种群个体数量从K1上升到K2,说明环境对该种群生存条件(食物、空间)等有所改善,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食物的增加;图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后急剧下降表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其自我修复能力(抵抗力)有一定限度;图种群个体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故海洋捕捞应使种群所剩个体数量为K/2,以使种群个体数量增长最快。答案:D23.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解析:一块田地中的玉米是一个种群,不存在群落特征,合理密植是为了削弱种内斗争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答案:C24.(xx安徽合肥质检)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在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任何一个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xx课标全国理综)(10分)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固定的能量。(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和。解析:(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因此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2)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3)调查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要随机取样,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4)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答案:(1)生产者(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出生率死亡率(3)随机取样(4)垂直结构水平结构26.(xx北京海淀模拟)(14分)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项目的调查,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调查时间调查项目1953年1973年1984年1996年叶面积指数2.486.6111.2817.76光能截获率/%20.342.388.995.917.4355.50116.61150.811.5014.5223.8826.00(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演替,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对该地区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测定群落中植物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是,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情况,以获知群落的垂直结构。(2)请在下图中绘出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曲线。(3)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是;随演替的进行,生物群落的能力增强。(4)当各项调查数据时,可判断此生物群落发展到了顶极群落。答案:(1)次生逐渐增加识别这些植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层(2)如图所示(3)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自我调节(4)长时间地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长时间的相对稳定)27.(12分)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3)与曲线相比,曲线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答案:(1)捕食(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树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3)更大28.(16分)某生物学习小组为了理解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特征,来到一片芦苇丛中进行考察。(1)为了调查该区域的主要生物类群丰富度,请你设计一张表格,并命名。(2)在考察生物群落特征和结构时,需要调查生物类群的丰富度,其目的是了解生物群落的和特征。(3)通过调查,他们在该芦苇丛中发现芦苇、香蒲、泥炭藓、水绵等31种植物和青蛙、东亚飞蝗、蜘蛛、螳螂、蚯蚓等19种动物以及草菇等3种大型真菌。这说明生物群落具有特征。在这些生物中,属于该群落的优势种的是。(4)有的同学提出芦苇长势整齐,在该群落中不存在垂直结构,你认为对吗?为什么?解析:本题是探究调查芦苇丛中的主要生物类群的丰富度,培养学生设计表格的能力及判断推理能力。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芦苇是一个物种,不能说其具有垂直结构,但芦苇丛中却生活着许多其他生物,所以也存在垂直分层现象。答案:(1)芦苇丛生物丰富度调查表编号生物名称种群密度(行数可多可少,但需要“生物名称”“种群密度”等项目)(2)物种组成物种的相对数量(3)物种的多样性芦苇(4)不对。因为在该群落中上层为芦苇等生物,中层有香蒲,底层有泥炭藓等生物,同样具有垂直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