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跟踪训练.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12552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跟踪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跟踪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跟踪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跟踪训练一、基础训练题(艺术班必做)(一)填空题1.隋唐时期三省是指 、 、 。 省下设六部,即 六部。2. 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又另外设置“ ”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其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已被分割:军政归 掌管。3.汉朝的选官制度是制和 制。4.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目的是为了 。5. 汉武帝集权的措施包括:实行 ,强干弱枝;设立 ,监察地方6.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统兵权归 ,调兵权归 ,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7. 明清时期皇权的不断加强,明朝裁撤 ,废除 ,皇帝亲掌 ,直接管理国家政事,皇权、相权合二为一。(二)选择题1唐朝“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三省分工彼此制约和监督,其长官都是宰相B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C三省相互配合加强了相权,削弱了皇权的独尊地位D三省把相权分割为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三部分2.史书记载,唐太宗正在把玩一只名贵的鸟,突然看到大臣魏征走过来,他赶紧把鸟藏在袖子里。魏征故意长时间和皇帝交谈,最后鸟给闷死了。这件事的结果体现了唐朝的制度功能。这一制度应是(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谏议制3. 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4中央集权制度下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丞相与百官的矛盾A B C D5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场景,许多成语典故都与此考试制度有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一梦等。该制度 ()A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B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C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D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6明朝中央机构中负责监察事务的官员是 ()御史大夫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按察使司A B C D7.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这件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B.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 C.宰相大臣事务繁多D.君主专制的加强8.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评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三)材料题9.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问题:下图反映了秦、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10.材料一(夏、商、周)三代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与后代那种职业官吏有着很大不同。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材料二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国都实行了军功爵制。其中秦国的二十等爵制度较为完善。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按照爵位的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爵位高的还可以“税邑三百家”,也可以用爵抵罪或赎罪。材料三南朝时有民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是指士族子弟只要能坐到车上不掉下来就可以当著作郎,只要能写两句书信中问候的话就可以当秘书郎(著作郎、秘书郎是官职名称)。材料四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战国与三代相比,选官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2)汉武帝是怎样发展选官制度的?东汉末年有了怎样的变化?(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四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从材料四可以看出科举制的哪一方面的历史影响?二、能力提高题(一)选择题1中国封建官僚政治在唐朝发生了一次巨变,这一变化导致了中国“文官政治”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A废除九品中正制B选官标准强调文学与才能C进士科录取比例大幅度提高D推行“重文轻武”的政治策略2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3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B元朝实行一省制C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 D清朝设军机处,皇权高度集中4史学界普遍认为,隋唐两代是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时期。这里所说的“完善”,主要是指 ()通过科举选拔官吏地方官员由中央统一任免 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出现了专门的谏官机构A BC D5“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秦汉郡县制 B唐朝三省六部制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6.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7假如你是北京大学一位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8. 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A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 B相权的日益加强 C中央官员职位增多 D中央机构的精简(二)材料分析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皇明祖训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者,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材料三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人,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官奴(宦官)也。明夷待访录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2)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惴惧者”?(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阁臣职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明末政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